第七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2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28
页码: 1822-18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体育

内容

张掖古代曾是“地接胡羌、人唯尚武”之域。据《居延汉简》记载:“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由燧长于秋季举行校射,发箭十三支,六计程,超过六的取迹射士,并进行奖励。”居于张掖的少数民族,更把强身活动同生存紧密联系,从小孩抓起。《史记·匈奴传》记述:“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攻战以侵伐,其天性也。”〔隋〕〔唐〕后设科取士,张掖习武之风更盛。据〔清〕顺治《重刊甘镇志·建置》记载:明朝甘肃镇城(今张掖)东、北及城西南角(鞑鞑营)三处,分别设有供军人和武生学骑射、武术的教场。清王朝从顺治开始到光绪末200多年中,甘州府属各县考取的武举人223人,武进士26人,分别为同期文举人、文进士的4.2倍和6.5倍。广大农村中习武风气更盛,对增强人民体质起到促进作用。
  20世纪初,球类和田径等近代体育项目开始在甘州府各县学堂中开展。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球类、田径和体操逐渐兴盛,形成“传统活动盛于乡,新兴项目兴于城”的局面。〔民国〕36年(1947年),全区各县在县城举办中、小学运动会的基础上,派代表参加在张掖举办的预选赛,组队参加在兰州举办的“甘肃省中、小学学生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实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掀起以球类和国防体育项目为主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高潮。全区机关、学校和广大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及“文革”中,体育场地被挤占,设施遭破坏,体育事业损失严重。
  1971年后,体育活动在农村和学校复苏,全区中、小学开始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每年举行达标活动。1978年后,在大力开展近代竞技体育的同时,还将部分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列入竞赛计划,全区有5所中、小学被评为全省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单位。80年代,遵照国家体委“以学校体育为重点,社会体育为突破口”“实行全民健身和奥运战略”的指导思想,推动城乡体育事业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0.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5%以上。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对国民健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994年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启动“一二一工程”(每人每天参加一次健身活动,每人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每个家庭拥有一件健身器材,每年全家参加两次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本〕健身报刊图书;每个社区提供一处以上群众健身活动场所,每年开展两次群众体育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个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开展二次郊游活动,学生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两项制度,使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有机结合,形成共同发展的群众体育新格局。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体育事业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1982年地区成立体育总会,建立单项体育协会22个;各县(市)体育总会5个,单项体育协会34个;基层体育协会745个;配备专(兼)职体育干部1225人,全区群众体育事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机构、人员、经费、设施
  一、机构
  〔民国〕时期,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5县,无专门体育机构,体育工作由县教育科兼管。共和国成立后,体育工作仍由地、县文教局统管。1959年成立“张掖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由地委副书记王庆海兼任主任,工作人员1人,与文教局合署办公。各县体委由1名副书记或副县长任主任,负责全县体育工作。1962年1月,专区行政区划变动后,重新成立张掖专区体委,副专员杨生春为主任。“文革”期间,体育机构瘫痪。1971年恢复地区体委,1983年地区体委与文化、教育局合并为地区文教处,内设体育科。1985年重新设置地区体委,扩大编制,下设办公室、竞训科、群体科。1989年将竞训科分设为竞赛科和训练科。
  二、人员
  1995年,张掖地、县(市)体委和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共有职工103人,其中地区体委18人,其中县级干部4人(主任、副主任,正、副处级调研员各1人),科级干部6人,一般干部4人,工人4人。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工57人,内文化课教师18人,专职教练员18人,行政后勤人员21人。各县体委28人,内科级干部6人,一般干部6人,县(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专职教练员16人。
  三、经费
  1959年地区体委与专署文教局合署办公期间,经费统管,自1975年开始单列体育经费。
  四、设施
  〔民国〕初期,各县中、小学辟设简易操场。〔民国〕20年(1931年),张掖城中心(县府街东侧)开辟体育广场,内有篮球场和简易跑道。其后在五凤楼前开辟供集会和运动会两用的体育场地1处。〔民国〕37年(1948年),张掖师范学校、张掖中学、张掖农业学校、张掖农业试验场和农业技术推广所等单位,建起球类、田径等运动场地12处,其中篮球场7个,排球场3个,田径运动场2个。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体育工作,投资购置运动器械,完善场地设施,中、小学相继建成具有简易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增加球类等运动器材;地、县所在地的大、中专学校和条件较好的机关单位,分别建有体育场、灯光球场和游泳池、溜冰场等。1990年又在张掖建成占地2872平方米、弦高16米、客座2700个、实容3000多人的木质地板、液压控制球架的高标准体育馆,既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柔道、武术、体操训练和比赛,又可进行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到1995年,全区有体育馆1座,体育场2处,室外游泳池3个,篮球训练房1个,乒乓球房12个,武术训练房1个,摔跤训练房1个,举重训练房1个,健身房3个,柔道训练房2个,足球场4个,小运动场55个,篮球场884个(灯光球场26个),排球场192个,手球场1个,射击场3个(室内射击房1个),滑轮场5个。临泽、张掖、山丹3县(市)的体育设施,分别达到国家体育先进县标准。
  第二节 学校体育
  一、幼儿体育
  1956年,张掖专区和各县在兴建幼儿园时,就设置攀登架、秋千、滑梯、摇摆木马、跳绳、沙包、毛蛋、毽子等简易运动器械。组织不同年龄、级别的幼儿,开展跑、跳、攀登、投掷等人体技能训练。结合各种徒手操,使用轻型运动器械(木质哑铃);开展各种游戏,使幼儿身心和各部器官得到锻炼。还在幼儿小班中开展穿衣服、系鞋带、洗脸、刷牙等竞赛活动,从小养成生活自理和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各级体育和共青团组织,分别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节,开展幼儿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有拔河、立定跳远、三轮儿童车赛跑、垒球掷远等。每逢节假日,各县(市)的公园、儿童乐园、少年宫等均向儿童开放,供儿童游乐。
  二、中、小学体育
  (一)体育教学与锻炼 〔清〕末,甘州府属各县高等小学堂,开设体操课。〔民国〕后改体操课为体育课,中学配备体育教师,部分小学有兼职体育教师。〔民国〕22年(1933年),甘肃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生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将体育课列为会考课目之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学。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列队训练、跳高、跳远、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单双杠、早操、课间操,个别学校还有拳术、网球、垒球等。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中、小学学生健康,把体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目,坚持每天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球类比赛和田径运动。1954年开始,全区中、小学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普遍成立“劳卫制”锻炼小组,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的,发给“劳卫制”等级运动员奖章和证书。1956年教育部颁发《体育教学大纲》,全区各学校依照大纲要求,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做早操、课间操,每周两次课外活动),班级组织体育锻炼小组,学校组织各类运动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三年经济困难和“文革”初期,学校体育活动终止;“文革”后期又以军训和野营拉练代替体育活动。
  1976年后,全区中、小学恢复正常的体育教学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展长跑活动和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临泽县第一中学、民乐县第二中学、张掖中学等学校被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受到省体委和省教委的表彰。1984年,地区教育、卫生局,团地委、体委组成检查组,对部分中小学贯彻《中、小学体育卫生暂行规定》进行抽查验收。张掖市第二中学、肃南县第一中学、民乐县第一中学、张掖市青西小学被评为“优秀单位”;地区育才中学,临泽县第一中学和城关中学,高台县第一中学和解放街小学为达到标准的学校。是年12月,张掖中学、张掖第二中学被评为全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先进学校。
  (二)中、小学体育比赛为激发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各学校班级之间经常举行小型体育比赛,地、县两级每年举办中、小学单项或综合性的运动会。1982年11月由中国田径协会和《新体育》杂志联合举办“雏鹰起飞奖”田径通讯赛,张掖第四中学李桂英获女子高中组200米赛第一名,高台县第一中学陈晓青获第二名;张掖体育中学李翠花获女子高中组800米第一名,高台县第一中学赵爱琴获第二名;张掖体育中学何占国获男子高中组1500米第一名,黄得繁获第二名。1987年甘肃省开展“百所小学”田径通讯赛,张掖市青西小学、南关小学、师范附小,山丹县东街小学,民乐县洪水小学,高台县解放街小学获通讯赛“优胜单位”;陈爱民、张洪儒、邢军、方桂英等27人获“优秀个人”称号。1993年8月,全区体育传统项目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张掖举行,有17所中学代表队参加,张掖中学、高台县第一中学、山丹县第一中学获团体总分前三名,张掖市第六中学、第四中学、第三中学、临泽县第一中学、高台县巷道中学分别获第四至八名。
  三、大中专体育
  (一)大专体育 1978年国务院批准筹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将体育课列为共同必修课,三年制开4个学期,二年制开3个学期,每周两课时,课程内容有:体育基础理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等。为适应学生毕业后开展中学体育活动的需要,增设体育选项课,并为体弱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体育课有专门的考核办法,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学校设体育教学研究室,象棋、围棋、乒乓球协会等体育组织;有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8人。主要设施有体育馆1座,标准草坪田径场1处,篮球场6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4个和乒乓球室等。学生除坚持每天的早操、课间操及课余球类活动外,每年还举行一次系级运动会,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拔河、越野、棋类和体操。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体育达标活动,施标率为100%,达标率为80%。1989年参加甘肃省“保险杯”女子健美操比赛,获二等奖;1993年又组队代表张掖地区参加甘肃省围棋比赛,获第一名。
  (二)中专体育 〔民国〕时期的张掖师范学校、张掖农业学校均设有体育课。90年代张掖的中等专业学校有张掖师范学校、张掖农业学校、张掖卫生学校及张掖体育运动学校等。这些学校依照国家教育部《高中体育教学大纲》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学校设有体育教研室(组),配体育教师2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0人,助教14人。设施比较齐全。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还开展早操、课间操和课余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张掖卫生学校结合医学教育,把气功、太极拳等项目运用于临床治疗,获得良好疗效。张掖师范参加1987年全省中专中级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9年张掖卫生学校女子篮球队,在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篮球比赛中夺得冠军;1991年在全省中专排球比赛中,获男子排球第一名,团体操第一名。1991年全省中等专业学校球类邀请赛,张掖农业学校女子队获第一名。各学校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每年开展达标活动。到1995年,施标率为100%,达标率在98~9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一、传统体育
  【武术】张掖自古就是崇尚武术的地方,流行的武术种类有撕拳、泡拳、梅花拳、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太极剑、八卦掌、高家枪、杨家枪、进山棍、出山棍、八仙棍、盘龙棍、四门刀、武松刀、春秋大刀等。清末民初,张掖、高台等县成立国术馆,张掖县长马凤图还兼任国术馆馆长。其后以长枪和棍法出名的神棍子边裕赓来张掖,将六合大枪和棍法技艺传授于李海龙,后又传于冯富生等。当时活跃在全区武术界的著名拳师有李童子、梁善忠、唐三、魏文、项三爷(龚道人)及其门徒陈天富、杨发科、郑光有、金神鹤、顾金山、刘兴林、郝生儒、宋嘉善、王槐富、马炎龙、安维恒、毛吉瑞等。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视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1950年高台县组织民间武社,并到张掖、民乐等县进行表演;地区体委先后举办武术教练员培训班9次,培训562人。张掖师范学校和张掖市第四中学等学校,还开设武术班,聘请武术名家从事教学培训工作。1958年,张掖的李进吾、刘玉清、牛西山、柴作龙等,代表张掖地区参加省武术观摩大会,李进吾获表演优胜奖。1959年9月甘肃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张掖的徐钰峰、刘玉清、郑万锦参加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3年,张掖地区挖掘整理出拳谱101套,并收集古兵器15件,武术套路《战枪》《烈马春秋刀》及论文《试论武术运动的全能问题》《解放后张掖武术的发展概况》等,受到省体委表彰。
  【气功】明朝初期,湖北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又称“邋遢道人”)来张掖居住,用气功给人治病。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些气功流派的传人,剔除气功中的迷信成分,坚持气功与祛病强身相结合。1981年“真气运行功”传入张掖,1982年“鹤翔庄功”又在张掖走红。参加练功的有机关干部、城镇市民、工人、学生等。1986年以后又有“一分钟密脐功”“形神桩功”“黄门太极功”“中华养生益智功”“宇光功”“三合功”“自然功”“道光功”“慧功”“香功”等传入张掖。1990年7月,张掖地区气功研究协会成立,宣传和指导群众性的气功活动,正确推动气功运动,据1995年统计,全区练气功的中、老年人已达1.5万余人。
  【游泳】张掖地处黑河沿岸,沼泽池塘和蓄水库坝较多,每年盛夏,青、少年与部分中、老年人,结伙前往洗澡、游泳、戏水。1976年夏,地区体委在张掖城东的二坝水库,举办500人的环游和横渡水库的游泳活动,观众达2万余人。1984年张掖电厂利用发电后的热水,建修面积1600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其后张掖市及高台、临泽等县,也在县城附近建成露天游泳池。张掖市体委和长安乡政府,在张掖城南联合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中水区水深1.2米,游泳区水深2.5米,6个游道、单游程50米的标准露天游泳池。从1988年以来,举行过多次游泳比赛。
  【滑冰】〔民国〕后期,冰鞋在张掖出现,一些家庭富裕的青少年,购买冰刀鞋或跑刀冰鞋,进行滑冰运动。一些孩子用木板和粗铁丝制成冰船,用锥刀作划子在冰上游戏。1978年后,轮滑鞋在张掖出现,张掖、山丹、临泽等县,相继建造旱冰场,开展轮滑运动。80年代以来,一些企事业单位,利用空闲场地建造旱冰场。到1995年全区旱冰场已达14家,滑冰成为商业性的强身活动,每天参加滑冰运动的人数1万有余。
  【拱猪】也叫赶老牛,参赛人数不限。参赛者先在空地中心挖一圆窝,然后用木棍托一鸡蛋大的圆石向前走三步,未托住圆石者即为拱猪人,其他人则在距中心圆窝2米多处各挖占一个小窝。比赛开始,拱猪人将圆石置地上,用棍子向中心窝拱赶,其他人阻截,拱猪人趁机抢占他人的小窝。失去小窝的变为拱猪人。如拱猪人将圆石拱赶进中心圆窝,拱猪人胜,即另开一局。
  【围老虎】似同围和尚。由两人对弈,先在地面画围老虎棋盘,其中1人执两枚较大的石子作老虎,同时先占住两头的庙门,另1人执24粒小石子作小羊,只摆8只小羊在棋盘上。对弈开始,老虎先任意走一步,如能跳过1粒小石子,即可吃掉1只小羊。执羊人在棋盘上续添1只小羊围困老虎。如老虎被围住走不了,老虎失败;如小羊被老虎吃了,小羊失败。
  【剿猪窝】由多人对弈。先在地面挖一碗口大坑,内放30粒小石子,然后在大坑周围挖5个小坑。对弈开始后,先由1人从大坑中抓起小石子,一个一个地向小坑中投放。投放完后,如前边的小坑中有小石子,则抓起来继续投放;如手中的石子放完后遇到的是空坑,即吃掉前边坑中的小石子。尔后由另一人抓起坑中的石子继续投放,最后手中石子多者为胜,少者为负。
  张掖传统的体育活动还有类似围棋的掐方,放羊娃玩的打花棒、敲羊拐,小孩玩的打毛蛋、拍皮球、捉迷藏、堆雪人、打雪仗,爱好武术的举石锁、捶沙袋等。
  二、农民体育
  〔明〕〔清〕及〔民国〕时期,农村青壮年体育活动主要有比气力的摔跤、拔腰、掰手腕以及跳绳、举重、爬山等;中老年人则于农闲时下象棋、玩牛九等。
  共和国成立后,篮球、乒乓球开始在区乡出现,随之农民体育活动也有了发展。1958年,全区各人民公社建立体育协会,以青年民兵为对象,举办体育骨干训练组,并于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因地制宜地举办篮球、乒乓球、爬山、赛跑、拔河等体育活动。1978年后,农村体育活动逐年普及,还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球类、棋类、拔河、田径等比赛。1984年,全区开展“争创体育先进县、先进乡村”活动,临泽县被评为全区体育先进县,张掖县小满乡、高台县罗城乡万丰村被评为体育先进乡村。1985年全省农民篮球分区赛在临泽县举行,兰州、武威、金昌、甘南、酒泉、张掖等6地区(市)农民代表队参加比赛,张掖代表队获第二名。1986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临泽县为“甘肃省体育先进县”。1988年4月,张掖地区农民体育协会成立,行署副专员孙兆霞任协会主席,同时举办全区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全区6县(市)的农民体育代表队,分别参加球类、田径、武术等项比赛,临泽县农民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张掖市获第二名,并选拔32名运动员,参加甘肃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运动员韦永德、王冬梅、荆国庆入选甘肃省农民体育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一届农民体育运动会。临泽县受农业部和国家体委的委托,承办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乒乓球预赛,来自北京、四川、陕西、甘肃4省(市)的32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预赛。
  1990年,甘肃省举办元旦、春节农村体育通讯赛,高台县红崖子乡、临泽县鸭暖乡、张掖市乌江乡被省体委评为农民体育先进乡,张掖市被评为体育先进市。1993年,地区体委、农委联合在张掖市举办全区农民象棋比赛,张掖、高台、山丹等县(市)的18名运动员参加。张掖市梁家墩乡农民范兴明获男子组第一名,山丹县清泉乡阎新文和高台县南华乡陈斌分别获第二、第三名;高台县正远乡盛金凤获女子组第一名,张掖市大满乡田爱萍获第二名。
  三、民族体育
  张掖的民族体育由来已久,形成一些独特的体育项目,主要有:
  【赛马】是裕固族、蒙古族、藏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有跑马、走马和技艺表演。跑马主要是比速度,赛前由家人和骑手牵马来到赛场跑道起点,站成一字形,由专人将跑马一一编号,然后让骑手上马,鸣枪起跑,到10里终点为止,先到者为胜。走马除看速度外,主要看其起步节奏和姿势,四蹄交替移步,重心平稳,不许腾跃,不得紊乱,形态优美,稳中求快。赛程一般为70~80米。马上技艺表演,是骑手和跑马间配合默契的表演,有马背倒立、横卧、横越马背、肚底藏身、马上拾物、骑马挥刀、射击等。赛马挑选比较严格,首先于头年秋季,从马群中挑选体形健壮优美,有训练条件(腿长、身调、头高、蹄健、前胸宽、后档窄、耳似削竹、目光如电)的3岁公马,于秋冬开始即进行细心喂养,特殊培训。到翌年6、7月水草丰茂时,由一个或几个部落,联合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会,骑手一般为7~12岁男孩。
  【摔跤】是草原牧民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有古典式、蒙古式、自由式等形式。1985年在甘南州举行甘肃省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张掖地区代表队参加摔跤和武术两个项目;赵定军和阿尔安夺得62公斤级的金牌和银牌,安维荣和蒲建设分别获68公斤和74公斤级的金牌。1992年在临夏州举行甘肃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张掖代表队参加摔跤、拉爬牛(俗称“大象拔河”)、武术三项,夺得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1枚。1994年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举行的甘肃省第三次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张掖代表队分别夺得1000米速度赛马第一、第二名和单、双人拉爬牛及62公斤级摔跤第一名。射箭、爬山也是民族体育活动之一。
  四、职工体育
  〔民国〕时期,各县民众教育馆不定期地组织中、小学教职工开展篮球、排球和乒乓球比赛活动。一些爱好武术的教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去国术馆,同武术界同仁交流技艺。
  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机关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同县(市)体委密切配合,组织开展面向基层、服务生产、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张掖分区军管会、地委宣传部组织张掖城区篮、排球比赛,人民解放军驻张军直机关、张掖中学、张掖师范学校、张掖农业学校参加比赛,张掖中学夺得篮球比赛第一名,张掖农业学校获得排球比赛第一名。1952年毛泽东主席发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职工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除球类活动外,增加广播操(又称“工间操”),象棋、围棋、军棋、扑克、武术、气功等。1955年4月甘肃省国营煤矿首届职工运动会在兰州举行,山丹煤矿组队参赛。1957年10月甘肃省首届职工乒乓球锦标赛在陇西举行,张掖专区职工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双打第二名;汪秋霞等3人被选入甘肃省代表队,参加全国职工乒乓球锦标赛,被国家体委批准为“一级运动员”。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职工体育中断。
  1976年后,职工体育活动再次兴起。在1979年全省职工长跑比赛中,地区代表队的朱兰英,获老年女子组3000米金牌。1984年9月,甘肃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上,地区代表队的唐晓宏,以1.82米的成绩打破全国第一届工人运动会青年组1.74米的跳高记录,同时获110米栏的第二名。1989年5月,为迎接全省“保险杯”韵律操、健美操、迪斯科大奖赛,地区体委在张掖举行选拔赛,地区医院、地区幼儿园、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张掖市职业第一中学、青年西街小学教职工,分别获中、老年迪斯科、韵律操、青年健美操和中学健美操、中小学韵律操第一名。1990年后,全区各县(市)在旧城镇改造中,相应增加了体育场地,职工体育活动进一步活跃。张掖市在市中心建起带有喷泉、草坪的游乐中心,除个别角落辟有营业性的蹦床、碰碰车场外,其余场地由市体委体育辅导站管理,组织开展跑步、徒手操、太极拳、太极剑、长拳、短打、武术、体育舞蹈、各种气功,中、老年迪斯科、秧歌舞等多种体育活动,平均每天参加活动的不下千余人,即使在寒冬季节,也有数百人坚持锻炼。
  五、伤残人体育
  60年代以来,伤残人的学习、就业和体育锻炼,由张掖地、县民政、教育部门协同管理。1984年甘肃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地区伤残人代表队获得男子组篮球比赛第三名,女子乒乓球比赛第三名。朱振英获女子聋哑组乒乓球单打冠军,金林根获男子聋哑组田径1500米金牌,跳远银牌。张庆以19分2秒的成绩创男子截下肢A2省纪录并获金牌,同时获跳高、跳远金牌。范爱华获女子聋哑组田径800米金牌。是年10月,金林根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以2分13秒的成绩获得田径800米第三名,以4分40秒5的成绩获得田径1500米第四名,并创男子聋哑组田径赛800、1500、5000米全省最高记录,受到甘肃省体委和民政厅的表彰奖励。1985年全区伤残人体育协会成立,1987年4月由地区体委举办全区伤残人田径运动会,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5县(市)的48名运动员参加,选拔朱振英、马和青、张兴、汪萍、金林根、刘桂兰、付玉华、童章林、李建萍等参加甘肃省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获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6枚。1990年9月,甘肃省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地区代表队夺得金牌9枚,银牌9枚,铜牌11枚。是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上,地区伤残女运动员许艳红破3项世界纪录,夺得金牌4枚,银牌1枚;王长顺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
  六、老年人体育
  张掖城乡老人历来就有散步、下棋、打拳、耍刀、舞剑的传统。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中,都有适合老人参加的项目。20世纪80年代后,先后成立地委老干部工作处、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老人体育协会,还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设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类室、书画室、阅览室,购置了10多种适宜老年人锻炼活动的健身器材。各县(市)成立老干部管理科,建立健身活动场地,一些厂矿企事业单位,设有老干部、老工人活动室,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1985年9月,全区第一届老人运动会开幕,地、县(市)的63名老年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武术、象棋等项比赛,张掖市代表队获乒乓球赛团体第一名,临泽县代表队获第二名;刘兴汉、许龙山,罗世瑞获象棋比赛前3名;鲁珍、王聚山、李育禄、张宝堂获武术比赛一等奖。
  1988年4月,甘肃省第二届老年人乒乓球比赛在兰州举行,地区代表队的孙琨、汪秋霞,分别获女子单打第一、第二名;汪秋霞、孙琨获女子团体赛第二名,施景伦获男子单打第3名;汪秋霞、施景伦被选入甘肃省代表队,参加是年10月在贵阳举行的全国10省(区)老年乒乓球比赛。1989年5月,地区医院老年迪斯科队,在全省“保险杯”韵律操、健美操、迪斯科预赛中获第一名。9月,张掖地区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在临泽县举行,全区6县(市)的140名运动员参加门球、乒乓球、太极拳、太极剑比赛,高台、临泽、肃南代表队获门球前3名;张掖市代表队获男女乒乓球团体第一名;郭发荣获太极拳、太极剑第一名。1994年后,全区老年体育运动进一步活跃,涌现出地直机关、公路总段、山丹军马场干休所、地区电力局、省煤田地质勘探145队、玉门石化筹建处等老年体育先进单位。
  第四节 体育训练
  一、体校培训
  【专业学校培训】1972年11月创建张掖少年儿童业余体校,1976年发展为“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食宿”的重点业余体校,1981年改建为体育中学,有教职工45人,学生200多人。1985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中专性质的体育运动学校,学制4年(1992年改为3年),历届体校均隶属地区体委。1995年地区体校有教职工57人,学生230人。体育专业项目有田径、射击、柔道、摔跤、无线电测向、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举重、航模等。张掖体校遵循“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方针,进行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训练,承担地区参加全省各项体育竞赛任务,同时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建校以来,向省体育运动队和省体育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25人,其中国际运动健将2人,国家运动健将5人,一级运动员15人。有1650人(次)参加全省、全国重大比赛,获得金牌354枚、银牌304枚,铜牌236枚;有65人(次)打破52项省青少年纪录,2人打破2项全国青少年纪录。张掖体校在1994年甘肃省首届体育学校运动会摔跤比赛中,获得2项第一、1项第二、3项第三、1项第六名;柔道比赛获得1项第一、2项第二、3项第三、4项第五名。
  【业余体校培训】70年代,全区各县创办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到1979年实现1县1校,有校长及教练员22人,学生357人。张掖县和临泽县的业余体校被列为全省重点业余体校,实行学习、训练和食宿“三集中”。专业训练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遵循“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方针,全面实施培训大纲,取得显著成效。每年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和输送到地区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在35~40人之间。临泽县和高台县的业余体校,于1993年被评为全省业余训练先进集体,有18名教职工被评为优秀教练员、优秀文化课教师和先进体育工作者。
  二、设点培训
  1983年,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设业余体育训练点42个,参加训练的中、小学学生1420人,训练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举重、射击、排球、体操等。坚持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专项训练以基本技术为主,全面打好基础的原则,利用早操、课余时间训练。1988年12月,经全面考查,张掖市第六中学、青西小学,高台县巷道中学,民乐县洪水小学,山丹县东街小学被评为“全区先进业余训练点”。1989年11月,甘肃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高台县解放街小学、临泽县城关小学为“全省课余体育训练重点小学”称号,各奖给价值1000元的体育器材。1990年,高台县解放街小学、临泽县沙河小学被地区体委授予“全区课余体育训练重点”小学,同时受到表扬奖励。1994年,全区6所小学业余体育训练点的120名学生,参加甘肃省小学生田径通讯赛,山丹县业余训练点的运动员,获得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并获“优秀组织奖”。
  三、传统项目学校培训
  【创办与布局】全区于1980年开始,依据体育设施较完善、体育活动较活跃、单项成绩较突出、体育师资较得力等条件,布局传统项目学校(简称“传统校”)39所。其中,省布局中学4所、小学2所;地区布局中学7所,小学9所;县布局中学8所,小学9所。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柔道、摔跤、射击、武术等,参加培训的学生共2000人。
  【传统校体育竞赛】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以身体素质为主,专项训练以基础技术为主,打好基础”的原则加强训练,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不断提高。1982年,全省中学生足球赛中,山丹军马场中学足球队获得第四名。是年12月全省“雏鹰起飞”田径通讯赛中,张掖县第四中学李桂英获女子200米赛第一名,张掖县第二中学吕枚获得第二名;1984年,全省传统项目学校评比中,张掖县第二中学、青西小学、西街小学、南关小学、高台县第一中学、肃南县第一中学被省体委评为“先进传统项目学校”。1994年,全省传统项目学校检查评比中,张掖中学、高台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全省优秀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车兴国、施利军、李翠花、任自明、李正彪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四、教练员培训
  从1954年地区体委成立到1995年,全区举办体育教师、教练员、农村体育骨干及各级体委干部培训班16期,培训922人。地区体校经常派出教练员参加省体委培训,还选送一些教师、教练员到天津、西安体育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深造。用请进来传授技术的办法,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1976年以来,邀请上海市体工队教练郭佩、黄浦区体委干部潘良、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白怡春、方良同来临泽、张掖,在地区体委举办的武术骨干培训班上传授技术。
  第五节 体育竞赛
  一、张掖地区历届运动会
  共和国成立后,地、县(市)体委把体育竞赛活动作为促进体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常抓不懈。1956~1995年,全区举办大型运动会18次,其中综合性运动会6次,学生运动会5次,职工运动会2次,青少年运动会2次,老年人运动会2次,农民运动会1次。各种单项比赛:田径29次,篮球21次,排球11次,足球7次,乒乓球15次,摔跤3次,射击5次,体操5次,自行车3次,象棋9次,围棋6次,武术11次,门球11次,举重比赛1次,共131次。
  二、参加甘肃省历届体育运动会
  1952年甘肃省第一届职工体育运动会张掖、民乐、山丹、临泽、高台5县分别组团赴兰参加田径、篮球、排球等项比赛。
  1958年甘肃省第二届体育运动会专区代表团男女运动员101人,参加田径、球类等5个项目的比赛,总分246分,名列全省第四。个人单项比赛获14项第一名,11项第二名,13项第三名,其中孔庆华以13秒3的成绩,破女子田径百米13秒6的全省纪录。
  1964年甘肃省第三届运动会专区代表团89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球类等8个项目的比赛。其中田径项目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三名,何桂兰、马桂莲、张爱英分别以2分39秒4、2分40秒1、2分40秒9的成绩,破女子800米全省纪录。
  1974年甘肃省第四届运动会地区代表团109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球类4个项目的比赛,获2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9项第四名。赖克秀以2分40秒1的成绩获女子800米第一名;施萍、祁兰育获女子乒乓球双打第一名;甘丽霞以15秒2的成绩获女子80米栏第二名;杨桐年以2分7秒3的成绩获男子800米赛第三名。
  1978年甘肃省第五届运动会地区代表团100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球类6个项目的比赛。曹忠以23秒3和50秒3的成绩,获200米、400米两项第一名;冷坚以14.47米的成绩获三级跳远第一名,破全省纪录;朱小红以33秒5的成绩获200米栏第一名,以2分25秒的成绩获800米赛第二名;刘筱平以5.9米、12.75米的成绩获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第一名;张力伟以1分13秒的成绩获400米第一名,柴冬梅以2分22秒的成绩获女子800米第一名,破全省纪录;查亚萍获武术比赛一名。女子排球比赛获第二名。
  1982年甘肃省第六届运动会地区代表团76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武术等5个项目的比赛。曹忠获200米、400米、4×400米接力2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赵英凯获400米、800米2项第一名;朱小红获100米栏、400米栏2项第一名。赵建新获武术醉拳一等奖,郑存林获双匕首一等奖。
  1986年甘肃省第七届运动会地区代表团80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球类等12个项目的比赛。庞永红以26秒5获200米第一名;郝凤宁以15秒9获100米栏第一名;赵英凯以57秒4和1分3秒9的成绩,获400米和400米栏2项第一名,均破全省纪录;祁建红、赵英凯、周海燕、朱永芳以4分7秒5的成绩,获4×400米接力赛第一名;王俏获无线电测向少年组80米波段和2米波段2项第二名;辛银娥获80米和2米波段2项第一名;康乐获女子少年组2米波段第一名;摔跤获10项第一名,13项第二名,5项第三名;女排第一名;举重团体第二名。
  1991年甘肃省第八届运动会地区代表团137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等7个项目的比赛。柔道获2项第一名,4项第二名,3项第三名;摔跤获4项第一名,5项第二名,6项第三名;射击获6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9项第三名;田径获11项第一名,14项第二名,10项第三名;无线电测向获1项第一名。代表团总分居全省第三位,集体荣获道德风尚奖。
  三、参加全国和国际体育运动比赛
  (一)国内比赛 1960年3月,付桂珍参加全国女子手球比赛,获第二名。
  1978年8月,朱小红参加在乌鲁木齐举行的西北区田径比赛,获女子400米第三名;8月下旬柴冬梅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业余体校田径分区赛,获女子乙组800米第一名;王爱雄获200米、400米第四名。
  1979年8月,姚丽霞参加全国业余体校篮球分区赛,同队友胜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队,夺得冠军。
  1980年9月,参加在西安举行的西北协作区田径比赛,曹忠获男子200米、400米两项第二名;柴冬梅获女子1500米第四名,破全省纪录。
  1981年4月,参加在宝鸡市举行的全国田径分区赛,朱小红获女子组400米第三名;曹忠获男子200米第三名,400米第二名。5月,李生祥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田径分区赛,获男子800米测验第二名。
  1984年8月,王德鹏参加在吉林怀德举行的全国少年乙组田径赛,获男子中长组1500米第三名;费德繁获少年田径分区赛3000米第四名;曹华获4×400米接力第四名。刘国梅参加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赛,获双钩一等奖;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工人运动会武术赛中,获双钩三等奖。
  1985年,宁永红在全国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分区赛中,获800米第一名,1500米第二名;庞永红获400米第二名,200米第三名。在银川举行的全国田径分龄比赛中,贺雪梅、许有鹏、周海燕、张晓梅获4项全能第一名,陈秀红获第三名。
  1986年6月,在邢台市举行的中国赴日本青少年田径选拔赛中,宁永红获少年女子组800米、1500米第三名。在西宁市举行的少年田径分龄赛中,庞永红获得200米赛第一名,周海燕获4项全能第一名,贺雪梅获800米第一名,许有鹏获110米栏第一名。辛银娥参加在连云港举行的全国夏令营无线电测向比赛,获80米波段第二名。韦景在杭州和呼和浩特举行的全国青年柔道锦标赛中,获无差别级第二名。
  1987年8月,刘兴汉等参加在广汉举行的全国田径分龄赛中,获4项全能第三名,安翠花获第二名。参加在保定举行的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中,张海军获60公斤级第一名,张成礼获65公斤级第四名。
  1988年4月,在井冈山举行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乙组田径赛中,董江民获5000米第一名,尹国伟获2000米障碍赛第三名。8月在徐州举行的全国自由式摔跤比赛中,刘永平获48公斤级第二名,刘永兴获70公斤级第二名,常姜获89公斤级第三名。包俊获手枪慢射和气手枪射击第一名。许吉新获短跑第二名,贾爱萍获跳远第二名。
  1989年5月,王俏参加全国第二届“孔雀杯”无线电测向比赛,获80米波段第一名,个人全能第一名。9月在沈阳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古典式摔跤中,康军获72公斤级第二名,金鹰获52公斤级第三名;在田径项目中,卜令堂获5000米竞走第三名、1万米竞走第三名,董江民获5000米长跑第三名,郝凤宁获曲棍球比赛第二名。10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皮划艇锦标赛中,裴烈雄获1万米第二名。
  1992年,赵英凯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获得200米,400米,4×400米3枚金牌。
  1993年,在西安举行的全国残疾人“中华健身杯”田径、射击分区赛中,王长顺、谢海兵分别获田径800米、1500米、5000米3枚金牌,3枚银牌,打破两项全国纪录。刘福获得60发立射金牌1枚,3×40发银牌1枚,60发卧射铜牌1枚。
  1994年,在全国竞走锦标赛中,卜令堂以1小时18分33秒的成绩,获2万米竞走第一名,破世界纪录。6月,董江民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以29分11秒30的成绩获1500米第二名。
  1995年10月,董江民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1万米田径赛中,以28分10秒8的成绩打破沉寂9年的全国纪录,夺得第一名。
  (二)国际比赛 1988年5月,王俏在日本举行的中日无线电测向对抗赛中,获80米波段和2米波段第一名;9月在瑞士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获80米和2米波段团体第一名,80米波段个人第二名。10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手球比赛中,薛金花获第六名,她是甘肃省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1994年5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94“世界杯”皮划艇比赛中,胡冬梅获4人皮划艇赛第一名,个人第三名。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田径赛中,许艳红以19分9秒的成绩获A5100米第一名,以1.1米的成绩获A7级跳高第一名,在截肢400米短跑中以1分10秒33的成绩获第一名,破1分13秒92的世界纪录;以31秒4的成绩获200米第一名。王长顺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是年10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卜令堂以1小时21分56秒的成绩,获20公里竞走第二名,破亚洲纪录。胡冬梅获4人皮划艇第一名。
  1995年5月,在德国举行的国际竞走大奖赛中,卜令堂创男子20公里亚洲纪录。
  四、单项体育比赛
  (一)田径 张掖的田径运动开始于学校的体育教学,渐次演变、发展为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之一。〔民国〕中、后期,张掖、山丹等县就曾组队参加在兰州举行的甘肃省田径运动会。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体委重视田径运动,专业体校、业余体校、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田径已成为张掖地区较强的项目之一。
  (二)篮球1954年6月,省体育宣传队来张掖进行篮球表演,同时用幻灯图片宣传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推动张掖的体育运动。10月1日在城区举行男女篮球比赛。
  1958年8月和1959年4月,张掖专区代表队分别参加甘肃省职工篮球比赛和甘肃省第二届运动会篮球赛,男队获1项第一名,1项第五名,女队获第四名。
  1971~1977年,地区代表队参加全省篮球比赛9次,获得2项第一,1项第二,1项第三,1项第四。
  1980年4月,省中学生篮球赛在天水举行,临泽县第一中学男队和张掖县第二中学女队代表地区参加,男队获第二名,女队获第一名。是年9月,在兰州举行的全省职工业余篮球赛中,张掖地区女队获得亚军。
  1982年以来,地区参加全省篮球比赛6次,获得1项第二、2项第三名。
  (三)排球 1958年12月,张掖专区代表队参加甘肃省第二届运动会排球比赛,获第二名。
  1972年秋季,全省少年排球集训比赛中,张掖集训队男排获第六名,女排获第二名。
  1976年7月,在兰州举行的全省少年排球比赛中,地区女队获第二名。
  1978~1986年,地区参加全省排球比赛6次,共夺得2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1项第四名。
  (四)足球 1956年夏,专区以中学生为主组建起足球队,参加甘肃省第四届运动会足球比赛。
  1979年,全省中学生足球赛在酒泉举行,山丹军马场中学生代表队代表地区参加比赛,获第三名。
  1982年4月,全省中学生“三好杯”足球赛在兰州举行,地区代表队获得第四名。
  (五)乒乓球 1957年10月,全省首届乒乓球锦标赛在陇西举行,专区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女混合双打第二名。
  1958年5月,全省乒乓球锦标分区赛在武威举行,张掖队汪秋霞获女子单打冠军;汪秋霞、张长清获女子双打冠军。
  1964年和1966年,甘肃省举行的两次乒乓球比赛中,专区代表队获得团体第四名,女子团体第一名。
  1971~1978年,地区代表队参加全省乒乓球赛4次,获得1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1项第四名。
  1982~1990年,地区代表队参加甘肃省举办的乒乓球比赛6次,获得团体总分1项第一,1项第三;个人获得1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
  (六)手球 1974年,地区代表队参加甘肃省手球比赛,付桂珍获第三名,被选入甘肃省队,参加全国女子手球比赛,获第二名。
  1983年,张掖输送省体工队的女运动员薛金花,参加女子手球世界锦标赛,获第六名;1987年8月举行的亚洲女子手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1988年9月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世界大赛中,获得第六名,成为国际运动健将。
  (七)举重 1956年5月,专区代表队参加甘肃省举重选拔赛,王清兴获举重轻量级第三名,3项总成绩为195公斤。
  1966年,专区代表队参加甘肃省少年举重锦标赛,获女子团体第二名。
  1986年7月,全省举重运动会在金昌市举行,地区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郭飞获48公斤级第一名,付安民获52公斤级第二名,沈富荣获67.5公斤级第二名,范威获82.5公斤级第二名。段学峰在75公斤级比赛中,打破抓举80公斤,挺举107.5公斤,总成绩187.5公斤的全省纪录,获第二名。
  (八)摔跤 1958年12月,在兰州举行的摔跤比赛中,专区代表队的索络日,获中量级第一名;身生忠、杨述清、舍巴似分别获轻量级第二、第三名。
  1986年8月,甘肃省第七届运动会摔跤比赛中,地区代表队的易多闻、高永祥、傲虎、郑俊德、安东军、韩斌分别获得60~65公斤级的第一名;贺向东、张忠年、杨建军、刘斌、金鹰、曹永生、刘永新分别获得64~75公斤级的第二名,贺长明获得第三名。
  1991年8月,在天水举行的甘肃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地区代表队的焦成、高永军、张果、刘荣平分别获54~74公斤级的第一名;李振福、郑成部、陈其、顾永庆、分别获52~74公斤级的第二名,王增荣等5人获第三名。
  (九)柔道 1985年8月,在张掖举行的全省青少年柔道比赛中,地区代表队获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2枚。
  1986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甘肃省第七届运动会柔道比赛中,地区代表队的张成礼、张海军获男子60、65公斤级第一名;王丽霞、苏桂琴获女子52、66公斤级第一名。李真、蒋登文获男子55、60公斤级第二、第三名;王冬梅、包雁获61、66公级第二名。
  1990年8月,在天水举行的全省少年柔道比赛中,地区代表队吴丽萍获女子52公斤级第一名;赵峰、王玉明分别获男子78、52公斤级第三名;朱建华、谢桂霞、吴会玲、黄晓琴、张雪梅等,分别获女子52~66公斤级第三名。
  (十)自行车 1958年,甘肃省第二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专区代表队的高万有以10分27秒4的成绩获5000米第一名,莫振邦以20分44秒3的成绩获10公里第三名。
  1960年3月,在定西举行的全省自行车比赛中,专区代表队获总分第四名。
  1990年,张掖市举办自行车比赛,周玉红获女子10公里第一名。
  (十一)射击 1960年4月,甘肃省射击比赛中,专区代表队的张永德获男子军用步枪100米3十10卧射第二名;谢秀英获女子小口径100米3十10卧射第二名。
  1976年5月,全省射击比赛中,刘绍文获手枪25米30发慢射第三名,陈秀英获女子手枪25米30发卧射第三名。
  1986年8月,全省第七届运动会射击比赛中,地区代表队的灵勇、安合成、葛东峰获男子步枪3×10团体比赛第二名,吴丽萍、屈小萍、袁丽娟获女子小口径3×10团体比赛第三名。
  (十二)体操 1960年5月,甘肃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中,专区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1989年5月,地区体委举办韵律操、健美操比赛,地区医院、张掖市幼儿园、张掖师专、张掖市第一中学、张掖市青西小学,分别获韵律操和健美操第一名。
  (十三)棋类 1978年9月,甘肃省第五届运动会象棋比赛中,地区运动员李世光获第六名。
  1981年3月,在武都举行的甘肃省象棋比赛中,地区运动员于一平获成年组第二名。
  1988年8月,甘肃省围棋升段比赛中,地区代表队徐兆强,王铁生获省二段、赵建军为初段。
  1992年,甘肃省“滨河杯”职工象棋比赛中,张掖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刘勇获个人第三名。
  (十四)武术 张掖是武术盛行的地区。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体委重视武术,参加全省、全国比赛的名次也较高,列表如下:
  (十五)航空模型1960年10月,张掖专区乙型航空模型俱乐部成立,编制13人,组织开展航模活动,参加全省、全国航空模型比赛,获得较好的名次。张掖地区参加全省航空模型比赛成绩表表7—45
  (十六)无线电测向 1958年秋,张掖国防俱乐部成立,设无线电收发报项目。1964年11月,参加甘肃省第三届运动会无线电收发报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4年7月,组建张掖地区无线电测向队,参加国内和国际无线电测向比赛,获得多次第一名。
  第六节 先进单位和个人
  一、先进单位
  1985年开始,全区城乡开展创建体育先进县(市)、体育先进乡和职工体育先进单位活动,到1995年共创建全国体育先进县2个,全省体育先进县1个,农村体育先进乡31个,职工体育先进单位31个。(一)体育先进县 临泽县——从1973年开始,县体委发动县城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义务劳动,用县上拨的5000元经费,在县城东南低洼荒地建成田径运动场。后建起灯光球场、训练馆、健身房、旱冰场、室外标准游泳池等,总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1986年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县”,1987年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继而筹措资金建起体育宾馆大楼,用营业盈利资金发展体育事业。到1995年,县体委的固定资产已达500万元,年创收数10万元,与县财政脱钩,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新华社记者在《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文中说:“临泽县自力更生办体育,创了个西北五省区第一”。
  张掖市——党政领导重视体育设施建设,1987年投资202万元,建成占地1872平方米,设座2700位,实容3000人的体育馆,内设主席台、裁判台、电子记分器、更衣室、接待室、健身房、浴池、棋类室、乒乓球室等,可进行全天篮球、排球、武术、柔道、体操等训练和比赛。还有400米跑道田径场4个,简易田径场20个,足球场4个(内草坪足球场1个),篮球场484个(内灯光球场4个),排球场129个,门球场9个,乒乓球房820个,标准游泳池4个,旱冰场30多家。市体委每年都举行职工体育运动会、农民体育单项比赛和青少年运动会、老年门球赛等。各机关、单位、学校及农村各乡,也分别于“五一”“五四”、国庆、春节期间,举办各种体育活动。1990年被评为“甘肃省体育先进市”;1992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市”。
  山丹县——于1993年被评为“甘肃省体育先进县”。
  (二)农村体育先进乡 张掖市乌江、小河、小满、龙渠、沙井、花寨、长安、碱滩、上秦、西洞、安阳、大满、靖安、党寨、甘浚、明永、新墩、梁家墩乡;临泽县蓼泉、鸭暖、平川、板桥、新华乡;高台县盐池、南华、合黎、新坝乡;山丹县东乐乡;民乐县南古、顺化乡;肃南县皇城区。
  (三)职工体育先进单位 省地矿局水文二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测队;地区电力局、邮电局、造纸厂、人民医院;张掖市政府机关、工商银行、人民医院;面粉厂、丝路春酒厂;高台县医院、供销社、工商银行、邮电局、食品厂、选矿厂、长庆被服厂;临泽县医院、水泥厂;山丹县粮食局、邮电局;民乐县邮电局、医药公司、滨河酒厂、粉丝厂、水泥厂;肃南县林业局、邮电局、工商银行、石油公司。
  二、先进个人
  70年代以来,全区先后向省体校和省体工队输送优秀人才125人。经过继续培训深造,体育专项技艺提高很快,在全国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36枚,银牌20枚,铜牌16枚,2人打破2项全国纪录;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18枚,银牌17枚,铜牌5枚,5人打破3项亚洲纪录,4项世界纪录,分别晋升为“国家运动健将”和“国际运动健将”。
  (一)优秀运动员
  运动健将:
  薛金花,女,运动健将,女子手球,1985年获得。
  韦景,女,运动健将,女子柔道,1985年获得。
  赵红卫,女,运动健将,竞走,1989年获得。
  胡健,男,运动健将,射击,1988年获得。
  孟庆波,男,运动健将,竞走,1989年获得。
  王俏,男,国家运动健将,无线电测向,1988年获得。
  卜令堂,男,国际运动健将,竞走,1991年获得。
  全国金牌获得者:胡冬梅、柴冬梅、赵凯英、宁永红、张晓梅、周海燕、董江民、高永军。
  全省金牌获得者:赖克秀、崔建设、曹忠、王雪红、崔强年、傲虎宝、高永强、金鹰、刘斌、韩斌。
  (二)优秀教练员
  全国优秀教练员:黄志修、张良文、王子伟、缪福根。
  省级优秀教练员:刘筱平、王双山、曹忠、马继军、王俊峰、赵建军、刘杰、胡风翔、周萍、杨旭东、魏国权、周明、吴泽民、李翠花、王兴国、张兴虎、施利军、任自明、李振彪、李有苍。
  (三)等级裁判员
  国家级裁判员:徐宝根、康宗卫、张浩仁。
  一级篮球裁判员:朱梅英、丁永明、燕天明、吕国振、吴解光、郭柏权、王维朝、李培和、朱彩霞、李素琨、王树平。
  一级田径裁判员:王建林、徐开仙、高福泰、刘家国、张维庆、毛建民。
  一级排球裁判员:张永和、巨有鹏、王金桂。
  一级乒乓球裁判员:施萍、董幕严、张晓燕、栗万和。
  其他一级裁判员:桑玉明、孟学儒、刘国梅、丁万和、孙万春、朱少君、王铿、施利军。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