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民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1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民间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7
页码: 1766-17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民间故事的情况,其中包括柳香姑、黑水国、五塔连环、木塔、甘州石、神箭手射雁、骑神马的巴特尔、焉支山百花池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民间故事

内容

柳香姑
  云中幻起白玉桥,
  黑河竟渡霍骠姚;
  纵铸金人成底事,
  昆邪无计翊天骄。
  ——摘自《甘州府志》
  据说在好多年以前,千里河西还是个云山苍苍,河水洋洋,林海茫茫,野兽成群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有月氏、乌孙和从秦、晋一带来的中原人,他们或种田,或放牧,或是狩猎,相互好像邻居似的生活在一起。然而,人们的这种合作,常常会受到自然的限制,尤其是居住在黑河两岸的人们,只有在冬、春和初夏的枯水期,因河水浅缓、或是结冰,人们才能相互往来。一到盛夏和整个秋季,由于雷雨和连绵秋雨,河水猛涨,水流湍急,吞没人们生命财产的洪水期就出现了,两岸居民,更是难以相见。人们很早就想着在黑河上架一座桥,但这个愿望,却从来也没有实现。
  就在这时,黑河西岸的柳树堡,出了一位名叫香姑的姑娘,生的聪明伶俐,勤劳淑贤,长大以后,更成了一个俊美、热情、一心为人们办事的姑娘。她看到黑河每年要吞没掉人们很多的财产和一些人的生命,就暗下决心,要在黑河上架起一座桥来以便互相支援。只是,她是个年轻的姑娘,怎么能担当起这样的大事来呢?凑巧在这时候,一些爱慕香姑的求婚者,纷纷来到她家。香姑看着这些求婚后生、还有媒人,不由灵机一动,对求婚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小女子我不要金,不要银,不要彩礼送上门,只要谁能在黑河上架起一座桥来,我的终身就许给谁!”
  “啊?”
  “啊——!”
  那些求婚说媒的人们,一个个都惊呆了,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有谁能在黑河上架起桥来呢?这样,香姑也便回绝了众人,走出家门,募捐化缘,劝说人们一起来建造一座黑河桥。人们也被香姑的诚心感动了,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技巧的出技巧,齐心合力地建造黑河桥。不料,北地的匈奴王冒顿,却派兵来抢占了千里河西,同时也把人们捐献的建桥物资抢去了。这使香姑明白了:抗击匈奴,比建造黑河桥更为重要,于是她就和受蹂躏受杀戮的人们一起,抗击匈奴,但不幸被匈奴冒顿捉去,惨遭杀害了。
  再说匈奴王冒顿,赶走月氏、乌孙和从秦、晋来的居民,占据了河西,抢占了祁连,到他儿孙的手上,又占据了青海高原,渡过黄河,向陇东进犯,威胁到了汉王朝的江山,汉武帝选派18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过黄河,打败并招降了休屠王。可是昆邪王不服,企图抗阻霍去病前进。霍去病便二次出兵于陇西,过黄河,越祁连,在枯水期占领了昆邪王在黑河西岸的冬城。不料,大军进城不久,黑河的洪水就来临了,昆邪王也趁便带领10万大军,从南、北、西三面围住这座孤城,东边虽无兵把守,但却有波涛汹涌的洪水,仍是一条死路。
  霍去病带领三万人马,和十万匈奴军背水对抗,硬撑了两个多月,眼看到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就要全军覆灭了。这天黄昏,忽儿刮起了阴冷的西北风,汉军都是从关中来的,塞上寒风吹得像利箭钻身,处境更是困难。霍去病愁苦地回到了军帐,对着孤灯独坐,朦胧中看到一位眉清目秀,神态端庄的姑娘,走进了他的军帐,对着他说:“将军,你受苦了?!”
  “小娘子,”霍去病惊疑地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深夜闯进我的军帐?”
  “将军”那姑娘依旧神态自若地说,“你受困了,我特来送将军渡过黑河。”
  “小娘子?”霍去病依旧惊疑地询问道:“既无桥梁,又无舟楫,这黑河可怎么渡过呀?!”
  “将军,请随我来。”
  霍去病只得起身,随从姑娘来到黑河岸边,只见她从头上扳下一根玉簪,抛向黑河,顿时就在黑河上化成了一座白玉拱桥。霍去病万分高兴,连忙上前致谢,不料被姑娘推了一把,便从梦中惊醒,城楼上刚敲过二更。霍去病立刻和随从率兵,来到黑河沿岸,只见黑河白茫茫的一片——被冰封住了。于是便和亲兵在冰桥上走了几趟,立即暗传号令,马摘铃,人掩声,急促地向黑河冰桥走去。
  再说昆邪王听说汉军过河,气急败坏地催动大军,一齐向黑河涌来,见汉军全部过了河,他便命令大军向黑河冰桥冲去。跑在前边的一两万匈奴兵,也确实冲过了黑河,更多的正在冰桥上奔驰,忽听得:“咔——喳——”一声,冰桥垮了,五六万匈奴兵掉进黑河,和冰块一起翻滚,渐次沉没了。冲过河去的一部分匈奴兵,也被汉军掩杀消灭了。一些被匈奴逼得离乡背井的居民们,听到汉军消灭匈奴兵十万,大获全胜,先后返回了。他们带着暗藏下来的粮食、肉食,前来慰问汉军,同时向汉军诉说匈奴侵略者烧杀、掳掠的罪行。在诉说中,一些年老人也说起了香姑,有个老木工,还把珍藏了多年的香姑画像,拿来给霍去病看。这使霍去病大吃一惊,因为画上的香姑,正是他梦中见到的女子。于是,他便写了奏章,向汉武帝奏报香姑生前修桥补路、抗击匈奴,死后又托梦救汉军的业绩。汉武帝也深深被香姑的事迹感动了,下旨敕封香姑为:“汉品天仙姑”,同时下令在柳树堡、黑河沿岸修建仙姑庙,让人们供奉祭祀。现在张掖城的仙姑庙遗址,以及城外的南十里行宫,北十里行宫,遇灵寺等处,都是仙姑住宿、休息或显圣的地方。
  (刘文勇 口述 徐万和 整理)
  黑水国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黑水国古城遗址一带,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碧波浩荡,一望无际。不知过了多少年代之后,鱼龙沧桑,湖水逐渐干涸了,露出大片平川,成了肥沃之乡,既能种田,又能放牧。有个叫“月氏”的民族聚居河西时,看上了这个好地方,便在这里修筑城池,建立国都,因为这个小国地处黑水河畔,便得名“黑水国”。
  隋朝时候,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巡视边关,就率领兵马驻扎在黑水国城中。有一天,城里忽然来了一位云游老道,他眉须皆白,飘飘欲仙。令人奇怪的是,他脚穿铁鞋,双脚已被磨出血来,可他手里仍提着一只篮子,篮内装着红枣和黄梨,沿街叫卖:“枣——梨——”可枣和梨的价钱特别贵,谁也买不起。他满城转了一圈,人们都感到迷惑不解。那老道叫喊一阵之后,慢慢地走出了西城门,一转眼就消失在迷离的晚霞之中。
  大将军韩世龙听了那老道的离奇行踪,觉得其中必有文章。他苦苦思索,反复咀嚼老道喊的“枣——梨,枣梨……”忽然两眼一亮,恍然大悟:“枣梨”,岂不是“早离”嘛,分明是老道暗示:“早离此城”,不然可能将有横祸飞来。
  韩世龙是一位爱兵爱民的将军,他当机立断,马上率领全城军民,扶老携幼,连夜撤离这座城池。
  果然,那天夜里,突然狂风骤起,势如千军万马,吼声震天,一时摧城拔屋,好不厉害。紧接着,就见黄沙滚滚,遮天盖地而来。一夜之间,那漫天黄沙就掩没了黑水国城。从此,有名的黑水国就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丘废墟。
  后来,黑河岸边的居民世世代代讲述着这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一直没有忘记那位传讯的老道仙人,传颂着救民脱险的韩将军的大名。
  (叶桐村 整理)
  五塔连环
  张掖城内早年有五座宝塔,它们是金塔、木塔、水塔、火塔、土塔,正好应了古老的“五行”之说。按照“五行”之说,木立东,火锁南,金坐西,水镇北,土居中。奇怪的是张掖五塔所处的位置与“五行”之说不合,成了金塔居中,木塔在西,水塔在北,火塔在南,土塔在东。这是为什么?
  那还是东汉时候,有一天,汉章帝刘炟做了个梦,梦见两位身高一丈、头顶笼罩着光环的金人向皇宫飞来。醒来以后,十分奇怪,便问朝臣此梦主吉还是主凶?大臣奏道:万岁,此乃大吉大利之梦。金人是西天之佛,看来佛已东行,可速派人去迎接。
  章帝准奏。派去的使臣来到大月氏,正好碰上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讲经。使臣便迎佛东行。一行数人东行路过张掖郡时,当地一位老者问:“二位佛爷,张掖自武帝开郡以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整天黑风蔽日,飞沙走石,搅得人畜不安,请佛爷指教。”
  迦叶摩腾说:“此乃五行不合之故。五行不合即金不能克木,木不能克水,水不能克火,火不能克土,土不能克金。”众父老又问:“事因已明,不知怎么办才好?”
  竺法兰说:“可修五塔连环,使其相辅相成,方能保你等平安。”接着又交代了五塔所处的具体位置。
  在兴修五塔过程中,在张掖操办的父老们可犯难了,金塔、木塔、土塔还好修,这火塔、水塔怎么修呢?只好请那使臣去向二佛请教。二佛说:“水火有其形无其态,有其名无其实,水火之塔不过是借名而已。比如金塔亦非黄金之塔,天竺圣塔也只是以石造塔,贴以金箔。”使者问道:“那水火怎样借其名呢?”迦叶摩腾说:“可在城南修一平台,名曰取火台,在平台上放一长宽各两丈的晶莹石板,每当旭日东升、夕阳入山,石板上映出红色天光宛如高塔,这就是火塔。水塔更是简单,吾闻黑河绕城北而过,长年奔涌不息,可在河东修一高塔,黑河波涛一览无遗,这就是水塔。”迦叶摩腾最后说:“水火之塔主要是借其名,有其名人们就是不见其形,也自能心中有塔。”
  从此张掖的老百姓靠佛祖指点,修起五塔连环,消灾兴福,五谷丰登,生活日盛。
  (黄玉金 整理)
  木塔
  张掖木塔位于万寿寺内,塔分九级,高30米,为阿育王所创,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作为藏释迦牟尼舍利之用。关于木塔的建造,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这座木塔最初是鲁班所造,以后历代进行了维修。鲁班是敦煌人,经常到甘州(张掖)、凉州(武威)一带做工。有一年,他来到张掖,见人们正在建造浮屠(即佛塔)。张掖这个地方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地形复杂,气候干燥,木塔怎么也立不起来。鲁班看见虔诚的人们为建木塔出了很大的力,吃了许多苦,决心帮助他们。一天,鲁班扮作一个年轻的木匠,参加了木塔的修建。
  负责修塔的掌墨师叫屠龙,50多岁,是河西一带的著名匠人,这阵正在为造塔加铆的问题发愁。原来木塔很高,有30多米,拉力大,用一般的套铆办法试了几次都不成功。鲁班在工地上转了一圈,看出了这个毛病,便去找屠龙掌墨师。
  屠龙为这事已经焦头烂额,正在一个人喝酒浇愁。看见一个青年木匠来找他,以为又是来找活干的,便对鲁班说:“小伙子,来喝上一杯水酒。”
  鲁班进屋后坐在屠龙的对面,看了看桌上,然后说:“怎么喝酒连个菜也没有,我去拌一盘豆腐。”不一会,豆腐拌来了,豆腐上还撒了些韭菜,豆腐是白的,韭菜是绿的,真是一白一绿,对比十分显明。屠龙定眼一看,这哪是什么酒菜,分明是一个新的铆样,豆腐像几段木料,韭菜从中联合,铆样新鲜,极能负力。屠龙恍然大悟,一抬头,那个青年木匠已经不见了。
  木塔修成后,以后各个朝代维修都用了这个铆样。据说,木塔中心还有一根铁柱,站在塔底一用劲,木塔就会旋转,30多米的塔,重量那么大,却如此结实,人们说这主要是铆的功夫。
  (唐光玉 整理)
  甘州石
  在古浪峡中,矗立着一块白色巨石,上书“甘州石”三个大字。这块石头南北长8米,东西宽约5米,高约4.2米,位于入峡6华里处台地上,是古浪县的一大胜景。“甘州石”顾名思义是甘州的石头。张掖西魏时改称甘州,因甘浚山下泉水甘洌甜美五谷丰登之谓也。甘州的石头为何不远数百里之遥而到古浪峡中?
  传说这个石头是黑河龙王的女儿变的。龙女深居龙宫,不甘寂寞,羡慕人间男耕女织、朝暮相处、夫妻相守、亲亲热热地生活。于是冲破禁锢,大胆和黑河两岸的一个名叫刘皋的青年相爱。这刘皋为人忠诚老实,勤劳能干。他农闲读书,农忙耕田,以耕读治家,不求为官。他和龙女约定每月朔日,浩月东升,在黑河岸边垂杨柳下相会。每次相会咏诗述爱表达情意。时间一久,爱根更深。姑娘海誓山盟,决心嫁给刘皋为妻,小伙子说:“你是龙女,我是凡人,我们只能相好,不能成亲。”龙女决意不做神仙,一心到人间为妇,帮刘皋纺棉织布,做衣服。
  他们的来来往往被巡河夜叉看到,夜叉密告龙王,龙王半信半疑。为了证实此事,他变为一个老翁,察看实情,果然见女儿与刘皋在月明林下,卿卿我我。回宫后,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把女儿叫去盘问训斥一顿,并下令不许出宫,派人严加看守。
  再说那刘皋不知其中情由,如约按时来会,每次都不得见。一日站在河边,两眼望穿涟漪,正在发呆,忽然有一小鱼跳上岸来,口中吐出一粒腊丸,刘皋剥开一看,才知龙女遭禁。小鱼是龙女派来传书的。刘皋对小鱼说:“请告诉你家姑娘,我刘皋终身非她不娶。”龙女又传书表示决心,非刘皋不嫁。
  刘皋忠于爱情,一直等着龙女,想着龙女,每到相会的日子,总是到河边盼望能见龙女一面。他等啊!等了九九八十一年。人到暮年其情更切,河水无情结束了刘皋的生命。消息传到龙宫,龙女悲伤不已,她对刘皋的爱心永未泯灭。听到刘皋殉情身故,便身着孝服,前来悼祭,趴在刘皋墓前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龙王派人催她回宫,她执意不肯,化作一块白石,永远立于黑河岸边。这块巨大的白石的黑河岸边伫立了千万年,他们忠于爱情的故事也传颂了千万年。
  迨至隋朝炀帝即位,大兴土木,大造宫殿,令天下将奇花异石送进宫去,点缀宫室,供皇帝享乐。甘州府有个州官名叫孔方,此人钻营有术,见钱眼开,嘴上喊的是“廉洁清正”,实则是个爱财如命的赃官,媚上瞒下的小人,他认为这是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决意要把甘州的这块奇石送进京城,献给皇帝,博得封赏。他向各乡摊派钱粮、木材,征调强壮民夫千人,牛马千匹,明知劳民伤财,但他顶住民怨,硬着头皮要干,嘴里还高喊,这是皇宫的需要。这巨石重量无法计算,即不能车运又不能人抬,如何运得?孔方老爷早有成竹在胸,他用“圆木滚动法”来运送这块巨石。这“圆木滚动法”就是做一个结实的大木排,巨石固定在木排上,木排的下面再放几十根粗细一样的圆木,间距摆好,用牛、马牵引木排,木排下的圆木滚动前进,圆木循环使用,巨石就一步步地搬运走了。
  这年甘州人民从春天运到夏天,秋天运到冬天,才将这巨石运到古浪峡中,眼前乌鞘岭高耸入云,道路越来越崎岖难行,天气日渐寒冷,运石民夫累倒累死无数,牛马累死的更多。真是苦不堪言。但是,孔方老爷升官发财心切,每日派差役皂隶手执皮鞭驱赶前进,鞭笞民夫如同牛马,民怨沸腾,怒不可遏。忽一日,古浪峡中阴云密布,天降鹅毛大雪,民夫手脚冻裂,难以支撑,人人思家。当夜乘老爷不备,民夫们牵牛的牵牛,骑马的骑马,四散逃走。到天明,孔方老爷才发现不见一人,连差役皂隶也跑光了,只剩他一个孤家寡人。在这深山里无人伺候,没吃没喝,天气奇寒,他步履蹒跚地行不到数里路程,便冻饿而死。甘州石就此留在了古浪峡中。
  (马伯寿 整理)
  神箭手射雁
  古代,在今肃南地区有个王国,王国里有个国王,这个国王有个非常美丽的公主。公主长大后,国王问她想嫁给什么样的丈夫。
  公主说:“父王啊,我们的国家是个弱国,很需要英雄好汉,来抵御外来的侵略。如果让我来选丈夫,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是武艺出众、弓马娴熟的小伙子,我就愿意嫁给他。”
  国王觉得公主这个主见很好。于是,传出一道御旨,为公主招聘一位武艺高强的英雄做驸马。立刻,消息传遍全国,很多年轻人都想得到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草原上有一个富豪的儿子,他本来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平常只知道坐在帐篷里喝茶吃肉,什么本领都没有。可是,当他听到国王招聘驸马的消息后,便也心痒了。于是,在他的马群里挑选了一匹最好的马,又到城里选购了一张雕花宝弓,并且在他的所有箭杆上都刻上了一行字:“天下第一神箭手”。就这样,他把自己扮成一位武士的模样,先到草原上练习围猎。他想,只要能侥幸射中一只山鸡、野兔,就有资格去应聘了。
  自封“天下第一神箭手”并不难。可是,要真能射下飞禽走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的。因此,这位“神箭手”到处奔跑,就连一根野鸟的羽毛都没射着。他很气恼,暗怒:“凭我这样一个汉子,不会连一只禽兽也射不着吧,一定是我用的弓箭不好的缘故。”于是,他另请了几个高明匠人,为他重新做了一张弓。
  弓背是用金丝缠的,弓弦是用虎筋拧的,箭头是用银子打的,箭羽是用孔雀毛粘的。呵,这真算得上“稀世神箭”了!
  这位自封的“神箭手”很高兴,他带上新制的弓箭,又去射猎了。恰巧,天空有一对鸿雁飞过,便开弓射出一箭,“嗖”的一声,竟有一只雁翻着筋斗落到地上。他纵马扬鞭,跑过去拾起那只中箭的死雁。
  “哈哈哈哈……”他狂笑起来:“谁说我不是天下第一神箭手?像我这样高强的武艺,驸马当定了!”
  当他仔细检查猎物射中的部位时意外地大吃一惊,原来穿在鸿雁喉咙上的不是他的箭。显然,这雁是另一个人射下来的。他懊丧地想了一会儿,心里说:“不!好容易我才得到了这么一只雁,这应该是我射下来的。无论如何,不能让别人抢去!”
  他这样想着,便拔掉那只普通的箭,把他刻着“天下第一神箭手”的孔雀羽毛的银箭,插到死雁的脖颈里,打马就要回去。这时候,从远处走来一个年轻的猎手,拦住了他的马头。
  “朋友”,猎手说,“你怎么把我射下来的雁拾走呢?”“你胡说什么!我没有见到你的什么雁。你在哪里射的,就到哪里去找吧。”
  “用不着我到别处去找——在你手里提着的,就是我射的雁。”
  “什么?这是你的雁?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你也没有仔细看一看,这只雁的脖子上究竟穿着谁的箭?”青年猎手看了看,冷笑一声,说,“你做了手脚也不行,这是我射下的雁!”
  就这样,两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了半天,不可开交。最后,他们便一同去见国王,请求给予公正的裁判。国王听完他们各自的申述,也实在没有办法弄清楚这只雁到底是谁射的。“我聪明的孩子!”国王对公主说,“还是由你来断断这个官司吧!”
  “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燃烧;是英雄,就不怕当面试验。”公主对两个猎手说,“看,天上的鸿雁,一队一队飞过,你们两个,何不当场比试一番,要是谁能射下天空的飞雁,咱……”
  “是的,是的”,国王接着说,“要是谁能射落飞雁,我把女儿许配给谁!”
  公主高明的主意,立刻得到在场所有人们的一致赞扬。于是,一场精彩的比武开始了。公主离开自己的座位,亲自监视这两个竞赛对手射猎。这时候,正有一队鸿雁“扑棱!扑棱”从头顶上飞过。
  公主问:“你们谁先射呢?”
  “不!还是让你先射,我要等到最后,才向尊贵的公主奉献我的绝技!”
  猎手不再推让,抽出弓,搭上箭,仰天看准,“嗖”地射了一箭,立刻,就有一只鸿雁中箭坠地。
  “真是好本事!”国王、公主和所有随从同时呼出一片喝彩声。
  “神箭手”一见对手先取得优胜,心里早就慌了。他真希望这时候天空不再出现飞雁。可是,接着就另有一队飞雁“咕噜噜噜”地飞过来了。公主笑着说:“现在,就看你的了!”
  “神箭手”慢慢地抽出弓箭,迟迟地搭上羽箭,装腔作势,向天空瞄了半天,也没有勇气把箭射出去,公主走到他的身后,催促道:“你快射呀!”神箭手被公主这么突然一撞,手略一松,那只箭便滑脱弓箭,直向天空穿去。恰巧碰在一对并排飞着的雁身上,立刻双双带箭,落下地来。
  这意外出现的“奇迹”,使所有的人们都惊呆了。“神箭手”万万没料到他的箭会碰得那么巧。然而,既然两只雁分明已经射中,他的胆子马上壮了起来。“公主啊!”他说,“您刚才不该撞我那么一下子,我是等雁队排好了,要一箭射下三只来。可惜,因为您这么一撞,我仅仅射下了两只!”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被他的鬼话迷惑住了,纷纷赞扬他不愧是“天下第一神箭手”!
  这时,公主笑着对年轻的猎手说:“你是一个很不错的弓箭手,但今天遇到的是手段比你更高的射手,你输了。”
  年轻的猎手说:“是的,公主!可以说我输了。不过,我的对手射雁是偶然的巧合,他不是真正的神箭手!”说罢,便扬长而去了。
  冒充神箭手的男子啐了一口,说:“各位都看得明白,他在事实面前还不服输——他才是个骗子呢!”
  国王选得这样一位一箭能射双雁的“神箭手”心里非常满意,便把公主许配了他,择定三日后举行婚礼。
  不料,刚到第二天,突然事变来临。邻邦的强敌窜入国境,战事爆发了!国王当即召见了新招的驸马,要他上阵退敌。公主连夜亲手绣了一面锦旗,旗上是金光闪耀的七个大字:“天下第一神箭手”。
  第三天,国王、公主及全体臣子,都登上城楼观战。“神箭手”虽然心里吓得发抖,但还是强装好汉,领兵上阵。敌人的军营里恰巧也有一个出名的好箭手。当他看到那面锦旗上绣的大字时,便提议在阵前比赛射箭。
  国王接受了双方的挑战,下令驸马与敌人当众比赛。附马心慌意乱,连向对方射了三箭,都落空了。他急忙拨转马头,正想落荒逃走,敌人已从后面赶来,只听弓弦响时,一只箭从他的后背穿透前胸,当即栽下马来死了。
  这时,城上观战的人们大惊失色。恰在此时,那年轻的猎手不知从什么地方跑了出来,他挽弓搭箭,只一下就射倒了跃马奔驰的敌方箭手。国王大喜,趁势擂鼓催兵,一战就打败了敌军。经过这样一次重大的考验,美丽的公主才真正选到了一位英雄的丈夫。他,就是年轻的猎手。
  (王岩松 整理)
  骑神马的巴特尔
  (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武扎克①部落,部落的大头目苏勒都斯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买道格脸如满月,貌美如花;二女儿蒙苏尔齿白唇红,闭月羞花;三女儿什娃熬特目如秋水,善良温和。每当天气晴朗,夕阳西下,她们常常以饮羊为名,去温泉洗澡玩耍,逐马戏嬉。
  一日,天高气爽,三姐妹又去饮羊。走到半路上,一个披着破羊皮褂的人躺在路上。他满脸乌黑,发须散乱,好像快要病死的乞丐一样。大女儿毫不理睬,打马从他身上跨过:“哪儿来的穷花子,要死也不拣地方。”二女儿厌恶地扫了一眼,打马从他腿上跨过:“哪儿来的穷花子,把我的去路阻挡。”小女儿缓缓绕过他的身旁:“你不要在路上躺,牛羊会把你踏伤。”
  又一天,姐妹三人在清澈而又温凉的泉水边饮羊,那人步履蹒跚地走到她们身旁,有气无力地说:“我能喝一口你们的温泉水吗?”大女儿买道格摇头说:“不行,你会把水弄脏!”二女儿蒙苏尔摆手说:“不行,你会使牛羊染病死亡!”三女儿什娃遨特用同情的目光,将乞丐上下打量:“永不结冰的泉水会使你尽快恢复健康,奔跑时敏捷如同羚羊。”三女儿不顾两位姐姐的阻拦,接过那人的红木碗,舀起泉水递给他,那人一气饮干,然后对小女儿说:“谢谢善良的姑娘,老天会给你补偿,你会永远快乐,幸福吉祥”。买道格和蒙苏尔对她们的妹妹很恼火,生气地说:“他一个人很孤单,你把好人做到底,去陪这个穷花子,我们可要把家还”。说完,羊也不赶,打马走了。
  什娃遨特对姐姐们的无礼感到失望,怎么办?我们为了玩的开怀,家奴一个也没跟来,一大群牛羊我一个人怎么赶?那人看出小女儿的心思,就说:“姑娘,请你别着急,都是因为我,才使你为难,如果你同意,我会帮你把牛羊赶”。说完,那人熟练地将一根柳条折断,一声洪亮的吼叫,牛羊迅速整齐地向前奔跑。什娃遨特骑在马上说:“真是人不可貌相,你是个放羊的把式。”
  此时,大头目苏勒都斯在他的大帐篷前,向远处眺望,两个女儿已经到了,我的小女儿和牛羊怎么还不回来。噢,看到了,近了,小女儿和牛羊安然无恙,可是那一个是什么人,他正在挥鞭赶牛羊?
  (二)
  转眼到了跟前,什娃遨特对她的父亲说:“阿扎②,我带来一个人,他很会放羊”。大头目对那人说:“你叫什么?告诉我你的家乡。”那人恭敬地行礼后说:“尊贵的头人,
  ①武扎克:裕固族传说中的古代部落名字。
  ②阿扎:裕固族语,即父亲。我不记得我的家乡,从记事起就在草原上流浪,西家打柴,东家放羊,人们都叫我金格里克,草原上美丽的塔娜尔花十八年欣赏,鲜红的泼潘①十八次品尝,今天来到你的地方。”大头目说:“既然你在流浪又会放羊,那就留下,在这儿我只管你吃住,工钱不会给你一个,你看怎样?”那人点头答应,可谁也没觉察他内心很高兴。当晚,他就住在离大头目帐篷不远的拉排②。第二天,天麻麻亮,他就挥鞭去放牛羊。
  一放就是三年,大头目的牛羊个个膘肥体壮,数目多的像星星一样。三年间,金格里克拣回的小鹿、野羊成了群,拣回的斑鸠、雪鸡在他的拉排附近到处飞,草原上的人们都知道他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什娃遨特看在眼里,喜上眉梢,这样勤劳心眼好的人哪里寻?大头目可高兴了,因为他的牛羊日益强壮,还不用付工钱,大女儿、二女儿也高兴了,因为她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打扮梳妆。但什娃遨特却心疼了,这样一个老实善良的人,工钱也不给,吃的又不好,我不能坏心肠!于是她经常晚上给金格里克送去美味佳肴,有时也在他的拉排附近唱支歌:
  远方飞来的鸿雁哟,
  可思念你的家乡?
  这儿绿草如茵、遍地花香,
  但不是你停留的地方!
  远方飞来的雄鹰哟,
  可依恋你的家乡?
  这儿牛马成群、富裕安康,
  但不是你停留的地方!
  远方流浪来的人儿哟,
  你可知道自己的家乡?
  这儿美女如云、处处春光,
  你也不能久久停留在这个地方!
  (三)
  就在金格里克来到这片草原的第四年,大头目准备给三个含苞欲放的女儿挑选乘龙快婿。在艳阳如火的盛夏,他召集各部落举行了一个赛马射箭比赛大会,草原上的人群涌向大头目所在的领地,会场上人头攒动,盛况空前。那儿已准备好九十九个箭靶和宽敞跑马的地方。看驯,除了各部落的大头目和管家,还坐着大头目苏勒都斯的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人们惊叹她们的美丽无瑕,都想要是能够娶上她们中的一个,这辈子可比神仙都快乐。年轻人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人们的激情使整个草原沸腾了。苏勒都
  ①泼潘:野草莓。
  ②拉排:猎人和牧民用木板搭成的简易房子。斯看到各部落的头目差不多到齐了,就说:“现在人齐了,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这时,阿克①部落的管家说:“尊敬的大头目,我的主人巴特尔因为狩猎,把腿跌断,来不了了,我们部落有骁勇善战的九百九十九个青年参加,请大头目检阅。”大头目一听,寻思:“巴特尔是草原上惟一能和我比阔的人,如今腿有残疾,也不配娶我的女儿!”
  时已正午,大头目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威严地说:“今天谁要是骑马一个来回射倒九十九个箭靶,我的三个女儿全部嫁给他!现在,比赛开始”。大头目一声令下,九百九十九个青年跨上骏马,手持弓箭,背上箭篓,在载跑的马儿上拉开弓、射出箭,可是没有一个人射掉所有的箭靶,大头目生气了:“怎么这样窝囊!”大女儿、二女儿泄气了:“我们的终身该把谁来指望?”什娃遨特暗暗高兴,因为她内心喜欢她家的放羊娃。正在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之时,一个骑白马的小伙子从天而降,他的白马神骏非凡,摇头摆尾,昂首嘶鸣,似蛟龙出水,猛虎下山。金马鞍上镶满钻石,金碧辉煌,熠熠生辉,虎皮鞍藿,银镫玉辔。再看他的服饰,金丝领口,银线镶边,玛瑙纽扣光鲜鲜,狐皮帽子豹皮靴。鼻直口方多清秀,剑眉俊目有精神。他向整个会场缓缓扫了一眼,解下乌金宝雕弓,抽出白银狼牙箭,双腿一夹,白光闪处,神驹飞一般地向跑马场冲去,人们没有看清他怎样张弓搭箭,却发现九十九个靶子全部倒下。正当人们还没有从惊愕中反应过来,一道白光绝尘而去,大头目猛然惊醒:“快截住他,他就是我要选的女婿!”可是已经晚了,那人连影子也没有了。大头目失望了,大女儿、二女儿哭泣了,什娃遨特却高兴了,因为她有机会和金格里克在一起了。这一年的选婿大会就这样在人们的叹息中结束了。
  回到家,苏勒都斯安慰三个女儿:“谁敢这样小看我,我跺一下脚,草原也要抖一抖,明年我要设计抓住他,让他乖乖听我的话。”
  天黑了,羊儿进圈了,什娃遨特去送食物给放羊娃。金格里克对她说:“今天的大会热闹吗?”“有个骑白马的小伙子,一下子射倒了九十九个箭靶,可是他却跑了。”金格里克说:“你喜欢他吗?”什娃遨特转身低头害羞地说:“我敬慕他的英俊潇洒,神箭天下无二;可我更喜欢你的忠厚善良,仁慈天下无二!”放羊娃听了暗暗欢喜,其实金格里克就是阿克部落的大头目巴特尔,今天一下射倒九十九箭靶的神箭手就是他,但他没有向什娃遨特说破。
  (四)
  巴特尔少时调皮好动,贪玩惰学,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无忧无虑,不知人间疾苦,更不懂得劳动的艰辛,整日无所事事,游荡于草原大山之中。一日,他到山中游玩,路遇一世外神人,神人从他稚嫩的脸上看到他有一颗仁慈善良之心,更兼骨骼奇特,便教授他做人处世的道理,传给他一身高超武艺。成年后,他父亲年老翅东,留给他广阔的草原和万贯家财,富甲天下。草原上众多美女都
  ①阿克:裕固族语,即“白色”。想嫁给他,可他知道,她们更爱他的富裕家当和成群牛马,后来他又听说武扎克部落的大头目苏勒都斯有天仙一般的三个女儿,但不知她们的心底是否和容貌一样纯洁无瑕?他请求神人指明路给他,于是神人告诉他:“你去武扎克部落,按我说的去做,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在六年后的盛夏!”
  金格里克在武扎克部落已经待了五年,这一年第二次选婿大会又到了,他没有参加,他想知道什娃遨特会不会因为神箭手没有出现而失望。
  跑马场上还和去年一样热闹,只不过苏勒都斯暗设了圈套,准备用五百箭阵抓神箭手。看台上各部落的头人和管家已经就座,大头目苏勒都斯和他的三个女儿坐在正中,她们今天都是花枝招展,艳丽迷人。人们翘首观望,争先恐后,小伙子们羡慕她们的绝世美貌,都想:要是娶上她们中的一个,这辈子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大头目看到各部落的人差不多到齐了,就说:“如果人到齐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这时,阿克部落的管家上前说:“尊敬的大头目,我的主人巴特尔因为狩猎,把胳膊摔断,来不了了,我们部落有骁勇善战的九百九十九个青年参加,请大头目检阅”。苏勒都斯一听,寻思:“巴特尔是草原上惟一能和我比阔的人,如今胳膊断了,也不配娶我的女儿,做我的女婿。”
  大头目环视了一眼会场,举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威严地说:“今天谁要骑马一个来回射倒九十九个箭靶,我的三个女儿全部嫁给他!现在,比赛开始”。大头目一声令下,九百九十九个青年跨上骏马,背上箭篓,手持弓箭,在奔跑的马儿上拉开弓、射出箭,可是没有一个人射掉所有的箭靶,大头目生气了:“怎么这样无用!”大女儿、二女儿泄气了:“我们的终身该把谁来依靠?”什娃遨特暗暗高兴,因为她内心喜欢她家的放羊娃。去年突然出现的那个神俊的年轻人也没有从天而降,选婿大会不欢而散。大头目恼羞成怒:“明年最后一次选婿,射倒第一个箭靶的人娶我的大女儿,射倒第二箭靶的人娶我的二女儿,射倒第三个箭靶的人娶我的小女儿!”大女儿、二女儿痛哭流涕,小女儿暗自欢喜。
  日落天黑羊进圈,什娃遨特去送食物给放羊娃。金格里克对她说:“今天的大会热闹吗?你们的终身大事定了吗?”什娃遨特说:“今年的大会没有结果但很热闹,阿扎和姐姐们很懊恼,而我很高兴,因为我还嫁不了!”
  金格里克故意说:“你嫁不了,怎么还高兴,这个我就不懂了。”什娃遨特说:“金格里克,你可知道,羊儿离不开青草,喜鹊离不开树梢,而我离不开父母的怀抱,嫁不出去才会偷着笑。”她不好意思说实话,但她内心深处早已爱上了他,金格里克从她羞涩的神态已经知晓。心心相印的爱情啊,他内心倍感自豪。可他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因为明年才是他们双双回家的好时候。
  (五)
  就在金格里克来到这片草原的第六年,在艳阳如火的盛夏,绿茵似毯的草原上,第三次选婿大会又到了,大头目苏勒都斯带着全家人去到会场。
  金格里克朝天打了一个响亮的唿哨,蔚蓝的天空迅速飘来一朵彩云,一声长嘶,云中落下了神骏的白马,昂首扬蹄到了他的跟前,马上驮着他的鞋帽衣袍和弓箭,他去温泉洗了一个澡,噢,这才是英俊神武的巴特尔。玉树临风的身躯,倜傥潇洒的神态,换上锦衣绣裤,背上弓箭,跨上神马,时刻准备实现他心中的渴望。
  跑马场上欢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只见一个青年催马奔驰,弯弓搭箭向箭靶射去,箭到靶落,大头目苏勒都斯将大女儿许配给他。又一个青年轻舒猿臂,张弓搭箭,将第二个靶子射倒,苏勒都斯将二女儿许配给他。正当又一个青年要射第三个箭靶时,半空中一朵彩云飘来,一个骑白马的小伙子从天而降,众人看时,但见:
  马上人,正青春,
  浑身上下有精神。
  鼻直口方唇若丹,
  剑眉俊目甚英俊。
  玉树临风身躯正,
  倜傥潇洒神态凝。
  金领口,银镶边,
  玛瑙纽扣光鲜鲜。
  狐皮帽子豹皮靴,
  能工巧匠费尽心,
  不肥不瘦正合身。
  乌金弓,斜肩背,
  白银箭壶挂腰间,
  七星宝剑手中悬,
  金鞍银镫碧玉辔。
  雪白马,似麒麟,
  昂首嘶,如龙吟,
  猛虎下山出水蛟,
  驰骋奔跑如腾云。
  他向跑马场上缓缓地扫了一眼,双腿一夹,白光闪处,只见剩余的九十七个射靶全部倒下,没有一个人看清他是怎样张弓搭箭射靶的。正当人们还在惊愕之时,一道白光已绝尘而去,大头目这时才猛然惊醒:“快抓住他,他就是我小女儿的丈夫”。可是再看时,那人连人带马已踪迹全无了。大头目暴跳如雷,大女儿、二女儿无可奈何,小女儿暗自欣喜,她觉得“天赐良机”——有机会和金格里克永远在一起了。
  回到家后,苏勒都斯安慰小女儿:“我的乖女儿,明年我给你准备一个绝无仅有的选婿大会,我娇贵的女儿准能称心如意。”可什娃遨特说:“阿扎,我早已爱上了一个人,请你允许我嫁给他,只有他才会使我永远幸福快乐。”大头目说:“你告诉我,那个幸运的人是谁?”什娃遨持说:“他就是给我们家放羊的金格里克。”大头目一听,火冒三丈,怒气冲天:“什么?我的女儿怎能嫁给一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浪汉!不行,一万个不行!”
  正在这时,金格里克,不,是巴特尔走进大头目的帐篷,说:“大头目,就请您把什娃遨特嫁给我吧,我会使她快乐幸福,吉祥如意!”大头目被他的话气疯了,瞪着铜铃一样的眼睛,狂喊道:“反了,反了,一个流浪汉放羊娃想娶我至尊无上的大头目的女儿,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人,给我把他拿下。”众家奴一拥而上,把巴特尔按倒在地下,大头目喊到:“把这个不知高低的东西脚筋挑断,挖出双眼,丢到野地里喂狗熊。”话音刚落,只见巴特尔大吼一声,一跃而起,将按他的家奴摔出十几米以外,手中已多了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剑柄上七星宝石发出的光芒刺得家奴睁不开双眼,他将宝剑飞舞得密不透风,一团白光上下飞舞,众家奴的身体像风中的草一样向后倒去……巴特尔收起剑,含笑屹立不动,接着说:“头人,我要告辞了,请原谅。我要带什娃遨特一起走,您多保重!”说完,朝天一个响亮的唿哨,彩云起处,神骏的白马从天而降,巴特尔抱起什娃遨持跨上马背,腾空而起,飞向无垠的天际……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天边传来:“我是巴特尔。”
  苏勒都斯和众家奴惊得目瞪口呆。这时,草原上的人们才知道,放羊娃就是骑神马的小伙子,从此,草原上到处把他传颂:
  神奇英武的巴特尔,
  善良仁慈的巴特尔,
  你的非凡,
  像矫健的雄鹰在无边的蓝天上翱翔;
  你的智慧,
  像敏捷的羚羊在广袤的草原上飞扬。
  草原上的人们哟,
  世代把他的故事传唱。
  (董潇红 整理)
  焉支山百花池
  很久以前,焉支山下设着一个后寨,因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经常驻兵把守。有一年,来了位将军,早闻焉支山大名,还未曾得见,这次来,可是机会难得。加之他又善诗能画,到了这自古闻名的地方,岂能不吟诗作画?
  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了几个随从,备好笔墨纸砚向山顶攀去。一路上,树茂草密,百鸟鸣唱。到了山顶,将军不禁为之一怔:清水一池,碧绿清澈,水平如镜,映出蓝天白云,更有山姿树态,倒映水中,真个是人间仙境。
  随从早已支案铺纸,研墨选笔。将军兴致极高,手捋长须,慨然作画:群山叠翠,绿树生烟,长天如洗,清池起碧。画名取作《清池天水图》。画毕,还觉意犹未尽,又信然赋诗:
  清水池生天地,
  绿树间开鲜花。
  焉支山上仙境,
  映空几片飞霞。
  吟罢,“哈哈”一阵开怀大笑。突然,一只花雀飞落在调色盘上,又蹦跳了几下。随从刚要赶走雀儿,却被将军拦住,兴致勃勃地端详着这只不速之客。小雀似乎没有看见将军等人,跳出色盘,蹦上画卷,刚好落在画中池水上,池水画面上留下了不少五颜六色的爪印。这时,一阵风吹来,雀儿乘风飞去了,将军作的画也被风卷走,随从赶紧扑按,三扑四按,画卷没抢到手,倒给卷进了池水中。随从正准备下水打捞,画卷转眼不见了,水中却开出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鲜花。将军和众人看得都呆了,不知是画奇还是池神。
  将军知道这都是天意,决心就在山下兵寨供职,以谢天地显灵。从这以后,焉支山顶的清水池变成了百花池,将军驻扎的营寨叫老兵寨,以后又变成了老军寨,也就是现在的老军乡。
  (覃平 整理)
  白天鹅与天鹅琴
  古时候,裕固族人只会唱歌,却没有乐器伴奏。有个很穷的小伙子,整天为部落酋长放牧,吃不饱肚子。可他有一副非常好听的嗓子,每天都赶着羊群唱歌。人们听见他的歌声,就减少了苦难中的优愁。奇怪的是别的天鹅听完歌就飞走了,有一只白天鹅却整天伴着他的歌声。当小伙子唱到高兴时,天鹅还拍着翅膀跳舞;当小伙子唱述失去父母的悲伤时,白天鹅竟为他流泪。天长日久,小伙子和白天鹅形影不离,非常要好。不论小伙子到哪里放牧,白天鹅总是在蓝天上展翅相随。
  一天早上,小伙子又来到海子边,却不见白天鹅飞来,以为白天鹅还在芦苇中睡觉呢!于是,赶快走进芦苇丛中去找。结果,惊起一群心肠比毒蛇还狠的“黄尖子鸟”。上前一看,白天鹅已经被这群毒鸟吃得只剩下骨架和肚肠。小伙子扑上去抱住骨架大声痛哭。从早晨一直哭到星星闪亮,哭累了,也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发现天鹅骨架变成了一架美丽的天鹅琴。再细心看,琴上装有六根弦,都是天鹅肠子做的。琴头和天鹅头一模一样,眼睛还在闪光呢!小伙子惊奇地拨动了第一根弦,天鹅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声音。琴声未落,晴天突然打起了响雷,下起了大雨。拨动第二根弦,雨住了,云也散了。拨动第三根弦,天气格外晴朗,眼前落下一道美丽的彩虹。拨动第四根弦时,传来一支非常动听的歌声。拨动第五根弦,发现一匹骏马远远向他奔来,于是他骑上马,奔向歌声飞来的地方。可是到了那儿,什么也没有,小伙子想起还有一根弦没有拨动。当他刚拨动第六根琴弦时,一位身穿白裙的美丽姑娘,从彩云里飞下来,微笑着在他马前鞠了一躬,小伙子忙把姑娘扶上马。从此,两人骑着马,弹着天鹅琴,走遍了“尧乎尔”家乡。
  打那以后,裕固族才有了自己民族心爱的乐器——天鹅琴。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姑娘是天鹅仙女,她同情小伙子,就下凡和他成了亲,以后又和小伙子回到了天上。
  (才让丹珍 整理)
  马蹄寺
  很久以前,祁连山中有一个小小的王国。马蹄寺,原是国王的宫殿。虽在群山之中,却也是楼台殿阁,自有壮丽之气。那国王的皇后,长得风流婀娜,像是天仙下凡,远近出名。谁知,就因为皇后的芳名,竟引来了一条凶恶的孽龙,它刮起一阵狂风,飞沙走石,闯到这里,一夜之间把国王和宫女都吞食了。从此,孽龙占据了这个山川秀丽的地方,霸占了美丽的王后,还恐吓山中的居民,限定每天都要送一对童男童女供它食用。这一下,这个山中的王国陷进了深深的灾难之中。
  马蹄山中有上、中、下三个观音洞,分别住着三个大喇嘛,都修成了正果,法力无边。恰巧,这时从中原王国来了一个年轻的王子,这个王子有一付侠义心肠,他不贪恋王宫的奢华生活,万里迢迢赶到马蹄山观音洞,拜三个喇嘛为师,皈依佛法,很快炼出了真功。
  单说王子学法后,因孽龙为害,王子便动了侠义心肠,禀告师尊,决心要挺身而出,斩杀孽龙。大喇嘛非常高兴,给了王子一把宝剑,一匹白马。王子拜别了师尊,英姿勃勃,骑马下山,途中正碰见一群百姓用轿子抬着一对童男童女,哭哭啼啼地送往宫殿供孽龙食用。王子看见这种情景,更是两眼冒血,他劝大家把孩子抬回去,说是愿以自身代替童男童女。
  王子辞别了众百姓,跃身上马,马疾如飞,眨眼功夫就到了孽龙盘踞的宫殿中。王子举目观看,只见宫中冷冷清清,一片阴森之气,只有王后一人,躺在床上昏睡不醒。王子搜遍宫殿,找不到孽龙的踪迹,就持剑在王后的身边等候,一直等到半夜,忽见王后的鼻孔中钻出一条小白蛇,转眼间那小白蛇摇身一变,变成一条巨大的孽龙。王子一见,顿时抖擞精神,纵身腾空一跃,他佩带的宝剑便自动出鞘,立时剑光四射,直劈孽龙。那孽龙吓得浑身发抖,急忙变成小白蛇,又钻进了王后的鼻孔中。王子握剑在手,厉声斥责:“孽龙,你盘踞王宫,残害百姓,恶贯满盈,今天我定要斩你,你敢出来同我决斗吗?”那孽龙受激不过,又钻了出来,喷着毒焰直扑王子。王子抽出宝剑,寒光一闪,立时把孽龙斩为两段。不料那恶龙的身子一拧,用舌头舔了舔被斩断的地方,两段身子竟又慢慢地合在一起了。王子一见,立即用脏土撤在孽龙身上,挥剑把孽龙斩为三十二段,埋在山洞中。为这地方除了大害。
  孽龙除后,昏迷的王后如梦初醒,赶忙沐浴更衣,拜谢王子。她挚诚地表示,为了感谢王子,愿以王国相让。然而王子郑重地说:“我已经皈依佛门,不得再为皇帝。若是王后同意,我愿把这座宫殿改为宝刹。”王后听了欣然同意。
  接着,王子就招募工匠,将宫殿改建为寺庙,王子也在寺里当了高僧,他还用白玉雕琢自己的像,说:“我与甘人有缘,像在我在。”王子圆寂后,寺里的僧众们就将这白玉雕像塑于佛像之中,供后人膜拜。
  这就是传到今天的马蹄寺。之所以叫马蹄寺,是因为早年天马路过时,留下了马蹄印,所以寺庙以马蹄命名。
  (才让丹珍 整理)
  卧龙山中话神迹出张掖城,过大满镇,离和平乡,进入爽垲荒芜的三十里滩,千峰竞秀、万壑争春的祁连山便在晴空丽日下,蜿蜒游弋,格外醒目。望东南,[东晋]著名隐士郭讲学的临松薤谷就藏在这佳木秀而繁荫、山峦险而峻峭的旖旎风光中。郭当年凿石室而居,聚弟子千人,撰《春秋墨说》,著《孝经错纬》的文气墨香,散发在薤谷的一石一树、一山一水之中,使这里的山更秀,水更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马蹄而言,则是“山不在高,有寺则名,水不在深,有景则灵”。正如〔清〕人朱维均所描述的那样:“金身宝相莲开座,玉梵清音月近床。茶沸烟腾禅出定,花飞泉落水流香。”多少年来,文人骚客来此浏览观赏,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吊古评今,发出“飘零琴剑悲身世,何处桃源好避秦”的感叹。临松山中,沟岚叠嶂,千谷滴翠,奇石峻林,绝涧深渊,就在这“千树红兼千树碧,数峰阴间数峰晴”“石罅泉流浸古首,松间月色映疏棂”的自然美景中,卧龙山以它深邃静远、浓厚繁垒的自然灵秀,在临松薤谷中独具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卧龙山,因“敕度佛母斩火龙”的神话传说赋予其神异严正、灵妙古雅的意趣。据寺内碑文记载,很久以前,祁连山中临松薤谷,本是单于王宫阙。这里高峰突兀,苍松翠柏,碧水长流,清静幽雅。“其王后,美姿容,有孽龙崇之,食国王诸臣,及百姓入值者殆尽,人知有妖,竟不知为何物?山后有上、中、下观音洞,各有大喇嘛修行,俱得正道。维时观音菩萨转生中原为王太子,皈依佛法,传国于弟。谓观音洞三大喇嘛乃吾师也,依次参谒至下观音洞。喇嘛授一剑,负之下山。行二三十里,见一人戎装,多人祖饯,悲泣惨切,问其故,即入值王后,虑为妖所食者。菩萨心侧,代往其后。到马蹄山,直入宫中,设宝座倚剑,端拱其上,邈无怪迹。俄日暮掌灯,见王后卧于床上,鼻中钻出小蛇,渐如大椽,顾视倚剑,亦出匣三四寸许,光气逼射,不可向迩,蛇惧,缩入鼻中,剑亦入匣。菩萨以言激之,蛇怒跃出,忽成数丈龙形,奔食菩萨,剑亦飞腾出匣,双刃挥舞,斩为数段”。火龙因此化为马蹄的数座高山,其头颈一段,化为今卧龙山。王后为纪念菩萨斩火龙救国救民的功德,在山中修一佛寺,善心向佛。
  卧龙山,山势飘逸巍峨,蜿蜒数里,山头峭壁陡峻,左右相通,形成一对如炬龙眼,阳光下龙眼中银光闪闪,龙头摇曳欲动,怪柏异松宛如无数龙鳞龙爪,张牙舞爪,大有腾飞欲动之态。树林间苔藓绒铺,鹅黄如缎,柔软如酥。山腰灌木丛生,野藤垂挂,色彩绚丽。春、夏、秋三季,山花怒放,野芳幽香,蜂蝶漫飞,鸟鸣空灵,飘渺迷离。山旁溪水涓涓,水光潋滟,闪如玓砾,晶莹透澈。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清新悦目。一年四季,山峰间云雾缭绕,美轮美奂。每遇月明之夜,烟笼远树,暮霭迭宕,景致怡人。置身于山景之中,不必曳筇苦行,满山松涛响彻于耳,春夏秋冬尽收眼底。至于卧龙山中的马蹄寺因“天马神迹”而得名的说法,则是多种多样。其中以“周穆王驰八骏去昆仑”、“月牙泉天马献武帝”、“格萨尔王战马救主人”三则传说最为著名。
  “周穆王驰八骏去昆仑”,说的是周穆王姬满骑着自己的神马八骏经过张掖,去昆仑山瑶池与西王母相会时,过临松薤谷,神驹被眼前美景所惑,心旷神怡,前蹄一伸,寒光闪处,山峦峭壁间,赫然留下神迹,其色丹,其形圆,凸凹有度,非常马印迹。故后人诗云:“飞空来骥足,马立落高山。入石痕三寸,周规印一圜。不缘驰穆骏,岂意列天间。”
  “月牙泉天马献武帝”,说的是汉武帝时,被发配敦煌屯田的朝廷命官暴利长到月牙泉游玩,见一马,形骏神,眼若铜铃,鼻直口阔,喷鼻似雷,嘶声入云,举足腾空,来如风,去如电。那时,武帝为巩固疆域,防止外寇,训兵养马。朝野上下,养马、爱马蔚然成风,尤以武帝为最。宫外建有养马场,规模庞大,内中良马无数,但武帝爱马、求马之心依然强烈,夜梦天马嘶鸣天空,转瞬驰往西北而去。这一梦中之境,朝野上下,人人皆知。暴利长所见之马,与武帝梦中所见一模一样。他喜出望外,若得此马,献于武帝,岂不美哉!但天马难得,他苦思冥想,不得良策。这一日,暴利长过麦田时偶遇稻草人,他计上心来,遂绑一稻草人,放置天马常饮的月牙泉边,他隐于密处,不动声色。久之,天马习以为常,无提防之态。那一天,天马来到,暴利长扮作稻草人模样,天马不知假人换成了真人,照样上前,嗅闻搔痒,亲热有加,暴利长顺势抱紧天马脖子,天马一惊.腾空而起,飞沙走石,天地昏暗。任凭地动山摇,暴利长只是抱紧马的脖子,毫不松手,终于驯服了天马。他择日东进,天马腾云驾雾,转瞬到了临松薤谷。其时,卧龙为天马所惊,抖动身躯,与天马前蹄相碰,火花四射,峭壁间便留下天马神迹。
  “格萨尔王战马救主人”,讲的是藏民族的英雄格萨尔王大战回纥王的故事。骁勇善战的格萨尔王出征北方一去九年,其间回纥部侵犯他的岭岭王国,烧杀掠抢,夺走爱妃。待到北方战事停息,格萨尔王却看到他的王国哀魂遍野,一片凄凉。他怒从心起,直奔回纥,杀死雄狮王。其爱妃生活在回纥,已与雄狮王生得一双儿女,爱屋及乌,回岭岭国的念头反而淡化。今见格萨尔王杀夫杀子,仇恨顿生,就想杀死格萨尔王,伺机复仇。等到格萨尔王来接她时,她拿出弓箭,瞄准格萨尔王胸口。但此时的格萨尔王仍浑然不觉,其坐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个趔趄,跪倒在地,救得主人一命。马儿失蹄之处,正是临松薤谷卧龙山中。格萨尔王为纪念此事,修一佛寺,刻下爱马的踪印,起名“马蹄寺”。〔清〕人陈瑜诗曰:“金顶辉煌说大雄,石庵古佛碧纱笼。孤松挺秀经年绿,峭壁如屏一抹红。鸟道纡旋开鬼斧,骥从斑驳倩人工。行空天马原无迹,笑语前村鹤发翁。”诗中的“倩人”即请人代做之意。格萨尔王是否真到过马蹄,已无史籍可考。境内两石,一名“剑劈石”,一名“试剑石”至今尤存,都有一段美丽神奇的传说,诉说着英雄格萨尔王曾生活在马蹄寺的事迹。传说也好,神话也好,马蹄寺因有马蹄印迹而得名,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清人高振元描述马蹄印迹:“雨剥踪仍显,霜雕粉自斑。年多碑尚勒,代远色弥殷。”还有“神驹拜佛陀”“白龙马留遗迹”“驼螺王神马腾飞”等说法妇孺皆知,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战胜神力的大无畏精神和思想情感。
  (祁翠花 整理)
  姊妹头坡
  很早以前,民乐南古有个火龙坡。火龙坡上住着一条火龙。这火龙可了不得,不光腰粗身长,十个八个人近它不得,而且会呼风唤雨,招灾降祸,稍一不快,便施法术,使这块地方赤日炎炎,滴雨不落,田地颗粒不收,人畜焦渴而死。人们斗不过这个妖孽,只好按它的吩咐,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供上一对童女,让它受用,可保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人们眼睁睁看着一对对天真可爱的童女葬身龙口,心如刀割。但是,为了方圆百十里男女老幼的生息平安,这番痛苦只能认了。
  一年,献童女的事轮到了坡下一家。这家正好有一对姊妹,长得细皮嫩肉,真是谁见谁爱。大人很早就愁上了,整天泪不断,还不敢让孩子知道。过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一直挨到跟前,大人才告诉两个女儿。小孩子从懂事起就眼见耳听了不少这种事,没想到也挨上了自己。姊妹俩抱着爹妈的腿,哭得死去活来。爹妈更是心疼的不得了,多少次哭昏过去。一家人不吃不喝,只是个哭。邻居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没个好办法,只能是陪着流泪。
  一天,姊妹俩在坡下哭得正伤心,走过来一个长胡子老爷爷。老爷爷是个云游道人,拄着拐杖,背着一柄宝剑。他见姊妹俩哭得这么伤心,就凑上前来问:“你俩年纪轻轻,为什么事痛哭?”姊妹俩就将火龙把她们要当供品的事原原本本地讲给老道听。说一句,抽泣几声,费了好大劲,才把事情讲完。老爷爷听完哈哈一笑,摸着姊妹俩的头说:“不要紧。我这有一剑,给你们留下,这柄剑可以救你们的性命,而且可以彻底制服火龙。”老爷爷给姊妹俩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起身走了。走不多远,又回头来叮咛说:“千万不要惊慌,只要按我说的去做,保你们平安无事。”
  到了七月十五,管事的在坡上摆上供桌,支起香案。香案上烟雾缭绕,供桌上端坐着姊妹俩。大人们很有些惊奇,往年这时候,一对小女儿早吓成了一摊泥,神志不清,面色如土。今天的姊妹俩两眼放光,脸色红润,越发显得可怜可爱。
  时辰一到,只觉得日月无光,阴风阵阵,在场的人全身都起鸡皮疙瘩。火龙耀武扬威,张牙舞爪,在众人面前现了原形。看见供桌上的一对童女,径直扑了过来,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一下就把两个娃娃吞进肚去。妹妹有些紧张,但姐姐坐得还稳当,只见她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神态镇定。当火龙离得还有几步远的时候,“嗖”一声从脖子后面的衣服里抽出宝剑,向火龙抛去。火龙想逃命,已经来不及了,离得太近,身子都转不过来,只见一道白光,“咔嚓、咔嚓”几声巨响,火龙被斩成几段,死在了坡上。
  这一着就是老爷爷给教的。如果火龙离得太远,拔出剑来的话,姊妹俩可以活下,但火龙却可以逃出性命,继续作害。必须等到近在眼前,小孩子的力量足以把剑扔到才行。刚才就是一直等到把嘴上的胡子都看清了才抛出剑的。
  火龙被杀死以后,姊妹俩才觉得像瘫了一样,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湿透。
  从此,人们就把火龙坡改名叫姊妹坡。并在斩了火龙的地方修了一座塔,塔下石匣里放进斩断火龙的宝剑。据说,不多年前塔才被拆倒,石匣里的宝剑还放射着毫光呢!
  (赵思超 整理)
  霍去病战河西
  在山丹的历代地方志和国家出版的地图书刊等资料中,都清楚明白地标署着两个耀眼醒目的地名——“霍城”与“马营”。
  这两个地方,都与古今举世闻名、与国家疆域有关的大事相关。这就是汉武帝为了收归匈奴军长期占领的河西大地,畅通西域大道,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到河西,在山丹安营扎寨,以山丹为据点,和匈奴军展开大拼搏,最后把匈军赶出河西,将这一水沛草茂的千里河山置于西汉王朝的版图。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霍军从汉朝国都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千里迢迢,出奇不意地从祁连山南麓越俄博岭,出扁都口,直奔焉支山脚下。散驻走廊各地的匈军毫无察觉,犹如神兵从天而降。
  霍将军是一位年轻(年仅19岁)谋深的战略家,他选走南路是,可畅通无敌地翻山过峡,一帆风顺地到达目的地;他选驻山丹是,以高峻的焉支山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基地优越可靠;以广袤的大草滩为牧场,是万马饲养之处。他高瞻远瞩,把横亘走廊东西的高山大滩作为战略要塞,完全可以切断长廊左右匈奴诸军的信息联络和军事联盟,以控制敌军,分而战之。
  霍军一出扁都口,在焉支山南麓的东、西之处确定了两个据点,一是军事指挥机关驻地,即事后起名为“霍城”之地,另是战马放牧管理机关驻地,即事后因名为“马营”之地。两地相距10余公里,一脉相承,遥相互应。当时的大滩草原范围远不止共和国成立以后建立起的山丹军马场的管辖区域。那时除场辖今4个分场的地方外,还包括今民乐县的永固、南丰一带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美草原。“霍城”,原非为城,只是霍军驻扎后,才为将军指挥部修筑了城郭;城周数里扎满了帐篷,星罗棋布,蔚为大观。“马营”,原无营盘,大军到达后,建立马政机关,修筑营城,城内北侧建起约10米高的哨马楼。以以上两个据点为核心,完善了军务管理系统,健全了作战、后勤保障体系,为全面出击匈奴军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霍军扎稳后的第一仗是向山丹大草滩的匈奴军大举进攻,首先占领了祁连山峰以北、焉支山之南的匈奴牧场。霍军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部队,每兵配备两匹马,一匹载人、一匹驮物,酌情换乘,全军万骑马两万。大草滩的获得,为这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的部队来说,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恢复人畜体力的良好条件。霍军另一个举措是,为以坚强的战斗攻击匈军,必须保持兵强马壮,将军指令在缴获匈军的马群中挑选体健善跑的精悍良马,更换军中病、残、弱马,以高素质的骑兵部队投入战斗,将替换下来的战马退役还牧,使其役有所养。霍军的第二大仗,也就是主要战役,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把持焉支山及其四周的匈军,杀敌近万人,杀掉匈军的折兰王和卢胡王,还俘获了浑邪王的儿子及其他大将。连他们崇拜无比的信物——“祭天金人”也缴获到手。此后霍军在对匈军的频频作战中,取得节节胜利,把黑河以东千里之地的匈军赶出了河西。
  汉武帝为了彻底把西部、尤其是散匿于祁连山的匈敌驱逐出河西,完全把河西置于汉王朝的统一管辖之下,建郡设县,实行汉制,于是年夏季第二次派遣霍去病率万骏骑,从北线出发穿越北漠,由居延地区循黑河流域南下进入河西走廊。霍军复次西征,声势更大,来势更猛,兵分多路,从走廊平川、祁连山区,齐头并进地由西向东,以拉网式的阵容,打击匈军,不留后遗。霍将军还向全军颁布了一条军令,就是在作战中,把“匈奴军”与“匈奴民”区别对待。对顽固抵抗,拒不投降的匈军,给予严励打击,毫不手软;对缴械投降、愿意归顺者,集中营管;对手无寸铁的匈奴民众,加以保护,不伤不害。由此出现了匈奴族人民大众对霍军不怀敌视,投予善意。有的群众还把牛羊赶上送给霍军,表示友好。霍军此次河西之战,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把整个祁连山区完全控制在霍军之下,捕获大小头目百余人,斩虏三万多人,最后攻占了匈奴王盘踞的觻得城,迫使匈奴王以数万军民归汉。从而,匈奴统治者失去了美好的山河,发出十分婉惜的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霍军夏季复战河西匈军取得全面胜利后,于是年秋天凯旋而归。此次返回,将军仍选择了中线之路,即从河西走廊东进。路过山丹时,将军饶有兴味地在故地逗留了三天。部属陪他首先登上焉支山,重游了钟山寺、百花池等几处胜景,尔后又到霍城、马营、牧场观光,依依不舍,留连忘返。复次之行,留下了他最后的足迹。
  霍将军在一年之内两次率军远征河西,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华大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记下了永不磨灭的一笔。而令国民十分遗憾的是,在他刚刚完成征服匈奴大业之后的23岁时,因病去世。逝后朝廷为他在陕西省兴平县茂陵旁建起外型为祁连山的墓冢,寓意去病为汉朝收归了祁连山,其功浩如祁连山,其名与祁连山共存,万世相传!
  (陈希圣 整理)
  成吉思汗的两匹“神马”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爱惜人才,对陪伴他狩猎、打仗的战马也非常爱惜。
  相传有一年,成吉思汗的马队中有一匹骒马要生马驹了,成吉思汗对它更是宠爱有加,单独喂养,使这匹马膘肥体壮。然而,骒马在生产马驹的时候却遇到麻烦,差点为此丧命。令人欣喜的是,骒马一肚子生下了两匹小骏马。这两匹小骏马十分活泼可爱,都长着一身棕红色的毛,圆圆的一双眼睛水灵透亮,如同一对闪亮发光的小星星。它俩的出现,给马群里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骒马虽然安全地生下了两匹小骏马,却没有喂养的奶水,小骏马饥渴的时候,围着骒马团团转也无济于事。成吉思汗让人从马群中找来两匹乳哺骒马给小骏马喂奶,而它俩的饭量却出奇的大,总也吃不饱。人们干脆找来十几匹乳哺骒马挨个地来喂它们,这才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骏马一天天长大,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它们的体格已经远远大于同龄马了。成吉思汗便开始驯服它们,经常骑它们出去打猎。两匹小骏马并没有辜负主人的期望,反应敏捷,追击野兽的时候飞奔如风,能带着主人追杀灰狼、盘羊等许多猎物。它们常常能追击主人没有发现的目标,每次的狩猎都是满载而归,在庞大的狩猎队伍中没有哪一匹马能与它们相比。人们给它俩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火焰驹”。尽管如此,两匹小骏马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主人有一声赞扬的话,在整个猎军中也无一人称赞它们。兄弟俩觉得委屈极了,哥哥倒没什么,只是弟弟,总觉得无法忍受这种委屈,感到郁闷,时常抱怨自己的命运,总想摆脱这种没完没了的狩猎生活。一天,它终于忍无可忍地向哥哥提出要离家出走的想法。哥哥极力反对,它主张继续留在主人的身边,为主人狩猎,跟随主人南征北战。弟弟不管哥哥的想法如何,自己决意单独离开。它向南边遥远的地方飞奔而去。毕竟,兄弟俩的感情很深,哥哥不忍心弟弟独自出去受苦,也跟随弟弟离开主人,离开了蒙古大漠。成吉思汗听到两匹小骏马离走的消息后,非常失落,他派猎军飞速追赶,但是始终追不上火焰驹。
  两匹小骏马不知跑了多久,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的环境特别优美,天空一碧如洗,雪白的云朵缓缓漂浮,天空中不时发出鸟儿的欢叫声。碧绿的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远远望去,如同盛开的花朵,把草原装扮得分外妖娆。青山、碧水,骏马、骆驼,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自然显得是那样的安谧,没有蒙古大漠的那种追逐和厮杀,真像世外桃源。小骏马彻底陶醉了,它们只想融入其中,使自己疲惫的身心在这里得到安慰。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的平山湖蒙古族草原。
  草原上突然来了两位“客人”,家养和野生的动物们都感到很惊奇,纷纷投来欢悦的目光。这两位贵客,在辽阔的草原上,在成群的牛羊、马群中,真有“鹤立鸡群”之相。它俩那丰满健壮的体魄,那高昂雄威的风姿,特别是那身红棕色的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显得格外高贵。众畜很是羡慕,但更多是喜欢,两匹小骏马不仅漂亮,而且温顺。很快,它俩便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平山湖草原美丽而惬意,就连这里的牧民也是可敬可亲的。他们发现马群中来了两匹小骏马,如宾客到家,给予精心照料,日出时放入草原,日落时让它们住进舒服的马棚。
  两匹小骏马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懒惰,它们的聪慧、敏捷,同样给这个草原带来安详。平山湖草原尽管没有蒙古草原那么多的野兽怪物,但是,在羊群中时常会遇到野狼、烈豹等许多野兽的袭击。两个小骏马几乎成了这里的卫士,它们毕竟是成吉思汗的火焰驹,名不虚传,只要有野兽出现,小骏马便飞速奔去驱逐赶走。它们还常常带着新主人去周边狩猎。渐渐的,草原四周那些袭击羊群的恶兽少了,草原上从此安全了许多。
  几年过去了,小骏马长大了,变得更高大更威武。弟弟过得十分开心快乐,但是哥哥的想法却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越来越思念自己的主人,常常不思饮食,抑郁寡欢,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弟弟不忍心让哥哥因自己而变成这样,便劝说哥哥回到蒙古草原去。
  有一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取河西走廊,一举占领了甘州。不幸的是,在激战中成吉思汗中箭负伤,大部队只好在合黎山下安营扎寨,以修养调整。早年,有一部分蒙古大漠的牧民为了躲避战乱之灾,也为寻找到更好的驻牧场地,来到了平山湖草原,从此就在这块丰硕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听说圣主成吉思汗负伤的消息后,带了上百匹骏马来到合黎山下蒙古军队驻扎的营地看望自己的圣主。就在他们进入到营地的时候,两匹火焰驹同时向成吉思汗的帐篷飞奔而来。人们看到这个情形,顿时乱作一团,守卫的兵士们紧急驱赶这两匹骏马,但不管有多少人,都阻挡不住它俩,最终还是被冲了进去。两匹马走到主人身旁就亲昵地用头轻轻抚摸成吉思汗的双脚、两腿和胳膊,然后又用嘴撕扯他的衣服,似乎有许多话要诉说。昏睡的成吉思汗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就微睁眼睛,一下认出心爱的骏马,情不自禁地急忙抱住了两匹马的头。此刻,他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失去多年的爱马。那两匹马亲热地依偎在主人身旁,眼中含着泪水,似乎有许许多多的甘苦不知以什么方式表达。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形,此前的惊吓顿时化作了喜悦,并为之欢呼。
  成吉思汗非常意外地得到失去的爱马,欣喜若狂,他亲自率领将士及猎骑们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
  成吉思汗伤愈后,继续挥师东征。他舍不得把两匹“火焰驹”带进战场,派人把它们带回蒙古草原。临行前,成吉思汗加封它们为“神马”。从此以后神马给成吉思汗的家乡带来了吉祥、如意,也给蒙古草原留下了千古佳话,它们的故事永远流行在世代蒙古人的传说中。
  (张兰 整理)
  火焰驹的传说
  传说民国年间,山丹马场的一个马群里出过火焰驹,就是当今四分场的马四队。
  听人说,这驹子刚生下来皮包骨头,干瘦如柴,咋也不上膘。当时牧工们觉得这驹子活不成,但它没有死,一天天长大了,就是满身皮痂不长毛。这么个怪物,谁也没留意它。有一天晚上,一个牧工发现马群里有火光,走到跟前又不见了。他把这件事告诉其他牧人,大家都说他眼花了或是遇上鬼火了,谁都没在意。后来有一个山东籍牧工把这匹驹子盯上了。有一次,他赶着马群正在南山(祁连山)跟里放牧,天阴拉了雾,对面啥也看不见。突然一声雷响,那匹干驹子也跟着嘶叫了一声,嘴里喷出一股火光,连续几次,把周围的马都吓惊了。这山东人连续观察了几回,发现每当马群走进山跟里,只要遇上雾天雷电,这驹子就要嘶叫喷火。他认定这大概就是古人传说的“火焰驹”。
  不久,这个山东牧工突然提出不于了,要回家,他来马营滩放马已经40多年了。临走时,他和场家结算最后一年的工钱,提出别的啥也不要,就要这匹瘦驹子,说要骑上回家。场家同意了,就把这匹瘦驹子给了他。他把驹子牵到羊神庙(现八个墩滩),拿出早已备好的中草药熬上,涂在马驹身上,很快脱了皮痂,火焰驹现身了,嘴里喷着火光,他一溜烟骑走了。这山东人走后,人们才知道他骑走的正是千年难遇的火焰驹。
  听老人说,火焰驹是地上母马与天上火龙交配所生。因此,以后牧工们每遇上天气拉雾打雷时,肯把马群赶到山跟里去,希望能遇上火龙,生出火焰驹。这只是传说。新中国成立后,听说军马三场的职工阎关英真遇见过火焰驹,他半夜听见马叫声,看见马群里喷火光,但没盯下是哪匹马。后来有一匹儿马死了,先说是病死的;后头说是火焰驹没机会脱痂显身被内火烧死了。
  (陈希儒 整理)
  深山里有一座古庙
  祁连山深处,有一座远离尘世的古庙。不知庙里居住的是哪方神仙,也不知那古庙已在深山老林里经历了几百年风雨。
  别看是荒山古庙,其实这庙里还未断过香火。庙内有一位老道人,还有个小道童。老道人苍颜白发,已到古稀之年;小道童则不过十六七岁,正是年少之时。师徒俩终年守在这深山古庙里,在山坡上开荒,种了几片庄稼,又在庙前庙后养了几只鸡,默默打发着清苦的日子,不知世间为何年何月。
  故事发生在60多年前。那时,红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中的梨园口跟马匪军一场血战,杀得山摇地动,人仰马翻。那一场血战过后,便有了这个神奇的故事。
  有一天,古庙里的老道人从外边回来,不知从哪里又领来一个小徒弟。深山古庙多少年的宁静一下被打破了。
  新来的小徒弟又瘦又弱,身个儿也不高,看样子比小道童还小一点。老道人对小道童交代说:“这是你的师弟,你要好生待他。”
  真是怪事出来了!深山老林,人烟稀少,从哪儿来的这个小师弟呢?
  小道童心中奇怪,嘴上可没敢多问,只是点着头回答一声:“是。”
  这么一来,古庙里就又多了一个人,小道童又有了一个小师弟。小师弟比师兄还矮半个头,穿上师兄的旧道袍,宽宽大大,样子很是可笑。小道童望着这个又瘦又弱的小师弟,心里直纳闷儿:这个小师弟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小师弟自从进了庙门,从没开口说过话。咦?难道他是个哑巴?小师弟不说不笑,也不轻易走到师兄身边来。有几回,小道童试着想接近他,他就急忙转身避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更奇的事:小师弟初入庙门,师傅每天命他在庙门前空地上撒一片谷子喂鸡。等到鸡们吃过了,师傅又吩咐小徒弟把地上剩下的谷子捡起来,一粒也不许漏掉。就这样一天几遍,天天如此。这是干什么呀?
  古庙里的生活非常单调。小道童每天上山砍柴,下山担水,还要务弄那几片田地。小师弟就天天在庙门前喂鸡,捡谷子。
  撒在地上的谷子,再一粒一粒捡起来,这活儿可够麻烦的,一点也不轻松。不信你就试试,把腰弯下去,再直起来;再弯下去,再直起来,反反复复几十遍,几百遍,那滋味儿能好受吗?
  其实,那些谷子根本就不用捡,鸡们一次吃不完,下次接着吃就是了,捡什么呀?或者是,鸡们一次吃不了那么多,就少撒些谷子得了,不是省事多了吗?可是不行,师傅偏要叫小徒弟多多的撒,好像故意叫鸡们吃不完,然后再命小徒弟一粒一粒捡起来。小徒弟真有点吃不消,腰疼得像要断了一样。老师傅还站在一旁催促:“捡,不要停下!”一点也不慈悲。真是个怪老头。小道童看着小师弟一天几遍捡谷子,怎么也不解其意,弄不清师傅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心里暗说:“嘿,真邪门儿了,这是犯了啥毛病啊?”
  小师弟像是一个谜,罩着一团神秘的雾。小道童一肚子的好奇,心里直痒痒,总想解开这个谜。
  有一天,乘着师傅外出不在庙内的时候,小道童笑嘻嘻地凑到小师弟跟前,想方设法引逗着小师弟开口说话。
  “哎,小师弟,你咋一天到晚闭住个嘴巴,一句话也不说呀?”
  小师弟没应声也没表情,就像没听见师兄的问话一样。
  “喂喂喂,你是个哑巴呀?”
  小师弟不点头也不摇头。还是闹不清他是怎么回事。嘿,真怪,真怪啦!
  这样过了一些日子,小道童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小道童就处处留心,暗暗观察着小师弟的一举一动。
  还真叫他发现了一条有点奇怪的线索。
  小道童注意到,小师弟每天有几次要悄悄走到庙后山弯里去,每一次都是走出老远,一直走到看不见的地方。这就有点怪啦,小师弟是去干什么秘密的事啊?
  有一回,师傅又离庙外出,庙里留下师兄弟二人。下午,小师弟喂过鸡,捡完了谷子,一个人又向庙后走去了。小道童早就在观察着小师弟的动静,便偷偷跟了上去。
  小道童借着山势的掩护,一路儿躲躲闪闪隐着身形,跟了老远一程,看见小师弟在一块巨石旁边站住了。
  小师弟解开裤带,在大石头后边蹲下了身子。啊,原来他是跑到这儿方便来了。
  小道童惊讶极了!到这会儿,他终于明白了,这小师弟原来是个女孩!
  回来的路上,小道童把小师弟截在了古庙后边。
  “小师弟,我看见了!”
  小师弟猛地吃了一惊。那一会儿,就像是看见一只老虎截住了去路。
  “我看见了,小师弟,你……不是男的!”
  小师弟像一只受惊的羊羔,极为紧张地望着师兄,张开嘴却说不出话。那小嘴里是一口亮晶晶的白牙齿,分明正是个女娃。
  “你说话呀,你、你是个女的!”
  “师兄!”小师弟脸上一红一白,眼睫毛扑闪扑闪,终于开口了。她果然会说话,不是哑巴。一开口就能听出是个女娃,还是外地口音。她的一对亮晶晶的黑眼睛望着小道童,很快就镇静下来,说了声:“我就是个女的。”
  “那你……你是啥人啊?”
  “我是一名红军战士。”
  到这儿,故事就连接上了这篇小说开头时提到的红西路军在祁连山中的那一场血战。
  那一仗打得十分惨烈悲壮。激战中间,红军的一名16岁的小女战士中了马匪的枪弹,腰部负伤,滚下山沟隐身在乱石荒草丛中,躲过了马匪的枪口。那个战场就离古庙不远。血战过后,庙里的老道人走过山沟,碰巧发现了这个身负重伤的小女兵,赶快背起女娃,把她藏进了一个隐蔽的山洞。
  大战过去,红军部队沿着祁连山转移了。接连几天里,马匪军不断搜山,捕杀失散的红军伤员,零星的枪声此起彼伏。在那几天里,为了躲避马匪的搜查,老道人冒着很大风险,天天背着小战士钻山洞躲藏,一天转移一个山洞,每天送来吃喝,还从山上采来草药给她治伤。就这样过了10来天,女娃的伤口渐渐愈合好转,马匪的枪声也不再响了。老道人便把这女娃带回庙中,女扮男装,暂收为徒,待她伤好后再送她去找红军。
  小道童听了小师弟的来历,一时真是又惊又喜,激动不已,对着小师弟左看右看,拍着手连声说:“哎呀,你是个红军呀!真想不到,小师弟是个女红军!”
  小师弟说:“师兄你可不能说出去呀!”
  小道童说:“不用怕,有我给你保驾。”
  “师傅不叫你知道我是红军。”
  “我还装作不知道就是了。”
  “师傅也不叫你知道我是女的。”
  “我还叫你小师弟。”
  小师兄弟俩就这样约好了,老道人一点也没察觉。从那以后,师兄弟俩不再躲闪回避。小道童依归每日上山砍柴,下山担水;小师弟仍然天天在庙门前喂鸡捡谷子。
  老道人还是天天命小徒弟捡谷子,而且,撒的谷子一天比一天多。转眼就过了半个多月,小徒弟捡谷子竟练出了功夫,双手捡得飞快,更重要的是她的腰伤渐渐不疼了。
  老道人眼看着小红军的身体一天天复原,一日忽然问她:“捡谷子滋味如何?”
  小红军就笑,不知该怎么回答。
  老道人又问:“你的腰还疼不疼了?”
  小红军一挺胸脯说:“师傅,一点也不疼了。”
  “善哉!善哉!”老道人合掌而笑,“现在明白我叫你捡谷子的用意了吧?”
  “呵,师傅,你叫我捡谷子,原来是为了治我的腰伤呵!”
  老道人说:“善哉!若不是天天练此功夫,只怕你的腰就要残了。”
  小红军顿时恍然大悟,激动地望着白发苍苍的老道人,不禁涌出两行热泪。
  谜解开了,小道童心里也乱起来了。深山古庙里的生活,多么单调,多么清冷。自从来了小师弟,庙里添了多少生机,好像这荒山古庙都有了灵气。而现在,小师弟的伤已经好了,庙里恐怕也难留住她了。小道童的心里不觉有点难过起来。
  一天,小道童瞅了个空子,向小师弟刨根问底:“师弟,你的伤好了,还走不走了?”
  “走呀,咋不走呢?”
  “你到哪儿去啊?”
  “我去找红军呀。”
  “你不走不行吗?”
  “那可不行。”
  “为什么呢?”
  “我是红军战士呀!”
  小道童垂下头,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忽又抬起头说:“你们红军,要我不要?”
  “呵,你也想当红军?”
  “我想跟你一起去找红军。”
  “那师傅呢?把他一个人留在庙里?”
  “善哉!善哉!”这时师傅忽然出现了。老道人双手合十,虔诚地说:“红军是正义之师,你们二人明天就一起出山找红军去吧!”
  “呵,师傅!……”两个徒儿一齐跪倒在师傅面前。
  老道人说:“我已是老朽之躯,不必牵挂了。你们正在青春少年,跟着红军去打天下,前程万里。去吧,去吧!”
  那一夜,师徒三人通宵未眠,老道人指天说地谈古论今,鼓励徒儿明天一早踏上征程。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风云突变!两个小红军装束停当,正要上路,山中忽然响起了枪声。小道童跑出庙门一看,见有一队马匪兵气势汹汹地直扑古庙而来。
  “师傅,马匪来了!”
  “不要惊慌!”老道人从容镇定,吩咐小道童:“你两人快从庙后走,钻山沟……”
  “师傅,那你?”
  “快走,别管我!记住,你要好好护住小师弟,舍掉你自己也要保住她!”
  两个徒儿拜别了师傅,急步转到庙后,很快隐进了崇山峻岭中。
  一群马匪兵如狼似虎向古庙冲了过来。老道人迎着山风屹立在庙门前,像一株历尽风雨的万年苍松。
  “老道,你庙里藏的红军呢?快交出来!”
  老道人面对群匪,呵呵大笑:“呵呵,深山古庙,何来的红军、白军?”
  匪兵大怒,似一群凶神恶煞,搜遍了庙里庙外,砸了庙中的神像,最后抓走了老道人和他的鸡。
  那深山古庙里从此再没有道人了。
  十几年后,老道人的预言成了现实,一轮红日在东方升起,中国换了新天地。
  一个晴朗的日子,有两名英俊的解放军军官来到祁连山中,专程寻访那座深山古庙。十几年风雨,古庙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老道人早已无踪无迹。
  那两名军官是一男一女。有看见的人说,他们两人在那古庙遗址前默站了许久,最后郑重地行了军礼,才默默地依依而去。
  (田瞳 整理)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