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4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物
分类号: K928.724.2
页数: 5
页码: 1665-1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物的情况。其中包括红西路军总指挥遗址、汪家墩红军碉堡遗址、碴子河红军战壕遗址、卡子湾战壕遗址、高台烈士陵园、临泽烈士陵园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遗址 纪念建筑物

内容

一、革命遗址
  张掖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遗存有不少战斗遗址和红军遗物。
  【红西路军总指挥遗址】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下营村缪家屯庄,今留残壁一段。1937年1月初,红西路军总部及三十军转移到下营子,总指挥部设在缪家屯庄;三十军军部设在李家庄子。22日夜,红五军三十七团、四十三团、妇女团之一部及驻沙河堡的红九军全部集结于倪家营子,至3月初突围,徐向前等在此指挥红军作战,历时近两月之久。屋墙上留有红军标语。
  【汪家墩红军碉堡遗址】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汪家墩村四社。此墩为明屯田墩。土墩用黄土夯筑,平面方形,边长11米,共两层,高7.5米,呈覆斗形,总面积120平方米。1936年冬和1937年春,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三营政委周纯麟率七、八、九连,同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马步芳部激战。汪家墩外墙被马军炮火毁坏,内墙基本完好,墩西、北、东三面留有红军的射击孔15个。外墙存有射击孔14个,墙下有红军开挖的战壕,深2米,宽4米,并有通向墩内的地道(今已填)。墩上有敌军留下的枪炮弹痕,墩中有红军遗留的茶缸及弹壳、弹夹等物。
  【碴子河红军战壕遗址】位于临泽县新华乡西柳沟村南。战壕呈一弧形,深0.8米,宽9米,长130米,沿壕沟两侧还有掘进的单人掩体坑24个。此为红军当年阻击马步芳部修筑的战壕。在壕沟内出土红军自制的马刀一把,枪管两个及衣服残片。
  1937年3月初,红西路军自倪家营子转移到三道柳沟。徐向前设总指挥部于西柳沟,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率二六五、二六八团固守碴子河。程世才军长与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亲临碴子河南岸指挥,李先念率部扼守碴子河西岸阵地。血战数昼夜,于3月11日夜突围。
  【卡子湾战壕遗址】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倪家村四社。壕为东西走向,宽0.8米,深0.7米,长28米。
  【梨园小口子红军战壕遗志】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梨园村北的小口子山上。红西路军自三道柳沟突围后,于1937年3月12日凌晨进入梨园小口子。红九军政委陈海松率部担任后围,与尾追之敌血战于小口子。现存战壕两道,一道长10米,宽1.4米,深0.4米;一道长4米,宽1米,深0.4米。
  【红军标语墙遗址】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下营村缪家屯庄缪自华旧宅。当年曾是红西路军三十军军部住地。堂屋墙上留有红军用墨笔书写的标语9条,虽年久日晒雨淋,但尚能辨认。能见者有8条。标语为竖写,每字平均5平方厘米,内容为“欢迎二马回军将士参加抗日联军”“甘青民团官兵联合红军保卫家乡保卫西北”“进攻抗日红军就是帮日本打中国人”“莫替二马军阀白送死”“二马回军将士联合红军保卫西北”“二马回军要在西北站住脚,只有联合红军”“反对投降日本出卖西北的马步芳”“马步芳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死走狗”。
  【红军被残害于古槐】位于中共高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北侧。直径1.26米,高约10米,树形如伞。1937年1月,红五军在高台失利,卫生队护士长张某(名不详)被俘,忠贞不屈,后被马步芳军用长铁钉活活钉在这棵古槐树上残害致死。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革命纪念建筑物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高台县城东南角。是为纪念1937年1月在高台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2000余名指战员而建。1954年经甘肃人民政府批准修建,1956年动工,1957年竣工。陵园坐东面西,平面呈长方“西”字形,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61米,总面积4443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陵园大门(一个中门,两个侧门),万年青喷泉(1995年改建为高12米的红军指战员石刻群雕)、烈士纪念堂、红五军阵亡烈士公墓。陵园门楣上镌刻着朱德亲笔“烈士陵园”额,背面为郭沫若手迹“浩气长存”额。中间楹联为“碧血丹心血沃神洲兆大地,壮志豪情志屹华夏贯长空”,边副对联为“血溅沙场威武不屈,志光中华浩气长存”。园内曲径盘行,松柏苍翠。前园南、北建有三檐双层五角楼阁式纪念亭各一座,上书革命烈士诗抄,绘长征组画等屏幅。陵园北侧设陈列室,壁挂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正面为毛泽东手书“共产党是不可抗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屏风。两侧悬挂朱德题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的事迹和英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徐向前题词:“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上的光荣”,“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李先念题词:“继承和发扬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军命精神,为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室内西侧设“红军西征展室”,共设10个专栏:奉命西征、一条山大捷、苦战四十里堡、三进三出倪家营、梨园口白刃交加、浴血鏖战兵败祁连、红石窝三条决定、敌军酷刑、党群营救、人民怀念万古千秋。室内东侧设“血战高台展室”,亦置10个专栏:攻占高台城、发动群众组建新兵营、血战高台、敌军暴行、红军遗物、营救亲人、高台为你著荣光、梦魂五十载、高台祭英魂、政通人和念英雄”。陈列柜内展出部分烈士遗物、照片、红军血战高台组画及战况介绍。后园正中建烈士纪念堂,正门上悬洪学智题写的“烈士纪念堂”牌匾,大厅安放董振堂、杨克明半身汉白玉雕像。堂内悬挂董振堂遗像。纪念堂南、北两侧分别建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南侧亭内树“董振堂纪念碑”,镌刻“永垂不朽”,楹联“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北侧亭内树“杨克明纪念碑”,镌刻“浩气长存”,楹联“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纪念堂后面为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墓碑上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公元一九六五年六月十日立”。
  1963年,高台烈士陵园被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泽烈士陵园】临泽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1937年春,红西路军在临泽县浴血转战70余日,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及数千名将士血洒临泽大地。为缅怀先烈,慰藉忠魂,60年代曾在倪家营等处迁葬烈士遗骨,并树碑纪念。1986年,中共临泽县委、临泽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将散葬在各地的烈士遗骨集中迁葬于陵园。该园1986年8月1日奠基,1987年10月1日落成。陵园占地面积700余亩,中轴线上依次为陵园大门、纪念碑、烈士公墓,东、西两侧分别建有花坛、草坪和假山。烈士纪念碑矗立于陵园正中,碑座三阶,碑高19.36米,宽3.1米,厚1.2米。象征1936年12月底红西路军进驻临泽。硬座三级台阶象征三个军是组成西路军的基础。正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防部长、原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碑名。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国民党马步芳部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70余天,数千将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藉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碑南为烈士公墓,直径两千多厘米,周长四千多厘米。两侧分立陈海松、熊厚发两将军纪念亭。纪念碑东、西两侧分别为纪念馆和陈列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原红西路军总部四局科长秦基伟题写馆名。陵园正门位于纪念碑纵轴线,门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原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园名。大门两边的第一副楹联是“千里悲壮风尘血融碧波粼粼弱水远,百折卓绝纵横魂化白雪浩浩祁连高”;第二副是“浴血河西功昭日月青山永泣,捐躯临泽气壮山河绿水长歌”。大门里面的横额是原兰州军区司令员郑维山的题词:“碧血忠魂,浩气长存”。
  陵园于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西路军纪念塔】坐落于县城夹心滩。塔体为砖混结构,塔基底宽8米,塔座高2.25米,顶宽1.8米,塔高22米,前后设置踏步台。碑体正面装镶黑色大理石,上面镌刻徐一新为纪念塔书写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塔”塔名,塔的左、右侧分别镌刻李先念、徐向前题词。李先念题词是“继承和发扬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为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徐向前题词是“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碑塔铭文是: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经过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一部分共二万一千余人,奉命西渡黄河,于十一月十日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待机打通新疆之通道,开始了悲壮的西征历程。
  红西路军在西征中,全体将士团结一致,舍生忘死,浴血奋斗,同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在战势急转,进入祁连山后。与敌人进行了著名的马场滩、西牛毛山、康龙寺、石窝山等战斗。我军广大指战员所到之处,宣传红军的宗旨和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传播革命的真理。我各族人民群众在支援红军和掩护、营救伤、病及失散人员的活动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了缅怀红西路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为了启迪生者,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西路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经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特修建红西路军纪念塔,以示纪念。
  英勇的先烈,永垂不朽!
  革命的业绩,永着千秋!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
  【红石窝会址纪念碑】位于肃南县康乐区红石窝山顶。砖混结构,碑座为方形,碑体为一面红旗,碑通高3.7米。为纪念红西路军在紧急关头由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军首长李先念等在石窝山顶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红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挽救西路军,走出绝境。1986年由肃南县人民政府兴建。
  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五日,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三十军二万一千八百余人,奉中央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于十一月十日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待机打通新疆通道,建立河西根据地。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西路军三千余人,于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三日撤至祁连山区。十四日在此由陈昌浩同志主持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三个支队就地游击,保存力量,伺机东返。最后,有七八百人,历经艰险,进入新疆,受到党中央代表的迎接和慰问。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八月
  【福音堂医院旧址】位于张掖市区西北角。为革命烈士高金城所创建,现存砖木结构两层楼一座,南北面阔37.47米,东西进深6.8米,保存完好。高先生受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指示,于1937~1938年期间,以福音堂医院作掩护,营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伤病员200余人经兰州返回延安。高先生因此遭到马步芳部杀害。
  【艾黎、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隅。陵园平面为梯形,坐东面西,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外面镶着楚图南题写的“艾黎与何克陵园”,面里为邓小平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向里12米为高1.8米,厚0.8米,长7米的艾黎、何克生平碑,再向里14米为对称多角的五级台阶的平台,其上艾黎墓置于南,何克墓在北。墓后2.8米处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4月立路易·艾黎与乔治·艾温·何克纪念碑,碑文是“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陵园始建于1945年,原为何克陵园,1979年重建,1986年改建为西式砖混结构。门开照壁北侧。园内西南角移置纪念何克的原碑亭。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