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美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9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美术
分类号: J22
页数: 9
页码: 1616-16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美术的情况。其中包括绘画、书法、摄影、民间工艺美术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美术

内容

一、绘画
  张掖民间绘画始于汉朝,至〔魏〕〔晋〕〔十六国〕和〔隋〕〔唐〕诸朝已相当普遍,从区内现存岩画、石窟壁画及出土文物图案,大致可见其端倪。到明朝,张掖的文人画家有贾式古、张心斋和周家惠、周家志兄弟等。贾式古曾去东南沿海各省学画,故其山水画有江南韵味。张心斋擅长山水花鸟、更精人物写意,所画《钟馗捉鬼图》中的钟馗,刚正勇猛,正气凛然,显示尽扫人间妖魔鬼怪的神态与心志,艺术上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周氏兄弟为山丹卫人,除画焉支风光外,更擅长兰竹、花鸟。发塔寺僧人释炳霞,通晓音律,工书善画,为时人所崇。
  至清朝、〔民国〕,张掖画家辈出,杰出者为冯琳,字子美,既精于田园山水,更工于人物画意,所画《昭君出塞图》《文姬归汉图》等,为当时全国的《画征录》所入选;《运粮图》现藏于张掖市博物馆;张掖民间尚有《冯琳巧绘〈百雀图〉》的传说和他的讽世之作《三驼图》。高台画家陈希龄、张廷弼等,颇有声望,惜其作品大都散失无存。
  〔民国〕以来,张掖画家有邢如吾、邢如典、叶秀、张贤臣、窦阔然、张长庚、周兴德、王国贞等。其中,邢氏兄弟擅长于花卉翎羽;叶秀、张贤臣擅长田园山水;周兴德、王国贞善画工笔仕女;窦阔然以墨葡萄著称;张长庚善画柏竹梅兰。师承冯琳的吴三甲、薛理堂等,也属当时张掖的名家。〔民国〕中、后期,欧风东渐,西洋画、水彩画、油画、木刻等也传到张掖。外籍画家来张,或执教、或办展,习学者不乏其人。山丹画家王孝,研习油画及水粉画,有一定成就。所作人物肖像和田园风景画,堪称名作,惜无传存。王修身,善画骏马禽鸟,造诣较深,颇具影响。其后民乐、张掖执教的画家陆其清,擅长油画。他取材于张掖的《夜行图》,所画10多辆木轮大车走在茫茫的沙枣林大道上,悬挂在车辕上的纸灯笼中的车灯,在无边黑夜中展显出团团光亮,寓意深邃;《行乞图》中,画一老妇人,怀抱小儿伫立于街头寒风中行乞的惨状,令人痛心疾首。《成吉思汗》则画出一代天骄的神韵。还有王西林、王顺天的水彩画,也有广泛影响。
  共和国成立后,张掖画坛英才辈出,既有中老年画家,又有众多后起新秀;不仅有国画、油画,还有木刻、烙画等门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多作品参加过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有的被国外收藏家收藏。其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
  李希玉甘肃靖远县人。1933年5月生,195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曾任酒泉师范、张掖师范美术教师、张掖艺术学校美术科主任;1978年创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任系主任、副教授,为省级劳动模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在河西走廊从事师范美术教育40余春秋,桃李遍陇原。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内涵深厚,手法多样,涉及国画、年画、版画、连环画。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年画、连环画25幅(册)。版画《一代新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双羔》《黄金时代》《生活无限好》《逛金城》等作品参加全国和各级各类联展,并发表于《甘肃文艺》及全国《版画世界》,被天津博物馆和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国画《岁月》《金秋》《仕女》《群鹰图》《祁连山的怀念》等作品分别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胡有全四川开江县人。1938年5月生。历任北京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部队美术编辑,张掖地区群艺馆馆长。今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一生酷爱版画,潜心钻研,成果颇丰。代表作主要有《人壮羊肥》《祁连山下庆丰收》《捻线乐》《喜饮丰收奶》《悠悠丝绸路》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版画展;还被选送日本、美国、捷克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多幅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奖,在很多国家级报刊发表,被编入《中国版画选》《中国版画年鉴》《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年选集》《中国美术辞典》等。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天津博物馆、日本村上美术馆等国内外单位收藏。
  李学勤甘肃张掖市人。1928年生,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三军教导团、文工团、地委宣传部从事美术工作,后任陕西榆林县师范美术教师和张掖市文教局干部、市二中美术教师、市文化馆副研究员,被聘为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擅长油画、水粉、水彩、国画、年画、连环画。作品《祁连初春》《酥油河水库》等多幅(套)作品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有的被选入《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选》《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等。
  王自刚甘肃张掖市人。1941年生,1958年毕业于张掖师范学校。曾任山丹县文化馆、博物馆馆长、山丹培黎学校副校长。酷爱版画、篆刻和书法。多幅作品发表于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一些作品在新西兰、台湾展出、发表和收藏。版画代表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1988年4月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新西兰艾黎日”展出,是年9月在新西兰图片出版社发表,12月被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坎特伯雷博物馆收藏。大幅历史版画《人民欢迎您》,作为甘肃新民主主义重大历史题材的绘画珍品被中共甘肃省委党史征集研究委员会收藏。
  安吉资甘肃肃南县人。裕固族,是新中国培养成长的少数民族画家。1987年所作油画《静静的草原》在北京展出后,获“全国少数民族画展奖”,并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油画《祁连秋色》和水粉画《敦煌梦》,分别在北京、台北展出后,为日本友人和台北市博物馆收藏。
  唐鸿发甘肃古浪县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擅长国画。所作国画《祁连晴雪》,被选入《当代青年一千家选集》;版画《河西娃》《牧羊人》《漠上春》被日本甜莱株式会社收藏。国画《祁连儿女的怀念》入选全国文艺界书画展,并获优秀奖;《拥有一片故土》获全国征稿大赛优秀奖。
  李文晓甘肃民乐县人,1954年6月出生。工版画、国画。版画《高原之春》《晾蒜图》等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地展出,被中国神州版画博物馆收藏;《秋艳图》被天安门管理所收藏。并入选《天安门藏画集》。
  强东昕所作国画《祁连山之女》《剪羊毛》《小息》等在北京展出后,为北京市博物馆所收藏。
  巨潮陕西三原县人。精通书法、国画、兼善烙画,1990年所作大型烙画《甘肃胜迹》,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选送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并被收藏;国画《牧归图》在加拿大展出后,为加拿大“大人物画廊”所收藏。书法《观沧海》获中国文联“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一等奖,《沁园春·雪》获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年全国画展一等奖。
  王蔚清所作国画《松鹰图》在北京中国艺术界各名人作品展示会展出获优秀奖;《祁连春晓》《鹿跃青山》《万古长青》等,在北京展出后,被日本、英国、新加坡和台湾人士所收藏。
  此外,张掖从事绘画并有一定造诣的还有范兴儒、张振民、唐世昌、马永沛、李铁军、葛立才、李伟、张怀德、赵思有、白云洲、李少华等。
  二、书法
  〔汉〕〔唐〕以来,张掖的书法史无记载。到明朝,张掖为陕西行都司首府,来张掖的文人学士与日俱增,其中有不少书法大家。尤其是右佥都御史陈九畴、杨一清、杨博、陈棐,翰林学士岳正、定襄伯郭登、太仆寺卿郭绅以及张掖的文人学士刘宽等,均工文善书,留有很多墨迹。但因明末清初,战乱频仍,除杨一清所写几篇扉页,藏于文化馆得以保存外,其余均遭毁灭。
  清王朝确立后,张掖为〔清〕进军新疆的通道,经济日渐繁荣,书法艺术也因之兴盛,其中造诣深厚的有毛升汉。他少年时勤学苦练,深得颜鲁公书法的精微,楷书、草书俱佳,深受府内书法爱好者的崇敬,有“家有毛字不为贫”之说。其后善书者有山丹的周家惠、周家志、秦家颖,高台的薛荣光、聂吉儒,张掖的徐昭德、曹学禹和大佛寺的张和尚等。他们或以楷书取胜,或以行草见长,或以隶篆争奇,为当时所钟爱。曹学禹,既是诗人,又是书法家,现张掖市博物馆藏有他书写的对联及由他撰文并书写的碑文,字迹端庄秀丽,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及至民国,则有李源逢、张登科、王兴梓、左应衡、王重义、王修身、彭树勋、尤家泰诸人,或工楷正,或长行草,或精魏碑隶篆,洒脱自若,各有所长,但留存不多。
  从〔明〕〔清〕至〔民国〕,来张掖的文人学士甚多,有不少名家留有墨宝。道光时湖广总督牛鉴的对联,光绪时钦差大臣左宗棠的中堂,民国时于右任的题字和罗家伦的《三台阁》题诗等,皆为翰墨珍品。
  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区中、青年书法家茁壮成长。有突出成就的是:
  赵正笔名黎泉,甘肃山丹县人。他多年“埋头砚田墨海,寒暑不辍秃笔成家”。尤其对丝绸古道出土的汉简情有独钟,手摹神会,潜心研究,撰写《汉简书法艺术》《简牍书法》等专著,影响广及海内外书坛。在书法实践上,他将传统技巧与当代审美情趣结合起来,觅寻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现代书法艺术的交汇点作为自己的突破口,以他深厚的功力和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将“奇纵恣肆,粗犷拙实”简牍书法的意趣融入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创作出飘逸洒脱,刚健秀雅的现代汉简书法,别具风采。近年来他的行草在方、正、齐、隐的谐调上辅以缺、错、险、奇之章法,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广博好评。
  王训端山东单县人。自幼酷爱书法,持之以恒地潜心钻研,擅长行、楷、草,尤以行草著称。系统学习书法艺术,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其书法作品独具一格。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多数被收入《国际现代书法集》《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集》《墨彩大观》《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艺苑》等书刊。并曾在28次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奖。今为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副主席。
  张明亮山西永济市人。1955年10月出生。毕业于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曾临摹颜、柳,兼学魏碑,其书法作品先后被选入中国第四届艺术节书法作品展、甘肃省中青年书法展等国展省展近50次,并有作品获奖。在《中国书法》《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件。
  王海容的书法作品曾在全省获得过一等奖,有的还被日本友人收藏。谢占儒曾在兰州举办“谢占儒书法美术作品展”,有的作品入选《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大观》。康振兰(女),练习书法20余年,作品曾获1995年“全国金鹅杯书画大奖赛”优秀奖,并被选入《当代书画艺术名人》一书。张掖书法界书法作品获奖并入选《当代书法篆刻大观》的书法家还有肖根前、黄汉翔、柴世从、何成才、张少华、王爱民、李文晓、普林、蒋立伟等。
  三、摄影
  〔民国〕20年,兰州籍李跃庭、柴佩夫、陆洪德等在张掖开办“三友照相馆”,是张掖摄影的之始。其后照相业在各县逐步兴起。
  50年代以来,区内一些摄影作者的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甘肃文艺》《河西报》等报刊。1978年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摄影人才不断涌现,艺术水平逐渐提高。主要作者与作品有:
  刘崇文甘肃山丹县人。《张掖报》总编辑,主任记者。其作品《北京的声音》曾参加全国第二届摄影艺术展奖,并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裕固族》《马背小学》等作品,分别为《人民画报》《中国建设》和《民族画报》刊载。有10余幅曾在全省摄影展览展出并获省级奖励。
  赵玺甘肃张掖市人。从事新闻摄影工作30多年,有百幅照片在地区以上参展和发表。1986年主编《张掖画册》,曾数次登高拍摄和航拍,全面介绍张掖的地貌人文、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积累了一批有艺术和收藏价值的摄影图片资料。
  薛勤学山西万荣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今为张掖农垦公司宣教科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中国农垦摄影学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地区摄影学会副主席。摄影作品《家乡新貌》等200余幅在国家、省、地的报刊发表;其作品《村姑》等30余幅入选省部级影展。《晨炊染祁连》获全国农垦摄影大赛一等奖,获省级影展赛二、三等奖3次;有4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影展,其中一幅获优秀作品奖;有3幅作品入选国际性影展,其中1幅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在地区举办个人影展。有2篇摄影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出版有《金张掖风光》。个人词条被录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田自成有近千幅摄影作品在县、地、省和国内外展览、发表;拍摄、编辑出版《裕固族风情》《肃南画册》,成为全区有影响的摄影艺术家。
  刘秀琴拍摄有《我家的鱼塘》《养鸭专业户》《科学种菜》《塞外水乡鸭儿欢》等作品,在甘肃省第二至五届摄影展览展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此外全区从事摄影工作,获得一定成绩的还有林江、苗红、李文道、施爱民、孙化瑞、秦学仁、王政德、杨永贤、张慰宁、裴明星、佘佐军等。
  四、民间工艺美术
  (一)烙画是山丹县在火烫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早在汉朝,山丹农牧民用火针在木制农具、器物上烙烫各种花纹或图形,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渐臻完善。〔清〕末〔民国〕初,由于经济衰败和油漆的广泛使用,烙烫艺术逐渐衰微,濒临失传。1979年,山丹县在民间美术普查中发现这一古老传统工艺,经县文化馆美术工作者10多年的挖掘创新,使烙画成为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工艺美术品。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甘州一绝”。其画面处理有重彩、淡彩、素画等不同技艺;装潢制作分高、中、普三个档次;规格品种有中堂、横幅、条屏、立轴、册页、扇面、长方、斗方、椭圆等。有墙上挂的、地下立的、桌上摆的。有大到十几米的巨幅,也有小到十几厘米的袖珍插屏。既可烙烫山水花鸟、中外名胜、古今人物、神话传奇,也可烙烫书法墨迹。尤其烙制敦煌壁画,更具神韵,雄浑飘逸。具有装饰、观赏或收藏的艺术价值,是楼堂馆所和家庭客房的高雅装饰品。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省内外一致赞誉,获得国家文化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优秀新产品奖”;甘肃省“兴陇杯”科技发明成果奖;甘肃省旅游局“天马奖”等多种奖励。路易·艾黎曾购8幅烙画赠给宋庆龄、马海德著名人士。还被省政府和省外事办、省侨办定为外事活动馈赠礼品。陈希儒的烙画作品《何克陵园》,为英国友人柯文南收藏;《甘肃名胜》等烙画作品参加中国第二届美展,选送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展出后受到好评,为中国驻俄州领事馆所收藏。
  (二)吹塑其全称为“吹塑剪纸刻画”,为山丹县博物馆馆员、甘肃省美协会员王治安研究创作的新型工艺美术制品。他是在精心构思的图案上,采用剪、刻、划、烙等技艺,用拼、堆、粘、贴等手法制作而成,其形质稳定饱满,具有新颖、高雅、潇洒、美观等艺术效果。其作品荣获甘肃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百花奖”、甘肃省工艺美术作品“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三)栽绒制品主要用毛线栽制地毯、马褥子、坐垫、椅垫、自行车坐垫等。讲究花纹、套色、三蓝、双蓝等,靠手工操作。共和国成立后,肃南、张掖建立地毡厂,配备工艺美术人员,使古老的栽绒工艺美术制品得到新的发展。1982年,张掖县地毯厂工艺师李铁军设计的“丝路驼铃”,获得西北5省(区)的奖励,赢得国外客商的称赞。肃南地毯厂设计的双鹿图案地毯,销售省内外,颇受消费者青睐。
  (四)油漆制品张掖油漆工艺历史悠久,遍及城乡。清朝修造的寺庙殿堂和家具器物的油漆工艺到处可见。如橱柜、立柜、方桌、账桌、琴桌、供桌、梳妆台、椅、凳和炕柜、炕桌、衣箱、香床、饭盘、茶盘、食品盒、帽盒等。在各种漆器上,绘制相应图案,如梅花、翠竹、松柏、嫦娥奔月、鱼篮观音、喜鹊登枝、生命树、富贵龙、莲花娃娃、莲里生子等,然后着色上漆。共和国成立以来,油漆工艺有了创新,用七色调和漆代替桐油。1990年以来,采用新兴的树脂漆、喷漆和烤漆,工艺造型大方,美观实用,经久耐用,深受群众喜爱。
  (五)编织品分牛羊毛线编织品和植物茎条编织品两种。羊毛线编织品有毛衣、毛裤、毛袜、围巾、帽子和手套等;牛毛和山羊毛编织的有帐篷、口袋、骡马鞍子用的毛带和笼头等;植物柳条编织的有簸箕、提篮、挑筐、背筐、水戽、笆篓,笈笈草编织的有背斗、抬笆、粮囤、炕席、驮筐、圈笆、鸟笼、兔笼、笊篱;麦秆编织的有草帽、盘垫、坐垫、灯笼、蟋蟀笼;苇秆编织的有苇席、蒿荐等。这些制品原料就地取材,经济实用。很多制品构图独特,花样别致。民乐、山丹一带,有不少编制能手,技艺精湛,堪称一绝。有许多农民编制的工艺品多次参加县、地、省民间艺术展览;有些被征进民俗博物馆。
  (六)雕塑张掖民间雕刻种类繁多,按用料质地可分木雕、石雕、砖瓦雕、牙雕、牛角雕、桃核雕等;按工艺造型又分为浮雕、深雕、浅雕、镂雕(也称“透雕”)、圆雕(也称“立体雕”)等。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有雕梁、画栋、门窗以及牌楼、庙堂的正形彩、竹头彩和跳一、跳二至跳七彩等;用于衣箱、橱柜、桌凳等物的百古图案。石雕又分为粗石雕和玉石雕等,粗石雕常见的有基石、镇石,寺庙碑刻和墓志铭以及石牛、石马、石羊、石虎、石狮、石龙、石龟等,谓之“瑞兽”。瑞兽分为镇墓兽、镇庄兽、镇山兽、屋脊兽等。大佛寺牌楼底部镇石上的“龙腾虎跃”“鹿鹤同春”等,属粗石雕中的精品。玉石雕名目繁多,常见的有玉石印章、玉雕观音和人物、鸟兽造型,如钟馗、姜太公、鸡嘴雷公等神话人物。砖雕大多用于门楹、屋脊、照壁、墙壁等。工艺采用浮雕、透雕巧妙组合,浅雕、深雕交替运用,其代表作为大佛寺大殿前门两侧的“登极乐天”和“柢园演法”,其中“柢园演法”在5.2平方米砖雕图上刻有高僧、佛祖、乐仕、观众共48人,分布于楼台庭院花树之间,布局合理,造型精美,人物栩栩如生,是砖雕艺术的上乘精品。
  张掖泥塑艺术多表现在以泥塑为基础的各种陶制品。从大量出土的罐、碗、壶、瓶、灶等陪葬品证明,约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泥塑艺术已达到相当水平。
  〔北魏〕时期礼佛之风兴起,促使民间雕塑艺术日益繁荣。区内著名的马蹄寺、金塔寺石窟等礼佛之地开始雕塑各种群体佛像、力士及飞天浮雕。到〔唐〕〔宋〕时期,佛教已达到鼎盛,佛像雕塑更加兴盛。佛像比例适中,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石刻艺术已趋于娴熟。〔元〕〔明〕〔清〕各朝,雕刻佛像仍在各地延续,普及于各村诸寨。因受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各朝雕刻的佛像,风格不同,特色各异。张掖市大佛寺的大佛及十八罗汉,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其他如西来寺、关帝庙、仙姑庙、中山寺、城隍庙、娘娘庙、观音堂、发塔寺、东岳庙、西武当、北武当等寺庙塑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明、清以来,民间修造庙宇、雕塑神像盛行。神像大多为泥塑,辅之石雕。
  〔民国〕时期,泥塑玩具广泛兴起。种类有人、鸡、鱼、兔、狗、熊、老鼠等;造型别致,配色得当,比例适中,逗人喜爱。
  区内古代雕塑艺人无据可考。共和国成立后,民间雕塑有新的内涵。一些雕塑艺人创作了不少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作品。著名的塑造艺人有祁亮亭和他的徒弟贾明、张兴福等。祁亮亭技艺甚高,其作品《梨园钢铁厂》全景、毛泽东主席塑像、红领巾等,具有很高艺术价值,1958年应邀参加兰州市的雕塑展览。各县(市)农村的面捏塑品,种类繁多,花色别致,尤以民乐、山丹最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年轻人用钢模胚子铸塑石膏艺术品,如马、狮、虎、豹、牛;还有弥勒佛、观音菩萨、摩登女郎、潇洒男子和西方的维纳斯肖像等。
  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规范化,雕塑遍及公园、广场、街区、庭院等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前后街东关雕有县徽“神鹿”,民乐县东关雕有县徽“奔马”,张掖市甘泉公园雕有动物和山水造型,市东方红广场塑有读书、运动、舞剑人物,地区电力局、地区外经委、地区医院等单位都塑有山水、人物造型;张掖市沙井乡有抽象艺术雕塑。
  (七)剪纸区内民间剪纸较为普遍,城乡妇女从小就跟祖母、母亲学剪花。种类有窗花、门花、炕墙花、梁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等。每逢结婚喜庆之日,新房里贴双喜花,门楣上吊帘花,馈送亲友的礼品上贴礼花,寿礼上贴寿花等。
  剪纸题材十分丰富,大多为妇女熟悉的事物。有表现对生产生活怀有深厚感情的牛、马、羊、猪、鸡、鸭、鹅、兔和桃、梨、苹果、葡萄、五谷杂粮等;有反映传统民俗吉祥如意的《喜鹊登枝》《招财童子》《进宝玉女》《麒麟送子》《天官赐福》《三龙捧珠》《鱼儿戏莲》《娃娃坐莲》等;有反映美好爱情生活的《鸳鸯戏水》《并蒂莲开》《心心相印》《龙凤呈祥》《孔雀戏牡丹》等;有企望孩童平安成长、合家安康的《金毛狮子》《观音护子》《送病娃娃》等;有反映民间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姜太公钓鱼》《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还有各种戏剧人物的脸谱。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隐意“大鬼小鬼进不来”;有的人家贴上鸡和虎,隐意“户户添吉”;驱邪治病贴上“送病娃娃”等。
  80年代以来,农村有剪纸技艺的老年妇女,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除剪现实生活的《合家欢乐》《治穷致富》《兴修水利》《硕果累累》等作品外,张掖、山丹等县(市)挖掘出古代风俗剪纸、神诏剪纸、动物剪纸等。张掖市靖安乡陈普氏(76岁)的剪纸《交尾鹿》,被选送参加全国民俗美术作品展览,由于构思淳朴自然,造型新奇美观,充分表现作者深厚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朴实、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受到国家文化部群众文化司的奖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曹振峰称此为“国内首见”。周凤英的动物剪纸也受到群众文化司的奖励,专家赞誉:“那诡谲多变,极其天真的形态,将人们带入一个无限自由、神妙、轻盈的超时空的生命本真境界。”山丹县周玉梅的剪纸,其风格独特、制作工整、构思精巧,为专家、学者所注目。她不打底样,只用一把剪刀在图样上大体比划一下,反复将纸折叠几次,然后胸有成竹地剪起来,待把纸展开,一幅线条复杂、形象生动的艺术精品跃然纸上,观者无不叹服。
  (八)刺绣张掖民间刺绣,自古至今遍及城乡,旧时成为农村姑娘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互相传习,一生不辍。民歌云:“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牡丹,百草百花都绣上。”
  区内刺绣种类主要有枕头、披肩、香袋、绣帽、绣鞋、袜垫、针包、烟包、肚兜、桌裙、口袋、门帘、被单、床罩等。所绣内容取材十分广泛,传统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吉祥文图、民间传奇,无所不有。技艺娴熟的妇女,还刺绣“二十四孝图”“红楼梦人物”“水浒人物”“西游记人物”“八仙图”等。为使绣制品锦上添花,鲜艳美观,还辅以剪绒、锁边、圈金、钉线、打眼等工序。民乐县二轻加工厂职工苏兰英,自幼喜爱刺绣艺术,勤学苦练,技艺日益精湛。作品以花、鸟、虫、鱼见长,构图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气氛,技法典雅,造型纯朴。其作品多次在县、地、省上展出,获省首届工艺美术“百荷花”奖。
  旧时姑娘出嫁,多有裙、鞋、披肩、枕头等刺绣精品陪嫁。结婚之日,将嫁妆陈列院子中间桌子上,让亲朋瞻顾,观赏刺绣技艺,显示新娘手艺。每逢端阳节,村里的小孩们满身系挂刺绣的狮子、老虎、小白兔、小龙、小蛇、青蛙、猴子、牛、羊、马、骡和仙桃、苹果、金瓜、银豆等动、植物香草荷包,以交流攀比,相互观摩。为老者贺寿时,绣赠寿幛,有的绣“南极仙翁”,有的绣“寿”字,并用蝙蝠(福)、鹿(禄)、桃(寿)、喜鹊(禧)组成图样,层次分明,绣工精细。孩子过周岁时,姑、姨、外祖母等送来刺绣的虎头鞋、荷花帽、狮子枕、五子登科肚兜等寓意吉祥如意的绣制品。
  区内除汉族妇女刺绣外,还有裕固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妇女,也在衣袍上、帐房边沿上、发辫套上、地毯上刺绣彩色艳丽的云头纹等各式花样,以展现高原民族的刚健、勇敢、朴实、大度的风格。
  1979年以来,各县(市)文化馆开始收藏民间刺绣珍品,至今已征集500多件。其中最早的有清朝的枕头、“三寸金莲”绣鞋等,现代绣品居多,但都保留着地方传统的、具有较强民族特色的图样和绣技。
  (九)纸扎张掖纸扎艺术在清朝已很盛行,〔民国〕沿袭,当代有所创新。民间纸扎工艺制品主要有丧葬祭典品、节日灯具、婚事礼花、彩球彩带、各式风筝和工农业产品、建筑设计模型等,其中尤以冥葬品居多。纸扎艺术遍及乡镇村舍,全区现有各种纸货铺50多家,从业人员200余人。丧葬品除扎制一般的花圈外,还应主家的要求,扎纸人、纸马、纸牛羊、纸车和纸制的牌楼、招魂幡幡等。90年代以来,一些扎纸艺人,不仅精于传统祭祀纸品,还用纸筋塑料等原料,扎制“飞机”“火箭”“轮船”“宇宙飞船”以及“工农兵是一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美丽的金张掖”等工艺品,扎纸技艺不断创新。
  (十)金银器区内金银器匠人多来自江浙一带,本地匠人较少。经过艺术加工的金银器主要有戒指、耳环、手镯、表带、项链、长命锁、胸花以及金佛、银菩萨、金龟、银象等。这些器皿制作精巧,美观玲珑,有特殊的韵味及独立的审美价值。工匠们运用纯熟技术,控制得体,淋漓薄透地一次性制作,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艺术形式。5070年代后期,器皿制作停顿,80年代以来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十一)树皮木塑民乐县水泥厂职工苏永生,爱好剪纸、雕塑等艺术,尤以木塑画艺术作品独特。作品结构明暗相对,虚实相生,技法古朴典雅、疏密有秩,表现形式多样。品种以花鸟、山水、草木、人物见长。利用树皮、树枝塑造的艺术品,画面恬淡素雅,纯朴大方,造型栩栩如生。其作品多次在各级展会参展,受到各界好评,被誉为“首创精品”。
  (十二)根雕·奇石朱怀正,男,生于1953年。甘肃民乐县丰乐乡卧马山村人。农民。小学文化。从小酷爱写字画画,钟情美术。八九十年代开始,通过上山打柴,下地伐木,对千姿百态、奇型异状的树根产生浓厚兴趣。针对不同形体的树根,因状而宜地加以修理、雕琢,便成为一件形象逼真的艺术品。当他把人们视为“烧柴疙瘩”的“废物”弄拙成巧为引人喜爱的高雅珍品之后,得到家人和乡亲的赞不绝口,从而激起了他极大的志趣。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根雕艺术之路。为提高雕琢水平,他多次慕名到省内外求教根雕艺人,通过自学提高造诣。至1995年,怀正创作根雕作品2000多件,代表作有《老子出关》《金蟾望月》《沙舟遗梦》《犇》等。许多作品后来被选送地区、省上和国内外展览,受到中外人士青睐。有些还被省上和国家有关部门收藏。此外,怀正还注重收藏黑河奇石达数千枚,形态多彩多异,栩栩如生。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