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与文化事业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与文化事业单位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1591-1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远古到1995年张掖地区文化行政管理机构与文化事业单位的情况。其中包括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民国时期的文化事业单位、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事业单位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文化事业单位

内容

一、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一)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自秦王朝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法治制度以来,文化由太守、县令统一管理。〔汉〕承〔秦〕制,文化成为郡县官吏任期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平帝元始年间,甘肃始置学官,兼管文化。清朝,州府专设“学正”,县设“教谕”,统管教育、文化。〔民国〕8年(公元1919年),张掖、山丹、高台、临泽、民乐县政府始设管理教育、文化的劝学所。〔民国〕15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兼管文化。
  (二)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地区文化行政管理机构】1949年9月张掖解放后,张掖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内设第三科主管教育文化。1950年5月张掖分区撤销,所辖5县分别划归武威、酒泉专区。1955年10月武威、酒泉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专署设“文教卫生组”。1958年7月,撤销文教卫生组,成立“文教局”;12月,文教局和卫生局合并为“文教卫生局”。1959年1月,机构变动,分设为“文教局”和“卫生局”。1961年12月,张掖专区划分为张掖、武威、酒泉3个专区,张掖专区专员公署内设“文教局”;1966年“文革”开始,文教机构瘫痪。1968年3月,张掖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下设“文体组”。1970年12月,成立专区文教局革命领导小组;1971年撤销文教局革命领导小组,地区革委会政治部设“文体组”;是年10月撤销文体组,成立“张掖专区文化局”。1978年12月,专区革委会改为地区行政公署后,专区文化局遂易名“张掖地区文化局”。1983年10月,文化局和教育局合并,成立“文化教育处”。1986年6月,教育、文化分设,成立“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处”,至1995年底,内设2室5科,即:办公室、创作研究室、戏剧电影科、文物科、群众文化科、文化市场管理科、新闻出版科。直属事业单位有:地区七一秦腔剧团(县级)、地区群众艺术馆(科级);直属企业单位有:地区电影公司(科级)、地区电影院(科级)、甘州书画社(集体)。
  【县(市)文化行政管理机构】20世纪50年代,各县人民政府第三科管理教育、文化。1958年下半年各县成立“文教局”。“文革”期间,各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下设“宣教组”,管理文化教育;1974年各县设“文教卫生局”。1981年开始,张掖县率先成立文化局;1985年改县建市后更名“张掖市文化局”。同期,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县相继分设“文化局”。
  二、文化事业单位
  (一)〔民国〕时期的文化事业单位〔民国〕8年,张掖县劝学所下设“通俗教育馆”,内有图书阅览室、动物部、植物部、文物部,此为全区文化事业单位之始。其后山丹、民乐、高台、临泽县相继成立“通俗教育馆”,内设图书阅览室等。
  (二)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事业单位
  【地区群众艺术馆】1979年12月,地区文化局下设“群众艺术馆”,为科级事业单位,内设业务股、绘画室、群众文化辅导站等,辅导全区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和乡镇村社,开展文娱活动,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组织文艺创作。其后增设书画经营部,经销文化用品;全馆职工21人。
  【县(市)文化馆】1949年9月,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县在接收原民众教育馆的基础上,成立“人民教育馆”,后易名“文化馆”,配备3~5人,内设图书报刊阅览室。1955年10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馆成立。是年底,6县文化馆实有职工35人:张掖8人,山丹7人,临泽、肃南各6人,高台5人,民乐3人。“文革”时期,文化馆被列为破“四旧”的重点,业务瘫痪、图书流失,损失惨重。1968年,张掖县图书馆、电影院、文化馆合并成立“张掖县文化单位革命领导小组”;山丹、高台县文化馆改为“文化工作站”。民乐县文化馆、电影站、新华书店合并为“文化服务站”。1971年后,各县相继恢复文化馆。1979年后,工作逐步正规,职工增为62人。
  【乡村文化站】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一些生产大队曾创办过文化室,其后夭折。1978年以后,区内兴办文化站,每社一站,国家财政补助800元。1980年3月,高台县新坝乡建立全区第一个文化站;1981年,张掖县乌江、大满、碱滩,山丹县东乐、清泉,临泽县蓼泉、板桥、新华,民乐县南古、丰乐,肃南县泱翔等11个乡建起文化站。1985年,5个农业县,实现乡乡有文化站。到1995年,区内建起乡文化站85个,其中:张掖市24个,山丹县12个,民乐县14个,高台县12个,临泽县10个,肃南县13个。经过验收评比,张掖市乌江、大满、长安、党寨,山丹县东乐、清泉、花寨,民乐县洪水、三堡、六坝,临泽县沙河、板桥、蓼泉,高台县宣化、南华乡等26个文化站晋升为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站)隶属乡(镇)政府管理,业务受上级文化部门督导;聘任有文化、艺术特长的社会青年为专干;活动经费和人员补助由国家和乡(镇)共同解决。
  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中心,一般都设有图书阅览室、游艺活动室、录像放映室、书画展览室、体育场、戏台、电影院、业余剧团或文艺宣传队等。除经常性地开展书报阅览、橱窗展览、棋类扑克游戏,电视录像放映、球类体育活动外,还不定期的举办政策宣传,时事问答、科技讲座、知识竞赛、歌舞晚会和文艺演出等。1982年,全省农村文化工作敦煌现场会上,高台县新坝乡文化站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先进集体”;1984年,山丹县东乐乡文化站站长钱世隆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1987年,临泽县蓼泉乡文化站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站”,被命名为全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87年,高台县盐池乡文化站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先进集体”;1990年张掖市乌江乡文化中心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站”称号,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奖励。
  【村社文化室】在建立乡(镇)文化站或文化中心的同时,一些行政村和条件较好的合作社,也建起拥有图书报刊阅览、棋类扑克游戏、电视放映的“文化室”或“青少年之家”“党团员活动室”等600多个,农村文化日趋活跃。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