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技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9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科技管理
分类号: G322.7
页数: 5
页码: 1586-15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1975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科技管理情况。其中包括计划管理、成果管理、培训管理、情报信息与技术市场管理、经费管理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科技管理

内容

一、计划管理
  科技计划有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1975年4月以前,科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地、县计划委员会管理,1975年4月以后改由地区科技局管理。
  (一)中、长期科技规划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地区科委编制《1978~1985年张掖地区科技规划》。《规划》分预期目标、主攻方向和措施3个部分,按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环保、医药卫生等专业提出68个研究项目。计划投入科技经费403.2万元,科研所建设资金420万元。从1981年“六五”计划开始后,实施《小麦大面积丰产栽培》(简称“500亩”)、《益民灌区小麦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简称“6万亩”)和《祁连山北麓海拔1700~2600米冷凉灌区百万亩春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简称“百万亩”)。这批课题在沿山地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试验示范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全区由500亩、6万亩、4.1万亩,发展到42万亩;范围由民乐县乐民一村逐渐延伸到民乐沿山地区、山丹县,进而发展到全区沿祁连山区的所有村社。产量由开题前的亩产200公斤左右,逐渐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期间取得科技成果115项,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27.5%,依靠科技经济增值9135万元。
  1986~1990年《张掖地区“七五”科技项目规划》,共列117个项目,其中国列、省列星火计划项目8项,地列星火项目26项,省列攻关及软科学项目36项,其他47项。计划投入经费922.88万元,其中周转资金计151.5万元,贷款231.2万元,其余为自筹。这批项目的实施情况是:1.开发支柱产业。1986年实施的国列星火项目《苹果梨技术开发》,投入三项科技费用10万元,建立示范园1.18万亩,带动定植梨园1.11万亩。1988年实施的地列星火项目《水稻引种筛选及丰产栽培》,省、地共投三项经费5万元,筛选出主体品种、搭配品种和接班品种6个,3年种植面积4万亩,增产稻谷1012万公斤。2.引进先进工艺技术《三段炉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1987年立项实施,1989年鉴定验收,投入三项科研经费5万元,建起一条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的新工艺炭黑生产线,吨产品油耗量降低0.75吨,平均日产炭黑7.5吨,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畅销省内外。3.在全区实施19项“113工程”项目,有力地推动吨粮田、千斤田和中低产田改造的“三田”建设项目。3年完成示范面积107.6万亩,增产粮食1375.7万公斤。其中:吨粮田15万亩,增产105.75万公斤;千斤田20万亩,增产480万公斤;改造中低产田72.58万亩,增产789.95万公斤。“七五”期间验收89项成果,获得经济效益6285.78万元。
  1991~2000年《张掖地区“八五”及十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攻关计划、星火计划、推广计划以及科技队伍、科技法规和科技体系建设。分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及农业、工业、医疗卫生等项目67个,计划总投资4474.4万元。
  (二)年度计划 1976年全区科技计划设15个项目,其中农业3项、林业2项、畜牧1项、农机5项、工业2项、卫生2项。1977年增至39项。1978年以后的年度计划实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三方会签下达计划。
  (三)项目实施 1976~1977年,全区安排科研项目54项,其中有12项因技术力量不足和设备不到位而中止,其余42项基本按计划如期实施。完成较好的项目有绿肥种植技术、带状种植技术、治沙造林技术等。1978年后,编制过三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各年度计划共319个项目。其中:国列4项,省列91项,地列265项。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地区科委建立科技项目管理档案、项目联系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宏观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科技项目的实施。
  二、成果管理
  (一)成果鉴定 张掖地区科委(处)对科研成果的鉴定程序是:项目主持人写出技术总结和鉴定申请;经科委审查符合鉴定要求后,提交鉴定委员会评审鉴定;颁发鉴定证书;发布鉴定结果。1976~1995年,地区科委组织鉴定科研技术成果361项,成果率达97%。
  (二)申报评奖 对通过鉴定的研究成果,逐级申报评奖。1978~1995年,全区申报科技成果371项,获奖27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53项,地厅级213项。对评出的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除颁发奖状和荣誉证外,还按等分别奖给800元、600元和400元的奖金。
  (三)成果推广 自1978年始,地区科委采取发布科技成果公报,编写科技成果应用指南,编印教材,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推广。90年代以来又创办《科技经济信息》报,把科技成果,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登报宣传、介绍,向社会传播。
  三、培训管理
  1988年,张掖地区科技培训中心成立后,坚持全方位地对回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青年农民、乡(镇)管理人员和各级科技干部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年培训人数达20万人(次),举办各种培训班5000多期,培训师资骨干3.5万人(次)。到1995年,全区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农民达50多万人,占农民总数的一半,占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有5000多人达到农民技术员的标准,其中3850人分别授予农民技师、助理师和技术员职称;培养星火带头人1万余人,其中树立为国家、省、地、县星火带头人2791人;还有1.2万农户承担33项各级星火计划项目的实施任务,创经济效益3209万元。还承办“西北地区吨粮田建设研讨班”“星火计划可行性论证研讨班”“乡镇科委工作研讨班”“黄瓜及茄果类栽培技术培训班”“青贮氨化饲料养牛现场培训班”“经济林护管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等。主持编写正规系统培训教材8套、约200万字,单行教材和资料300多种、5万多份,录制声像教材15套,为提高培训质量、推广和普及科技知识奠定基础。
  四、情报信息与技术市场管理
  1978年,“张掖地区科技情报所”成立后,相继建立文献资料库、科技图书馆和科技报刊阅览室,收集文献资料300种3000多册、自然科技图书5000多册、科技报刊30多份。1972年创办季刊《张掖科技》,1985年创办月报《科技经济信息》,1986年开办科技市场。1992后参加新疆举办的全国星火成果与专利技术洽谈会和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引进技术124项,推出张掖地区新技术、新成果70多项,成交额300多万元。在丝路节成果展示交易会上,张掖地区的新产品LJ多功能追肥枪被授予银质奖,山丹烙画、抗旱保水剂荣获优质产品奖。张掖地区被评为优秀展团,受到表彰。1993年“金张掖马蹄寺旅游观光节”期间,举办首届技术贸易洽谈会,有100多项技术进行展示,参加咨询洽谈500多人(次),达成意向性协议16项,协议成交资金1480万元。1994年“甘肃省科技万里行张掖洽谈会”,有17家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携带240项科技项目进行展示交易。全区有72家企业的800多人(次)参加咨询、洽谈项目104项,解决技术难题16项,应接项目14项,签定协议36份,成交金额505.58万元。其中张掖糖厂签订的1.5万吨玉米酒精生产线,总投资4947万元,成为全区引进技术加速成果转化的典范。1995年“首届黄河流域九省(区)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在兰州举行,地区科委组织30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的33项优秀科技成果、新产品、专利技术和名优特产品参展,协议成交额655万元,销售1.5万元,成绩显著,被大会授予最佳参展单位奖。全区技术市场已形成规模,拥有各类信息中介服务机构22个,专业经纪人22个,为进一步活跃技术市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五、经费管理
  (一)行政经费 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1978年前每年由财政依据人数等项预算经费,
  分期核拨,年终决算。此后实行经费包干,一次性核定拨款,超支自负。1975~1977年行政经费由行署统管,1978年更名“科学技术委员会”后,经费单独使用。1992年后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拨款制度。
  (二)科学事业费 主要用于科委下属事业单位——科技情报所、科技开发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等单位的职工工资、福利、办公、旅差、设备购置、修缮、培训和科委召开会议、技术资料、技术鉴定等开支。每年由省科委和地区财政,按实际数额进行资助。1985年后,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等5个直属独立科研所的经费由地区科委统管,1993年底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水源涵养林研究所、农机研究所的经费划出科委,由各自的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三)科技三项费用即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1979年前,省科委下拨张掖地区的三项费用,有列入省科研计划内的专项费用和切块经费(科技基金)两种;切块经费的一部分由地区科委安排使用,一部分分拨各县(市)科委使用。1980年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后,所需科技经费一由省科委、计委、财政随省列课题联合行文下达;二由地区财政拨的科技发展基金,由地区科委统一安排课题后,会同计委、财政下达经费指标到项目承担单位。1985年后实行三项经费切块包干奖励制度,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的课题三项费用实行有偿制,即科技三项费用按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协商的比例,划为有偿和无偿两部分。无偿部分属资助,有偿部分由地区科委按合同规定,限期不计息回笼,作为地区科技发展基金滚动使用,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