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84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526
页数: 5
页码: 1559-15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远古时期到1995年张掖地区教育经费的情况。其中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拨款、基建投资、教育附加费、社会集资 )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教育管理 教育经费

内容

一、〔明〕〔清〕时期
  明朝行都司学和卫、所儒学经费,由行都司和各卫所地方财政支付;社学、义学、私塾经费由里社、宗族乡党筹集;书院经费由公堂田租、利银田租供给,不足部分由地方官吏和绅士捐助解决。
  清朝,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官府拨款、地方自筹、学田杂费等。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张掖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白米岁行”捐银50两,以供书院使用。道光二年(1822年),山丹知县颜廷彦捐俸银600两,募集钱2000贯,购地修建仙堤书院,余钱1500贯,贷放生息,年获利180贯,供书院使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抚彝厅通判将采头银400两发商,取其年息64两,为义学经费。
  二、〔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来源有学田课租、地丁附捐、绅士捐助、官府拨款、民众捐资、教育基金、学杂费和教育专项税收等。〔民国〕20年,张掖等5县教育基金总额22541.45元,学田2263.9亩,各类基金杂费5100串。
  〔民国〕37年,张掖等5县有学田609亩,租粮199石3斗9升,政府财政拨款1812.95元。中学校长月平均工资200元,主任180元,组长80元,干事120元,专职教员钟点费216元,工友40元。各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5%。
  三、共和国成立后
  (一)财政拨款 1949年9月以后全区教育经费以省、地、县三级财政拨款为主。1950~1958年,省教育厅拨付中学经费,县财政拨付小学经费。1959年开始,各县中、小学经费全部由县财政拨付,专区直属学校由专区财政拨付。1955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支出为87.15万元,其中基本建设1.51万元,中学教育经费16.49万元,小学教育经费65.79万元,中等专业教育经费0.71万元,扫盲事业费2.32万元,其他支出教育事业费0.33万元。1958年,学校数量猛增,教育经费增幅加大。“文革”开始,全区教育经费增加到235.87万元,比1958年增加75.07万元。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1981年全区教育总支出达781.83万元,其中中学经费275.21万元,小学支出366.18万元,幼教10.33万元,中等专业教育47.78万元,教育培训8.19万元,职工教育0.81万元,其他支出82.3万元。1985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支出1416万元,1990年2789.7万元,1995年达6979万元,比共和国成立初期的87.159万元,增长80.07倍。其中中学经费2385万元,比共和国成立初期的16.49万元,增长144.63倍;小学经费3140万元,共和国成立初期的65.96万元,增长47.60倍;中等专业学校经费399万元,比共和国成立初期的0.71万元,增长559.2倍。
  (二)基建投资 1975年前,全区教育基建投资较少,只有山丹、肃南等县投资43.72万元。1979年全区总投资75.51万元,对改造和维修学校危旧教室,新增校舍,更新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作用。1983~1987年,中央、省、地、县(市)拨专款及群众集资221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拨专项补助资金700.1万元,地、县(市)财政拨款262万元,乡村集体集资1222万元,勤工俭学28万元。新建和翻修校舍23.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危房7.65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1.04万套。全区有两个县(市)〈临泽和张掖〉实现“一无两有”,11所城镇中学建成教学楼7栋,教师宿舍楼6栋,总面积2.99万平方米。
  1988年以来,全区教育基建投资逐步增长,维修校舍6242平方米,校门99座,修筑围墙2.25万米,改建和新建校舍9.19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1.45万套,购置教学设施4885台(件),添置生活设施5600台(件)。1995年,全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6.08亿元,新建校舍1.86万平方米,改建校舍6.4万平方米,添置桌凳8455套,购置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6186台(件)。并用1.11亿元资金,购置电教设备2858台,体育器材1987台(件),音乐设施426台(件),各类教材5390册,各类图书14.03万册,帮助部分农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提供条件。
  (三)教育附加费 1986年国务院下达《征收教育附加费的暂行规定》,全区开始在农村征收教育附加费,标准为上年农民纯收入的1%,1992年又提高到1.5%。到1995年,全区农村征收教育附加费5273.4万元,其中1995年教育附加费达1642万元,比1990年的411.4万元增长4倍。
  1994年开始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企业按年纯利润的1%征收,干部职工以个人月收入的2%征收,是年实征城市教育费附加248万元,1995年又征收331万元,比1994年多征83万元,增长3.4个百分点。
  (四)社会集资 〔明〕〔清〕和〔民国〕时期,张掖城乡人民就有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民国〕33年,民乐县客籍美术家李丁陇先生捐献书画100件,义卖法币69万元,作为民乐县初级中学的奖学金。1983~1993年全区个人捐资助学金额达3370.1万元,集体捐资591.5万元,投工献料折款630万元,其他捐助381万元,计达4972.6万元。
  1994年,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人民币130万元,为张掖育才中学和民乐洪水小学各建教学楼1栋。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