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7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9.2
页数: 5
页码: 1541-15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到1995年张掖地区高等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科举、贡院、大专院校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高等教育

内容

一、科举、贡院
  科举 又称“科考”,清朝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 也称“童生科”,每3年考两次,参加者为私学、社学、义学中成绩优异的蒙童;每逢丑、辰、未、戌年为岁考,逢寅、己、申、亥年为科考。不论岁考、科考皆分为三个层次,开始由知县官命题考试(3~5场),逐场筛选,将优者上报知府;尔后再由知府命题考试,成绩及格者再参加由陕西学政前来甘肃贡院督考的考试。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及格者,称为“生员”或“庠生”,俗称“秀才”。考取秀才后,再入县学、府学(统称儒学),儒学与孔庙设在一起的谓之“学宫”。生员在学宫学习并在月考、季考中成绩优异者,由政府供给膳食,称“廪善生员”,一般的称“增广生员”,新入学的称“附设生员”;有势有钱人家出钱买的叫“捐增生员”,简称“廪生”“增生”“附生”“捐生”。
  取得廪生资格两三年后,被地方官选送升入“太学”(亦称“国子监”),就学者称“岁贡生”,遇有庆典有皇帝诏令考选入太学者称“恩贡生”,每3年由学政从生员中选入太学者称“优贡生”。每12年由学政从本省生员中选拔朝考者称“拔贡生”,分试取入副榜入太学者称“副贡生”。还有例贡或捐贡。
  乡试 又称“分试”,因在农历八月举行,又叫“秋闱”,考场在长安或北京。每3年考1次,即逢子、午、卯、酉年考试的为正科;逢庆典加试的称“恩科”。由廪生、增生、附生、贡生等参考,考中者称“举人”,首名为“解元”,次名为“亚元”。
  会试 又称“会进”。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又叫“春闱”。应试者为举人,张掖举人要到北京太学,由朝廷指派年高德劭的翰林学士担任总裁,考中者为“贡士”,首名为“会元”。
  殿试 会试出榜后10日内,在北京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试卷由阅卷大臣审阅以后评定甲、乙等级,遴选前10名的最佳卷子呈皇帝亲阅,以候圣裁名次。殿试分一、二、三甲,赐进士及等,一甲3名,分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甲和三甲再经过一次朝考,分别授给知县以上的官职。
  从隋朝设科取士以来,张掖全区考取的文进士11人,其中唐朝2人,明朝5人,清朝4人;文举人69人,其中明朝16人,清朝53人。明、清两朝录取的武进士26人,其中明朝1人,清朝25人;武举人256人,其中明朝32人,清朝224人。
  二、大专院校
  1958年,张掖、山丹、高台3县(市),建起大专院校8所。“张掖工学院”建于1958年6月,校址省建筑公司旧址(张掖城西北郊1公里处),设机械、冶金、化工、工业经济4个专业,有4个教学班、教职工7人,学生146人;1959年设9个教学班,教职工38人,学生293人,院长由中共张掖地委书记处书记薛剑英兼任。“张掖农学院”是在原张掖农校和专区合作化干校的基础上于1958年7月成立的,校址白塔寺,设农学、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畜牧兽医、林果5个系、10个教学班,有学生639人,教职工70人;1959年有教职工90人(教师39人),学生342人,10个教学班,院长由中共张掖地委第一书记安振兼任。“张掖师范学院”于1958年7月在张掖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设语文、数学、生化、体育4个系、8个教学班,学生348人,教职工30人。“张掖艺术学院”在原艺校的基础上于1958年8月建立,设文学、电影、戏剧、美术、音乐5科、5个教学班,学生348人,教职工22人。“张掖医学院”在卫生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于1958年9月建立,设有大专医疗班,中专医士班,妇幼、助产培训班等4个教学班,学生306人,教职工37人。是年,山丹县在县城南关建起“山丹县工业大学”,在位奇公社建起“山丹县农业大学”;高台县在实验农场建起“高台县农业大学”。这些“大专院校”是当时高指标、浮夸风的产物,不具备大学的办学条件。一年之后,除农学、医学、师范降为中专外,其他5所全部停办。
  “文革”期间,张掖、民乐两县相继建立“五·七红专大学”和“红专学校”,至1978年后先后合并和停办。
  (一)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发展沿革 1959年,张掖师范学院改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简称“师专”),专业设置和教学班未变。1962年,中共甘肃省委决定撤销张掖师专,恢复“张掖师范学校”。1978年2月,筹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张掖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83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张掖师专教学专业科改为“系”,隶属省教育厅。开设中文、数学、英语、美术、物理、化学6个系,学制2年。1985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增设政治历史专业。1986年3月,省教育厅、省计委批准,试办3年制生化专业。是年在校学生1058人,教职工325人(教师153人)。1992年,张掖师专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3月开始,增设一批非师范专业:文秘、专用英语、实用美术、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电容电器、化工分析、化学工艺、生物农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学制2年。1994年开始,新开办中文、政治、数学、物理、英语5个函授专业及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5个夜大专科。到1995年,有7个系、8个师范专业、11个非师范专业、39个教学班,计划内学生达1805人,专职教师230人。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1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28万元,其中有价值34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29万多册藏书和1100多种报刊。建校16年为国家输送人才7161人。
  2.管理体制 隶属关系——1978年2月至1979年1月,张掖师专由地区主管。1979年2月起,干部任免、行政、教学归省教育局主管,党务工作由地委主管。1982年以后,归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党政分别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教委)管理。领导体制——1978年12月,张掖师专设革命委员会,1979年4月撤销革委会,成立“中共张掖师专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3年,党政分设,试行校长、系主任任期制;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民主监督。1990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机构设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系、处设党支部;党委下辖三个议事决策机构:职工代表大会、校长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行政机构设系、处、科三级建制,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各学科设系,系设办公室、教研组。学校设马列教研室、教育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艺术教研室、图书馆、计算中心、教学开发公司。民主党派——1985年1月建立“中国民主同盟张掖师专支部”;1990年建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张掖师专支部”。群众团体——1982年5月成立“共青团张掖师专委员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团总支部、团支部;成立“张掖师专工会”,内设组织、宣传、文娱、体育部。
  3.教育教学 学校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为目标。1978~1994年,陆续开设中文等学科教研室和马列主义原理等公共课教研室,设置公共基础课10门,专业课100多门。1995年又依照国家教委颁布的新教学方案,制定《张掖师专3年制教学方案》和各专业课教学计划,包括汉语言文学、政治历史、英语、美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8个教育专业。各专业课程设公共、学科、教育、选修、学校特设、实践、活动7大类。公共课主要是马列原理、中国革命与建设、思想教育等。师范教育课分两类: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和师范技能(包括书写、普通话、电化教育等)。学科教育课有专业必修和选修,双学科实行主辅修制。专业特设课主要是河西地方文化、艺术教育、应用写作、计算机基础、健康教育、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教育实践包括入学教育、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课外活动包括体育、文艺、学科、社团、科技等。课时分配:学科教育占总学时50%,公共课占25%,师范教育课占15%,学校特设课占10%。
  4.学生 建校初期,依照省委批准的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招收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干部、知识青年和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1980年开始,在推行国家统一招生办法的前提下作适当变动,以高中毕业生为主,招收计划内自费生、教师专科生、进修生,以河西五地、市为主,划片定向招生。从1983年开始,接受委托培养生,开办高教自学考试辅导班。
  1978年开始,入校的本、专科生均按教育部规定,发给一定数量的助学金。学生中有5年以上工龄的国家职工,1979年以前由原单位照发工资,1979年5月以后改发职工奖学金。1988年,改为专业奖学金制。本、专科毕业生纳入国家统一分配计划,由国家人事部门分配工作。1983年起,省人民政府规定,师范院校学生全部分到教育部门工作,原有人事部门主管的师范生分配工作,改由省教育厅主管,其他任何部门不得截留。
  (二)电大张掖分校
  1.沿革 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于1982年在张掖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在职学员152人,设3个教学班。1983年,地区经委在地区农业机械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基础上,招收职工学员52人,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和工业会计两个专业教学班。1984年建立“张掖地区电大工作站”,1986年地委、行署决定电大工作站并入地委党校;1988年4月与党校分设,正式成立“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张掖分校”,各县(市)建立电大工作站或教学班。电大分校的教学业务受省电大的管理和指导,负责招生、学籍管理、转播中央和省电大教学节目,组织学业指导和考试。学校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7.15平方米。
  2.专业、学制和学生 张掖电大分校为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高等学校;学生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培养前途的在职职工。开设汉语言文学、工业企业管理、法律、新闻、党政干部进修、审计、应用英语、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文秘、图书管理、外贸营销、金融保险、工业和乡镇企业管理、商业管理、商业会计、商业统计、财政税收、档案管理等专业。汉语言文学、应用英语、档案管理、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修业3年,其他学科均为2年。从1982~1995年的13年中,开设19个专业学科,招收学员1953人,毕业1730人,占招收总数的88.6%。毕业生中经济管理类占45.6%,文科占54%,工科占0.35%。
  (三)兰医张掖大专班
  1986年,兰州医学院在张掖地区卫生学校开办医学院张掖大专班,设临床医学专业,学制3年。开设课程有政治、体育、英语、生物学、医用基础化学、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放射线学、外科手术、传染病学、中医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精神病学、核医学、卫生学等29门。招生纳入国家计划,以河西5地、市为主,兼顾全省。1988~1995年,招生334名。
  (四)甘工大高台教学点
  1993年,甘肃省工业大学在高台县职教中心开办“电气技术”专业教学班,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是年招生30名。文化课由县职教中心教师讲授,专业课由甘工大教师讲授。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