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红军西路军战斗在张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6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红军西路军战斗在张掖
分类号: E297.3
页数: 3
页码: 1491-14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红军西路军在张掖的战斗,包括攻战山丹、血战高台、鏖战倪家营、兵败祁连等。
关键词: 张掖 红军西路军 中国工农红军

内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直属部队21800人,奉中央军委命令,于10月下旬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情况变化,过河部队又遵照中央决定,于11月11日组成西路军,成立以陈昌浩、徐向前为正、副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率领全军挺进河西,肩负起“创建甘北革命根据地”和“打通国际路线”的重任。从此拉开悲壮征程的序幕。
  红军一过黄河,首战吴家川,再战一条山,歼敌数千人,击毙敌前线副总指挥马廷祥。11月初,根据中央电令,攻占古浪城。经数日激战后西路军撤离古浪西进永昌一带。古浪战役虽毙伤敌人2000多名,但红西路军左路第九军亦损失严重。军参谋长陈伯稚等团以上7名干部和20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1月18日,西路军进占凉州(武威)以西一带及永昌和山丹县城。11月19日,中央致电要求西路军在永昌、甘州(张掖)、凉州、民勤地区创建根据地,以迷惑牵制敌人,策应河东红军。西路军随即停止西进,就地建立以永(昌)山(丹)为中心的甘北根据地,发动群众,组建苏维埃政权。
  从1936年11月18日西路军进入张掖境内(今辖区域)至1937年3月14日石窝会议后,西路军兵败祁连,西进新疆(左支队)离开张掖的4个月里,西路军与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等部队及反动民团进行了大小数10次战斗,其中比较大的和重要的战斗有10多次。
  攻战山丹 1936年11月21日,红西路军总部骑兵师和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九团攻占山丹县城。23日,红五军进驻山丹城。是日,“二马”集中3个旅和两个民团的兵力向山丹进击。红五军守城将士乘敌初到,立足未稳之际,派出一部分兵力袭击敌人的指挥部和城西外围的大佛寺、红沟、野猫山等地均得手。29日,红五军派兵前往十里堡阻击进攻之敌,多次打垮敌人的集团冲锋。30日,敌以3旅兵力开始攻城,红五军将士依托城墙,坚守抗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以固守为主,兼近距离小股突然出击,灵活作战,使敌一举破城的妄想破灭。后根据党中央命令,五军于12月25日夜主动撤离山丹,作为西路军西进的先头部队向甘州、临泽一带进发。随之九军、三十军亦于28日撤离永昌西进。因甘州守敌加强防守,九军袭取未果,只得绕城而过;三十军也跟进至临泽沙河堡、倪家营子一带。
  血战高台 1936年12月30日和1937年1月1日,西路军西进占领临泽和高台。中央军委又来电指示西路军暂时勿再西进。在临、高地区消灭敌人,完成创立甘、肃2州根据地的任务。总部调整部署,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两个团驻守高台县城。政委黄超带2个团守临泽县城(今蓼泉)。九军进驻临泽沙河堡(今临泽县城),三十军及总部驻倪家营子。1937年1月12日,敌人派兵切断临泽与高台的联系,并牵制沙河堡、倪家营西路军主力,同时集中2万兵力向高台城发起轮番进攻,守城的3000余名(含在山丹、高台新编和吸收的部分人马)将士依托城内外工事英勇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经过数日的激战,敌人以优势兵力攻毁红军在城外东、西两关的制高点,直逼城下。从1月18日夜开始,敌人不停地攻城。守城指战员弹药打光就用大刀、长矛、石头甚至大冰块和滚烫的面糊糊反击敌人,把敌人搭到城墙头的云梯一个个掀翻,把爬上城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下去。20日凌晨,敌人倾全力从四面攻城。拂晓时,南城墙的防守被突破,敌兵一拥而上,在这危急关头,五军伤病员也投入战斗,在城墙上、街道里与敌人短兵肉搏。巷战进行到下午,五军失去最后的阵地,高台城被敌人占领。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20多名团以上干部和绝大部分守城指战员牺牲。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总部曾派骑兵师增援,但遭失败。把守临泽的五军一部也曾出击接应,亦未成功。敌人在攻陷高台的同时,也分兵围攻临泽城,守城部队坚守3昼夜后,在九军的接应下大部分突围,辗转与总部会合。
  鏖战倪家营 高台失守,临泽突围后,西路军尚有1.3万余人,为改变困难处境,1937年1月21日,总部决定东返,并电告中央军委。23日,行至张掖西南的西洞堡、龙首堡一带休整。27日,在西洞堡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仗,全歼尾追之敌1400余人,击溃敌人一个团,缴获颇丰。此时,总部决定重返倪家营,调动和寻机歼灭敌人。28日晚,西路军返回到倪家营子,敌人很快又集结于倪家营周围。从2月1日起,敌人以重兵开始围攻倪家营。依仗大炮掩护向西路军在汪家墩、缪家墩、宋家墩、朱家庄、王家庄、肖家庄等阵地猛扑,战斗十分激烈,坚守在汪家墩制高点的三十军1个连的130多名战士,经一天的血战,至兄弟连队接防时,只剩9名战士,其中4人还负了伤,但敌人的代价却是阵地前的500多具尸体。2月15日,敌人又一次发起更加疯狂的进攻,大炮掩护,集团冲锋,梯队重迭,步步推进,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西路军在倪家营与敌人血战近一个月中,开展较大规模的战斗八九次,共毙伤敌人近万名,但仍未将敌人击溃。仗越打越艰苦,弹药、人员有耗无补,部队供给十分困难。为了摆脱困境,2月24日,西路军向中央军委告急,请求速派援兵增援。同时决定突围。26日,军委回电要求固守50天,待中央援助。此后,中央着手组织援西军;通过多种渠道遏制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对西路军的军事行动。27日,西路军突围后,转移到倪家营西南50多里外的三道柳沟一带,部队尚未站稳脚跟,敌人就尾随而至,西路军立即布阵迎敌。经连日作战,局势对西路军越来越不利。3月9日晚,敌人将三十军、九军阵地隔开,西路军集中兵力出击,激战一夜,未能将敌人击退。10日,西路军再次将危机情况向中央电告。11日晚,西路军余部不得不再次突围,准备经梨园口进入祁连山。
  兵败祁连 1937年3月12日,西路军刚刚到达梨园口,敌人数旅骑兵很快跟踪而来,担任后卫的九军余部和妇女独立团二营,迅速抢占山口南侧高地阻击敌人,掩护总部和三十军进山。这时西路军编员已大大缺额,九军已不足千人。由于弹药极缺,将士们用大刀和敌人肉搏。九军失利后,总部又调三十军1个团投入阻击。战斗中,九军政委陈海松等团以上19名干部和近千名指战员牺牲。13日,总部和所剩部队撤向祁连山深处。途中在马场滩、牛毛山一带与追来的敌人骑兵激战,总部边打边撤退,牺牲团以上干部6人及指战员500多人。当晚,退至肃南康隆寺一带。此时,所剩部队(含伤病员)已不足3000人。当夜继续撤至石窝山一带。在边打边撤中,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和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张卿荣牺牲。14日,撤上石窝山顶的幸存者只有2000余人。总部认为已战到了最后时刻,只有设法保存骨干,以图再起。当日黄昏时,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顶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三项决定:陈昌浩、徐向前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现有人员分编3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左支队活动。在此后的战斗中,两个支队被敌人打散,部分牺牲,不少被俘。原五军参谋长李屏仁,西路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曾日三,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先后牺牲。原九军军长孙玉清、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被敌人俘获,惨遭杀害。只有部分干部和战士在群众的掩护下,东返陕北或原籍。陈昌浩和徐向前在警卫人员护送下东返,后为了缩小目标,分头行动,徐向前只身艰难跋涉,找到援西军总部,回到延安。陈昌浩在山丹县大马营的一位同乡家养病数日,后被同乡护送回湖北老家,抗日战争开始后,返回延安。由李先念、程世才带领的西行左支队1000余人,经数日急行军,摆脱敌人追击。在祁连山腹地艰苦跋涉40多天,终于冲出祁连山,按党中央指示,向甘新交界的星星峡进发。后又经安西城、红柳园一带的战斗,又损失一些人员。4月底,终于到达星星峡。此时部队已不足500人。5月1日,党中央代表陈云和滕代远到星星峡迎接和慰问西路军将士。至此,西路军结束悲壮的历史征程。
  此次战役,红西路军在敌强我弱、环境恶劣、缺少后援的情况下付出极大的牺牲。其中,战场牺牲7000余人,被俘9200余人(内5600余人被残害),流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被俘后逃跑出来的)或返回鄂豫皖、川陕老家的4000余人,经党中央、兰州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及当地群众营救回到陕甘宁边区的4700余人(含进抵新疆的一部分)。西路军虽然悲壮失败,但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