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军事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军事设施
分类号: E95
页数: 4
页码: 1481-14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的军事设施,包括长城、塞防、驿站、铺舍、军屯、马政、人民防空等情况。
关键词: 军事设施 长城 驿站

内容

一、长城
  汉武帝时期,在河西修筑长城。张掖境内的长城,大体沿龙首山、合黎山修筑。沿长城修筑 “亭障”“烽隧”,每5华里筑1小墩,每10华里筑1大墩,派戍卒守卫,敌兵来犯,即举烽燧报警,传递军情。
  90年代中期张掖境内长城遗迹,多为 〔明〕长城。在明朝嘉靖、隆庆、万历等年间多次续修。
  二、塞防
  自汉朝以来,特别是 〔明〕〔清〕时期,针对来自北面和南面游牧民族的袭扰,历任官员重视塞防建设,逐步形成以镇、关、堡、墩为一体,内有镇、城,屯其重兵;外有关、塞,沿边设险,散以堡、墩、屯兵驻守;口隘有防,置传有司,连营棋布,刁斗相闻的塞防体系。
  张掖境内主要关塞有:兔儿关 (位于高台县正义峡口外)、石灰关 (位于高台县红崖子乡南山口)、朱龙关 (位于肃南县祁青乡朱龙关村)、南山关 (位于临泽县梨园口内)、石人石马关 (位于山丹县城北150里处,界于内蒙古阿右旗)、红羊关 (位于龙首山红羊山口)、硖口关 (位于山丹县老军乡硖口村)、张掖塞 (位于临泽县蓼泉乡北30里杨台口)。山南关 (原为穷水塞,位于人祖山口)、西水关 (位于民乐洪水河出口处)、红寺山关 (位于山丹红寺湖山口)、居延塞 (位于山丹龙首山口内)等。明朝还在祁连山北麓的白石崖、扁都口、酥油口、大野口、梨园口等地,依不同山势,或设木删,或挖沟堑,或筑边墙,筑有 “遮虏障”。
  张掖堡 (寨)较多,明朝甘州5卫领堡52个。其中主要堡 (寨)有甘浚堡、平川堡、洪水堡、八卦营、大马营、倪家营、黑城堡、花寨堡、古城堡、靖安堡、太平堡、拒敌堡、侯坞、龙首堡、红崖堡、四坝堡、红泉堡、大满堡、小满堡、甘城儿堡、顺化堡、东乐堡、沙河堡、乌江堡、平原堡、威狄堡、黑泉堡、定安堡、盐池堡、胭池堡、卯来泉堡、梨园堡等。
  墩有兵墩、田墩。兵墩驻有兵甲,用于守望;田墩用于清野,大多修筑于明朝。每墩设有总甲提调。敌兵袭来,各烽燧、堡寨即发柴烽、信炮传示,百姓闻警清野。
  三、驿站、铺舍
  张掖在〔东汉〕时就出现驿站。最初用车传递信息,后来改为骑马。〔元〕〔明〕时期,驿递设施得到发展,每30华里置驿站,备有驿马,驻有官兵、驿夫。沿途还置有铺舍、递运所,用以传递信件、官物及供过往官兵休息。元朝在甘州设置的赤八剌哈孙驿,是当时西北最大的驿站,也是西北驿站的中枢,置有直接通往元朝都城的军事驿道“甘肃纳邻驿”。传递事务由负责甘肃军务的幽王亲领。明朝沿袭元朝驿递制度,清朝以后逐渐废止。
  四、军屯
  张掖的军屯始于汉朝。汉王朝将河西地区归于中原版图后,为了强化军事防务,保障军队的供给,采取“屯田”和“徙民实边”政策,在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开始大规模屯田。还在张掖等地设有农都尉,专门管理郡内屯田事务。
  〔唐〕〔元〕〔明〕时期,张掖的屯田规模巨大。驻军除担负镇戍任务外,还要屯田自给。元朝令大批归顺的蒙、汉军和新附军进行屯田。朝廷曾诏令四川宣慰司都元帅刘恩率部在甘州屯田1000多顷,还诏令太原新附军5000人屯田甘州。〔明〕世祖嘉靖年间,甘州卫屯田5000余顷,山丹卫、高台千户所和镇夷千户所等屯田均在千顷上下。
  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开发河西,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建设,1963年10月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一师”进驻河西地区,后改为“兰州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在张掖境内的四坝滩、青阳口滩、老寺庙滩、山羊堡滩、〓侯堡滩、头墩、林荫、新华以及祁连山深处的宝瓶河谷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屯垦,为开发张掖,促进张掖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五、马政
  历代王朝重视发展马政,张掖沿山地区,特别是山丹县大马营草滩,气候凉爽,草原广阔,牧草丰茂,历代均于此孳养军马,以供给军队需要。
  〔西汉〕时期在张掖设牧马苑,于汉阳大草滩(今大马营草滩)牧养军马。〔东汉〕时期在张掖设流马苑管理马政。〔东晋〕永和年间,置汉阳守马牧。隋炀帝时,于大马营草滩设牧监,孳养军马。唐代在此设汉阳监养马,最多时“逾七万匹”。
  明王朝也曾在张掖设官专理马政。〔明〕永乐四年(1406年),在甘州境内设有甘泉监、祁连监专理马政,除大马营草滩外,还在东乐、沙河、黑城、抚彝等地建立马场。
  清朝,于大马营草滩设立马场,由甘州提督管理。嘉庆时大马营马场孳生马达1.8万匹。宣统时,在大马营专设游击1员管理马政。〔民国〕7年(1918年),大马营牧场交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军牧司管辖。〔民国〕23年,改为“军政部甘肃合办山丹军牧场”。〔民国〕31年,改为“山丹军牧场”,转隶联合勤务总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军一部接管马场。1950年,在原马场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山丹军马场”。40多年来,马场建制和归属关系几经变更,1988年改称“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至今。总面积2190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120万亩,耕地37万亩,林地70万亩,疏林草地69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军用骡马生产、繁育基地,为军队和地方建设输送骡马11万多匹。
  六、人民防空
  (一)机构
  1969年,地、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人民防空办公室(简称“人防办”),编制30人,其中地区人防办10人,各县人防办20人。初与战备办公室合署办公,1970年分设,增加部分人员。业务分别受军分区、县人民武装部指导。
  1981年,各县人防办相继撤销;1986年地区人防办交张掖市武装部管理;1995年初,人防办交张掖市人民政府管理,归口政府办公室,时有人员5名。
  (二)防空
  全区为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要准备打仗”的指示,从1969年起深入进行防空袭、防原子武器、防化学战的“三防”教育,城乡人民广泛开展挖地道等人民防空工事建设。至1970年,6个县城挖地道339条,长27834米,面积
  32325平方米;挖地下室224个,面积5103平方米,挖地道37428平方米。其中:永久和半永久性地道22728平方米,按每人0.5平方米计算,可容时有城区人口58665人的128%。
  1971年挖地道10335平方米,使用面积达14533平方米。其中:主干道长5717米,面积8235平方米;支干道长1740米,面积2171平方米;单位工事长2848米,面积4127平方米。加固被覆地道长5003米,面积7309平方米。挖地道37776平方米,被覆23943平方米,其中:疏散地道16条,长7649米,被覆2687平方米。
  至1973年,6县城完成人防工事41213平方米,被覆28751平方米,人均0.6平方米。其中:山丹县完成工事6598平方米,被覆766平方米;民乐县完成工事6944平方米,被覆1215平方米;张掖县完成20447平方米并全部被覆;临泽县完成工事4603平方米并全被覆;高台县完成1548平方米并全被覆,肃南县完成工事1073平方米,被覆172平方米。
  1975年完成人防工事2812.4平方米,其中:山丹县完成301.8平方米,民乐县完成106平方米,张掖县完成2100平方米,高台县完成204.6平方米,肃南县完成100平方米。是年,地区人防办组织人员对张掖城区人防工事进行普查,实有人防工事面积20373平方米,比上报面积少1535.5平方米。其中:主干道4817.1平方米,支干道4192平方米,指挥所839.1平方米;单位工事10524.1平方米,人均0.49平方米。1969~1974年,张掖城区人防工程投资141.4338万元,每平方米造价75.21元。1号主干道长1600米,宽1.6米,高2米,复盖3~9米,面积2560平方米;每200米设1通气孔和1支道,每100米挖一个长5米的偏洞,每1000米设1眼井。1号洞加固每米用砖800块,用砖128万块,石头600立方米,石灰80吨,水泥40吨,黄胶泥90立方米,沙石320立方米,用工5万个工日。
  1969~1983年,全区6县城挖筑地道等人防工事41386平方米,有509个单位修筑工事。其中:山丹县挖筑地道6598平方米,主干道4条,长2700米,宽1.4米,面积3800平方米,被覆760平方米;支干道7条,长4200米,面积2788平方米。民乐县挖筑地道面积6944平方米,被覆1215平方米,主干道3条,长1370米,宽1.4米,面积1918平方米;支干道9条,长780米;在祁连山区挖筑地下仓库、商店、医院、指挥所等。临泽县挖筑地道4603平方米,全部被覆,主干道3条,长1843米;支干道2条,长1170米,连接33个单位;有地下商店、地下医院55间,680平方米;在祁连山挖仓库5处。高台县挖筑地道1795平方米,全部被覆,主干道3条,长579.4米,面积811.2平方米;支干道19条,有地下百货公司、仓库、指挥所等,面积984平方米。肃南县挖主干道面积1073平方米,被覆172平方米;坑道长7500米。张掖城区挖筑地道23239平方米,其中土建工事9537平方米,干道7406平方米,连接通道4692平方米,掩蔽地道9917平方米,指挥所772平方米,工事标准四级以上的3652平方米,五级以上的3583平方米,简易工事15577平方米;钢混结构11334平方米,砖混结构11478平方米。主干道长4400米,宽1.6米,高2米,面积7040平方米,属永久性地道,有出口6处,救护所6个;支干道4条,3487平方米,主干支干道面积共计10527平方米;单位工事347处,11946平方米,新修工事450平方米,计23239平方米。地区医院地道面积174平方米,可置床位30张,设有病房、手术室、药房、伙房、水井等;平砖厂地道长1831米,面积3112平方米,有战斗、生活设施20多处;张掖县委地道388平方米,党校地道123平方米,地区农机厂、七局农场、面粉厂、木器厂等单位人防工事均达到能躲藏、能生活、能工作、能疏散的要求。
  1969~1971年,各县农村也广泛开展人防工事建设。时有大队649个,有366个大队挖了地道,有104个大队挖防空坑道,有179个大队挖交通壕,5000多个生产队都因地制宜地挖修不同形式的人防工事。其中:临泽县农村挖地道1402个,长63144米,挖坑道1221条,交通壕22条,长166米;高台县农村挖坑道59条,长3722米;民乐县农村挖地道2330个,长177806米,挖坑道长2550米。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