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科普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4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科普组织
分类号: G322.7
页数: 2
页码: 1331-13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的科普组织,各级科协组织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是: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探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开展咨询(包括技术、决策等)服务;开办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发智力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协调所属团体间的关系;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和科普读物;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荐和表彰奖励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人员等。
关键词: 科普组织 科协组织 技术研究会

内容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张掖没有科学普及机构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当时,农村老百姓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一些简单的带有科技因素活动,如倒换籽种、畜禽杂交配种等。共和国成立后,科技工作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普及活动逐步得到加强和发展。1958年10月,“甘肃省科学普及协会张掖分会”和“张掖专署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合署办公。1961年机构调整中科协、科委均撤销,业务由专署文教卫生局管理。1964年10月,“专署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文革”中瘫痪。1975年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科技局,1978年2月,改为“地区革委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78年9月,“张掖地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与地区革委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1982年4月,张掖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99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5人,主席1人,副主席3人。会后,地区科协与科委分设。1983年11月,地区科协又与行署科技处合署办公,对内为科技处的科室,对外仍保留名称。1986年5月,地区科协分设,独立办公。设正、副主席各1人,有工作人员8名,下设办公室。1991年5月,增设普及工作部和学会工作部。
  “文革”后,全区6县科协组织陆续恢复。1979年2月和10月,高台县、民乐县科协成立。1982年4月—9月,张掖、临泽、山丹县科协相继恢复成立。各县科协先后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新的科协委员会。5县科协,除张掖科协独立办公外,其余均与县科委合署办公。1985年1月,肃南县召开第一次科协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科协。至此,全区6县(市)均成立科协组织。
  全区乡村科协组织的建立始于1982年。至1984年,川区5个县(市)的64个乡中,有62个乡建立科协组织。村级科普分会也在乡镇科协组织发展的基础上相继建立。到1986年,村级科普分会有750个,占全区村总数的83.4%。一些合作社还成立科普小组。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生产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由能人独立或联合牵头的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科普组织——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研究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如粮食、蔬菜、瓜果、畜禽、鱼、蜂、食用菌等。临泽县平川乡青年农民兰正国,创办全区第一个农民科研组织——临泽县果树研究会,有会员30多人。
  全区厂矿企业的科协组织始于1987年。1988年,张掖地区造纸厂科协成立。厂矿科协选举主席、副主席及委员5人,有会员65人。
  至1995年,全区6县(市)科协组织机构健全,有工作人员26名,有地直学(协)会43个,会员5000余人;乡(镇)科普协会67个;村级科普分会413个;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370个,有会员10700人。
  各级科协组织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是: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活动,探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开展咨询(包括技术、决策等)服务;开办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开发智力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协调所属团体间的关系;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和科普读物;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举荐和表彰奖励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人员等。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