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商民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3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商民组织
分类号: F729.42
页数: 3
页码: 1329-1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的商民组织,包括会馆、行会、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等情况。
关键词: 商民组织 会馆 行会

内容

一、会馆
  外地来张掖的商民修建的同乡聚会之所称为“会馆”。其职能是集合各同乡联络感情,救济贫困,共谋经营利益,矫正经营弊害。张掖的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朝。明朝山西及陕西商人在今张掖青年东街建有山、陕会馆。〔清〕初米剌印、丁国栋起事,外地商人逃回故乡,山、陕会馆被地方收为关帝庙产。康熙年间外逃商人陆续回来,原会馆房产未能争回。山西商人于雍正年间在张掖南街另建山西会馆,陕西商人也在今青年东街建陕西会馆。这两个会馆都供关公神像,取桃园结义的“义”字,以增强彼此凝聚力。每馆推选会首5~6人,管理馆产和维修,费用由各商家量力捐助。山西商家称“山西帮”,最盛时有商号46家。陕西商人称“陕西帮”,最盛时有商号150余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朝廷用兵西陲,准商贩往西北两路军营贸易,以解决军需困难。大批山、陕及直隶(今河北省)、山东省商贩随军贸易,云集甘州,然后再随军西去,称为“赶大营”。张掖的外地商人迅速增加,出现直东会馆、凉州会馆及镇番(今民勤)会馆。左宗棠西征时,湖南及湖北商人随军贸易,张掖出现“两湖会馆”。抗日战争期间河南难民来张掖各县,张掖随之出现河南会馆。各地会馆除作为互助共济聚会场所外,又为死者茔葬公共墓地,筑造寄柩殡舍(称为“义地”)。其他商业比较发达的县城及重要集镇,也有山西或陕西会馆。
  二、行会
  古代各种行业组织称为行会。随着手工业不断分工,商品经济发展,行业逐步增多,《清波杂录》所记唐朝已有36行之说,宋朝发展至72~120行。明朝田汝成《游览志余》所记明朝行业多达360行。清朝及〔民国〕初期,张掖县除绸布行、杂货行、典当行、药材行、熟食业、旅店业、洗染业以及茶庄酒肆等坐商外,又按商品或地段分列集市,有米粮市、油市、杂货市、炭市、柴市、木头市、菜市、房笆市、苇席市、骡马市等。其他县及重要集镇分工较粗,但都有行帮组织,并建立行规,以便规范与约束行市。
  〔民国〕1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之后,区内各县工商行业陆续成立不同行业的同业公会。该法规定,在同一区域之内,各种工业或商业,有7家以上之发起组织,经当地官署核准,即可设立。目的在于增进同业之间共同利益,并矫正营业上的弊端。职制采用委员制,由同业中推选7~15人组成。再由委员中选常务委员3~5人;尔后由常务委员中选出1人为主席。当时张掖、临泽、高台等县,己有绸布业、百货业、烟酒业、土产杂货业、药材业、典当业等同业公会。
  三、商会
  清朝末年,仿效日本及西洋制度,已有《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发布。〔民国〕4年,北京政府公布《商会法》,根据该法,兰州率先成立商会。〔民国〕6年张掖各县成立商会(商务会)。张掖县首任商务会长为于成纶,东乐县为李有多。〔民国〕18年各县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商会法》规定,年龄在25岁以上,经营商业者,有商号50家以上之发起人,皆准成立商会;由会员大会选举执行委员(最多不得超过15人)及监察委员(最多不得超过7人)。再在执行委员中选常务委员若干人;由常务委员中推出主席1人。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任期均为4年,但每两年须改选半数。新的商会职责主要有:1.筹议工商业之改良及发展;2.关于工商业之征询及通报;3.关于国际贸易之介绍及指导;4.关于工商业之调处及公断;5.关于工商业之证明及鉴定;6.关于工商业之统计调查与编纂;7.经官署核准设办工商业之公共事业;8.遇有市面恐慌有维持及请求政府维持之责。除以上职责外,主要精力是应付官府的差役和军政费用摊派等。
  四、工商业联合会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2年8月公布施行《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后,各县工商业联合会相继成立。张掖县工商业联合会于1953年4月27日—29日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8人,选举产生执行委员19人,监察委员5人。其中国营4人,合作社1人,合营1人,私营18人。
  各县工商联成立后,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按照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和赎买政策,推动工商业者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逐步把私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6年初,各县工商联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对工商业者广泛宣传动员,顺利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年8月,召开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7年4月—5月,各县(市)工商联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及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选举新的执、监委员。张掖市工商联执、监委员由25人组成,下设学习委员会、税务辅导委员会、劳资协商委员会、保险推进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行业设有生活互助会,开展各项工作。1959年2月,张掖市工商联改选。1962年恢复张掖县工商联名称。
  1966年,“文革”开始后,工商联组织瘫痪,人员下放、调走,房屋财产被借占。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县恢复工商联组织。1985年12月张掖县改市后,由9人组成市工商联筹备小组。1987年4月13日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8人,选出执委22人。张掖市工商联于1990年8月6日召开第四届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4人,选出执委22人。
  五、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1年7月,甘肃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张掖地区办事处成立。是年,张掖县召开第一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成立“张掖县个体劳动者联合管理委员会”,1983年6月改名为“张掖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各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也先后成立。1995年2月25日,成立“张掖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张掖地区私营企业协会”。是年底,地、县(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共有会员1.8万人(全区有个体工商户18883户,从业30218人)。个体劳动者协会是城乡个体经营户和其他独立劳动者组成的群众团体,接受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上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的指导。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是个体劳动者协会的权利机构,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理事会,是协会的领导机构。理事会坚持不懈地对个体工商业户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维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帮助个体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个体劳动者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帮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个体劳动者的管理。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

本文记述了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