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3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政协
分类号: D628
页数: 10
页码: 1302-13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政协工作情况,包括 政协张掖地区工作委员会、县(市)政协、全国政协、省政协张掖委员名录等情况。
关键词: 政协 委员会 委员

内容

第一节 政协张掖地区工作委员会
  一、机构设置
  1986年1月,成立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张掖地区联络组,挂靠地委统战部;1987年7月,改为“张掖地区政协联络处”,县级建制,与地委统战部合署办公。联络处由地委直接领导,是协调全区各县(市)政协工作的办事机构。1991年8月,联络处升格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张掖地区工作委员会”,地级建制。
  二、职责与工作
  (一)职责
  地区政协联络处的职责是,负责政协系统上下之间的联系,组织开展全区范围内的情况交流活动。联络处改设为“政协张掖地区工作委员会”后,成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
  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联系区内的省政协委员,做好委员座谈、视察、调查等工作;联系各县(市)政协,对县(市)政协工作进行指导;承办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和中共张掖地委交办的事项,报告承办结果。
  (二)工作
  1.联系委员 在张掖的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各有1名,政协甘肃省第四届委员有6名;第五、六、七届委员分别为10名。自地区成立政协组织以来,每年召开委员座谈会议1~2次,学习传达全国政协、省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组织学习讨论贯彻意见。为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还利用各种机会走访慰问,了解委员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988年9月,联络处为加强与省政协委员的联系,帮助在张掖的省政协委员协商成立联络小组,选举杨进智为组长、张立德为副组长。
  2.组织委员调查视察 1989年7月,政协联络处组织省政协委员,会同地委统战部、张掖市政协、市教委,对张掖市3所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向省政协写出专题报告。提出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和中学教材改革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989年11月,对肃南县明花区扶贫工作进行考察。根据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委员们提出继续分级包扶、财力、物力支持、禁止砍伐沙生植物、停止对草场破坏、开展科技扶贫、实行计划生育等建议。
  1991年2月,为振兴张掖经济,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献计献策,组织在张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全区工矿企业。为加快地方工业建设,向地委、行署提出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把工业发展作为解决高产穷区的重要举措来抓,依靠科技进步,抓好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深化企业改革,狠抓内部管理,搞好挖潜改造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竞争力等5条建议。
  1991年10月,政协工委对张掖、民乐两县(市)、乡、村三级卫生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向省上提出建议:1.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把重点放在农村;2.重点建设乡中心卫生院;3.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4.纠正行业不正之风;5.重视科技兴区。
  1992年2月,组织在张省政协委员对6县(市)农牧业生产和农村工作进行视察。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工农业产品比价不合理、国家对农业投入少、农民负担过重、基层干部待遇低、农村治安问题多等方面提出建议:深化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
  1993年9月,组织在张省政协委员视察山丹、民乐县农业生产情况。就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抓好扶贫工作的落实等合理化建议。
  1994年9月,就山丹、民乐、肃南3县所属的陈户、老军,南丰、永固等乡,马蹄、大都麻等区、乡扶贫工作进行视察。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扶贫攻坚宣传、抓好扶贫规划措施的落实、全方位做好扶持工作、增强脱贫致富活力、努力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等建议。
  1995年6月,针对社会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省政协委员会同张掖市政协对城区文化市场开展视察与调查,提出要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发动全社会参与管理的建议。
  3.联系各界人士 每年春节前夕,会同地委统战部对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在张掖的历届党外委员,县(市)政协退休主席及在职党外副主席、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各民主党派和非党知名人士(40~50人)进行走访慰问,召开茶话会,征求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还参加宗教界和少数民族的庆典活动。4.指导县(市)政协工作 1984年以后,全区6县(市)均恢复和成立县(市)政协组织。县(市)政协于1987年、1990年、1993年进行换届工作。期间,地区政协在各县(市)政协换届前夕,会同组织、统战部门对领导班子、政协委员状况开展调查,并向地委反映情况,协助县(市)政协搞好换届工作。地区政协领导列席县(市)换届选举会议和全委会等有关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征求委员意见,了解工作情况,指导履行职能。
  组织各县(市)政协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每年召开县(市)政协主席、秘书长座谈会1~2次,及时传达全国政协、省政协全委会、常委会和有关会议精神,督促贯彻落实。还就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履行协商监督职能,发挥委员整体功能,开展智力支边,咨询服务和委员开展“四个一”(提一条建议、论证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新技术、引进一笔资金)活动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每年深入各县(市)政协1~2次,调查了解政协工作情况,向县(市)党委、政府反映存在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1995年3月,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这次会议,对加强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学习外地经验,改进工作,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重视和解决政协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起了作用。是年10月,通过调查了解,工委党组向地委上报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报告》,提出8条改进和加强政协工作的建议。
  5.配合全国政协、省政协视察调查 全国政协先后派出视察团(组)视察张掖的农、林、牧业、蔬菜生产、体育事业,地区政协工委协调有关单位,做好汇报、接待等工作。1994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何振梁一行对“评选体育先进县活动的社会效果”专题进行调查,对临泽县体育事业给予高度评价。7月,以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对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视察,提出瓜果种植中要引进或研制优良品种,防止病虫害,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等建议。10月,全国政协常委、科协副主席李振声带领全国政协草原畜牧业视察团对全区畜牧业进行视察。1995年6月和8月,全国政协委员、原林业部副部长相重阳和全国政协委员焦力人分别带领视察组(团),对张掖的三北防护林建设、蔬菜生产进行考察。1990~1995年,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申效曾、黎中、韩正卿、杜大仕等来区内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同时,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等专委会就全区的农业、乡镇企业、地方工业、流通企业、黑河流域移民垦殖、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民负担、体育事业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向地委、行署提出建设性意见。
  6.参与地区中心工作 根据政协自身工作特点,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参加全区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1994年、1995年政协工委3位领导每人联系1个小康村,办公室联系梁家墩乡刘家沟村,抽调两名干部蹲点,通过两年工作,3个小康村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各项指标。工委领导还分别担任全区工业、社会治安、扶贫等领导小组副组长、副主任等职务,配合地委、行署领导调查研究,为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扶贫开发献计献策。1995年11月,工委副主任贺敬农会同地委、行署工作组,妥善处理肃南皇城区部分群众写信上访问题,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工委副主任还列席参加地委委员会议,参与全区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人事安排。工委还配合中心工作,抽调干部参加基层组织建设、小康建设、扶贫攻坚、抗旱救灾、慰问灾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活动。
  7.联谊活动 1987年8月,政协联络处组织县(市)政协主席、秘书长等24人赴临夏、甘南、兰州、白银、金昌、武威等地及青海省西宁市考察政协工作,开展横向联系,学习外地经验。1994年10月,地区政协工委组织各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赴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的11个城市学习考察,听取广州、深圳、珠海、桂林、乐山等市政协关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政协工作情况与经验介绍。
  1988年以来,接待政协系统来张掖学习考察、参观团(组)和各界人士94批,1090多人(次),其中:1992年9月,接待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以及参加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的17个省的政协主席、副主席组成的嘉宾参观团。
  第二节 县(市)政协
  一、机构
  1949年12月—1954年9月,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肃南县召开6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代行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双重职能。协商成立各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协商委员会。标志着统一战线组织的形成。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各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此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随之撤销。
  1955年12月,肃南县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届委员会”。1965年8月,为了随从人代会届次,召开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政协第六届委员会。此前,政协肃南县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均未召开。1965年9月,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张掖县委员会。“文革”中肃南、张掖两县政协组织中止活动。1979年5月、1980年7月恢复政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员会和政协张掖县委员会。1983年12月,成立政协山丹县第一届委员会和政协高台县第一届委员会;1984年1月,民乐、临泽县成立政协组织。1985年12月政协张掖县委员会改称“政协张掖市委
  员会”。到1995年,肃南县召开12届委员会议。张掖市经历6届委员会,山丹、民乐、临泽、高台县各经历4届委员会。
  二、政协委员
  1955年12月肃南县政协成立后,第一届委员会在原自治县协商委员会的基础上,经各族各界人士充分协商,由中共、共青团、少数民族、宗教界等四个方面、29名委员组成。后经历次委员扩大会议调整,委员变动较大,至1965年第九次委员扩大会时,有74名委员。
  1965年9月,政协张掖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时,由中共、民建、民盟、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总工会、共青团、妇联、贫协、科协、文艺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宗教界、归国华侨、特邀人士等十七个方面、43名委员组成。到1979年底,政协张掖县(市)第二届委员会时,界别19个,有委员51名;1983年,委员增加到55名。
  1984年,6县(市)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协商组成由中共、民盟、民建、民进、民革、九三学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医药卫生界、体育界、工会、共青团、妇联会、港澳台胞、归侨侨眷、少数民族、宗教界、农民、起义投诚人员、工商业者、特邀人士等25个方面、288名委员的县(市)政协组织(张掖76人、山丹44人、民乐39人、临泽35人、高台45人,肃南49人),其中非党委员165人,占委员总数的57.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政协委员所代表的界别也更加广泛,委员名额逐步增加。到1995年底,6县(市)政协委员的构成在原有中共、民盟、民进、民建、民革、九三学社、工商联、无党派、工会、共青团、妇女、教育、科技、农林水牧、医药卫生、文艺、体育、工商、少数民族、宗教、台胞台属、侨联、特邀人士等界别的基础上增加经济界、非公有制界、法制界等方面,委员人数增加到426名。
  三、政协工作
  县(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县(市)政协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一)政治协商 县(市)政协利用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参与县(市)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每年人代会上所作的“一府两院”(政府、检察院、法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年度计划,财政预算报告以及事关全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提交全体委员会议和政协常委会协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984年以来,县(市)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议在对重大事项的协商讨论中提出建议1072条,被党政部门采纳800多条。
  (二)民主监督 县(市)政协及其委员对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法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提案、意见、建议等形式反映社情民意,进行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政协为委员们了解全局情况创造条件,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协商会681次,通报全县(市)精神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等情况。县(市)政协还选派120多名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廉政监督员、检查员,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物价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民主监督。
  (三)提案工作 至1995年底,6县(市)政协委员在全委会期间提出事关全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提案3139件,意见、建议1065条,涉及内容有:发展地方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群众生活、劳动人事、统战、政协、民族宗教等方面。提出提案的委员占总数的70%以上。经过各承办单位的努力,办复率达96%以上,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四)调查视察 县(市)政协自成立以来,围绕各个时期党政中心工作开展调查视察活动。主要围绕农村经济、扶贫开发、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植树造林、水利建设、科教兴农、廉政建设、民主与法制、乡镇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建设、地方工业、医疗卫生、地方财政扭亏、扫除“六害”等开展459次调查与视察,写出书面报告403份,提出意见、建议1563条,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五)参与经济建设 县(市)政协组织委员们发挥各自优势与专长,在经济建设中作贡献,有政协领导143人(次)参与县(市)各类工作领导小组;有主席、副主席117人(次)联点挂项,抓小康建设和帮扶工作、工程项目、企业改革等;有52名政协机关干部长年蹲点,为小康建设、扶贫攻坚、企业改制等献策出力。6县(市)政协结合实际开展“爱张掖、献良策、做贡献”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全区有26个界别的425名政协委员深入农村、牧区、企业、学校发挥专长,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义务看病、示范教学等活动。推广新技术268项,论证项目133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377条,引进资金1984.4万元。
  (六)征编文史资料 1987年开始,6县(市)政协开展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资料收录共和国成立前后各县(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情民俗、重要人物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的史料。到1995年底,出版文史资料20集,241万字,印44200册,为存史、资政、育人、交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全国政协、省政协张掖委员名录
  全国政协1983~1993年的第六、七、八届委员会中,有肃南裕固族委员3名;甘肃省政协第一至七届委员会(1955.2~1990年)中有张掖委员41人,其中:第一届1人,第二届2人,第三届2人,第四届6人,第五届10人,第六届10人,第七届10人。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