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交通监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15
颗粒名称: 第十节 交通监理
分类号: U491.4
页数: 4
页码: 1218-12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30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交通监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交通监理机构、交通监理业务、养路费征收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交通监理

内容

一、交通监理机构
  〔民国〕30年,在天水成立西北公路管理局,下设3个管理股和35个管理站,张掖为管理站。〔民国〕31年,管理站改为“张掖汽车养路费征收站”。〔民国〕36年,因河西地区运输繁忙,将西安监理所迁至酒泉,张掖养路费征收站归属酒泉监理所。1949年,张掖站被兰州军管会交通处接管。1950年4月,成立“张掖公路管理站”,为三等站,编制3人,站址设在张掖县西关。1951年8月,甘肃省交通厅接管境内管理站,业务由交通厅指导,行政受地方人民政府领导。1956年,交通监理业务统归省公路局,张掖管理站更名为“甘新公路张掖管理站”,人员编制4人。1958年5月,“张掖专区交管局汽车监理所”成立,所址酒泉,下设武威、张掖、酒泉、安西管理站。1959年7月监理所由酒泉迁往张掖。1961年11月专区交管局撤销,先后成立酒泉、武威汽车监理所,张掖管理站划归酒泉监理所。1965年4月,省交通厅在山丹设管理站。1966年3月,省交通厅决定张掖专区汽车监理工作由张掖公路总段领导。1971年4月1日,“张掖地区汽车监理所”成立,编制6人。1971年9月1日成立“高台公路交通管理站”,1976年6月1日成立“民乐公路交通管理站”。1977年1月26日,省交通局成立“监理处”,直接领导各地、州、市监理所,各地公路交通管理站改称“监理站”。1983年,“肃南交通监理站”成立,全区交通监理人员由1976年的25人增加到60人。
  二、交通监理业务
  交通监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安全教育、交通指挥、维护秩序、车辆检验、证牌签发、驾驶员考核、交通违章与事故处理、养路费征收、公路设施管理。
  1954年,张掖管理站开始试行车辆流动检查工作,检查监督驾驶员遵守交通规章和行车规则。1956年3月,配合当地政府安全管委会,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流动检查小组,巡回检查各车籍单位执行安全制度情况,开展安全行车和交通规则宣传教育活动。1972年开始,坚持每年对全区机动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年度检审,不合格车辆修复后再行审验。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技术、交通规则和安全行车知识的审验。1976年,全区车辆违章由1970年的37.8%下降到19.4%,重大事故由1970年的5起下降到2起。
  从1979年以来,张掖监理所全面贯彻《交通部交通监理工作任务与职责》和《甘肃省监理人员守则》,对监理人员进行政治、业务、技术培训,要求“秉公执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礼貌待人”,实行文明监理、热心服务,开展“文明监理百日赛”活动。从1985年3月开始实行“定片、定岗、定责、定任务”责任制。每年的5月“安全月”,9月“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以“反违章,查隐患,保安全,促生产”为内容的安全管理工作。1984年山丹、高台、张掖3个监理站在当地驻军配合支持下,在甘新公路442~462公里,482~531公里,570~590公里三段89公里的行车事故易发路段,设置安全宣传牌75块,安全标志95块,以提示车辆安全运行。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站前查与路查相结合,定点查与流动查相结合,经常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措施,强化监管工作,上路检查2392人(次),查车40390辆,纠正违章1592起;举办违章驾驶员学习班15次,参加406人。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1987年后交通监理由公安部门专管。
  三、养路费征收
  养路费是“取之于车,用之于路”,是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因而养路费的征管始终是监理所、站的主要工作之一。
  〔民国〕时期,养路费名称分为月捐、季捐、通行费。
  【月捐】〔民国〕21年甘肃省政府规定,汽车按月缴纳车捐,由省建设厅公路局征收。〔民国〕28年,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管理监理业务时,开始征收胶轮车捐。
  【季捐】〔民国〕28年9月,交通汽车牌照管理所成立,全国统一实行养路费征收由一月一征改为一季一征。废止各地自行制定的月捐,胶轮车月捐也改为季捐。
  【通行费】〔民国〕28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专营公路征收营业汽车通行费规则》,实施征收通行费的统一规定,由月捐、季捐,向养路费过渡,于8月1日实施,其他征费办法一律废止。是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公路征收汽车养路费规则》,将通行费改为养路费,由公路养护管理机关征收,标准为:营业性小客车每吨公里为4分,大客车每吨公里为8分,货车每吨公里为6分,从10月1日实行。12月,西北公路管理处制定《征收入力、畜力大气胎运货车养路费实行办法》。后因物价飞涨,养路费率随之提高,但提高值数远低于物价涨幅,养路费率最低只占运费收入的2%,一般占5%~8%,最高占10%。
  共和国成立后,第七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公布《工商汽车及胶轮大车在甘肃境内公路行驶及缴纳养路费暂行规定》,规定养路费率客运汽车每人公里为4.58元(旧币),货运汽车每吨公里为68.6元,胶轮大车每公里为17.14元,大板车13.72元,小板车5.72元。1950~1952年,养路费率曾调整17次,但未超过运价的5%。1953年养路费实行统收统支。1954年3月,甘肃省公路局正式颁布《征收养路费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除军用汽车、党政机关、学校、团体自用车、特种车(包括救护车、抢险车、警车、洒水车、消防车、垃圾车)、非营业性小型汽车及畜力车和公路养护部门的养护专用车外,其他车辆均按章缴纳养路费;半营业性和用于副业生产性的车辆按次收费,并规定每月20日前按全月缴纳,20日后按半月缴纳。1954年4月,调整养路费率,规定汽车每吨公里按0.014元征收,畜力车吨公里按0.012元征收。是年征收养路费32.28万元。1957年后,张掖交管站人员由3入增至5人。1958~1960年,养路费收支权限下放各地、州、市,由于管理混乱,于1961年仍归省统收统支。1963年,省厅修订的《养路费征收实施办法》及1965年再次修订的《公路养路费征收实施办法》,将征费分为4个类别4个档次,即专营车辆按吨位征收;自用车辆按月按吨位减半征收;特种车和临时承担运输车辆以及当月20日以后行驶公路的车辆按次征费;拖拉机按马力收费,偶尔行驶公路按次收费。1965年对养路费率和费额又作了调整,按月按吨位征费的车辆,每月每吨60元;畜力车每月每吨7.2元,按次征费的每次每吨10元,非农业性拖拉机按每月60元计征。
  1979年1月,国务院批转《关于整顿公路养路费标准的报告》后,均按营运收入的10%计征,非营运性车辆每月每吨按70元计征。1980年实行“车牌证征收”,即凡领有牌照的车辆除规定暂免征者外,都按规定缴纳养路费。1985年2月1日,《甘肃省公路养路费征收和使用实施办法补充规定》颁发后,征收标准作了适当调整:专业运输部门车辆和其他部门出租汽车每月按营运收入的13%计征,非专业的企业、事业、个体和联户的营运车辆和交通运输企业的非营运性车辆及其改变经济核算形式的承包车,按月核定吨位计征,每月每吨位汽车95元,汽车拖挂车45元,机动板车、拖拉机每月征收36元,党政机关、团体、学校的自用客货车、拖拉机一律按月减半计征。是年3月6日及27日,省交通厅下发《关于改变拖拉机养路费征收使用办法的通知》和《关于改变拖拉机养路费征收使用办法的补充通知》,规定从4月1日开始,拖拉机养路费征收由各地、州、市征收管理。9月,省交通厅又将养路费月券由原来的70元调整为95元,次券由原来的每吨位15元调整为每吨位20元。
  80年代,省厅又调整过养路费征收费率,征收额逐年增加。1987年交通监理实行改革,省交通厅成立汽车养路费征稽处,各地、州、市为征稽所,各县(市)设征稽站。张掖汽车养路费征稽所34人,全区注册汽车3552辆,建立健全车辆征费台账、征费卡片和车辆征费动态牌,实现卡、牌、账三对口。超额完成省处计划的0.98%。“七五”期间,征收规费4062.8万元,占“七五”计划的104.6%。
  “八五”期间,张掖征稽所工作重点在“应征不漏、应免不征”上下功夫,进行“五清五查”,即清理缴费车辆,查有无断档情况;清理票证,查有无少征漏征;清车类车龄,查包缴档次是否准确;清理分期付款车辆,查有无拖欠规费;清理账面资金,查是否及时全额上账。对偷漏欠款车辆采取发限期缴费《通知单》,进行稽核催缴。推行所、站、岗位三级核算,经费包干。并以散发《征询单》形式,向社会征询征费工作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文明征费、优质服务水平。“八五”期间完成养路费征收10566万元,占计划的113.7%,比“七五”期间增长1.6倍。
  养路费的使用范围是:(1)公路工程建设费。包括小修保养、大中桥养护、绿化、水毁修复等工作;(2)养路事业费。包括养路机械、工具、仪器、设备购置和路况登记及公路科研、技术革新、职工培训、行政管理费用等;(3)其他费。包括劳保、福利、医疗等。“八五”期间全区用于县、乡公路的养路费投资916.12万元,其中汽车养路费投资626.5万元,拖拉机养路费投资289.62万元。省养公路部门“八五”期间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1.59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28亿元。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