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1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5
页码: 1203-1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远古到1995年张掖地区桥梁情况。其中包括古代桥梁、近代桥梁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交通运输 桥梁

内容

一、古代桥梁
  张掖境内有黑河、山丹河、大野口河、酥油口河等。河流天堑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在河流上架桥成为历代贤官达吏和劳动人民的愿望。《甘州府志·仙释》载:“仙姑修道合黎山,见黑河横溢,誓愿建桥一座,以济居民。言曰:‘桥成,即我道成日也’。”〔西夏〕乾祐七年(1176年),夏仁宗亲著敕文《黑河建桥敕碑》。〔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都御史牛天麟在黑河建桥一座。古代以“桥”为名的地名颇多,如长安的“五座桥”,靖安的“土桥”,南门外的“长沙门桥”和“饮马桥”;以地名为名的桥也甚多,如高台的“半阴沟桥”等。古桥多为木质结构,年久失修,使用寿命短,有的桥已名存实亡。元、明、清朝时期,境内有桥15座:
  【南津桥】位于张掖城南之东;
  【沙渠桥】位于张掖城南5公里处;
  【大满桥】位于张掖城南20公里处;
  【北津桥】位于张掖城北10公里处;
  【通局桥】位于张掖城内(原军器局以西);
  【新津桥】距通局桥21公里处;
  【观音堂桥】位于山丹县城西关外;
  【石嘴桥】位于山丹县城西6公里处;
  【大桥】位于山丹城西12.5公里处;
  【丰稔桥】位于高台城东南15公里处;
  【站家渠桥】位于高台城南15公里处;
  【纳凌桥】位于高台城南0.5公里处;
  【黑泉桥】位于高台城西北25公里处;
  【石峡桥】位于高台城西北60公里的天城,天城石峡桥古名镇夷桥,建于康熙四十五年,长5丈,宽1丈2尺,高1丈3尺,计11墩,两头各建牌坊,桥边设有栏杆;
  【四善桥】位于张掖城北,是座木石结构的护城河桥,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清朝塌陷,后由提督周达武协同府县修复,桥上建有牌楼,上悬“四善桥”匾额,两边对联是“桥头看月色如画”,“田畔听水流有声”,桥已毁。
  二、近代桥梁
  〔民国〕22年,在甘新公路518公里519米处修建一座木架桥,25孔,每孔跨度4米,桥面净宽3米,总长100米,荷载7.5吨。采用打排桩技术,木桩入土深度7米,抗洪水能力强,是一座标准较高的大桥。
  三、现代桥梁
  共和国成立后,桥梁建设随着公路建设而发展。50年代初期,境内桥梁大都失修,甘新公路山丹河桥及黑河木桥都己成为危桥。1949年10月19日,由张掖军管会提供木料,调拨面粉30万斤,组织民工修复张掖黑河桥。1952年,黑河桥受洪水冲击,再次成为危桥,1953年,西北公路管理局派工程师戴启温组成工程队,在甘新公路518公里加667米处,重新建造1座木排架木面桥,桥长108米,宽8米。张掖县还维修被洪水冲击受损的张大公路上的大5号桥、小4号桥、大满桥和三联石拱桥。1953年,省交通厅拨款3万元,维修山丹河桥。1953~1954年,仅张掖县就新建和维修桥梁10座。1954年冬开工,修建肃南隆畅河石台木面撑架桥,桥跨径20米,全长26米,桥面净宽4.5米,荷载10吨,工程造价2.2万元,1955年11月26日竣工。1949~1957年,在“甘新”“张青”和“元肃”3条干线公路上修建大、中桥梁6座,总长406.3米;修建涵洞66道,长460.6米。1957年后,公路桥梁建设由木质小型向高技术、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现代桥梁发展。在甘新公路518公里加667米、515公里加900米、547公里加860米处修建3座黑河大桥。在县、乡公路上修建平川、六坝、罗城3座黑河大桥。到1971年,全区大小桥梁已发展到198座、长2718.33米,其中省养公路桥梁130座,长1431.63米(其中永久式98座、长1178.33米,半永久式5座、长27.1米,临时5座、长18.7米);地养公路桥梁68座,长1287米。专用公路桥梁19座,其中永久式桥梁10座,长97.9米;半永久式桥梁3座,长32.6米;临时桥梁3座,长16米。县公路桥梁3座,长16米。1977年张肃公路黑河大桥建成。从1965~1977年,全区建成永久性桥梁143座,长3761米;永久性涵洞2046道,长1.86万米。主要大桥的技术状况是:
  【甘新公路黑河大桥】位于甘新公路518公里加667米处,1965年2月开工,8月9日竣工。桥型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式,8孔,每孔12米,总长100.76米,净宽7米。荷载汽车13吨,拖车60吨。桥两头引线路基技术标准为六甲级。省计划委员会设计、投资,预算29.30万元,实耗28.73万元。随着交通量猛增和抗洪能力的需要,省交通厅于1984年决定接长加宽,是年4月18日开工,12月20日竣工通车。总长200.76米,净宽10米,12孔,每孔25米。上部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桩深14米,墩台高2.78米。总投资116.37万元,张掖公路总段施工。
  【罗城黑河大桥】位于黑河中下游的高台县罗城乡。1973年4月1日开工,10月1日竣工。总长312米,11孔,每孔25米,净宽4.5米。工程采取民办公助修建,省交通厅投资35万元,地区交邮局和张掖公路总段共同设计施工。
  【梨园河大桥】位于张肃公路42公里加500米处的梨园河。1974年11月开工,双曲拱结构,1孔,跨径40米,总长54.2米,净宽7米,荷载汽车15吨,拖挂车80吨。省交通厅投资20万元,实耗16.2万元。
  【高台六坝黑河大桥】位于高台县六坝乡,1975年10月竣工。桥型为双曲拱,总长230米,净宽7米,10孔,每孔跨径20米,荷载汽车10吨,履带车50吨。
  【临泽平川黑河大桥】位于临泽平川乡,1976年9月竣工。为箱型梁组合桥,总长240米,净宽7米,荷载汽车10吨,履带车50吨。
  【张肃公路黑河大桥】位于张肃公路9公里加100米处,是一座大型微弯板坦肋拱桥。总长337.53米,桥高4米,净宽7米。矢跨比仅为1/15,12孔,每孔25米,两侧各建1米宽人行道。荷载汽车15吨,拖挂车80吨。下部构造能抗震震,除两边修建重力式桥台外,中间设置抗震墩2个,为双柱式灌注桩桥墩。工程由张掖公路总段技术员许超杰主持设计,西安公路学院杨大为教授审定。1977年元月开工,12月1日竣工通车。该桥的建成,使微弯板坦肋拱桥建造技术向前推进一步,并使微弯板坦肋拱桥由小型桥向大型桥发展,设计、施工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和西北地区科技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专题介绍,并出版《微弯板坦肋拱桥》一书和图集,供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板桥黑河大桥】位于临泽县板桥乡境内,于1978年3月开工,10月1日竣工。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修建,省交通厅投资30万元,桥型为微弯板坦肋拱结构,总长230米,宽7米,13孔,每孔16米,荷载汽车15吨,履带车50吨。
  1978年以来,地区桥梁建设向高、新技术发展。1981年在山丹霍城修建1座1孔、跨径16米的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是一座结构新、省材料、造型美的新型桥梁。1982年,张掖公路总段在甘新公路黑河桥接长加宽施工时又部分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技术。该技术的实践成功,为甘肃乃至全国公路桥梁建设新工艺、新技术提供宝贵经验。到1985年,全区公路主要桥梁总数已发展到57座。
  1986年以后,地区桥梁建设随公路建设等级的提高而进行全面的改建、加宽、接长、提高。在国道312线标准化建设中,张掖公路总段对改造桥梁精心设计、精细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一批省时、省力、省投资的新型桥梁,如大沙河桥、新河桥。1991~1995年,省养公路部门新建大中型桥6座、长61.6米;改建改造大中型桥43座、长751.06米。
  县、乡公路桥梁建设,从1985年后主要是建设边远地区公路桥梁。修建高台摆浪河桥、山丹新墩桥、肃南皇城桥。
  现代桥梁新建、改建、更新,使全区公路配套建设逐步规范、标准,向公路网现代化迈进,为张掖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