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0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公路
分类号: F542.8
页数: 9
页码: 1194-1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13年到1995你那张掖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情况。其中包括公路始建、公路兴建、公路发展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交通运输 公路

内容

一、公路始建
  境内公路始建于〔民国〕13年。〔民国〕11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向北洋政府呈送修建以兰州为中心的全国汽车道路草图,甘新驿道列为修建计划。由于战争和经费等原因,修建计划于〔民国〕13年实施,并向河西各县开征“筑路捐”,发动甘新大道沿线群众整修甘新驿道,于翌年修通。〔民国〕16年6月6日,《甘肃政报》刊载甘新汽车路兰州至酒泉段路况:“沿线桥梁多未修复,即已修桥梁,以桥身太窄,行走危险,或以中间高,上如弯弓形而两端倾斜,多用土木,不甚坚固。路面将就能行,惟路基不实,浮土虚松,一遇大水即被冲坏。汽车路坡度太大,修理太坏,行走甚虑。”〔民国〕24年初,甘肃省政府要求按汽车路标准整修甘新驿道,是年5月完工,改称“兰肃汽车路”。〔民国〕25年10月,甘肃省建设厅投资1000万元法币,分三期改建甘新公路。国民政府在武威设“甘新公路督办公署”,负责河西境内甘新公路修建,〔民国〕29年完工,从而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车能力,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大西北重要交通运输线,东西交通大动脉。为连接“大动脉”,〔民国〕30年,张掖、高台、临泽3县根据甘肃省道路勘查队的技术要求,整修大车道,33年,高台县率先修通县城至南华7.5公里公路。
  二、公路兴建
  1950年4月,毛泽东主席召见炮兵司令部军马局顾问爱新觉罗·载涛(溥仪叔父,原清廷军机大臣)时,得知山丹马场的马优良耐寒。后派炮兵司令察看,了解到这里养马环境十分优越,具有发展军马的壮阔前景,惟独交通不便。毛泽东当即指示修建山丹——军马场公路。6月,总后勤部拨款4亿元(旧币),山丹县组织民工5000多人,山丹驻军十九团和三军炮兵营参加施工。经过4个多月奋战,9月底竣工,完成土路52公里,木桥2座,涵洞38道。10月,朝鲜战争爆发,大批膘肥体壮的山丹军马,源源不断地通过新修的山马公路,几经转运,送往抗美援朝战场。
  1951年后,张掖、高台、临泽、山丹县兴修一批大车道为低等级公路,修建37条、1019.2公里。
  1958年5月,交通部提出“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的发展公路事业方针和“全党全民办交通”口号。是年张掖专区新建公路18条、356.6公里。由于受“高指标”“浮夸风”思想影响,出现重修轻养、忽视质量、里程不实、标准不够等问题。1961年,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加强养护管理,提高管养质量,稳步发展公路交通。到1965年,全区修建公路66条、1537.8公里,比1957年增加518.6公里,畅通里程1126.2公里,占总里程的73.2%,公路状况大为改善。
  1965年后,专区公路建设经过三四年的巩固,又向普及提高方向发展。1970年,成立地、县两级战备油路指挥部,采用民工建勤方式,大规模改造公路、兴铺油路。1974年,组织一支由共青团员、青年和民兵为主的公路改造会战队伍,对主要干线公路进行配套改造铺油,仅1年,就改造干线公路283.5公里,移动土石方55万多立方米。1975年组织300多人的公路改造会战队伍,进行第二次配套改造铺油。到1976年,改造公路445.3公里,占养护总里程的53.14%,新铺油路469.7公里,修建永久性桥梁143座,永久性涵洞2064道。通过改造改建,甘新公路主干线路基宽度由8米增加到10米,其他干线路基宽度基本上达到山区7.5米,川区8米,全区主要干线公路实现油路化,甘新公路行车时速由每小时30~40公里提高到50公里以上。
  县乡公路普及提高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采用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办法,对现有大车道和公路路基进行加宽提高,裁弯并直和桥涵改建的配套改造工作。同时新建山区公路,修通寺大隆公路、梨康公路、水关公路、皇铧公路、大水公路、肃八公路。到1976年,全区有县乡公路71条、1259.9公里。全区83个公社、587个生产大队通公路。山丹、张掖县分别在新陈公路、党寨公路、乌江公路率先铺筑油路25公里。
  三、公路发展
  1978年后,根据交通部“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方针,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公路质量。到1985年,张掖公路总段管养的公路发展到19条,836.9公里,其中油路558公里、沙砾路278.9公里。县乡公路发展到68条,1311.9公里,其中油路311.2公里、沙砾路692.2公里、土路308.5公里。全区908个行政村中有814个通汽车,708个村通公路,各个公路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城乡联网。在1992年河西千里窗口路建设中,本区以质量好、进度快而名列全省同行业之首。1993年和1994年张掖公路总段参加国道213线临夏州进出口路改建和中川高速公路路面铺筑工程中,取得显著成就,受到省政府和省交通厅表彰。
  县、乡公路管理部门推广临泽县依靠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建设发展县乡公路的经验。狠抓县、乡、村之间短头路、主干路和超期路的建设维护。坚持养护经费包干和谁积极性高、工作扎实,就支持扶持谁的建养原则,设立工程质量奖励基金和“双民”工作先进基金,向上级申请立项投资,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地方道路发展。到1995年,全区地方道路在基层道班和道管站、职工住宅、生产养护机具等方面的面貌焕然一新,除民乐县道管站外,其他5县(市)道管站和职工住宅都改建成楼房,公路路容路貌路况明显改善。
  1989年,地区省养公路和县、乡公路重新定名,统一编号。公路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国道代号G,省道代号S,县道代号K,乡道代号Y,专用道代号为Z。如原甘新公路改定为G312线,原张肃公路改定为S213线,原靖安、板土、平板、平贾、高贾5个县道合定为K张罗路。
  “八五”期间,全区地方道路完成投资2825.53万元,新增公路35.75公里,改建公路237.67公里,整修公路43.43公里,新铺油路133.75公里、890.99千平方米,重铺油路24.96公里、162.11千平方米,罩面4.75公里、28.5千平方米,整修沙砾路面171.33公里,修建防护工程25处、长1350米,新建桥梁4座、197.17米,修建涵洞313道、2995.85米。建成公用型汽车站2处、5732平方米,办公楼5栋、1612.5平方米,道班房5处、966平方米,住宅楼9栋、10289平方米。至1995年底,全区有公路84条、2287.06公里。其中:省养公路16条、833.99公里;县乡道路68条、1453.07公里。有等级公路1829.0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60.23公里,三级公路752.12公里,四级公路816.72公里。有路面公路2087.22公里,其中:油路1176.67公里,沙砾路910.55公里。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