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石油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04
颗粒名称: 第十节 石油经营
分类号: F259.27
页数: 3
页码: 1184-1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3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石油经营的情况。其中包括机构沿革、业务经营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物资经营 石油

内容

一、机构沿革
  1953年,西北石油运销公司在张掖建立石油供销点。1955年初改称“中国石油公司甘肃省张掖公司”,6月改为“中国石油公司兰州采购供应站张掖分站”;1969年下放地区,1973年10月改称“张掖地区石油站”;1977年2月改称“张掖地区燃料公司”,后改为“地区石油公司”,除石油外还经营煤炭。1985年,石油产供销统一经营,地区石油公司归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甘肃省公司直接管理;年底,张掖市公司撤并为“张掖地区石油公司北环路加油站”,人财物由地区石油公司统一管理;山丹县公司撤并为山丹加油站,人、财、物由地区石油公司山丹油库统一管理。1987年8月和1992年3月恢复山丹县和张掖市公司建制,人、财、物由地区石油公司统一管理。1992年底全区石油公司有职工580人,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成品油库2.2万立方米,中小型加油站25座,经营网点34个。
  二、业务经营
  50年代初期,全区电力供应不足,农业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油品销售以照明用油为主。如1954年石油销售总量1805吨,其中煤油854吨,占销售总量的47.3%,居第一位;其余依次是汽油774吨,占42.9%;柴油115吨,占6.4%;润滑油61吨,占3.4%。到1957年销售总量增至5451吨,三年增加2倍,其中汽油2853吨,占销售总量的52.3%;煤油1181吨,占21.8%;柴油1168吨,占21.4%;润滑油249吨,占4.6%。汽油销售比重上升到第一位,煤油退居第二位,柴油的销量已接近于煤油,表明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到1965年,总销量达9548吨,比1957年增长75%,其中汽油3996吨,占41.85%;柴油3347吨,占35.05%;煤油1844吨,占19.31%;润滑油361吨,占3.8%,因农业机械发展快,柴油的销量比重上升到第二位,煤油退居第三位。到1978年,销售总量达4.45万吨,其中汽油连续6年突破万吨大关,增至1.81万吨,占40.67%;柴油2.3万吨,占销售总量的51.68%,跃居第一位;煤油1849吨,占4.15%,其比重大幅度下降;润滑油增至1551吨,占3.49%。汽油、柴油、润滑油由过去的供过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1978年以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石油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口增大,国家为了调节和缓和这一矛盾,从1983年起,将出口原油留一部分在国内加工成品油,按国际市场价格投放市场,称作“高价油”,以弥补一部分缺口,形成成品油销售价格的双轨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92年9月,国家全面放开计划外油品的价格,打破成品石油由石油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形成多渠道流通的新体制,是年销售油品4.79万吨,其中汽油2.56万吨,占53.4%;柴油19670吨,占41.1%;润滑油0.19万吨,占4.0%;煤油731吨,占1.5%。到1995年,销售总量为31752吨,较1992年下降33.8%,其中汽油1.83万吨、柴油1.29万吨、润滑油276吨、煤油276吨。基本形成了以国营石油公司为主渠道,集体和个体经营为辅渠道的全区成品油流通新格局。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