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物资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303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物资储运
分类号: F259.27
页数: 2
页码: 1182-1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3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物资储运情况。其中包括物资储运管理机构、仓储管理制度、特殊物资的仓储、物资储运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物资储运

内容

一、物资储运管理机构
  1963年前,木材由木材公司储存调运,生产资料由专区计委物资仓库储存调运。专署物资管理局成立后,专设储运科管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和化工、轻工、机电产品等物资的储存和接运;木材依然由木材公司储存管理。1969年9月,张掖木材分公司撤销后,木材仓储并入物资局储运科。地区物资储运公司成立后,专营物资仓储管理和接运业务。到1995年底,地区物资局有7个库区。1963年,仓库吞吐量为0.2万吨,1985年为29万吨,达最高峰,1995年为6.8万吨。1963~1995年总吞吐量达600多万吨,年均20.4万吨,保证全区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物资的正常供应。
  二、仓储管理制度
  1963~1989年,参照省局仓储管理办法和仓储工作制度进行。1989年5月,物资储运公司制定《关于物资仓储管理的试行办法》,内容包括:
  (一)物资入库 物资到站后,由接运员向铁路货场办理提货手续;卸车时,现场监督,详细清点后,及时接运入库;填写物资入库交接单,保管员对入库物资逐一核查无误后入库,同时填报验收单,悬挂卡片,入账登记。物资实行分类分库保管,做到“两化,三相等”,即摆放科学化、规范化;无差错、无损坏、无丢失、无霉烂变质;调拨账与保管账相符,保管账与货位卡相符、货卡与物资相符。
  (二)物资的发付、出库 物资发付由保管员凭各专业公司的物资调拨单,核对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和收费标准后向用户付货。门卫人员依出门证对货物先查验,后放行。
  (三)物资盘点 每俟半年、年终进行两次逐库、逐项盘点。盘点要求做到一快(速度快)、二准(称量、测量、计算准,盘点数量准)、三清(数量清、规格清、质量清)。
  三、特殊物资的仓储
  (一)特殊化工原料仓储 易燃、易腐、易蚀、剧毒、放射性原料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仓库要具备防火、防腐、防冷、防热、避光、防水设施;定期检查,加强巡视。
  (二)民用爆破器材的仓储 炸药、雷管、导火索仓库(代号为“84”号),1958~1975年仓库设在祁连山梨园口。1975年迁至山丹县东水泉,配有专职人员看护,安全保卫工作由山丹县公安局委托东水泉煤矿保卫科兼管。
  四、物资储运
  进货运输以铁路为主。1963~1977年从车站货场到物资仓库的搬运主要靠人力、畜力车承担,1978~1989年由原张掖县搬运站承运入库,1990~1995年由储运公司的平板车拉运入库。公路运输由地区物资局的汽车或雇用社会运输车辆承担,部分直达物资由用户自备车辆提运。
  1990年开始,储运公司开展对外代储代运业务,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到1995年,火车站物资仓库的仓储收入,基本上以代储业务收入为主。1991年以后,为方便各专业公司物资管理和经营,将储运公司所存专业公司物资及保管人员划归各专业公司管理。至1995年,全区物资系统的仓库面积:库房15.6万平方米(地直库房14.6万平方米)、简易货棚0.15万平方米(地直库房0.11万平方米)、露天货场9.7万平方米(地直库房1.1万平方米)。1979~1995年完成储运收入619.1万元。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