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粮油仓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9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粮油仓储
分类号: F762.1
页数: 5
页码: 1162-1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古远到1995年张掖地区粮油仓储情况,其中包括场仓建设、储藏管理、质量标准与检验化验、专项储备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粮油仓储

内容

一、场仓建设
  张掖自汉朝建郡起,就建有粮仓,有遂仓、城仓、远吞仓、直符行仓等,并设仓丞、仓佐、仓曹、仓卒管理粮仓。
  边郡地区又有最仓即总仓,直属大司农,有别于郡、县、侯官仓。汉朝以后的各朝或割据政权大都沿用〔汉〕法,建置郡、县仓廪。此外尚有常平仓、社仓与义仓等,兴废无常。常平仓在谷贱时增价而籴,歉年谷贵时减价而粜,以保持粮价平稳。义仓始于隋文帝,地方州县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1石,储之间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社仓为宋时所创,亦以防荒救穷为宗旨,农民自由结合,收获时按财力身份出谷,贮存于仓,由地方团体管理,必要时贷出救急,秋收、丰年偿还本息,属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互助合作组织。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山丹城东北隅建“永丰仓”,还有永固营、大马营、硖口营和新河堡等仓始建年代无考。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都督宋晟在甘州城东北隅建“甘肃仓”。〔明〕洪武年间,在甘州城西北隅曾建有“丰裕仓”,后名西大仓。太祖第十四子肃王曾建“敬依仓”于甘州城内。天顺元年(1457年)在高台千户所城东南隅建“富积仓”和“预备仓”。嘉靖十九年(1540年)镇夷所指挥邹俊先后修建镇夷仓、廒房60余间,深沟仓、廒房60余间,并在两堡建预备仓;高台所又建红崖仓廒房12间。〔清〕康熙年间,重建廒房47座,每座3间。〔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张掖知县陈澍又添建于旧察院址,今称“东大仓”,总名曰“广积仓”,内有廒房12座。
  〔清〕光绪年间张掖知县喻炎炳重建廒房22座,廒名曰:“广被”“广恒”“广泰”“广积”“广福”“广禄”“广寿”“广丰”“广成”“广胜”“广庆”“广增”“广多”“广兴”“广隆”“广盈”“广益”“广满”“广德”“广顺”“广华”“广荣”。〔民国〕13年代理甘州镇守使马绍先署内失火,强拆廒房3座,修大衙门“三堂”,“西仓”遂荒废。〔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高台县城内建屯仓,仓廒6座、90间,堆贮三清湾,柔远堡屯粮;雍正年间建“东乐堡仓”。乾隆三年(1738年),甘州提督瞻岱于军门署内建军储仓;二十六年(1761年)在甘州府治内建“府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山丹知县苏泰添建“新河堡仓”。抚彝厅通判高沅在城内建“抚彝仓”,并建“沙河仓”和“平川仓”。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东乐县丞李永熙建“六坝仓”,添建“洪水仓”“南古城仓”。三十年(1765年)改府仓为常平谷仓,归首邑张掖县管理。道光四年(1824年)山丹县知县尹特生倡建义仓,士庶捐粮4812石;七年(1827年)知县黄璟令各坝分设义仓,全县置本城、新河、硖口、花庄、黑城、永固、洪水、新添等8处义仓,储粮5053.46石。并建本城、新河、硖口、杨家、花庄、黑城、永固、马营、姚家、山家、花庄外、靖安上、永新等13处社仓,储粮397.74石。义仓、社仓于灾荒年景或贫民困难时,低息贷放,秋后偿还,部分盈利供义学费用,后因战乱及官绅侵吞,不久皆废。
  〔民国〕前期,各县仓库遍及县城和重要乡镇。〔民国〕30年实施田赋粮全部征实后,政府拨款对原有仓廒增修和新建,容量最大的为张掖县城粮仓,可容15.4万石。〔民国〕31年,张掖县增建的大有乡(大满)、新丰乡(甘浚)仓可容2.5万石;临泽县城仓、平川仓、沙河仓可容5.2万石;山丹县城仓可容3万石;民乐县城仓、慕化乡(新添)、六东乡仓可容3.42万石;高台县城仓、祁连乡仓可容5.22万石。合计仓容34.74万石。〔民国〕33~37年修仓拨款逐年减少,再加货币贬值,所拨款项不够维持开支,仓库倒塌破烂不堪。
  共和国成立初期,接受旧政府破旧仓库12处,容量不足1000万公斤,有的是庙宇祠堂稍加修缮即用于存粮。1955年前全区借用民房、庙宇、祠堂建立收粮点36处。1955~1965年,全区投资111.93万元,新建续建粮油仓库18处,仓容达2000万公斤。1966~1972年,遵照毛泽东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区修建一批“战备库”,各粮管所、站大修土圆仓、砖圆仓,并推行东北的围穴储粮,有各类仓库达352座,容量17273.6万公斤。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快速发展,购、销、调、存量增加,陆续修建一批仓库,淘汰土、砖圆仓。至1995年底,全区有各式粮油仓库305座,总仓容达29242.5万公斤,水泥晒场总面积达23.36万平方米。
  二、储藏管理
  古代仓储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居延汉简载仓粮账簿就有《廪粮簿》《谷出入簿》《燧仓谷出入簿》《谷出入四时簿》等仓储账目和管理仓储的简文。此后历代仓粮盈亏奖罚制度更趋完备。明朝皇帝亲自给甘肃管粮官下达敕文说:“今命尔管理甘肃等处六仓粮储,提督行都司官库钱粮,监督收放。收受粮料干圆洁净,不许掺和糠秕,斗斛足数,囤放如法,勿致亏折浥烂,毋得虚出盗卖,侵欺抵换。如有各项情弊,六品以下者,照例提问。”清朝更为严格,如州县怠玩,因仓廒不修而致米谷溃烂者革职,勒限赔完,限内不能赔完者,按贪污论处,遇赦不宥。贪污千石以上拟斩,挪移千石以下拟徒、500石以下流放。
  〔民国〕时期,粮仓分积谷仓和田赋仓。积谷仓为社仓性质,又分为县仓、市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6种,分别由县、(市)区、乡(镇)长负责管理,并由地方推举3~5人组织保管委员会协助。仓谷的使用,分贷放、散放、平粜三种形式,仓谷每年要翻晒,三年推陈易新1次,耗蚀数量每年不得超过1.5%,超耗或隐匿不报者,要负责赔偿,并要受惩处。田赋粮仓遍布全区各县乡(镇),分为聚点仓库、集中仓库、收纳仓库3种。根据部颁管理通则,从粮仓人员的配备考核,到粮食检验入库、出库、储粮的保管、防治鼠虫害等,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按功过分别给以奖励和惩罚。
  共和国成立以来,执行省粮食厅1953年《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1956年《国家粮食仓库管理办法》及《国家粮食仓库器材管理暂行办法》(草案)以及“定仓容、定人员、定费用”、包“四无”粮仓等补充规定,逐步建立健全粮油入库、普查、保管、保卫、清洁卫生等规章制度和物理器械、化学药剂操作规程,使粮库管理走向正轨。“文革”时期,粮油管理处于有章不循的混乱局面。1972年全区遵照《甘肃省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及《储粮虫害防治细则》《粮油检验工作细则》,全面整顿仓储,逐步恢复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逐步规范化。
  (一)粮油保管 全区各粮站(库)从三个方面作好保管工作:1.严把入库关,合理利用仓容。腾仓并库时,进行清扫和药剂消毒;严格按照粮油质量标准验质检斤入库;杜绝高水分粮、虫粮、杂质大、有异味的粮油入库;做到品种、等级、新陈分开;结合调运做到推陈储新。2.经常注意粮情变化,实行五日一小查,半月一大查,对高水分粮和刮风下雨天气随时查,粮油水分一月一化验的检查制度。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电阻测温等科学保粮方法。3.开展无鼠雀、无虫害、无霉变、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高台、临泽、山丹、民乐、肃南县和张掖市分别于1976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92年被命名为“四无”粮仓县(市)。地、县(市)粮食系统职工经过30多年的共同努力,1992年实现全区“四无粮仓”化。
  (二)病虫害防治 60年代以前粮食虫害较少,随着外地调入粮食和农副产品及其装具增多,致使虫害蔓延繁殖加剧,1991年以来储粮中发现的害虫有玉米象、黑皮蠹、日本蛛甲、印度谷蛾、麦蛾、书虱等6种。对虫粮的处理是夏季风车吹打通风、太阳晒,冬季搬出室外通风、冷冻;虫口密度较大时,施用磷化铝片,化学药剂熏蒸杀虫;空仓消毒采用磷化铝熏蒸。为防止虫害繁殖,坚持经常性清洁卫生制度,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杂草、垃圾、污水);库内墙、柱缝进行剔、补、刮、粉、嵌等办法,消除其孽生源。50年代,对鼠雀的防治,采用铁夹、笼捕、堵鼠洞、窗口钉防雀纱网、磷化锌药杀等办法。改为砖混墙体和水泥地坪后,仓门安装防鼠板,窗户钉纱网。为防止粮油霉变,坚持在安全存贮的水分标准以内入库;露天存粮实行水分低的垛存,水分高的散装围包;垛存铺垫枕木,留通风道。粮堆和粮垛中,选点插温度计,检查温度变化,发现发热、结块现象,及时翻倒晾晒。
  (三)粮仓机械 1955年省粮食局陆续配发米温计、扦样器、喷雾器、灭火器、水分测定仪和一部分风车及磅秤。粮油装卸、搬运、翻倒、码垛全靠人力,除杂、清尘使用双人抬筛、脚踏筛、人力木风车等。70年代初期,省粮食厅给张掖地区输送设备30余台。1981~1995年底,全区拥有各种输送机111台,机械灌包机12台,清杂机24台,机动车93辆,磅秤759台,单管和多管通风机87台,电动筛723台,实现机械化管理。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化验
  50年代初期是按干、净、饱的要求验质,达到中等粮质即予接收。1952年5月8日西北地区粮食公司颁发小麦和玉米的等级质量标准;1955年粮食部制定10种粮食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三项质量标准;1962年颁发42种粮油质量标准,规定小麦以容重定等,玉米以纯粮率定等,稻谷以出糙率定等,杂质指标作为降等条件,水分低或高于中等指标的实行增减价;1963年执行省粮食厅《甘肃省部分粮油入库等级检验暂行标准》;70年代以后,执行商业部和国家标准局颁发的粮油等级标准。入库粮油的检验化验,解放初征收公粮凭眼观、牙咬、手摸等感官检验质量。1951年省粮食厅配备一批油蒸式水分测定器和旋转式扦样器;1957年添置配备简易水分、杂质、容重测定设备及吸式扦样器等;1979年部分基层粮管所开始使用电阻式水分测定器。地区粮食局在王家墩仓库设中心化验室,陆续配备万分之一天平、高温电炉、折光仪、恒温箱等精密仪器开展油脂、成品粮的检验和污染检测。
  四、专项储备
  199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全省计划收购专项储备小麦2.85亿公斤,分配张掖地区10800万公斤。至1992年末,全区收购国家专项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20800万公斤。1995年还收购国标二级食用植物油160万公斤,作为国家临时储备食用油。至1995年底,全区库存专项储备粮7223.6万公斤,其中国家储备粮2308.6万公斤,省级储备粮4915万公斤;菜籽油123.25万公斤。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