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油调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9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油调运
分类号: F762.1
页数: 3
页码: 1160-1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远古到1995年张掖地区粮油调运情况。其中包括粮油调拨、运输(运输工具、装具管理、运输管理)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粮油调运

内容

一、粮油调拨
  自〔汉〕以来,张掖粮食调入调出频繁。历代封建王朝大规模开发河西,实行军屯民垦,兴修水利。开始阶段,军农口粮、战马和耕牛的饲料、屯田籽种等,都从内地州郡调运供给,“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劳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每钟8斛)至一石”。从内地到张掖调运粮食的规模宏大,而且费用昂贵,消费10石才能运达1石。
  王莽始建国二年(10年),“奋威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转输衣裘、兵器、粮食,自负海江、淮至北边,使者驰传督趣,以军法从事,先至者屯边郡??”〔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自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及遇寇钞。人畜死亡不达者,郡县皆征破其家,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唐朝张掖粮食大量西运。〔唐〕右拾遗陈子昂上书武则天说:“故甘州地广粟多??屯田广夷,仓庾丰衍。瓜肃以西,皆仰其恽,一旬不往,士己枵腹。”清朝《张掖河水运记》载:“暨抵酒泉筹饷,岁需粮三十万石,自甘至高台之深沟约二百四十里,费钱十四万四千缗,而至胥雇役饲牛诸费倍之??”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在张掖、高台采买粮食,定购乌江米千余石,先运至肃州储存,再分批运往敦煌总粮台。
  〔民国〕32年,民乐县给武威调运粮食12991.2石;33年给酒泉调运粮食11061石、张掖10750石、高台10861.66石;翌年给高台调运粮食5901.35石。〔民国〕3236年,临泽给酒泉调运粮食73943.596石。由于运输工具落后,途中损耗大,其差额转为民欠,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共和国成立后,自50年代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来,粮油调运实行统一调拨制度。要求在质量上,好粮好油外调;管理上,合理运输,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划定流向,实行直拨,减少中转环节,避免对流和迁回等不合理运输,加速流转,节约运力,降低费用水平。全区粮油调拨在1949~1958年间调出大于调入,调入部分只限于子种和品种调剂。1958年后,因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从1960~1964年,由余粮调出变为缺粮调入,安排城乡人民生活,省外调进粮食10977.5万公斤,油品11.03万公斤。1964年以后,除品种调剂有调进外,调出粮油较多。1993年,由计划调拨改为产销区直接定货,产销双方签订合同,调拨价格本着“保本微利”原则,在定购价和调拨价基础上,加合理费用确定。1995年,执行《甘肃省上交定购粮调运试行办法》,对余粮区收购的定购粮交省上安排,外调部分实施粮权买断,由省上统一平衡安排省内市场,实行按计划统一调运。地区间调运计划一年一定,并逐级下达分解落实到各调拨县(市)区;年度计划列明调运数量及品种,买断部分定购粮的调拨实行提货制。随粮调拨所需包装物,由调拨双方协商解决。1953~1995年全区调出粮食303051.99万公斤,调入36769.39万公斤;调出油脂6812.62万公斤,调入201.85万公斤;1995年调出粮食12508万公斤,调入1222.5万公斤;调出油脂69.91万公斤,调入11.18万公斤。
  二、运输
  (一)运输工具古代的粮食运输,主要靠人背负、肩担、牲畜驮运。居延汉简所记仓廪中有牛车出入簿,表明汉朝粮油运输靠牛车。《唐六典》:“驴载曰驮,每驮一百斤,其脚值一百里一百文,山坂处一百二十文,驴少处不得过一百五十文。平易处不得下八十文,其有人负处,两人分一驮,又给熟食,欲其速达安西”。吐蕃统治河西时,有用牦牛往兰州运粮的记载。回鹘在甘州建立牙帐期间,骆驼是粮食运输的重要脚力。清朝左宗棠在甘州设西征粮台,在肃州设官车局,在敦煌设总粮台,购买数百匹官骡,从张掖、高台等地转运粮食。〔民国〕时期,从张掖、临泽、民乐等地用牛、马车往酒泉运粮食。总之,自〔汉〕至〔民国〕时期,所征粮草除当地支用外,剩余的均摊派给农户,由甲地送往乙地,乙地送往丙地,人背畜驮车曳,损车折畜,是农民最苦之差。清朝官吏沈青崖曾造船在黑河试运粮食,但未实现。
  共和国成立初,农民运粮仍靠畜力车,60年代以后,汽车逐步代替畜力车,地区粮食局于1970年成立汽车队(1982年移交张掖市粮食局)。至1995年,全区粮食系统有各种机动车辆150辆,年运量达7.5万吨。除保证运粮外,还承担部分社会运输任务,历年累计上缴税利85万元。1956年兰新铁路通车后,区外、省外粮油调运主要靠火车运载。
  (二) 装具管理50年代初期,粮油装具除麻袋外,还有线袋、牛羊毛袋、皮袋等。装具实行作价结算办法进行管理。1954~1970年执行《甘肃省麻袋调拨电报代号报告试行办法》,麻袋分为新袋、旧袋、修补袋、破袋四个等级。麻袋、面袋、油桶统一印制“中粮”标记,化纤面袋加盖“化纤”标记,报废袋加盖“废”字标记。装具一律不准外借。1971年,省间麻袋改为对口调拨,由调入方向调出方返还麻袋。1982年商业部《粮油装具管理办法》和省局补充规定,省内装具实行分级管理,粮油装具一律由省粮食厅统一购置,各地不得自行采购和制作,麻袋分为标新、标旧、杂袋三种,油桶分为新桶、旧桶、非标准桶三种。1985年实行合同定购后,议价粮油允许使用非标准装具。
  (三)运输管理
  1.粮油征购中义送里程规定 1950年,执行政务院“纳粮人有往返100华里运输公粮的义务”的规定。1953年农民义务运送公粮单程改为30华里。1961年6月后,运送统购入库粮食按实际运送里程和当地运价全程发付运费。1964年起,超过义务运送里程部分,按照国家规定的当地运价付给运费。1985年实行合同定购后,不再支付超义务运费。
  2.合理运输 地区在70年代被国家列为商品粮基地以后,粮油调出数量大,为确保调运任务的完成,做到安全合理运输,结合全区仓库及交通条件,本着供应点留足,加工粮到厂,外调粮直送交通沿线转运站的原则,组织短途运输和集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嘉峪关、武威、金昌等毗邻行政区,按经济区域合理流向,由毗邻区直线调供,30多年来外区调给该县粮食6541.8万公斤。1956年兰新铁路通车后,在铁路沿线的山丹、东乐、太平堡、张掖、乌江堡、平原堡、沙井子、临泽、新华庄、高台及梧桐泉等11个火车站设置粮油发运点或转运站,除三年困难时期接收调入粮油外,从1964年后大批调出粮油。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