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体制与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85
颗粒名称: 第九节 体制与机构
分类号: F752.8
页数: 2
页码: 1144-1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3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体制与机构情况。其中包括地区外贸机构沿革、县(市)外贸机构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对外贸易 体制 机构

内容

地区及各县(市)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和机构设置,大体上分5个阶段。1963年以前,专区没有外贸机构,外贸购销业务由国营商业公司、供销社兼营;1963年专区成立“对外贸易局”,1964~1965年各县成立对外贸易局;1970年撤销“张掖地区外贸局”,其人员与业务合并于省属河西购销站,各县外贸业务随之归入供销社;1975年成立外贸站,1976年成立外贸局;1986年12月成立“张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一、地区外贸机构沿革
  1963年3月1日成立“中国畜产进出口公司甘肃省张掖分公司”,业务受甘肃省畜产进出口公司领导,由省公司统一核算,行政上专署授权由专区合作办事处领导、管理。原专区皮革厂为畜产分公司的附属加工企业,由分公司统一核算。畜产分公司成立初,与皮革厂两块牌子,一套人员。有干部10人,固定工38人,临时工50多人。地址张掖县北街原普门寺内。
  1963年10月,成立“张掖专区对外贸易公司”,专区外贸局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皮革厂更名皮衣加工厂,以生产皮衣、皮褥子为主,作为外贸公司附属工业。外贸局设人秘、业务、财计、储运4个科。1964年有干部14人,工人101人。1966年有干部17人,工人127人。是年,省外贸局决定,张掖专署外贸局兼管酒泉专区的对外贸易工作。
  1969年6月,外贸局、外贸公司改组为“张掖地区贸易工作站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后将贸易工作站和农副产品收购站合并为购销站,全称“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商业局河西购销站革命委员会”,兼营外贸业务。
  1975年4月,根据省商业局、省外贸局《关于原外贸站合并于农副购销站的现仍分设外贸站的通知》,撤销河西购销站,又分设为农副产品购销站和外贸站。外贸站全称为“甘肃省对外贸易局张掖购销站”。设人保、行政、综合、业务、储运5个科和1个皮衣加工厂,职工202人。
  1975年9月,地区革委会决定,撤销外贸站,成立“张掖地区对外贸易局”“对外贸易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员。
  1983年12月,行署根据省对外经济贸易厅通知,撤销“张掖地区对外贸易局”和“对外贸易公司”,改组为“甘肃省张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公司”,下设行政办公室、财计科、土畜粮油科、工矿科、储运科。
  1986年12月,经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地区行署批准,撤销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立“甘肃省张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外经贸委既是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综合管理部门,又是外贸出口业务工作职能机构,行使双重职权,受省外经贸委和行署双重领导。
  1987年11月,成立“甘肃省土畜产品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张掖支公司”和“甘肃省化工工矿进出口分公司张掖支公司”。1988年4月组建“甘肃省对外贸易包装运输分公司张掖支公司”;将“土畜产品粮油食品支公司”一分为二,成立“甘肃省土畜产品进出口分公司张掖支公司”“甘肃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分公司张掖支公司”;组建“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公司张掖分公司”,1989年10月撤销。
  1992年8月,成立“张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与外经贸委两块牌子,一套人员。总公司内设办公室、财计部、贸易部、综合部、兰州贸易部。地区外贸各公司共有职工109人。
  为获得进出口经营权,1993年3月经省外经贸厅批准,地区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挂靠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公司,挂户名称为“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公司张掖经营部”,开展进出口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4年将总公司原贸易部分设为农副、工矿、进出口3个部,并在天津、深圳、乌鲁木齐设立3个贸易部;在原仓库基础上组建张掖地区外贸储运公司。
  1994年8月上报外经贸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1995年2月外经贸部批准张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获准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并经地委、行署批准组建新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经济合作和利用外资工作,1991年4月,地区行署成立“张掖地区利用外资工作领导小组”。
  二、县(市)外贸机构
  1964~1965年,各县成立对外贸易局和对外贸易公司。1965年10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设置“对外贸易局”、“对外贸易公司”及“对外贸易局皇城收购站”;外贸局和外贸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编制10人;1966年增设红湾寺收购站;“文革”开始后,肃南县外贸机构自行消失。1964年4月,民乐县成立对外贸易局、对外贸易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968年4月,成立县外贸局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自行消失。1964~1965年,张掖县、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设置对外贸易局和对外贸易公司。1970年地区外贸站撤销后,各县外贸机构自行中止。1988年9月,张掖市成立对外贸易公司;1992年7月,临泽县成立“对外贸易公司”。1993年,张掖市对外贸易公司改组为“张掖市对外贸易总公司”,1995年下设“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五矿医保进出口公司”“津陇联合贸易公司”“宝丰有限公司”“储运公司”“综合经营部”“财计科”“经理办公室”,有职工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3人,初级5人);总资产37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5万元。经营状况最佳为1992年,出口调拨总值1983万元,盈利和纳税35万元,费用率1.82%,创汇347万美元。临泽县对外贸易公司下设农副部、粮油部、糖酒副食部、办公室、财务部,有职工28人,总资产46万元。1994年收购670万元,销售460万元,盈利和纳税15万元,费用率2.1%。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