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7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分类号: F724
页数: 1
页码: 1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共和国成立到1995年张掖地区废旧物资回收情况。主要品种有废钢铁、杂铜。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废旧物资回收 经营

内容

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废旧物资资源逐年增多。50年代初,各县联社经理部专设废品收购组,与基层社对口收购经营,主要品种有废钢铁、杂铜。1953~1955年收废钢铁176吨,杂铜423吨。按国家下达的计划,废铜由国营贸易公司集中外调,废钢铁供应地方手工业作加工原料。1955年以后,回收范围逐步扩大,经营品种达30多种。其中杂铜、废铅、废锡、废橡胶、杂骨、废棉、废纱、破布8种列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统一掌握品种,采取省社统一经营,县社组织,基层社代购方式,向各县下达杂铜等重要废旧物资收购任务。县、基层社除定点收购、发放预购定金预约收购外,还深入乡村上门收购或用日用工业品兑换废旧物资。1956~1957年,收购总值23万元,年均11.5万元,收购废旧物资年均285.5吨。1958年废旧物资由国营商店独家经营,1958~1961年回收923.5吨,价值226万元,年均56.5万元。1962年,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关、停、并、转,废旧物资外调减少,库存增大,资金周转困难,不少基层社一度停收,收购量下降。1962~1963年收购量311吨,年均155.5吨;金额53万元,年均26.5万元。1964年,国民经济好转,逐步转入正常收购。19641965年,收购79吨,金额30万元,年均收购量39.5吨,金额15万元。1966~1975年年均收购1037吨,金额24.2万元。1981年9月改革管理体制,允许基层社自销,调动回收积极性。1976~1981年6月间,回收13815吨,金额335万元,年均2302.5吨,55.2万元。1982年深化改革,张掖、山丹正式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各县(市)基层社普遍推行目标经营责任制,加快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开发。1982~1990年收购废钢铁36070吨,年均4000多吨,金额165.9万元。其他废旧物资市场放开,供销社回收数量较小。1991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为废旧物资回收题词30周年,开展人均回收100吨、创收金额100元的“双百活动”,全年收购废钢铁5515吨,废旧物资回收额达341万元。1992~1993年钢材市场价格看好,废钢铁价格上扬,1992年收购废钢铁6190吨,金额440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2.3%和29%。1993年收购废钢铁10881吨,废旧物资回收额1163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75.8%和164.3%。1994~1995年,市场废旧物资多渠道经营,供销社回收减少,1994年收购废钢铁6135吨,回收金额759万元,分别比1993年下降43.6%和34.7%。1995年收购废钢铁4102吨,回收金额427万元,分别比1994年下降33.1%和43.7%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