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商业财务与仓库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66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商业财务与仓库管理
分类号: F727
页数: 4
页码: 1092-10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到1995年张掖地区商业财务与仓库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体制、流动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商品流通费管理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商业财务 仓库管理

内容

一、商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体制】自1950年起,各县商贸系统贯彻《统一全国国营贸易实施办法》,实行大回笼的贸易金库制,归中央高度集中管理。1953年,开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贸易公司实行上级公司和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全部上缴财政;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均向财政申请拨款解决。1958年,商业行政机构和企业管理机构合并。饮食服务业收入全归地方财政收入,其他商业企业利润实行二八分成。20%归地方财政,80%归中央财政。12月,对农村财贸管理体制实行“两放、三统、一包”,即:下放人员、下放资产,由人民公社执行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包财政任务。1962年恢复建立专业公司:第一类专业公司为五金“交电”化工,以总公司领导为主,财务会计实行总公司制定的实施办法。利润“三七”分成,三成归地方。第二类专业公司包括煤建、石油、医药、百货、纺织、糖烟酒、食品等公司,财会工作实行省商业厅制定的实施办法。利润三七分成,三成归地方。第三类专业公司包括民贸、饮食服务、蔬菜等公司,财会工作由省商业厅统一管理,利润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文革”时期,实行政企合一,企业下放地方统管,财务收入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利润缴地方财政,发生亏损由地方财政弥补。1978年,省商业厅收回张掖二级批发站作为直属企业,实行企业基金制度。1979年,商业系统全面实行利润留成制度,简易建筑开支和企业基金纳入利润留成,改变财政统收统支局面。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将利润上缴国库办法改为向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小型企业实行8级超额累进税;大中型企业税利并存,按55%缴纳所得税,税后留利仍按比例给财政上缴利润。饮食服务业按15%缴纳所得税。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大中型企业从利税并存过渡到完全用税收形式固定国家和企业关系,缴纳所得税后利润较多的再上缴调节税。1985年起,二级批发站下放地区领导,其财务指标归地区管理。
  【流动资金管理】1983年以前,全区商业企业流动资金主要靠国家拨款和向银行借款。长期以来,企业向银行借款占80%,财政拨款不到20%。从1983年开始,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其中商品资金按照1971年《核定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定额试行办法》实行定额管理。非商品资金包括包装物、物料用品、家具用具、待摊费用和库存现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3%上下。结算资金(包括待决账款),在全部流动资金中所占比重,1979年不到10%,1985年近20%,进入90年代超过20%,主要是因受三角债的困扰而拖欠的货款。
  【固定资产管理】国有商业固定资金来源,1979年以前主要是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拨款。1979年后,主要靠企业按规定自提更新改造资金和利润留成资金等多种渠道取得。自1981年起,凡独立核算、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实行基建拨款改贷款(简称“拨改贷”)的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全区确定综合折旧率以5.1%提取。固定资产大修理基金,按照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系统财务会计制度(草案)》规定,除独立核算的油库、冷库、大中型商办工业、储运企业和大型商店,继续实行提取固定资产大修理基金外,其他企业一般不实行这一办法。地区执行全省规定大修理基金提取率,冷库为2%,油库为1.2%,按季提取。大修理和小修理从费用(成本)中直接开支。
  【商品流通费管理】商业企业强调增产节约和改善经营管理。其中重要的是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商品流通费有“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商品损耗、手续费、借款利息、保险费、职工工资、临时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家具用具摊销、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企业管理费。企业管理费包括租赁费、旅差费、邮电费、水电费、烤火费、会议费、书报资料费、文体宣传费、劳动保护用品费、防暑降温费、零星用品购置费等等。各县纯商业企业(不含饮食服务及商办工业)70年代费用水平不超过5%,80年代不超过7%,90年代有的已超过10%。主要是运费加价幅度大,银行利率上升(80年代由4.2厘上升到6厘,90年代更上升到10厘以上)及各项费用增加等因素,尤以二级站上升较多。
  【会计制度与核算】1951年吸取前苏联经验,第一次修订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作了分类,贸易公司普遍执行。1954年学习前苏联经验,第二次全面修订会计制度,规定194个科目,改变旧中国商业会计按资产负债净值分类的做法,代之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会计核算形式废除传统的“传票制”,改为“记账凭证单”。1957年反对“五多”,精简报表,重新修订《国营商业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精简为67个,报表精简为5种,在会计核算形式上采取“传票制”和“记账凭证单”并行。1962年,国、合分家,1963年执行修订的《统一会计制度》,继承1954年统一会计制度优点,科目增加为97个,报表增为14种。1965年10月执行《财务制度改革第一步方案》,会计科目减为69个,报表减为8种,并改借贷记账法为增减记账法。1966年“文革”开始,会计制度陷于自流。1970年商业管理体制下放,机构合并,执行《商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只规定11个科目、3种报表,致使失去“制度”的作用。1976年执行恢复重订的《统一会计制度》,吸取历次改革过繁或过简的教训。1979年商办工业执行商业部《关于颁发商办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和《部分内容修改补充意见》,使会计制度趋于完善。1993年7月执行国务院批准、财政部长第5号令发布的《企业会计总则》所定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财务主要指标和月度分析】财务主要指标和月度分析的项目内容分三部分,列出本期实际与上年同期数据进行增减比较(金额单位为万元)。“盈亏部分”的项目包括:商品销售总额、商品纯销售额、商品毛利(金额及毛利率)、商品流通费(金额及费用率)、税金、商品经营利润(金额及利润率)、附营业务净收入、补贴工业支出、支援农业支出、财产损失、其他收支、利润总额,共12项。“资金部分”的项目包括:全部流动资金、商品资金(金额及占流动资金%)、平均流动资金、平均流动资金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共4项。“附列部分”项目包括:平均职工人数、平均每人销货额、每百元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共5项。
  二、商业仓库管理
  全区国有商业仓库自1950年始建,随着业务扩大,仓库不断增建与扩建。至1995年,各类仓库中有统用仓库110栋,84915平方米;冷库4栋,2000平方米;危险品库5栋,2000平方米。仓库容量68770吨。
  1953年,商业部规定仓库面积可用率,要求正式库房为80%,借用民房为70%,货场为82%。1958年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活动,二级站和部分县(市)公司仓库职工创制装卸、搬运、堆码机具,工人劳动强度得以减轻。1959年开展“七无仓库”活动,力争商品无霉烂变质、无虫蛀鼠咬、无溶(熔)化、无残破、无被盗丢失、无火灾、无工伤事故,商品损失减少。1960年2月,商业部“全国储运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提出建立健全储运网,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全面开展仓库“六无一快两提高”活动。1980年,县以上批发仓库开展服务思想好,执行制度好,指标完成好,安全生产好的“四好仓库”活动,并实行七项经济技术指标考核。即:1.单位面积储存量;2.收发货差错率;3.账货相符率;4.平均保管损失;5.平均保管费用;6.保管员人均工作量;7.入库商品验报天数。每年两次对企业仓库进行评比,评出“四好仓库”。1986年至1987年,“四好仓库”平均达标数据为:1.每平方米储存0.67吨;2.收发货差错率在1.3%以下;3.账货相符率在99.3%以上;4.平均保管费用每吨每月3.52元;5.平均保管损失每吨每月0.043元;6.保管人均工作量428吨;7.入库商品验收期不超过2天。1989年起,严格执行商业部1988年下达的《商业仓库管理办法》,对储存商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严禁将危险商品和一般商品混放、有毒商品和食品混放、互相串味商品混放,以及商品性质相抵触、养护与灭火方法不同的商品混合存放。根据商品特性和包装状况,确定相应的码垛方法,不超地坪负荷堆货,不倒置或压坏商品,做到合理堆码,妥善苫盖。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通风、密封、去湿、降温、保温、灭鼠、熏蒸等装置,采用各种有效方法,防止商品虫蛀、锈蚀、霉变、冻损、爆燃、挥发、溶化,保证商品安全。
  仓库建立保管账,正确记载进、出、存动态,采用货位编号,层批标量,动碰复核、日记日清、月对季盘等方法,做到账、卡、货三相符。严格履行商品进、出库制度。商品入库首先把好验收关,对商品数量、质量、包装进行感观验收,必要时拆件验收。发现品名、规格、等级、数量与入库凭证不符,或包装破损,雨淋水湿,以及被盗等问题,及时做出记录,查明责任,向供货方或运输部门联系处理。商品出库必须有正式凭证,按照先进库的商品先出,有效期限在前先出的原则,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标志清楚,向提货人办清交接手续。需要分装、改装、换装的商品,填制分装箱单。在商品出入库中,注意操作安全,防止损坏商品和工伤事故。贯彻公安《消防条例》,公司及二级站组织职工建有义务消防队。下分灭火组、抢救组、联络组、救护组,配置消防栓、水龙带、灭火用砂、锹、钩、斧、桶、消防梯、灭火机等,明确专人保管维护。加强平时训练,增强职工的消防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消防安全。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中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经济、商业、供销合作、对外经济贸易、粮油管理、物资经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政治、政党、民主党派、政协、群众团体、政权、政法、军事、政事纪略、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物古迹、艺文、卫生医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地方史志等。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