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设计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设计施工
分类号: TU723.3
页数: 3
页码: 1010-10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远古时期至公元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建筑设计施工的发展情况,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建筑施工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建筑 工程 结构 设计

内容

一、工程设计
  〔民国〕前,民用房舍建筑,由泥木工按照工程规模、户主需求设计施工。文化历史建筑,一般由能工巧匠绘制简易模型仿建施工。其建造形式,官绅富豪住房多为进二、进三、进四的深宅大院,每院有正房(堂屋)、对厅(倒座)、厢房(厦房)组成,另有天井,土木结构,梁、檩、柱之间开榫相连,整体牢固。中等人家一般为正房3间,两侧各有3间,中建街门,与正房相对建厅房;贫困居民多家共居一院,土木结构,房屋低小简陋。
  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旧式民房大部分被翻修改造,木架土墙改为砖土木结构,取消木棚、天井,一般为“一”字形或“工”字形布局。60年代前后新建的楼房多为省建筑部门设计、施工。1979年2月,成立“张掖地区建筑设计室”,主要承担地方小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年设计建筑面积3904平方米。到1985年,在编工程设计人员10人,购置设计绘图平板仪35件(套),承接设计工程26项,设计建筑面积32899平方米,承设办公、住宅、综合营业服务楼房。1985年后,各级建设管理部门加强工程设计、建筑队伍、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技术培训,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设备、施工水平均有显著提高。1987年,地区建筑设计室由省建委颁发《丁级设计资质证书》。1988年6月改建为“张掖地区建筑设计院”,县级事业单位。1993年,张掖、临泽、民乐3县(市)设立设计室。省建委为地区建筑设计院核准颁发《丙级工程设计证书》。到1995年底,全区建筑设计机构有张掖地区建筑设计院、张掖地区甘兰设计院、地区农垦设计队、地区电力设计室、地区公路总段设计室、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二总队、张掖市水电勘察设计队、临泽县设计室、民乐县设计室等9家。年设计工作量占当年在建工程设计总量的64.9%。地区设计院1988~1995年承接500万元以上单项工程设计11项,投资预算达22198万元,设计业务由低层建筑发展到高层建筑;由住宅办公楼发展到综合营业楼;建筑造型、结构、功能逐步完善,砖混、钢混框架结构多层建筑大幅度增加;建筑物通风、采光,设施更为完善、适用;屋顶由土、木结构坡屋面盖青瓦发展到钢混平屋顶加防水隔热层。住宅楼电讯、电视、消防设施到户,前有阳台,后有阴台,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成龙配套。1995年,由地区建筑设计院承接的张掖地区宾馆二期古建工程小品等设计,荣获“省级优秀设计奖”。
  二、工程招投标
  区内建筑工程招、投标始于1984年,历经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酝酿、探索、过渡阶段(1984~1989年)。198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颁发后,地区行署计划处拟定《建设工程招标试点方案》,成立“建设工程招标领导小组”。采取以招标为主公开竞争招投标办法,调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性。施工质量、工期、造价、安全、效益等经济指标日趋规范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覆盖面达24%。初步改变长期以来企业靠政府统一分配基建任务和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基建由国家大包大揽的经营管理体制。
  第二阶段为强化组织管理阶段(1990~1994年)。随着城市改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县(市)逐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1990年4月,地区成立“张掖地区建筑工程招投标办公室”。1992年行署制定《张掖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投资30万元或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扩建和装饰项目全面实行招投标管理。期间招标项目254项,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在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中,通过招标节约资金286.9万元,招标覆盖率提高到80%。建筑业固定资产由2200万元增加到1.1亿元,技术装备从1300元/人提高到2500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由8988元/入增加到19280元/人,在省、区外承揽工程年产值达1.5亿元,输出劳力1万余人。但工程承包中仍存在一些私下交易、行政干预、“条子工程”“电话工程”等问题,使公平竞争受制。
  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1994年9月,成立“张掖地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咨询服务站”,各县(市)相继设立“工程招标咨询服务分站”,为招投标工作提供组织和技术人才服务。1995年,招投标项目163项,金额2.57亿元,覆盖率达98%。
  三、建筑施工
  (一)施工技术 共和国成立后,建筑施工技艺不断更新。1956年后,传统的土坯泥浆砌墙体,由于自身重、体积大、施工周期长、花工费料多而被废弃,逐步更新为砖木、钢混、框架结构;草木泥屋面逐步由青瓦、塑料瓦、钢筋混凝土加隔热层所代替;三合土青砖地面逐步向水泥、水磨石、预制砖、地板砖、大理石等方向发展。1994年后,全区建筑行业学习应用先进技术,施工测量、土方、基础、地下、钢筋混凝土砌体、钢门结构、设备安装、屋面、保温防腐、装饰、框架轻板等24项施工技术有长足发展。外墙装饰由清水墙工艺发展到水刷石、干粘石、彩色喷涂、贴瓷砖、贴马赛克、贴大理石等;内墙装饰由石灰浆刷白、纸筋石灰粉墙发展到彩色油漆、涂料、塑料壁纸、墙布、木墙裙;天棚由纸糊顶、钉木板发展到石膏板、钙塑板吊顶等。轻型建材、钢门钢窗、保温防腐材料已广泛应用,使建筑物安全、美观、典雅。到1995年,全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各类技术人员1730名,其中工程系列占80%左右。
  (二)施工机具 1957年以前,运输靠手提肩挑,泥、木工主要是夯锤、镐、铁锨、灰板、灰铲、抹子、瓦刀、木制水平、曲尺、锛、铁锤、手锯、手钻、手凿、手刨、墨斗、角尺、斧头、刀等简易工具,劳动强度大,工效低。
  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大搞技术革新,一些笨重的劳作渐为简易机械所替代。架子车搬运代替手提肩挑,利用滑轮杠杆提物升高。70年代初期,部分建筑企业购置提升机、卷扬机、搅拌机、电锯等电动机械。1980年,施工用“锯、钻、焊、刨、凿、提、拌、制”等,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级以上建筑业普遍使用立式搅拌机、提升机、卷扬机、手压刨板机、自动调锯机、焊接机、钢筋拉直机、拉丝机、剪料机、小台锯等机械。1990年后,增购大型塔吊、挖掘机、推土机、载重车等机械。到1995年底,全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各类机械1.1万余台,机械设备总值达1.15亿元。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