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筑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筑工程
分类号: TU723.3
页数: 8
页码: 1003-10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远古时期至公元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建筑工程情况,包括古代建筑、当代建筑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建筑业 建筑工程 张掖地区

内容

一、古代建筑
  境内古建筑众多,风格独具特色。《甘州府志》载,张掖有文庙、甘泉庙、二郎庙、道德庵、玉皇庙、城隍庙、王母宫等,庙、宇、寺、观达151座。建筑规模较大的有张掖将军府、肃王府、大衙门、山西会馆、陕西会馆、民勤会馆、文庙、五风楼、鲁班楼、三台阁等,〔民国〕以后大部分拆毁,或改为机关、学校、医院、居民住宅。遗存的古建筑为数不多,都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其重要者有:
  【张掖钟鼓楼】原名“镇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四大街交汇处。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1988年,全面加固、修葺彩绘,保持原貌,重现风采。鼓楼由楼台、楼阁组成,平面正方形,三层总高28米,楼台边长32米,周长128米,高9米,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一米高的女儿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大街相接,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5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坡攒尖顶,楼顶覆盖青筒瓦,饰琉璃吻兽,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整个鼓楼建筑精巧,结构紧凑,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是张掖古城的重要标志。
  【张掖大佛寺】俗称“卧佛寺”,坐落在城西南隅,今大佛寺巷。原寺包括卧佛寺、天王殿等建筑群。现存大佛寺,初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修,并敕为“宝觉寺”,〔清〕康熙17年改名“宏仁寺”,明、清朝屡有修缮。
  大佛寺主体为砖、石、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其主建筑大佛殿为两层楼,平面长方形,面宽11间、51.3米,进深7间、26.7米,高33米,建筑面积1379.7平方米,出檐3米,檐高5米,为重檐歇山顶,周围绕廊,殿顶用青筒瓦覆盖。建筑宏伟壮观,为我国佛教殿堂之最。殿内现存泥塑佛像31尊,正中有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二楼有内外两层廊,呈“回”字形,殿内南北两端四角各开一月亮门,门外侧各有四角门,门旁各画两金刚,并题有对联。
  大殿因年久失修,殿基下沉,向东南倾斜。1983~1986年,省、地、市筹款22万元进行了维修,新增立柱17根,更换朽柱20根,阑额26根,大梁4根,拉梁5根,闸口35块,平方板16块,檩71根;修复一个脊首,新铺房瓦,更新门窗楼板,恢复原貌,重放异彩。
  【张掖土塔】位于大佛寺东侧。砖土结构,外表通体抹白灰,为喇嘛教式。1927年地震中顶部坠毁,1986年修葺复原。全塔有塔座、塔身、塔刹3部分,总高33.37米(塔高20米),塔基平面呈方形,边长23米,塔基上筑三层须弥座,中间须弥座周围有天王浮雕,座上竖立8个小塔。再上为覆体,覆体上又有一层须弥座,四周开5个小佛龛,其中间为拱形,两边为方形。再上是直径4米木质圆盘,圆盘中央置铜质宝瓶形塔刹,高约3米,重800公斤,圆盘边缘吊有36块铜质垂檐,每块垂檐下又悬一风铃,风吹铃响,风姿多彩。
  【张掖木塔】位居万寿寺藏经殿前,〔北周〕创建,〔隋〕开皇二年(582年)重建。〔唐〕贞观中尉迟恭督工加固。〔清〕康熙二十六年维修。原为15层,〔清〕末被大风所毁,现存建筑为〔民国〕15年重建。木塔为万寿寺主体建筑物,塔高32.8米,八面九层,造形为“天圆地方,九宫八角”。主体为砖木结构,塔基平面为正八边形,台基20.3米见方,塔基宽15.1米。面宽与高度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外檐楼阁式建筑。塔身内壁1~7层为砖砌,各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锦,门楣嵌砖雕横额,为张掖八景之一。1985年,地、市拨款25万元维修复原。
  【西来寺】位于张掖城西南隅,今西来寺巷。建于明朝,〔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至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落成。现存藏经楼,建筑为单檐硬山顶,两边加券棚顶,面宽5间,进深5架檩椽,配殿面宽3间、11.4米,进深6.2米,楼上、下、南、北配殿佛像神态各异,建筑规模宏大。金刚殿单檐歇山顶,面宽3间,殿内顶部有藻井,围以绘有各种图案的天花板。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肃南县马蹄区临松山下。〔东晋〕时修建,各代续建,系境内佛教圣地之一。今存石窟包括金塔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胜果寺、普光寺共7部分。窟龛总数70余处,雕刻各异,建筑结构独特,将山、林、水、石融为一体,险、幽、雄、丽寓于一身。普光寺(又称“北寺”)的“三十三天”洞窟,沿山自下而上,开凿在红岩陡壁上,距地表42米,分5层开窟,第一、二、三层各平列开五窟,第四层一列3窟,最上一层1窟,宛如一座宝塔。西南上方又两窟,共21窟,构成整体。各窟之间有甬道相通。窟形分两类,一为平面方形的人字坡顶窟,一为平面方形的覆斗式四面坡顶窟。洞外建有梵刹式木质廊檐结构,曾一度毁坏,现已修复。
  马蹄殿 石窟平面近方形,窟内有中心方柱,窟门有3个,均作券顶,窟高3.9米,宽10.06米,深8.6米。窟内地面上因有马蹄印迹,传为名胜。
  上、中、下观音洞 下观音洞现存比较完整的窟龛5个,其中第二窟保存完好。该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窟高5米,宽8.4米,深10米。四壁不开龛,窟顶前部作人字坡,后部作四面坡形,中心柱分两层,每层每面各开一圆拱形龛。
  千佛洞石窟 距离马蹄山北3公里。分南、中、北三段,南、中二段以佛龛为主,北段浮雕舍利塔。保存较完整的第二窟,是一个平面纵长方形的平顶大窟,窟内有中心柱,窟高5米,宽5.7米,深4.4米。第八窟为平面长方形的平顶大窟,窟内正中凿通顶中心方柱,窟高6米,宽5.9米,深5.65米。
  金塔寺石窟 位于临松山东面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在红砂岩悬壁之上,距地面约60余米。分东、西二窟,东窟高6.05米,宽9.7米,深7.65米,平面纵长方形,覆斗式顶,有中心方柱,中心柱四面分3层开龛造像;西窟高4.3米,宽7.9米,残深3.9米,中心柱分3层造像。
  二、当代建筑
  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城镇建设加速发展。到1995年,各县(市)城镇新建与扩建各类砖混、钢混结构多层住宅、办公、综合营业、工业生产、科教楼(厦)1870余栋,建筑面积375.3万平方米,占现有总建筑面积702.35万平方米的53.43%。建筑布局设计、造型结构、色调功能及施工工艺,均体现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一)、机关建筑
  【张掖地委、行署办公楼】位于张掖市南环路西段南侧,原为崇庆寺旧址。1956年,由省设计施工单位分建地委、行署两座砖混结构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8780平方米,翌年竣工使用。行署大礼堂,于1957年建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大院逐步绿化、美化。为防地震灾害,1984年、1986年分别对两楼采取抗震加固措施。1993年,大院前门两侧新建两栋2层砖混结构综合营业楼房。1995年,大院东侧新建地委、行署合署办公楼,框架4层,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张掖市委、政府办公楼】位于县府街南段西侧。1984年,新建县人民政府办公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1994年,市委由南街什字搬迁到市政府大院南侧,新建市委砼结构5层办公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山丹县委、政府办公楼】位于县城北街西侧。始建于1959年,建筑面积3725平方米,砖混结构。主楼4层出檐平顶,南北为3层,上顶水泥抹面,正门向东,4个方形大柱架起雨廊,为全区县府最早的楼房建筑。后建起700多平方米的2层职工宿舍楼1栋。1960年办公楼主体完工。
  【民乐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位于县城大衙街西侧。1986年,在原县委机关东侧新建砖混结构4层办公楼,建筑面积4660平方米,中间主体4层,南北副楼3层,按7级地震裂度设防。1990年竣工,附属设施齐全。
  【临泽县委、政府办公楼】位于沙河街南侧。1984年拆除土木、砖木结构办公室,建成钢混结构5层办公楼,建筑面积4008平方米。
  【高台县委、政府办公楼】位于明朝千户所旧址,〔民国〕旧县政府驻地。共和国成立后,高台县委、政府驻此。1983年,拆除土木结构平房和小礼堂,新建办公楼房,主楼4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楼】位于县府街中段北侧。1989年拆除县委、政府土木结构平房,修建“一”字形砖混、框架结构办公楼,主楼5层,副楼4层,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二)公用建筑
  【张掖火车站】1955年兰新铁路通达张掖。1993年,火车站拆除土木结构平房,新建砖混结构车站,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高14米,底层设售票厅、候车室、行李托领厅、服务部等。设两个站台,有地下通道至二站台。1994年,对火车站广场改造,铺筑水泥地坪4000平方米,完成花坛、假山、喷泉、雕塑、绿化带等景观及配套建筑,形成现代化中型车站。
  【张掖宾馆】位于张掖市县府街南段东侧。始建于60年代,原名“张掖地区招待所”,占地面积21851平方米,时有土木、砖木结构平房3100平方米。1984年,在院中央建砖混结构5层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1991年改造维修,外墙瓷砖贴面,琉璃瓦大屋顶。1995年又对室内进行改造,水、电、暖等设施配套。有不同档次的标准间、豪华客房。1989~1991年,在后院新建2号楼,4层框架,砖混结构,每层楼面增设整体层,8度抗震设防。琉璃瓦大屋顶,房间设施装饰豪华。北面建两层餐厅楼1栋,框架结构,琉璃瓦大屋顶,外墙瓷砖贴面,大理石装饰墙裙,有大宴会厅、多功能厅各1个,小餐厅7个,中西餐厅和民族风味餐厅俱全。1993~1994年配建操作间楼2层,服务楼3层,写字楼2层,砖混结构,外墙瓷砖贴面,内墙白涂料粉刷。各楼之间以古建筑长廊连接,后院建筑楼体之间修建水池1个,曲径长廊2条,凉亭1个,大小花坛7处,种植云杉、刺柏、侧柏、国槐、紫藤、榕竹、丁香、牡丹等20多种名贵花木,形成园林景色。主体建筑、长廊、水池、凉亭、松柏等融为一体,风格独特,造型别致,有“池水荡碧波,长廓水榭厅,翠园春竞发,竹斋舞清风”之优美环境,集住宿、餐饮、会议、旅游于一体,成为张掖地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张掖地区电讯楼】位于张掖市西大街东段北侧。1995年竣工,主体大楼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4层框架结构,总高18米,主楼局部底层设地下室,程控电话设备全部由加拿大进口,装机总量22400门,与国内外直通。楼后侧建有35米高设备先进的现代化电讯塔。
  【电力大厦】位于张掖市西大街西段北侧。1995年8月1日开工建设,总投资1836.4万元,设计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6层,平面形状呈“L”形,有地下室、商场、娱乐城、客房、办公室、舞厅、电力科技研究室等。是迄今全区最高层建筑。
  【张掖地区电视广播大楼】位于张掖市南环路中段南侧。1994年建成,平面呈“L”形,建筑面积3137平方米,4层砖混框架结构。楼体分为电视发射传送工作机房和局机关办公用房。楼后30米处建有153米高的接受发射塔。
  【“金张掖”牌楼】位于张掖市东关1.3公里处。1992年8月12日,以江泽民在张掖视察时亲笔题词“金张掖”取名。1994年8月8日建成。为砼全框架结构,仿古3层建筑,楼顶距地面14.5米,东西宽4.5米,南北长36.5米。气势宏伟壮观,与市中心钟鼓楼遥相呼应,与312国道相映成辉。
  【张掖汽车东站】位于张掖市东环路,国道312线南侧。1995年建成,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筑面积4487.4平方米,6层框架结构。厅楼融合,配套齐全。每日发往东至兰州、西至敦煌、南至西宁、北至银川各方客车60多个班次,为河西走廊大型公路客运站之一。
  【山丹路易·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位于山丹县城文化街西侧。1980年,路易·艾黎将其收集的3800件文物捐赠给山丹县,由省人民政府拨款兴建陈列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1平方米。1981年奠基动工,1982年落成。正馆为9间2层中西结合式砖混结构,硬山出檐,前后有外廊。1984年,续建两侧厢房各6间,砖混结构,券棚前廊,整体造型雅致大方,主楼悬楚图南书写的“山丹县路易·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匾额。
  【张掖师专楼群】位于张掖市环城北路西段北侧。1978年建校,占地面积6.4公顷,有土木结构平房1万平方米。翌年,新建小型3层办公楼,建筑面积2108平方米。1985年新建综合教学楼,面积8037平方米,5层框架结构,大理石柱,水磨石地面,外墙体由彩色瓷砖贴面,造型新颖。1988年后,新建大型图书馆楼、教学实验楼、教工住宅楼、学生宿舍楼、招待所楼等14栋楼、馆。到1995年底,建成楼房5.6万平方米。新建足球场7200平方米,花坛5处,亭台2座,校院绿化覆盖面积占空间面积的80%,被张掖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园林先进单位”。
  【张掖师范楼】位于张掖市东北角马神庙街27号。1956年,国家拨款10多万元,修建砖木结构校舍7074平方米。1980~1987年,省、地拨款和自筹128万元,修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礼堂、教研楼、教职工平房宿舍、伙房等8780平方米。19881991年,省政府批准利用世行贷款和省配套资金280万元,自筹资金32万元,建起综合楼、教学楼、学生饭厅、宿舍楼等6座,建筑面积9118平方米,并建起校门、文化长廊、围墙、舞蹈教室、附属设施及住宅楼1栋,设备完善。
  【张掖体育馆】位于张掖市中心广场东南角。1990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4570平方米,平面呈“口”字形布局。长56米,宽45米,砖混框架结构。顶部为钢球网架,网架上弦至地面16米,单层木制地面,下建梯式观众坐席2500座,南设接待办公楼。可举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柔道、体操、棋类等体育比赛活动。
  (三)商贸建筑
  【张掖河西大厦】位于张掖市南街什字东北角。总建筑面积10684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于1988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7444平方米,6层砖混框架结构楼,平面为“匚”形,各层营业厅为三合板吊顶,水磨石地面。二期工程连主体楼东北角,3层天井式砖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1995年竣工。各层为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天井6根圆柱通贯1~3楼,淡金黄色不锈钢材料围包,井顶封闭排列76个组合灯具,水银玻璃衬托,白瓷砖铺设地面,室外墙面采用玻璃幕墙装潢。设施完备,工艺精良,豪华高雅,为河西最大购物中心之一。
  【金张掖商厦】位于张掖市东街什字西南角。1994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6737平方米,6层砖混框架结构,1、2层营业厅安装扶手电梯。各层墙体使用玻璃幕墙新材料,屋面吊顶,彩色灯具特色各异,地面铺设地板砖。造型美观,豪华绚丽。
  【张掖国贸大厦】位于张掖市县府街北段西侧。1995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6层砖混框架结构,呈全封闭式。1、2、3层为商场,4层办公,5层为天王娱乐城,竖式电梯直贯4、5楼,3层以下为扶手电梯。各营业厅装饰新颖、豪华。正门前墙采用玻璃装修,楼顶霓虹灯色彩艳丽夺目,建筑宏伟。
  【张掖飞天大楼】位于张掖市西大街东段北侧。1990年建成,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5层砖混框架结构。楼体南墙西端墙面,采用瓷砖砌成古典人物“丝绸之路”商贸交易全景图,构成当代建筑艺术风格。
  【张掖商贸大世界】地处张掖市南大街小什字西南角。1995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1.008万平方米,呈全封闭式,5层框架砖混结构。1、2、3层装置扶手电梯,各层建筑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装修,新颖高雅,功能齐全,是集商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
  (四)游园景点
  【甘泉公园】位于城内西北隅。面积19.57公顷。1984年动工修建,总投资270万元。有东山、西山、人工湖、喷泉、假山、桥、亭、儿童乐园、植物园等景点18处(座)。栽植松柏、垂柳等风景树1.2万多株,乔、灌、花木120多种;雕塑人物、兽类和设置凳、桌170多座。
  【中心广场】位于张掖市县府街中段东侧,西与木塔寺隔街相望。1994年5月动工改建,6月底竣工,投资75万元。中间设置彩色音乐喷泉,面积300平方米,四周种植草坪7000平方米,栽植有松柏、落叶乔木、花卉灌木品种26个、400多株。道路全部硬化,并铺设彩色行道砖3000平方米。场内设置雕塑人像,有门球场、篮球场、旱冰场、蹦跳床、碰碰车等文体娱乐设施。
  【明清仿古一条街】南起西街大什字,北至甘泉公园,全长323米。南口修建木制牌楼,四柱三楼,东西宽11.2米,主楼高9米,边楼高7米,木雕斗拱彩,以官式旋子彩画装饰。步行街道,控制红线14米,主路宽9米,为预制砼仿石敷设,人行道宽2.5米,铺彩色人行道砖,仿石条砼1预制道牙石,各专业管线敷设路下。以明、清朝建筑风格的仿古一层平房为主,辅以二层仿古建筑。规划沿街东侧一层铺面9栋49间,西侧一层铺面7栋35间,大衙门街丁字口和北水桥街丁字口布置3栋二层仿古铺面,市粮油公司第五粮站及地区电影公司门前各布置二层仿古铺面。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投资650万元。铺面屋顶形式以歇山、悬山、硬山等形式间隔布置,大木架结构,窗廊以地方旋子小点金彩画装饰,再现金张掖古建筑辉煌。整体工程计划于1997年竣工。
  【南湖公园】位于山丹县南门外。1982年兴建,投资8万元,总面积5.13万平方米,沿南湖路两侧建月形鱼塘2个,园中心修建仿古六角“转轮亭”,儿童乐园设航天器、滑梯和各种体育玩具。公园甬道两旁陈列王家亨堂(王允中墓)的翁仲、石兽、石碑,原法塔寺碑,文庙碑座置于其中,东南建二层木楼,供人小憩。有各种树木11万株。公园北和艾黎、何克陵园隔河相映,古雅清旷。
  (五)陵园
  【高台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南角。1956年,为纪念1937年元月在高台壮烈牺牲的红西路军五军军长董振堂、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2000余名指战员而建。面积4.44万平方米,前园南北建三檐双层5角亭2座,后园正中建烈士纪念堂。堂后为红西路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园内曲径盘行,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是缅怀革命先烈和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场所。
  【临泽烈士陵园】位于临泽县城东1.5公里处。1987年建成,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对称,中轴线上依次为陵园大门、纪念碑、烈士公墓,东西两侧分别建有花坛、草坪、假山及熊厚发、陈海松烈士纪念亭、陈列馆。陵园门楣镌刻李先念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右侧纪念馆为仿古建筑,纪念碑高19.36米(寓意1936年),碑体正面镌刻徐向前题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碑后为园形烈士公墓。
  【红石窝会址纪念碑】肃南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红西路军光辉业绩,于1986年在红石窝乡修建红石窝会址纪念碑。1988年在县城夹心滩建红西路军纪念塔1座,均为砖混结构。
  【山丹路易·艾黎、乔治·艾温·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门外,1945年建亭立碑。1979年重修,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1986年扩建,布局为倒“心”字形,象征两位国际友人常在人们心中。西北角为英式平房和尖形塔,影墙为大理石贴面。镌刻邓小平题写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镶金大字。纪念碑龛底座长5.2米,高7.6米,碑龛正中凹进,嵌一小碑,上镌“路易·艾黎、乔治·艾温·何克陵墓”。墓座在纪念碑前2.8米处,南为路易·艾黎陵,北为乔治·艾温·何克陵,两墓相距5米,墓下为2.7×4米长方形的墓台,上为覆斗形,高1米。纪念碑龛和墓座布设在19×18米的对称多角台上,台高0.75米,平台前方14米处树大理石碑,长7米,高1.8米,厚0.8米,上镌路易·艾黎、乔治·艾温·何克生平简介。陵园内松柏苍翠,花草馥郁。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