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化学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28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化学工业
分类号: F426.75
页数: 7
页码: 960-9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远古时期至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情况,包括化肥、农药、其它化工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化学工业 张掖地区

内容

据《重刊甘镇志·兵防志》载:“甘州左卫派办..水胶十五斤八两。”说明明朝以前已有水胶生产。〔明〕〔清〕时期,山丹县老军硖口村民土法熬制火硝,加工黑色火药。〔民国〕时期,张掖县年产皮胶1500多公斤;有肥皂作坊3家、碱胰子作坊8家,年产碱胰子2500多公斤,土腊1000多公斤。陈德乾生产的碱胰子,去污力强,驰名陕、甘、宁、新等省区。
  共和国成立后,化学工业逐步崛起。1950年,张掖有肥皂作坊32家,年产洗衣皂、碱胰子1500多公斤,条皂8000多块,土腊2500多公斤。1958年,兴建年产5000吨细菌肥料厂、2000吨合成氨化工厂以及日用化工、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中药材加工、炸药等一批小化工厂。张掖市土法上马建成各类化工企业160多家,1961年后大多停办。70年代初,大办地方工业,全区兴建化肥厂6家;芒硝矿、磷矿、塑料厂各1家。1975年,化工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原值718.94万元,职工1412人,产值698.73万元,实现利润6.43万元,主要生产碳氨、磷肥、硫酸、芒硝、塑料制品和磷矿石等产品。80年代,化学工业在改革中发展,1980年新建“张掖地区芒硝矿联合公司”和“张掖地区山丹化工厂”。1982年地区化肥厂由亏损大户变为盈利大户,实现利润30万元。1984年高台县盐化公司建成。至1990年,化工企业发展到15家,完成产值6686.75万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11.75%,比1975年增长8.57倍,实现利润526.56万元,增长80.89倍。生产合成氨22494吨,硫化碱1.46万吨,Pse(磺化酚腐殖酸铬)泥浆助剂735吨,炭黑834吨,硫酸11732吨,混配肥2280吨,粉精盐18606吨,无水芒硝10448吨。90年代,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1994年完成工业产值10815.7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1995年有化工企业13家,固定资产原值28343.5万元,职工38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5人;完成工业产值11796.6万元,比1990年增长76.42%,实现利润485.3万元。主要产品:尿素44076吨,合成氨46012吨,碳酸氢铵49305吨,磷肥10250吨,硫化碱6522吨,Pse泥浆助剂1050吨,红矾钠934吨,炭黑256吨,粉精盐8088吨,葡萄糖1368吨,农药453吨,硫酸5040吨。
  一、化肥
  1958年张掖专署投资3万元,建成“细菌肥料厂”,年产固氮菌液5000吨;张掖市投资10万元,建成“张掖市化工厂”,年产合成氨2000吨。1959年化工厂停办,细菌肥料厂并入张掖市综合化工厂,主要生产土化肥、细菌肥及肥皂、矿蜡等。1961年除日用化工外,其余部分停产。1965年筹建“张掖专区化肥厂”,1970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70年代初,建成张掖、山丹、高台、民乐、临泽县磷肥厂,磷肥年生产能力6万吨。1975年全区有化肥生产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71.21万元,职工1150人,完成工业产值508.85万元,亏损30.2万元。1978年民乐县磷肥厂停办,临泽县磷肥厂间歇生产,翌年高台县磷肥厂转产复合肥。1980年,化肥生产企业调整为4家,完成工业产值590.41万元,实现利润0.05万元。1987年,地区化肥厂扩建改造,合成氨年生产能力2.5万吨,碳酸氢铵生产能力8万吨;山丹县磷肥厂转产;化肥生产企业减为3家,完成工业产值1428.51万元,实现利润256.21万元;生产合成氨22494吨,磷肥31180吨,混配肥2280吨。1991年地区化肥厂建成4万吨尿素生产线,1995年筹建6万吨尿素生产线。至1995年,全区化肥厂3家(不含山丹军马局磷肥厂),固定资产原值16921万元,主要生产设备401台(件),职工1316人;主要产品有3大类5个品种,年产尿素44076吨,磷肥10256吨,复合肥2250吨,合成氨46012吨,碳酸氢铵49305吨;完成工业产值6322.6万元,实现利税534.5万元。
  【张掖地区化肥厂】位于张掖市西环路180号,占地10.09万平方米。1965年筹建,投资420万元,1970年6月建成投产。初设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3000吨,碳铵8000吨,是年生产合成氨3896吨。1972年,投资32万元,新购2台∅1400厘米煤气发生炉,2台18立方米空气压缩机,4台270立方米/小时立式氢氮气压缩机等,日产合成氨提高到32吨。1977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8000吨。1983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当年实现利润81万元,省政府授予“企业整顿和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并投资108万元,对碳化塔、压缩机、循环机、造气炉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1984年实现利润104.3万元,跨入全国100家化工先进企业行列,荣获“甘肃省先进企业”称号。1987年,投资32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纯碱分厂;投资733万元,建成联合厂房、造气厂房,新增2台M型压缩机,1台造气炉;生产合成氨15895.7吨,碳酸氢铵60710.2吨,完成工业产值948.9万元,实现利润181.78万元;筹资587万元,继续扩建改造,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2.5万吨,碳酸氢氨达8万吨。1988年,引进北京软科技制作多元微肥技术,年产能力20吨,产品荣获“北京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1年投资2862万元,建成4万吨尿素生产线;1995年进行6万吨尿素项目的筹建工作。
  1995年有职工927人,投资8731.6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144亿元,完成工业产值5039.6万元,实现利税426.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4364.6元/人。是年生产合成氨40612吨,碳酸氢铵49305吨,尿素44076吨。化工部授予“全国化肥生产先进企业”称号;“祁连牌”尿素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碳铵荣获“部优产品”称号;被省石化局表彰为“学吉化先进单位”,“‘八五’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完成‘八五’计划先进单位”;被中共张掖地委、张掖地区行署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二、农药
  1992年3月,张掖农药厂筹建,总投资5500万元,1994年3月建成。位于张掖市东北郊工业开发区,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140平方米,铺设各种管道50万米,安装主要设备1960台(件)。被化工部确定为“全国50家农药骨干企业定点生产厂家”之一,设计年产各种农药800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产品质量检测装置,产品采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检测分析,质量稳定可靠。甲胺磷、氧化乐果、灭多威三大主体产品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品合格率达100%。1994年生产各种农药214吨,完成产值880万元,利润9.9万元。1995年职工515人,固定资产原值5908万元,完成产值2028.4万元,利润20万元,生产各种农药453吨。
  产品主要有: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氧化氰菊酯乳油、50%复果乳油、20%灭多威乳油、25%杀蛉王乳油、25%溴氧菊酯乳油、70%甲胺磷原油、70%氧化乐果原油、10%草甘磷水剂、10%苹磺隆可湿性粉剂、45%阔叶灵乳油、90%旱增灵水剂等。产品远销北方10多个省(区)。
  三、其它化工
  有硫化碱、盐硝、塑料制品等16个产业,13个厂家,20多个大类,60多个品种。1995年,有职工2487人,固定资产原值11422.5万元,完成产值4045万元,利税422万元。
  【硫化碱】1982年,地区筹集资金200万元,把原山丹铁厂改建成地区山丹化工厂,年产硫化碱500吨。后几经技改,1986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1992年投资440万元,在高台县建成年产6000吨的硫化碱分厂,全厂总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26万元,职工624人,生产硫化碱6522吨,完成产值731.1万元,实现利税72万元。
  【红矾钠】1988年张掖市选矿厂与河南省济源县福利无机化工厂、张掖市三闸乡东泉村联合投资230万元,建成“张掖无机化工厂”,年产红矾钠能力1500吨,当年生产367吨,因产品滞销而停产。1989年,地区山丹化工厂建成红矾钠生产线,因产品滞销,当年停产。
  1990年“民乐县铬盐厂”建成,总投资760万元,红矾钠年产能力1200吨,当年生产327吨。后因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累计亏损317.3万元。1995年价格回升,生产红矾钠934吨,完成工业产值731万元,实现利税62.8万元。
  【硫酸】1970年“张掖县磷肥厂”建成年产硫酸400吨土法生产线。1971年扩建改造为水洗净化新工艺,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1987年增添设备,生产能力达1万吨。1995年生产5040吨;是年,张掖市有色金属公司1万吨硫酸生产线建成投产。
  【亚硫酸铵】1976年张掖县磷肥厂投资6万元,购置尾气回收器,回收硫酸车间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建成100吨液态亚硫酸铵生产线。1979年投资10万元,改建为固体生产线。1995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生产5022吨。
  【氟硅酸钠】1988年3月张掖市磷肥厂投资4万元,添置废气回收装置,回收磷肥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建成年产100吨氟硅酸钠生产线。1995年生产12吨。
  【硫酸锰】1989年张掖市化工总厂投资50万元,建成年产5000吨硫酸锰生产线。因产品滞销,1992年停产。
  【硫酸铝】1988年地区东水泉煤矿利用采煤伴生矿——高岭土,与兰州大学化学系联合研制成功酸法生产硫酸铝,1993年通过中间试验;1994年投资460万元,在张掖市东北郊工业开发区筹建硫酸铝厂,年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
  【炭黑】1977年山丹县投资99万元筹建炭黑厂,设计年产能力1000吨,1980年建成投产,生产100吨。1987年,自行设计1500吨圆筒状三段炭黑新工艺生产线,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投资70万元,翌年建成投产。高耐磨炭黑、中超炭黑均达国标,日产7~10吨,合格率98%。1995年职工89人,形成固定资产原值404万元,设备42台(件),年产量256吨,产值70万元,产品远销宁夏、陕西、新疆等地。
  【磺化酚腐殖酸铬(pse)】1985年山丹县磷肥厂引进西南石油学院的泥浆处理剂——磺化酚腐殖酸铬生产技术,投资105.5万元,建成“山丹县龙首化工厂”,年产pse泥浆助剂1000吨。1988年生产450吨。1995年有职工123人,形成固定资产原值467万元,生产1050吨,产值443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产品销往玉门、新疆油田等地。
  【葡萄糖】1990年临泽县多方筹集资金2300万元,兴建“临泽县葡萄糖厂”,1992年建成年产注射葡萄糖1000吨,口服葡萄糖500吨,工业草酸1000吨生产线,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1993年生产注射、口服葡萄糖842.27吨,工业草酸196.35吨,完成工业产值522.2万元,实现利税3.6万元。1994年投资160万元扩建改造,葡萄糖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研制成功多维葡萄糖和食用酱色;生产注射葡萄糖406.53吨,口服葡萄糖837.52吨,工业草酸45.98吨,多维葡萄糖5.96吨,食用酱色36.43吨。“雪洋”牌葡萄糖荣获“94乌兰巴托国际工商贸产品博览会”金奖。到1995年,总投资617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63万元,主要生产设备52台(件);职工412人,完成产值757万元,实现利税25.9万元。产品销往湖北、湖南、山东、河南、新疆、宁夏等省、市。
  【盐硝】高台县贮量丰富,产盐历史悠久。据《三国志》载,当时已有开采。〔明〕〔清〕以后,开采趋于规范。
  共和国成立后,盐硝生产逐步扩大。1972年高台县盐池乡筹建芒硝矿,1978年投产,生产芒硝3300吨,产值19.8万元,盈利3万元。1985年7月,高台县与核工业部七九六矿联营开发盐硝,筹建“高台县盐化股份公司”,一业为主,综合开发,总投资1875.5万元,1987年建成;公司设县城解放南路,元明粉厂、粉精盐厂设高台火车站,八五硝矿、盐硝矿设盐池村,总占地面积848.5万平方米。1988年生产原盐1.5万吨,水硝2.45万吨,八五硝3000吨,粉精盐6900吨,元明粉123吨,产值143.3万元,实现利税2.4万元。1989年国营七九六矿退出,由高台县经营。1990年公司对硝盐矿东大池进行技术改造,投资148.4万元,建成盐滩田113亩,硝滩田173亩,苦卤池70亩。1993年开发西大池,投资285.4万元,建成硝田469.3亩,卤田385亩,苦卤池57亩,坑盐田152.4亩,打淡水井6眼。到1995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40.5万元,职工379人,实现利润23.7万元;是年生产粉精盐8088吨,元明粉32.5吨,风化硝3300吨,固体硝6000吨,完成产值731.2万元,利税116万元。
  【磷矿】1973年山丹县在合黎山旋帽头顶建成青井子磷矿,1977年省石化厅投资85万元,新建浮选车间,年产磷矿石6000吨,选矿4000吨。因矿石含磷量过低,1979年停产。
  【日用化工】区内有日用化工厂3家,主要生产肥皂、润面油、洗头膏、卫生香、矿蜡等。
  1950年,张掖县有制香业48家,从业72人,拥有资金922万元(旧币),年产卫生香1050公斤;从事肥皂制作的32户。1956年组建合作组,1958年转为合作工厂,1960年并入化工厂。1962年化工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下马,分设日用化工社,生产肥皂、香、蜡等产品。1972年改建为“日用化工厂”,新增甘草膏等产品。1978年移交城关镇管理,职工31人,年产润面油8.35万筒,皮带蜡6.07万筒。1995年生产蜡烛4600箱,完成产值177.8万元,利润6.4万元。1970年张掖县人民北街10名家庭妇女集资创办小型化工厂,生产皮带蜡。1984年临泽县城关镇创建“蜡烛厂”。
  【塑料制品】70年代初起步,后渐成规模。1971年张掖县建起“塑料厂”(集体);1985年张掖县城关镇建成塑料厂,不久转产。1989年山丹县建成塑料厂,翌年生产塑料制品8.8万件。1992年临泽县建成“塑料包装制品厂”,主要生产85~1250克PVE、PE、PP和60克以下的各种注塑产品。到1995年,张掖市塑料厂正常生产,其他厂家时停时续。
  【橡胶】1969年张掖县投资2万元,在人民南街自行车修配合作社安装设备,修补、翻新汽车轮胎。1973年投资4万元,建成“张掖县轮胎翻新厂”,时有职工14人,年翻新轮胎900余条。1976年投资11万元,厂址迁青年东街94号,建筑面积1919平方米;主要修补、翻新汽车轮胎,新开发橡胶三角带等产品;1987年投资8.5万元,建成食用明胶生产线,翻新轮胎1151条,生产橡胶产品14万件,完成产值34.5万元,利润3.3万元。1990年,拥有固定资产55.8万元,职工48人,翻新轮胎1651条,生产橡胶三角带等制品17.5万件和明胶等。1993年由张掖市轻机厂兼并。
  【涂料】1984年张掖市青西小学校办工厂筹集资金5万元,建成“张掖市青西涂料厂”,生产涂料5吨。1985年张掖市第三汽车运输队建成年产200吨的“光华涂料厂”属集体所有,生产131吨,产值9.3万元。1986年民乐县建成“涂料厂”,年产能力,300吨。1987年,张掖市青西涂料厂转为涂料、化工、塑料制品等生产。1988年,张掖光华涂料厂扩建改造,年产量达429吨,完成产值27.89万元,实现利税10.8万元;1994年生产涂料959吨,完成产值77万元,利润9万元。1995年,民乐县涂料厂生产涂料68吨,完成产值8万元。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