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力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电力工业
分类号: F426.42
页数: 12
页码: 938-9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至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电力工业发展情况,包括发电、供电、用电、管理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电力 张掖地区

内容

全区电力生产始于〔民国〕34年。1951年创建电厂。到1978年,建成4家火电厂,49座小水电站,从汽油、柴油发电到水电、火电并举,形成以张掖电厂为主的发电网络;是年5月,河(西堡)山(丹)一回线建成,翌年2月,山(丹)张(掖)一回线建成,张掖变电站与兰州大电网联网。到1995年,电力职工1846人,拥有固定资产21479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537万元,实现利税20.65万元;建成输电线路210条,长5406公里,变电站37座,主变5228台,总容量62.364万千伏安;联网水电站8座,装机容量20660千瓦,年发电量8834.5万千瓦/时。形成以110千伏、35千伏电压为骨干,覆盖6县(市)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兰州军区山丹军马场的高压输电线路网。年发、购总电量为63158万千瓦时,其中兰州输入电量49985万千瓦时,张掖发电量13173万千瓦时,用电总量62684万千瓦时。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100%、99.45%和99.31%,满足辖区各种用电,支援国防建设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少数民族用电。
  一、发电
  (一)火力发电 〔民国〕34年,山丹培黎学校用汽车发动机带动60千瓦发电机组发电。翌年4月,正式安装8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发电。7月,又在四坝滩校办农场安装10马力风力发电机1台,供农场用电。
  1949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三军驻张掖时,将解放永昌县时缴获的国民党第八补给区的1台汽油发电机组,安装在军部发电照明,装机容量为18.7千瓦。1951年,三军后勤部在张掖县城小南门外筹建张掖电厂,1952年投产,是年8月移交省重工业厅;1958年1月,张掖电厂扩建迁址南龙王庙,装机容量1000千瓦,年发电量89.9万千瓦时;1971年,地区在五里墩建成新电厂,装机容量5000千瓦。1955年,山丹矿务局筹建山丹电厂,1957年1号机组投产,装机容量800千瓦;1958年2号、3号两台800千瓦机组相继投入运行;1961年,4、5号两台机组投产,1966年拆除;1970年,山丹煤矿复产,安装前苏联制1500千瓦机组1台;1972年,安装国产1500千瓦机组1台。至此,该电厂有发电机5台,装机容量5400千瓦,年发电量283.82万千瓦/时,1979年停运。1958年,高台县农具厂始用柴油机发电,1959年建成发电站,装机120千瓦;1967年发电站搬迁增容,更名为“高台发电厂”,装机容量205千瓦。1976年高台县建成盐池火电站;1985年高台县硝盐矿、硫化碱厂建成柴油机自备电源,装机320千瓦。1962年12月,民乐县始用柴油机发电,装机88千瓦,年发电量5万千瓦时。1971年,肃南县红湾寺、大岔等地利用柴油机发电。至1978年,全区建火力发电站4家,用柴油机发电的小火电站24座;是年9月,山(丹)河(西堡)一回线建成,山丹电厂停运。1980年2月临(泽)高(台)110千伏送电线路建成,以35千伏运行,高台发电厂停运。1981年,山丹至民乐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1983年,地区发电厂有发电机组4台,总装机1.27万千瓦。至1993年,1、2、3号机组报废,4号机组退役修复后继续发电。至1995年,全区火力发电装机容量为1.05万千瓦(其中地区电厂6000千瓦,临泽淀粉厂自备发电机2×750千瓦,张掖糖厂自备发电机2×1500千瓦),年发电量4338.5万千瓦/时。
  【张掖电厂】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三军筹建张掖电厂,投资45.42万元,从上海购进旧锅驼式蒸汽发电机1台,蒸汽压力10千克/平方厘米,装机容量149马力,1952年移交省重工业厅后与面粉厂合并为“张掖电面厂”,并增置西德制造的8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与原有锅驼式蒸汽发电机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为190千瓦。1958年初,分设张掖电厂,由张掖市管辖,省重工业厅将兰州郑家庄电厂美国造的TM—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调拨张掖,国家投资60万元,在张掖城郊南龙王庙扩建电厂,9月底竣工发电,年发电量89.9万千瓦/时。1962年6月电厂收归专区,翌年2月收省重工业厅管辖。1964年,省计委、省重工业厅投资173万元扩建,1966年4月建成,新装1×1500千瓦2号机组,总装机容量增至2500千瓦,年发电量444.51万千瓦时。1968年9月,交张掖地区管辖。1969年省革命委员会、水利电力部批准,建立五里墩电厂,将兰州郑家庄电厂MY—5000千瓦的凝汽式美国制造发电机组调拨张掖,1971年5月竣工发电,国家投资450万元;10月,五里墩电厂同南龙王庙电厂合并为“张掖地区电厂”。南龙王庙电厂为一车间,五里墩电厂为二车间,厂部设在五里墩。1974年,为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国家投资513万元,在二车间新增1套6000千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为4号机组),1976年5月竣工,总装机容量达到1.2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267.28万千瓦时。1979年2月,兰州电网与张掖联网后,电厂1、2号机组改为调相机运行,3号机组停运,4号机组冬春黄河枯水期运行。1983年,原电厂二车间为“发电车间”,一车间改为“送变电工区”。自建厂到1995年,国家投资1136.42万元,装机容量6000千瓦(最高达1.27万千瓦),拥有固定资产21479万元,年发电量4316万千瓦时。
   (二)水力发电 1958年“大跃进”时期,张掖市利用渠道落差建成3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18.5千瓦。1960年全区有小水电站15座。到1971年,兴建小水电站50座,主要用于磨面、榨油、饲料粉碎等农副产品加工。70~80年代,新建双树寺、龙渠、大满3号,盈科1、3、4、5号,军马场1、2号,李桥、瓦房城等水电站。至1994年,建小水电站82座,大部因灌渠来水受制,兰州电网输入后停运。到1995年,正常运行的水电站18座,其中与地区电网联网的水电站有8座,装机容量20660千瓦,年发电能力10769万千瓦/时,实际发电量为8834.5万千瓦/时。
  二、供电
  (一)市区供电 〔民国〕34年,山丹培黎学校发电除自用外,还向山丹县政府、邮电局、银行等机关供电。1952年张掖电厂建成,以380伏电压供张掖机关、学校、邮电及四大街路灯照明。1954年7月,安装100千伏升压变压器,城区升压至6300伏。1957年山丹电厂建成,以6300伏电压向山丹县城区和平坡煤矿供电。1958年10月,张掖电厂在城区架设6104和6205两条线路供电。1960年以6300伏电压供电至城区内外10公里。1963年新建1000千伏安升压站,翌年建成张掖电厂至平原堡变电站35千伏送电线路;1975年从平原堡变电站出线送电到临泽县;1979年从临泽变电站出线送至高台县。1980年从甘浚变电站出线,以35千伏线路送电至肃南县。1981年山丹军马场小水电站与大电联网运行,并从山丹变电站出线,以35千伏电压送至民乐六坝,由六坝变电站出线送至民乐县城。至此全区6县(市)全部通电。
  (二)地区电网 1978年5月,河西堡至山丹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1979年2月,山张一回线路和张掖110千伏变电站建成,以35千伏电压与张掖电厂并网。1980年建成110千伏以35千伏运行的临高线42公里。1985年张掖至临泽110千伏线路建成,长44.5公里,张掖——临泽——高台110千伏线路开始运行。1988年张火线及火车站变电站建成。1990年12月,河山二回线110千伏线路建成。1994年5月,临泽临时变电站建成。1995年建成山丹至张掖110千伏二回线。8月,金昌至嘉峪关张掖段33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直供酒峪电网)。至1995年,全区有330千伏线路1条、169公里;110千伏线路6条、433公里;变电站5座,主变9台,总容量19.75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37条、672公里,变电站32座,主变52台,总容量11.27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166条、4132公里,变压器5167台,总容量31.14万千伏安。通电率城镇为100%,乡村98%,年供电量6亿多千瓦时,满足全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
  (三)输电线路 全区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7条,总长602公里,总投资20598.51万元。
  【沙山1112线(河山一回)】自永昌河西堡沙窝变,至山丹变电站。全长105.53公里,电压110千伏,导线型号LGJ—150,杆塔567基,总投资246.06万元。
  【沙山—1115线(河山二回)】自永昌河西堡沙窝变,至山丹变电站。全长104.03公里,电压110千伏,导线型号LGJ—240,杆塔383基,总投资1079.69万元。
  【山张—1113线(山张一回)】自山丹变电站起至张掖变电站。全长65.7公里,电压110千伏,导线型号LGJ—150,杆塔361基,总投资150.64万元。
  【山火—1114线(山张二回)】自山丹变电站起,至张掖火车站变电站。全长62.8公里,导线型号LGJ—240,电压110千伏,杆塔235基,总投资2841万元。
  【张高—1114线】自张掖变电站至高台变电站。全长86.2公里,电压110千伏,导线型号LGJ—150,杆塔403基,总投资477.98万元。
  【张火—1112线】由张掖变电站至张掖火车站变电站。全长9.54公里,电压110千伏,导线型号LGJ—150,杆塔55基,总投资65.56万元。
  【张高线“T”】接临泽临时变110千伏线,1994年临泽临时变建成后与张高线“T”接,全长6公里,导线型号LGJ—150,杆塔26基,总投资77.58万元。
  【金嘉330千伏线】金昌至嘉峪关330千伏线路张地段,全长169公里,导线型号LGJ—330,杆塔345基,总投资1.1566亿元。
  (四)变电站(110千伏) 地辖110千伏变电站5座,占地45864.99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89平方米。有0.8万伏—315万千伏的主变压器9台,总容量19.75万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1737.15万元。
  【山丹变电站】位于山丹县城北,占地10681.8平方米,建筑面积2605.1平方米。1978年建成运行,一期安装1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85年新增2万千伏主变1台。1989年4月,将1万千伏主变增容为3.15万千伏安变压器,1995年10月,将原2万千伏安主变增容为3.15万千伏安变压器。至此,山变拥有主变压器两台,容量6.3万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642.86万元。
  【张掖变电站】位于张掖市区西郊1公里处,占地7161平方米,建筑面积819.29平方米。1977年兴建,1979年元月投入运行。一期安装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85年7月,更新为2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新增7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91年12月,将7500千伏安主变压器更新为3.15万千伏安变压器。至1995年,安装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5.15万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240.3万元。
  【高台变电站】位于高台县城西1.5公里处,1980年兴建。占地15483.19平方米,建筑面积1652.8平方米。1985年高变升压为110千伏安,安装8000千伏安主变1台。1993年扩建改造,增装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容量增至2.8万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505.42万元。
  【火车站变电站】位于张掖火车站西侧。占地11664平方米,建筑面积859.7平方米,1988年12月建成运行。初装1.6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94年12月增装3.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至此总容量增为4.75万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243.84万元。
  【临泽临时变电站】位于县城东南开发小区,1994年5月兴建。占地875平方米,建筑面积64平方米。与张高线“T”接,有主变1台,容量7500千伏安。拥有固定资产104.73万元。
  【35千伏变电站】至1995年有32座,变压器52台,容量11.2725万千伏安。线路37条,总长672公里。
  三、用电
  50~60年代,全区除张掖电厂、山丹煤矿电厂供当地党、政、军和部分单位用电外,自办小电厂多属工厂自用。1978年5月,与兰州电网联网后,用电猛增。1995年全区用电总量由1980年的5688万千瓦时增至62684万千瓦时,增长10.02倍。其中,工业用电40950万千瓦时,增长10.07倍;农业用电12711万千瓦时,增长6.57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414万千瓦时,增长26.8倍;其他用电4609万千瓦时,增长28倍。
  【工业用电】1950年三军农具厂用柴油机发电生产,1953年张掖面粉厂由张掖电厂供电生产。1958年山丹煤矿和山丹县部分厂矿由山丹电厂供电。是年,高台农具厂用柴油机发电自用。1964年张掖电厂扩容供平原堡砖厂生产用电。1971年五里墩电厂建成,地区化肥厂、收割机厂、造纸厂、省轻机厂等厂家改用电能生产。1978年5月兰州电网通至山丹,山丹陶瓷厂、砖厂、水泥厂、炭黑厂、平坡小煤矿等均用电能生产。到1988年全区较大的厂矿均用电生产。1985~1995年,工业总用电量达229127万千瓦时,是前10年用电总量的4.4倍。
  【农业用电】1958年后,张掖市农村兴办4座小电站,装机容量118.5千瓦,主要用于粮食加工和排灌。1970年,张掖电厂向张掖县新墩、上秦、梁家墩、党寨、廿里堡、长安、小满、大满等8个公社供电。山丹电厂向山丹农场及位奇、清泉公社供电。张掖与兰州电网联网后,6县(市)农村普遍通电。至1995年,农村电网拥有35千伏、10千伏低压线路8699公里,变电所2座,主变49台,总容量7.878万千伏安;配变压器4039台,容量20.4399万千伏安,总装机容量达28.3179万千瓦,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100.、99.45%、99.31%。农村用电总量(包括自发电量),1974年为1041.49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196万千瓦时,占18.82%;农副产品加工用电231.69万千瓦时,占22.2%;生活照明用电81.19万千瓦时,占7.80%。“六五”期间,用电量年平均递增率为14.1%;“七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8.4%。到1995年,农村发电设备总容量达2.5727万千瓦,发电量8923万千瓦时。其中,水电站18座,装机容量22136万千瓦,年发电量7174.11万千瓦时;柴油机发电站41座,装机容量3458千瓦,发电量56万千瓦时;风力发电机510台(主要分布在肃南境内),装机容量57千瓦,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农村用电总量为17389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7803万千瓦时,占44.87%;农副业加工2058万千瓦时,占11.84%;生活用电2105万千瓦时,占12.11%。
  【生活用电】1958年给张掖城区四大街和山丹县城区部分居民供照明电,随着电厂、水电站和风力发电的兴建,尤以与兰州大电联网后,供电范围扩大。1975年生活用电156万千瓦时,1985年增加到1222万千瓦时,1995年生活用电4414万千瓦时,覆盖全区100%的城镇和99%的乡村。
  【其它用电】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和林牧、地质、建筑、交通、商业及文教卫生等行业。1985年,其他用电量为222万千瓦时,1995年达4609万千瓦时,比1985年增19.76倍。
   四、管理
  70年代以前,张掖电业分级、分散管理,独自经营。1983年3月,成立“张掖地区电力局”,各县成立“电力公司”,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地区直供张掖市城区、农村12个乡和山丹、临泽、高台县境内部分专线用电大户;其他按趸售电价管理用电。趸售6县(市)和山丹军马场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1995年,全区电力职工1846人,其中供电系统1411人,发电系统435人。
  【发电管理】1978年发电生产建立健全“三规十二制”,即:《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设备检修规程》,各级人员岗位责任、运行规章、交接班、巡回检查、工作票、操作票、设备定期试验切换、运行分析、设备场地管理和清洁卫生、设备检修和缺陷管理、备品配件管理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电厂的运行,五六十年代各电厂按三个运行制配备,70年代逐步改为“四值”,1990年,张掖电厂发电车间开始实行每日6小时工作制度和五值四运行(即“五班四倒工作制”)。
  【安全管理】80年代以前,大多由生产部门技术兼管。1983年省内电力统管后,在生产技术部门分设发、供、变,配安全管理人员,专职管理。1989年1月,地区电力局成立“安全监督科”,并从局到科室(车间、工区、所、队)、班(站),形成以生产副局长、总工程师为领导的三级安全管理网,各级主要领导为安全第一负责人。坚持每年春、秋季两次大检查,开展“三消灭”(消灭人身伤亡事故、消灭特大事故、消灭重大责任事故)、“反三违”(反违章作业、反违章指挥、反违反劳动纪律)等安全活动,增强职工责任感,保障发电、供电安全生产。
  【调度管理】1971年8月,成立“张掖地区电力调度室”,后增设保护组、通讯组。1980年收归永昌供电局管辖,1983年下放地区电力局。1990年5月更名为“张掖地区电力工业局调度所”,下设运行组、保护组、通讯组、总机班,由局长和总工程师直接领导。各县(市)先后设调度室,由省统一调度用电,地、县分级严格执行。
  【用电管理】计划用电,1978年以后,实行统一负荷调整,统一分配用电指标。1985年电力供应紧张,根据省《用电管理办法》,凡超计划用电和不能达到计划用电者,加收电费。为解决龙羊峡水电站蓄水期缺电问题,张掖全区实行周轮休制。90年代后,工农业大发展,电力供应渐趋紧张。1993年对一些工业用户实行“停二开五”限电方案;1995年5月,实行先保农业提灌和城市重点工业用电,一般行业实行“停三开四”限电方式(即每周供电四天),适当限制非重点工业和生活用电。
  节电工作早期从更换变压器和电动机开始,避免“大马拉小车”浪费电能。1981年后,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实行“谁超限谁,超用扣还,节约归己”“用电节约者奖,超限额者罚”和电力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等重大节电举措,并对硅铁、电石、水泥等9种高耗电产品实行限额指标供电;凡新建、扩建项目,产品设计均不选用耗能高、淘汰型设备。到1992年底,改造JO系列电机2435台、21459千瓦,更新高能配电变压器141台、9500千伏安。1995年节约电量1648.6万千瓦时。
  【农电管理】供电方式分为大电网直供、大电网趸售和网外自发自用3种类型。1983年,地、县电管部门分设农电科室,负责地、县农村供用电设计、施工、运行、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工作。1987年后,各乡(镇)设立电管站,负责全乡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的管理维护和用电检查。各村设有亦工亦农电工,管理本村设备、线路、用电和收费等工作,形成地、县(市)、乡(镇)、村四级管理网络。至1994年,各县基本实现“地方为主,县为实体,统一规划,集中调度,分级管理”的农电管理制。广泛开展“三为”(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活动,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到1995年底,全区农电管理人员1145人,其中技术人员79人,农村电工2669人。
  【管电机构】张掖地区电力局1983年成立,前身是张掖电厂,占地59434.51平方米,建筑面积39078平方米。1995年有职工732人,其中技术人员56人,拥有固定资产21479万元。为省电力工业局驻张电管企业(供发电)。1995年售电量达52103万千瓦时;年发电量4316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全局坚持“安全、经济、满发、少损”的管理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重视挖潜改造、技术革新,提高设备利用率,取得良好的效果。1984年获“企业整顿合格单位”称号,1987年获省、地“第二次工业普查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获“档案管理省一级企业”称号,1990年获“国家二级计量单位”称号,1991年获“会计达标单位”“物资管理达标单位”“职工生活达标单位”称号。1992年晋升为省一级企业,被省电力局评为“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被西北电管局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1993年被省电力局评为“三项制度改革优秀企业”,被张掖市命名为“三星级文明单位”,1994年被省档案局评为“三优先进单位”,被省电力局评为“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评为“老字号企业”,省政府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