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组织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14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组织机构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
页码: 895-8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远古时期至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水利事业组织机构的情况,包括地区水利机构、县(市)水利机构、省属驻张水利机构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水利 机构 张掖地区

内容

张掖自〔西汉〕建郡至〔民国〕时期,历代郡、州、府、县均无专门水利机构。有些朝代,随屯田所需,军队或地方设有兼职官员分管水利。共和国成立后,成立“河西水利委员会张掖分区委员会”“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委员会”,专、县水利局,水利水电工程局,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等,水利组织机构不断健全。
  一、地区水利机构
  【地区行署水利电力处】1950年,省农林厅水利局派驻张掖水利工作组。1956年3月设立“张掖专署水利局”,有职工69人,下设灌溉、财统、政秘、工务等科室。1958年,水利机构扩大,更名为“张掖专署水利电力局”,增设水电、排灌、人保等科室,分设加工厂、水利学校;建立局属单位石羊河、疏勒河、托勒河、黑河管理处,张掖、武威、安西灌溉试验站,钻井队、排灌站、水泥厂等。到1959年,职工达762人。1962年元月,张掖专区划分为武威、酒泉、张掖3个专区,专署水电局设秘书、工程、灌溉、财务4个科和加工厂,有职工87人。1968年7月成立“张掖专署水电局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4月与农林牧局合并为农林水牧工作站,9月改称“农水局”;1970年9月恢复,“水电局”,全称“张掖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电力局”,下设办公室,工程、农田水利、电力、财务科,电力调度、物资、加工厂等,职工150人。1978年3月,电力科、电力调度室划归电力工业局。1979年地区水利局分农田水利科为水利管理科、农基科,增设总务科、水利科学研究所。1980年改工程科为勘测设计队,水利管理科划归黑河流域管理处,时有职工146人。1983年,地区水利局易名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水利电力处”,增设业务科;1985年农田水利建设队、水利科并入“水利勘测设计队”;1987年成立“水资源办公室”;1991年6月设立水政科。
  1993年10月,“地区水利电力处”与“地区黑河流域管理处”合并,下设办公室、政工科、水政科、财务审计科、公安科、工程建设科、水利管理科、抗旱防汛科、综合经营科、水资源办公室、质量监督站、水科所、后勤队,下属单位有黑河干流管理站、沿河墩水管站、新浚水管站、沙河水管站、临高水管站、酥油口水库管理所、灌溉试验站、水利机械加工厂、水利物资供应站、水利汽车队,职工人数381人。
  【张掖地区黑河流域管理处】1950年,黑河干流水利由驻军管理。1951年元月成立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委员会,由驻河西人民解放军三军军长黄新廷任主任,政委潘坤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张掖、临泽、高台、金塔、鼎新5个县各派1人驻会工作。1952年水管会交地方管理,由张掖县县长王佳邦、省水利局黑河水利工作组组长张守宽任正副主任。酒泉、武威两专署派员驻会工作。1954年由省水利局领导,主任由酒泉地委书记贺建山兼任,副主任由武威专员孟浩、黑河水利工作组组长张守宽兼任,派蔡德旺为专职副主任,配干部7人,1955年初接管黑河总口。1956年撤销“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委员会”,人员并入专署水利局;黑河总口交张掖县管理。1958年成立黑河河系灌溉管理处,编制12人,实有6人;1964年更名为“张掖专区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处”,职工19人;1967年机构撤销。1978年7月恢复“张掖地区黑河流域水利管理处”,县级建制,编制80人,实有36人,下设秘书科、灌溉管理科、工程管理科、防汛科、酥油口水库管理所;1981年成立综合经营科,1982年接管平原堡灌溉试验站;1987年成立“黑河草滩庄枢纽管理站”;1994年元月,与地区行署水利处合并,名称保留。
  【张掖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局】1957年成立“张掖专区水利工程队”,时有职工40人。1960年招收一批河南移民,职工3000多人,投入兴修皇城水库。1961年水库停建,移民离队,工程队解散。1979年12月成立“张掖地区水利机械施工队”,县级建制,编制200人;1986年改为“张掖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局”,下设政秘科、总务科、生产技术科、汽车队、机修队、安装队,职工194人。
  【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1980年成立“张掖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队”,有职工11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6人,技术专业分为水工设计、建筑设计、测绘、地质勘探、土工试验等。1994年5月,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队与省水利厅地质建设公司联合组建为“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乙级设计证)。承担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下电站工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及容量5亿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工程,保护面积100万亩以下中等城市、工矿区的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投资2亿元以下水利调引工程,河堤、河道整治工程,50万亩以下的灌溉工程等的勘测设计。时有职工21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工程师43名。
  【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1959年5月成立“张掖专区防汛指挥部”。1967年5月成立“张掖专区防汛领导小组”,1971年改设“张掖地区防汛办公室”,1973年改为“张掖地区防汛指挥部”。
  80年代以后,防汛指挥部成员扩大到水利、农委、计划、经委、财政、商业、供销、物资、农业、民政、公安、交通、气象、邮电、公路、广播电视、驻军部队等部门领导。防汛指挥部总指挥由地区行署分管水利的副专员担任,副主任由军分区、驻军部队、地区水电处等部门领导担任。1980年设立黑管处防汛科,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与防汛科合署办公。1994年防汛与抗旱指挥部合并为“张掖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地区水资源委员会】1987年3月11日,成立“张掖地区水资源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副专员兼任,成员由农委、计划、水电、经委、农业、卫生、交通等处领导组成。1991年6月,水电处成立水政科,与水资源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县(市)水利机构
  1956年,各县成立水利科。1958年,县(市)改水利科为水利局。70年代改为县水利电力局。同期,成立水利施工队、打井队(除肃南)和李桥、祁家店、瓦房城、鹦哥嘴、益民干渠、童子坝、盈科、西总干渠8个水管处及灌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31个水管所。80年代成立区乡水管所71个,山丹县红寺湖乡、张掖市平山湖乡设立专职水管员。至1995年,全区县(市)、乡水管人员2200多人。
  三、省属驻张水利机构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第二总队】50年代建立,时为水电部西北勘测设计院河西勘测规划设计队。1961年调往新疆,1964年返回,1970年西北勘测设计院撤销,易名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第二总队,简称“二总队”,驻张掖市平原堡。1995年有职工370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119人。
  【张掖水文勘测队】1944年省水利林牧公司在莺落峡建立水文测站,继而设正义峡、洪水河等水文测站。1955年成立“张掖水文站”,驻莺落峡,隶属省水利厅水文总站。1958年归属张掖专区,1963年收回省管,在张掖设立水文分站;1968年撤销“张掖水文分站”,1972年恢复张掖水文站。1980年站址由莺落峡迁往张掖城东郊,1984年更名为“张掖水文勘测队”。1995年张掖水文勘测队下辖黑河水系的2个国家一级站,8个国家二级站,12个国家辅助站,1个地下观测研究所和化验室。莺落峡水文站是张掖设立最早的黑河干流上的控制站,控制面积1万平方公里。主要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水化、颗分、降水、蒸发等,并向省内外7个单位发送水情电报。
  地下水观测站于1952年成立,1956年撤销。1980年由张掖水文站建站,开展系统的地下水观测研究,时有观测井30多眼,观测水位、水化、水源等,并与地震、气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简称“水文二队”,驻张掖市平原堡。1956年建队,从事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钻探、用水钻井、市政建设、基础工程施工等地质勘探工作,时有职工768人。其中,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探矿工程、岩矿测试、测绘、物化探等工程的技术人员共153人。拥有300米以上钻机22台,百米钻机4台,静力触探车、物探测井车各1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计谱仪等。1987年被地矿部核定为二级企业。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