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具经营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0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机具经营体制
分类号: F323.3
页数: 3
页码: 824-826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机具经营体制情况,包括农机具经营体制沿革、农机经营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农机 经营体制 张掖地区

内容

一、农机具经营体制沿革
  〔民国〕以前,农机具属私人所有。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农机具经营管理体制经历三个时期。
  (一)以国营为主时期 1956~1969年,由国家投资兴办拖拉机站,实行国营体制。1956年在临泽县建起全区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尔后各县拖拉机站相继建立。通过建立拖拉机站,进行农业机械作业、示范、推广。1961年,农业机械开始有计划地以示范推广为主。1966年根据毛泽东主席“一九八〇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指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1969年,地区设立农机管理局、农机公司和农机修配厂,各县设立相应机构;公社(镇)建立农机站,开展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示范推广,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奠定基础。
  (二)以集体经营为主时期 1969年之后,国营拖拉机站逐步撤销,农机具折价下放给人民公社经营。到1972年,全区建立公社农机站64个,时有国家职工和社队农机人员2049人,实行集体经营体制。
  国家无偿投资,加强地、县农机管理机构,推动农业机械制造、维修、供应、使用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等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农村社队农业机械经营。到1980年,经营大中型拖拉机1473台,小型拖拉机3631台,农用汽车280辆,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分别比1970年增长22.2倍和11.6倍。农机总动力达22.39万千瓦,平均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549亩。地、县建立农机技术培训机构6个,公社建立农机站78个,部分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队,社队农机人员达10619人。先后开展农机化作业项目15个,拖拉机总作业量达1237.63万标准亩。耕地、播种机械化作业水平由1972年的24.5%、4.8%上升为39.79%、30.76%。90%以上的人民公社拥有农业机械。
  (三)多种所有制经营并存时期 80年代,农业机械化事业进行改革,农机经营体制形成国营、集体、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而以个体所有制经营为主的格局。1990年,整顿改建乡(镇)农机服务站68个,占总数的97.14%;建立健全城乡农机维修点606个,从业人员1289人。此后,国家允许农业机械进入市场,允许农民购买、经营农业机械;社队集体农机具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进而折价转让农户;农民自筹资金,联户、个体购买、经营农业机械,形成全民、集体、个体所有制和国营、集体、联户、个体经营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体制。农机经营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机化的发展,到1995年,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58台,小型拖拉机44664台,其中农民个体经营的大中型、小型拖拉机分别占拥有量的77.98%和99.17%;农机总动力83.02千瓦,平均每万亩耕地装备总动力为2964.9千瓦,拖拉机1781.54千瓦,电动机436.7千瓦。农田机械化作业机耕为66%0,机播为68.7%;林、牧业机械化水平也相应提高。
  二、农机经营
  (一)国有经营
  1.县农具站 1951年,武威专区在张掖县设立农具站,推广新式畜力农具及配件,兼营维修。到1955年累计推广新式步犁8250部。1953年,甘肃省农林厅在张掖县建立“马拉机农场”,使用马拉农具耕作,兼做示范及出租;1957年新增热特—25K拖拉机1台,部分为农民代耕。1955年,专区农具站移交张掖县,成立“张掖县新式畜力农具站”,试验、示范和维修大中型农具,并开展农具出租,为农民代耕、代播。
  2.国营拖拉机站 1957年,甘肃省农林厅在临泽县板桥建立“农业拖拉机站”,负责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机械,并为农民进行机械代耕、代播。1960年各县建立拖拉机站,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拖拉机,负责全县机耕作业。机站经费、财务计划、农机作业计划,均由省农牧厅管理。1968年底,机站及拖拉机下放人民公社集体经营。
  (二)集体经营
  1.耕作机械 1968年底建立公社拖拉机站。社营拖拉机站的资金主要是集体积累和国家资助,由公社管理,生产及财务计划统一纳入公社计划,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职工为社请人员,劳动报酬取决于拖拉机站经营水平和所在社队的收入水平,一般略高于本队同等劳力。1969年,部分生产大队、生产队相继购置农业机具。1971年底生产大队经营大中型拖拉机47台,占大中型拖拉机的18%;1970年,生产队开始经营拖拉机,到1980年,生产大队经营大中型拖拉机807台,占总数的54.78%;生产队经营拖拉机3604台,其中大中型262台,小型3342台,分别占各类总数的17.78%和92.04%。
  2.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0年代由公社、大队集体经营,70年代主要由生产大队、生产队经营,80年代以后主要由农户个人经营。
  (三)多形式经营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由集体经营的农业机械,实行承包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联户、个体经营农业机械的数量逐年增加,到1984年底,联户、个体经营的拖拉机占拥有量的92.1%。1990年经营农业机械的个体户为40221户,经营拖拉机28150台。1995年农机个体户为67932户,经营拖拉机45431台,占拖拉机拥有量的98.5%。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