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机具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2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机具演变
分类号: S232
页数: 4
页码: 821-8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远古时期至1995年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机具演变史,并介绍古代的农具、当代的农具。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械史 张掖地区

内容

一、古代的农具
  据山丹县四坝滩和民乐县东、西灰山文化遗址考证,距今4000年前,先民们已用石器进行农牧业生产活动。汉朝境内始用铁制农具,据居延汉简《代田仓》记载,当时河西已经使用耕牛和铁犁。〔民国〕《新修张掖县志》记载:〔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兴修水利,使用铁犁牛耕和“耦耕”“耧车”。到〔明〕末〔清〕初,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适于本区农业生产的犁、耙、耧、锨、锄、镰刀、大车、手推车、石磙、石碾、石磨等农具。从〔清〕初到共和国前的300多年间,除磨面、榨油、运输等农具,部分为机械代替外,主要农具大都沿用旧式,无所创新和明显的改变。
  二、当代的农具
  (一)沿用旧式农具和推广改良农具 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重视农具改良。1951年开始增补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主要推广改良畜力牵引和半机械化农具,推广新式步犁、山地犁、双轮双铧犁、畜力播种机和收割机、手摇喷雾器等。到1957年底,全区推广各类新式农具25.76万部(件)。
  1.犁
  【旧式犁】二牛抬杠犁是张掖地区古老的耕地农具,始于汉代。犁辕挺直,前面有套耕畜的木架,二牛牵引,犁与扶手为一体,犁铧宽大,直接套在犁头上。犁铧有大、小两种,大犁铧主要用于翻地,小犁铧用于播种。
  【新式犁】是50年代初期使用的一种新式畜力耕地农具。由犁辕、犁体、犁箭和犁柄组成。区内推广使用的有五时、六时、七时步犁,以六时步犁最为普遍。新式步犁耕的深、沟底平、扶犁轻便、耕深稳定,沟壁整齐、翻土良好。
  【57型新式单犁】1955年开始在山丹、民乐等县沿山旱地使用。铁质犁辕,后部弯曲下垂,以作犁柱用;犁辕前端有调节板,调控耕深和宽窄;犁柄木质,顶端左侧安有手把,中段后面安有提把。
  【16号山地犁】适于坡地耕作,犁辕中部下弯,前端有调节板;犁柄为一根直木,中部装有把,提把下有用脚蹬控制犁头翻地方向的装置,可左右两向耕翻,耕深10~13.3厘米。
  【双轮双铵犁】畜引耕地犁。有两个犁和两个行走轮组成;1~3人操作,2~4匹马牵引;每天耕地10~12亩,耕宽40厘米,耕深16厘米,适于平川地区深耕。
  2.整地播种农具
  【铁锨】传统手工锻打的挖掘性简易用具。锨体长方形,上宽下窄,上部有裤,安上木把。50年代以后改为新式圆头锨,使用轻便、灵活。
  【锄头】锄地的传统用具。由锄铲、锄头、锄把组成。锄头由生铁铸造,锄铲套在锄头尖上。用于播种开沟、刨土、除草。
  【方耙】传统畜引耙地农具。耙身为长方形框架,两排木制或铁制耙齿安装在前后架上,用以耙地碎土和疏松土壤。
  【耱】用柳条编制的一种表土作业农具,用以碎土、平地及播后覆土。
  【石磙】断面为六边形石柱,长1.2~1.5米,安装在长方形框架内,以人拉或畜力牵引。是传统的田间镇压和场上打碾作业的主要农具。
  【耧】又叫“耧车”,区内使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铧组成,有二腿耧、三腿耧两种,畜力牵引。三腿耧播种小麦、大麦、青稞等作物;二腿耧播种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
  【畜力条播机】1956年推广使用,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行走轮和传动轮组成。由行走轮传动排种器播种,行距15厘米,播深3~8厘米。可调节播种量、深度、行距,用于麦谷类播种。
  3.植物保护机具
  【单管式喷粉器】由简单柱塞泵压送药物的人力喷粉机具。由吸水座、柱塞杆、泵管、空气室、喷管、喷头、传动装置构成。
  【手摇喷粉器】人力喷施药粉的机具。由药箱、搅拌送粉器、风扇、喷粉管、喷头、传动装置组成。
  4.收割脱粒机具
  【镰刀】由原始镰刀改造而成的传统小农具。由镰刀、镰把组成,用于收割麦、谷、糜、稻、玉米和割草。
  【摇臂收割机】主要由传动轮、凸轮、耧耙及割台等部件组成。由两头大牲畜牵引,割下作物由耧耙排放一边,人工捆起。
  【人力打稻机】由一个弓齿式或纹杆式滚筒等部件组成的简易水稻脱粒机。作业时手持稻束,穗头朝前,在旋转的滚筒上翻转,进行脱粒。
  【石磙】见整地农具。
  5.清选农具
  【木锨】利用风力人工扬场工具。由木锨头、锨把组成。
  【簸箕】用柳条编制的清选工具。使用时用手抓住簸箕两边,上下簸动,使前端呈弧形运动,并借煽动的风力,将杂物簸出去。
  【风车】木制风车,由机架、风扇叶片、喂料斗、风量调节板组成,用以清除粮食中的杂物。
  6.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石磨】60年代以前,是农村加工面粉的主要工具。石磨由上磨盘、下磨盘组成。下磨固定,上磨用畜拉或人推转动,磨碎粮食。
  【碾子】传统碾米工具。由碾盘、碾轱辘组成。畜力牵引或人推,碾轱辘转动,脱去谷、糜、青稞、大麦皮糠。
  (二)机械动力的使用
  1.拖拉机、柴油机 1944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山丹县创办培黎学校,1947年进口意大利的“飞雅特18”轮式拖拉机1台,丹麦产的“凡尔迈特”轮式拖拉机1台,“阿力斯”轮式拖拉机1台。1953年培黎学校迁往兰州,拖拉机留给山丹县良种场。1957年,临泽县进口7台拖拉机。1960年开始使用国产东方红—54、东方红—28和铁牛—55拖拉机。此后,国产拖拉机逐步普及。到1995年全区大型拖拉机拥有量1458台,小型拖拉机44664台,比1980年增长6.3倍。由于农村电力建设的发展,柴油机由1980年的5848台,到1995年减少为654台。
  2.机引农机具 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机引农具达655台。80年代以后机引农具迅速发展,到1995年小型拖拉机配套犁达29298台,播种机8635台,收割机1570台,分别比1980年的1255台、397台、470台增长22.3倍、20.7倍和2.3倍。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要求,1971~1972年,办起地、县农机修造厂8个,区内使用的部分机引农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由本区生产。
  【耕作机械】栅条单铧双向犁是手扶拖拉机配套耕地农具,适于水、旱地耕翻作业,由地区农业机械厂生产。单铧、双铧、三铧悬挂犁由地区农机厂生产。悬挂单铧犁为东方红—12型及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农具,适于小块地耕作。双铧、三铧悬挂犁分别为东方红—20型和东方红—28型拖拉机配套的耕地机具。三铧翻转犁由地区农机厂生产,是铁牛55型拖拉机配套耕地机具。
  【整地机械】Ⅴ型镇压器是机引整地机具之一,也可以进行碾场作业。41片圆盘耙由地区农机厂生产,是整地、浅耕、灭茬的机引农具。
  【播种机械】七行播种机是手扶拖拉机及小四轮拖拉机的配套播种机,主要用于大田播种。
  【收割机械】1971年区内引进手扶拖拉机配套收割机。1980年地区收割机厂生产敦煌牌130、160、190、220型4种规格的收割机,与小型拖拉机配套,其特点为前悬挂、立式割台,小扶禾器,侧向条状铺放。
  3.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60年代开始使用,以柴油机为动力,70年代后逐步实现以电力作动力。到1995年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359台,其中磨面机5231台,碾米机651台,榨油机443台,其它34台,粮油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
  4.畜牧机械 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电动剪毛机组和饲料加工设备等,都是以电力或柴油机为动力。到1995年牧业机械主要有饲料粉碎机4680台,铡草机950台,剪毛机46台。
  5.场上作业机械 全部以电力或小型拖拉机为动力。到1995年,有场上作业机械12621台,其中脱粒机2517台。
  6.运输机械 70年代国家投资支持社队添置一批农用汽车,运输机械发展速度加快,到1995年有农用汽车1470辆,其它农用运输车374辆,三轮机动运输车8794辆。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