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行政执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16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行政执法
分类号: D912.112
页数: 3
页码: 603-60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张掖地区1989年1月起开始组建机构,实施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包括专项检查、综合检查、重点抽查、集中大检查等。
关键词: 张掖地区 技术监督 行政执法

内容

地区于1989年1月起开始组建机构,实施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
  一、专项检查
  1989年8月,全区从物价、质量等部门抽调24人,组成6个检查组,对区内批发、零售、个体棉花加工点等56个门点进行棉花销售价格和质量标准检查。查出高台县3户个体加工点短斤少两,变相涨价,没收违法所得400元,罚款120元。
  是年底,辖区有些生产单位引进既无生产标准又无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的黄板纸制烟筒,在市场上大量销售。这种产品易燃烧、炭化、吸水软化、散热性差,引起多家消费者投诉。地区质量局和地区工商局进行查处,责令从检查之日起生产单位停止生产,销售单位停止销售,广播电视部门停止对该产品的宣传,并对市面上销售的纸制烟筒进行了查封。
  1990年第三季度,根据省质量管理局统一安排,对张掖百货站、医药站等5户省、地流通企业进行查处无生产许可证产品工作,检查压力锅、洗衣机、低压电器、化学试剂等10大类商品。对查出的无生产许可证标示的商品,分别作了停止销售和与厂家联系退货处理。
  1994年1月,在甘州市场发现一个体摊贩使用的15kg铝杆秤有假,顺藤摸瓜,查获一个体户有意制造假秤的违法事实,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分别罚款200~300元。
  二、综合检查
  1989年11月15日—12月中旬,张掖市质量局牵头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区和农村的国营、集体、个体306户生产企业、经销门店进行检查,其中有经销伪劣变质商品的211户,查出伪劣变质商品15个大类,价值4.35万元。对64户经销伪劣变质商品的单位和个人执行罚款0.47万元。1993年甘肃省质量局发9期质量公报,检查产品118种,合格率为71.19%,有27户企业的34种产品不合格,分别立案查处和限期整顿。地区监督检验全区274户企业的332个产品,合格率60.33%;对34户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分别责成各县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处理。是年地区组织对全区流通领域,检查了116个企业、门点和单位,检查产品2376批(次),判定合格1721批(次),合格率72.4%,查出不合格商品17327计数单位,价值11.2万元。全年检查4575批(次)商品,查出伪劣商品价值43.48万元,销毁伪劣商品11.87万元,共罚款4.08万元。
  1995年,出动检查人员2814人(次),对全区生产领域的化工、机械、粮油、冷冻食品、木制家具、饲料、酒类、糕点、罐头、酱油、食醋、皮鞋、建材等20大类的产品实施监督检查,检查产品344批(次);在流通领域检查集贸市场50个,企业门点2813户,查出不合格商品价值215万元,假冒伪劣商品价值97.58万元。销毁伪劣商品价值20.03万元,端掉造假窝点5个,罚款4.5万元。
  三、重点抽查
  1990年第四季度,地区质检所对全区生产罐头的国营、集体和乡(镇)10户企业的24个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其中产品质量全部合格的企业只有3户、9个产品,10户企业中,产品标签不合格的达87.5%。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顿。1991年10月,对全区日用安全火柴国家标准贯彻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辖区内8个批发部、44个国营商店、40个集体商店和56个个体商店的1.82万件火柴,有0.39万件火柴不符合新国标。对其中大批量不符合新国标的存货,与厂家联系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后销售,小批量的均要求限期销售。
  1995年第二季度,对全区23家生产企业的40种冷饮食品进行重点抽查,检查结果仅有9个产品合格,有77.5%的冷饮食品不合格,其中17种被判为劣质品。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分别进行整顿和经济处罚。
  四、集中大检查
  1989年4月14~28日,地区质量局组织10个单位对张掖城区流通领域的商业、供销、医药系统的97个单位实施商品质量大检查,重点检查上市的糕点、饮料、罐头、调料、烟、酒、皮鞋、自行车、家用电器及药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对大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封存、没收、罚款处理。没收35类60种商品,价值2.43万元,罚款0.62万元。1991年春节前,张掖、山丹、民乐、临泽县(市)进行商品质量、计量、食品标签大检查,检查经销企业772家(国营207家、集体150家、个体415家)。查出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1301袋(瓶),不合格计量器具133台(件),不合格定量包装商品50袋,不符合食品标签标准的食品标签233种。对27个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其中:处以停止出厂销售的4家,限期销售的11家,处以罚款的12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1210.20元。对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经公开展览后,全部销毁。1992年春节前,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等县(市),由技术监督局牵头,会同工商、卫生、商业、供销、公安等部门组织节前商品大检查,以检查过期、失效、变质食品、饮料、“三无产品”(皮鞋、小家电)、烟、酒等为主,检查1739个商业单位(国营444家、供销100家、集体296家、个体899家),查出经销不合格商品的企业222家。检查商品6.42万个,判定合格产品5.95万个,合格率92.7%;查出伪劣商品4194个,价值达4.96万元;没收销毁商品价值1.50万元。
  1992年5月,全区组织以计量为重点的大检查,检查较大规模的农贸、集市(批发)市场21处,国营商店、商场、门市部及粮店115家,集体及个体门点244家,个体摊点85处,检查各种计量器具1210台(件),合格率为72.5%。检查定量包装商品950包(袋),合格率为67.3%。没收不合格计量器具128台(件、只),对22个单位和个人进行罚款,罚款金额0.27万元。
  五、开展“’94质量张掖行、”“95质量陇原行活动”
  1994年10月,开展“’94质量张掖行”活动,在全区6县(市)进行商品质量大检查,检查280户企业经销的7957批(次)商品、11个集贸市场和312个经销门点的414台计量器具。查出烟、酒、饮料、小食品、皮鞋、化妆品、低压电器等11大类的不合格商品价值达22.76万元,销毁伪劣商品价值达8.63万元。
  配合开展“’95质量陇原行”活动,组织对全区12户医疗、医药经销单位的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检查,查出不合格产品7.45万套,价值6.26万元。对全区经销头盔的36户门点进行检查,查出不合格摩托车头盔837顶,价值4.08万元。对高台县群众反映强烈的粮油供应短斤少两问题进行检查,检查4个粮油供应站的40袋面粉,都不够分量,最多的差800克,最少的差270克。对此,都分别进行整顿和处罚。
  六、对产品质量进行技术鉴定
  1991年7月29日,张掖糖厂机修车间一辆日产五十铃客货两用车在行驶中发生捣缸事故。地区技术监督局组成鉴定小组,对该车发动机进行解体检查,确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连杆的质量问题所致。地区运管处和技术监督局对事故责任和经济损失作出仲裁:地区外贸包运公司汽修厂不按技术要求操作和零部件检验程序承修车辆,对使用过的连杆未作检验处理,应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承担经济损失的70%。1991年8月,根据地区育才中学要求对新购进的BJ2020N型汽车进行质量鉴定的报告,地区技术监督局组成“质量技术评定小组”,对该车的车壳、大梁、发动机,前、后桥和传动部分进行外观和解体等技术评定,判定该车为伪劣产品。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