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品价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1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工业品价格
分类号: F724.42
页数: 11
页码: 555-565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张掖地区工业品价格情况包括地方工业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医药价格。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工业品 价格

内容

一、地方工业品价格
  50~70年代,全区地方工业产品价格稳定。80年代,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产品成本上升快,许多产品价格随之上涨。90年代除个别产品外,大部分产品价格放开,由生产企业自行管理,变化更趋明显,不少地方工业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也有一些产品如水泥、砖瓦等,生产竞争激烈,程度不同地制约着价格上涨势头。
  【电价】张掖电厂和并入大电网的地区执行省定电价,未并网的县办小电厂执行地区定价。50年代照明用电每千瓦时0.55元;60~70年代,几次降低电价,以后保持基本稳定。1988年1月1日起,每千瓦时电力煤运加价0.0145元,1990年1月1日调整为0.0154元,1991年5月1日调整为0.0311元,1992年1月1日调整为0.034元,1995年调整为0.0243元。集资电厂电价,从1989年9月1日起,实行新电新价,每千瓦时加价0.0233元,1991年5月调整为0.033元,1992年1月1日调整为0.034元。以上两种加价,对城乡居民生活照明用电和农业排灌用电不加。集资电厂对化肥的生产用电和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照明用电也不加。并入大电网的小水电,国家收购电价每千瓦时0.05元。
  农电线路,执行甘肃电网1千伏以上电价,1976年照明用电每千瓦时(下同)0.195元,动力用电0.083元,农业生产用电0.058元。1988年5月1日农村照明用电调整为0.216元,动力用电调整为0.104元,农业生产用电调整为0.079元。1995年农村照明用电为0.21元,动力用电为0.2723元,农业生产用电为0.1943元。
  【煤炭】1957年,张掖、山丹、临泽、肃南等县办小煤矿生产的烟煤每吨出厂价15~18元,无烟末煤8.8~9元。张掖城区销售价,无烟末煤每吨27.5元,块煤53元,烟煤37元。50~70年代,煤炭价格基本稳定。80年代煤价上涨。1985年肃南灰大坂煤矿无烟末煤每吨(下同)出厂价23元,1990年30元,1995年50元。东水泉煤矿烟煤出厂价,1992年30元,1993年38元,1994~1995年46元。张掖市场地产无烟末煤销售价,1990年每吨57元,1995年150元。
  【化肥】张掖地区化肥厂生产的含氮16.8%碳酸氢铵和张掖市磷肥厂生产的含磷14%散装普通过磷酸钙。
  【农膜】1988年3月,超(薄)膜出厂价每吨(下同)5327元,零售价5575元,普(棚)膜出厂价5127元,零售价5367元;1990年超(薄)膜出厂价6889元,零售价7498元,普(棚)膜出厂价6329元,零售价6882元;1995年超(薄)出厂价8688元,零售价10000元。
  【水泥】地区山丹水泥厂70~80年代水泥出厂价执行省统一定价。1971~1989年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每吨75元,425#79元。1990年325#水泥调为125元,425#调为135元。1995年425#水泥每吨出厂价380元。
  【砖瓦】地区建筑材料总厂生产的240×115×53毫米机制红砖出厂价每千块(下同)50~60年代初51~56元,1966年元月调为45元,1988年5月调为50元,1990年3月调为60元,1991~1995年70~90元。400×240毫米机制红瓦出厂价每千块:1964年5月158元,1988年5月调为172元,1990年元月调为185元,1991~1995年250280元。县(市)办砖瓦厂和乡镇企业生产的砖瓦价格围绕地区建筑材料总厂价格变动。
  【食糖】1987年11月,白砂糖出厂价每吨1250元,张掖市场批发价1540元,零售价1720元;1990年11月,一级白砂糖出厂价每吨2600元,张掖市场批发价3036元,零售价3400元,优级白砂糖张掖市场出厂价2640元,批发价3090元,零售价3460元;1995年优级白砂糖出厂价每吨4550元,批发价5280元,零售价6400元。
  【白酒】50~70年代全区生产少量散装粮食白酒,由糖酒公司经销。1952年每公斤收购价1.2~1.3元;1957~1965年2.6~2.8元;1970~1980年出厂价每公斤2.34元,批发价2.54元,零售价2.84元,500克瓶装粮食白酒每瓶批发价1.56元,零售价1.72元。80年代粮食曲酒迅速发展,逐步取代普通白酒。1981~1986年张掖丝路春酒厂先后投产3个牌号曲酒,60度500克瓶装(下同)甘州曲,每瓶出厂价1.9元,批发价2元,零售价2.22元;甘州大曲每瓶出厂价2.2元,批发价2.36元,零售价2.6元;丝路春头曲每瓶出厂价2.97元,批发价3.09元,零售价3.4元。1988~1990年丝路春头曲每瓶出厂价5.3元,批发价5.89元,零售价6.6元。90年代,全区曲酒质量有较大提高,售价看好。
  【机制纸】地区造纸厂生产的箱板纸,1983年每吨出厂价595元,1986年610元,1989年720元,1992年880元,1994~1995年1130元。黄板纸每吨出厂价1973年435元,1983年570元,1986年610元,1989年700元,1992年850元,1994~1995年1130元。
  二、生产资料价格
  生产资料价格分为工业建筑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两大类。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重要的生产资料长期实行计划生产和计划分配,产品价格全部由国家制定。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国家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国家计划分配物资比重下降,通过市场成交物资逐步增加。1986年8月,物资部门作价办法由“以收抵支,收支平衡”改为“合理计费,合理盈利”。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部分生产资料实行市场调节价格,国家定价产品已经不多。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包括农业机械、水利水工排灌机械、化肥、农药、农药械、农膜、农用柴油以及中小农机具等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一般不划分批发价与零售价,销售价即零售价,从出厂价经调拨价到零售价,产品进销差率打得很紧。
  地区贯彻国家以农业为基础,工业支援农业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对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多年来一直采取微利保本,必要时给予财政补贴的低价政策。1954年降低化肥、农药价格,60~7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又几次降低化肥、农药等重要支农物资价格。对化肥、农药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对农业机械实行全省统一零售价,缩小或取消地区差价。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援农业生产发展,但是,压低工业生产利润,甚至亏损经营,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理顺价格和进行价格体系改革。1984年起国家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化肥、农药、大型农机具价格,对其它一些农机产品实行浮动价格,放开小农具产品价格,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长期偏低的状况有了改变。
  【工业建筑业生产资料价格】50年代,地区工业建设刚刚起步,物资供求有限,价格偏高,60~7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资供应价格有所降低。80年代经济体制全面改革,价格逐步提高,90年代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并轨,价格放开,物资供应价继续上涨。
  【石油产品价格】50年代,全区石油产品价格基本稳定。60年代随着石油工业发展,石油产品销售价(批发价)有所下降,1965年56#汽油每吨由524元降为500元,0#柴油每吨由419元降为390元,灯用煤油每吨由534元降为500元。对农用轻柴油按批发价每吨优待30元。1972年8月农用柴油优待金额提高到每吨145元,市场0#柴油农业优待价格每吨245元,1982年取消农用柴油优待价格。1983年5月全区对计划外用油实行高价政策,市场70#高价汽油每吨批发价1009元,零售价1130元,0#高价柴油批发价每吨986元,零售价1104元。1984年3月提高平价柴油销售价,0#柴油批发价在现行价格基础上每吨提高100元,市场调后批发价每吨490元。1990年3月和1991年3月两次调整平价油销价。1995年市场平价油品销售价70#汽油每吨2615元,0#柴油每吨2245元,煤油每吨2330元,润滑油每吨4800元。
  三、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
  50~70年代,全区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保持长期稳定。市场衣着类零售价格指数,1950年为100%,1980年115.2%,日用工业品类零售价格指数,1950年为100%,1980年128.1%,30年间年均递增不到1%。1978年国家进行价格改革,对一些重要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进行调整。80年代全区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逐渐上涨,至1990年,衣着类零售价格指数比1980年上涨91.7%,日用品类零售价格指数比1980年上涨93%。90年代,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全部放开,价格继续上涨。1995年,市场衣着类零售价格指数比1990年上涨46.9%,日用品类零售价格指数比1990年上涨26.9%。
  四、医药价格
  张掖市场西药零售价格指数1950年为100%,1952年90%,1957年77.7%,1962年70.9%,1965年63.6%,1970年47.1%,1975年42%,1980年41.5%,30年间下降58.5%。
  80~90年代,医药价格上涨,零售价格指数1980年为100%,1985年119.6%,1990年178.1%,1995年308.5%。其中,西药零售价格指数1980年为100%,1985年122.7%,1990年213.5%,1995年360.2%。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