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代集市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14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代集市与管理
分类号: F724.3
页数: 2
页码: 531-532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西汉〕武帝时到〔民国〕后期张掖地区历代集市与管理。
关键词: 张掖地区 集市 管理

内容

〔西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张掖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交易市场。《后汉书·西域列传》载:“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胡客贩,日款于塞下”,可见商贸盛况。武帝还设置平准官,管理市场物价;设置均输官,掌管商贸运输,实行盐、铁由官府专营专利制度。
  〔隋〕〔唐〕时期,丝绸贸易十分繁荣,张掖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大商埠。〔隋〕大业三年(607年),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驻张掖掌管互市贸易。《隋书·裴矩传》记载:“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往来相继,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大业五年(609年),炀帝西巡来张掖,会高昌、伊吾及西蕃胡27国首领、使者,成为张掖历史上最盛大的外交贸易盛会。会后,炀帝置西戎校尉后改称西戎使者,设使者署于张掖,统管西部各国进贡事宜与贸易。唐朝甘州“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商旅不绝,贸易兴隆。州城设市令与市丞,负责管理市场贸易与掌判市事。
  〔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回占领甘州。〔五代〕各朝和北宋朝廷所需战马主要从回鹘购买。回鹘人以“朝贡”方式每年送马匹到开封,北宋朝廷“估值回赐”,或以茶回赠逐渐形成茶马互市。回鹘人通过互市把白叠布、各种细毛织品(褐、斜褐等)、皮张、乳香、珠玉、琥珀、玛瑙、镔铁等大量物资售给〔宋〕〔辽〕〔金〕人。回鹘人换回大量铜钱、白银、绢、丝、帛等物。互市对象除回鹘人外还有青海、西藏的吐谷浑、吐蕃等族。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败甘州回鹘,建立〔西夏〕政权,甘州成为〔西夏〕在河西的政治、经济中心,通过〔宋〕〔夏〕边境的榷场,进行贸易。史称:“官市榷场,商贩如织,民间私市,日夕公行”。宋徽宗时设立茶马司,以茶马二政统筹兼营,便于榷场立法施行。〔宋〕还规定:“番汉各族,除违禁物品外,令取便交相博易。”
  元朝设立织毛段匠提举司专管为宫廷织物,设立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和官营手工业的作坊称局、院。〔元〕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俘获大批回民工匠,被安置迁来甘州等地服役,令其生产毛织品,被称为“色目人”。工匠生产的产品也可进入市场。
  明朝,行都司首府驻甘州,是甘肃政治中心和商业大都会,商贾云集,市廛繁盛。同时又是皮毛、药材、粮食的集散市场。明朝茶马互市也更加繁盛起来。〔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甘肃茶马司”。除先朝互市点外,设秦州、洮州、河州、庄浪、甘州、西宁六茶马司,以茶易马,纳马酬茶。宣德中叶,使商人从产地运茶到甘州,茶源不断。〔明〕律规定贩私茶500斤者,照私盐例充军。因而民间称茶为“官茶”或“府茶”。16世纪以后,西北除设6茶马司与羌番互市外,还在宁夏、凉州、洪水、扁都口等地开马市与蒙古瓦剌贸易,使长城沿线、西蒙地区集市贾店鳞次栉比。
  清朝张掖是甘州府治所,甘肃驻军重地。顺治八年(1651年)甘肃提督张勇在洪水开市,与青海蒙、藏诸族通商。《秦边记略》载:“总兵官筹皮马之利,始于海部通商与洪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准商贩往西北两路军营贸易,给张掖商业带来繁荣。大批商贩云集府城,形成河西商业中心和商品中转批发市场,向西、向北辐射。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张掖集市有店口发货市、米粮市、炭市、柴市、菜市、木材市、房笆市、油市、麻渣市、苇席市、骡马市等,集市分布,井然有序。
  〔民国〕时期,张掖市场受到军阀和官僚资本控制左右。〔民国〕20年(1931年),军阀马步芳部师长韩起功插手商业强卖强买、敲诈勒索,致使很多小商店倒闭歇业。〔民国〕28年孔祥熙的代理资本在张掖设“乾元商行”,垄断皮毛市场。〔民国〕34年,高台设盐务所,隶属凉州盐场公署,下设缉私队,配备盐警数人,禁止私盐运销。〔民国〕后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市场萧条,商业萎缩。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