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病虫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9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病虫害
分类号: S436.8
页数: 4
页码: 351-3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地区病虫害区内1959年查出农作物病害23种,1984年有374种;各种虫害1959年为60种,1984年有580种。病虫害常发生在大旱之年或旱年之后,也有的发生在雨涝之季。病虫害多为本地原有,也有通过引进种苗等渠道传入。病虫害与气候关系密切,繁衍生存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张掖地区 自然灾害 病虫害

内容

区内1959年查出农作物病害23种,1984年有374种;各种虫害1959年为60种,1984年有580种。病虫害常发生在大旱之年或旱年之后,也有的发生在雨涝之季。病虫害多为本地原有,也有通过引进种苗等渠道传入。病虫害与气候关系密切,繁衍生存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一、病害〔中华民国〕35~38年(1946~1949年)山丹县小麦发生腥黑穗病,芦家堡等村尤为严重,发病率60%,小麦连年歉收。1953年夏民乐县豆类作物发生虫害,万亩豌豆受灾减产。
  1954年山丹、民乐等县,小麦发生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发病率15%~20%,小麦歉收。
  1961~1962年民乐、山丹县小麦发生黑穗病。民乐发病率25%~40%,最高达50%,受灾面积20.9万亩,减产15%~20%;是年,山丹县洋芋发生环腐病、黑茎病,成灾1万多亩。
  1963年民乐县发生锈病。青稞发病率50%,糜子近乎绝收。
  1964年全区小麦锈病大流行,沿山地区尤为严重,成灾面积10万多亩,减产10%以上;是年,民乐县新天、六坝、三堡、杨坊公社的340亩小麦发生锈病,新天公社1450亩小麦发生根腐病,死苗60%,减产严重。山丹县小麦锈病大流行,造成麦粒秕瘦,减产10%。
  1974年山丹、民乐等县洋芋发生病毒病,植株萎黄,叶片卷曲,产量下降。
  1975年民乐县六坝公社东上坝开洼地100亩冬小麦发生腥黑穗病,发病率70%以上。张掖等县冬小麦发生腥黑穗病,成灾1万多亩。
  1979年民乐县杨坊公社冬麦发生腥黑穗病,发病率21.5%,成灾2758亩。
  1982年6~7月民乐县9万多亩小麦发生全蚀病,发病率50%,小麦发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4.3%。山丹县良种场、大马营、花寨乡洋芋发生环腐病、黑茎病,发病率23%。
  1984年5~6月民乐、山丹、张掖等县,小麦蚜虫大流行,引起小麦黄矮病,成灾面积20多万亩,减产10%~15%。
  1984年临泽县唐湾村73户农民种植Sc704(南斯拉夫玉米)制种玉米142亩;7~8月,发生罕见的病毒病(黑束病),经省、地专家研究决定全部销毁。
  1986年5~6月全区发生麦蚜及小麦黄矮病,成灾面积10万多亩,有1万多亩减产30%以上。
  1987年7月民乐、山丹、张掖3县(市)沿山麦区,发生小麦条锈病,成灾30多万亩,发病率15%~20%。
  1988~1990年民乐、张掖等县(市)苹果梨初结果树大量发生茎腐病,死亡严重。后采取砧木分枝高接,或树基筑土围圈,防止茎部浸水,控制了病害发生。
  1990~1993年7~8月辣椒疫病普遍发生,张掖市年成灾3000余亩,减产20%~25%。
  1994年10月张掖大白菜发生霜霉病、根腐病,发病率80%以上,2万多亩大白菜减产30%,腐烂损失惨重。
  二、虫鼠害〔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夏蝗虫从关东飞到河西,禾稼遭害。山丹、张掖、昭武(临泽)受害严重。
  元寿二年(前2年)秋河西蝗害,蝻遍田野,食禾稼,麦谷歉收。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五月山丹、张掖土蝗遍野,密如牛毛,草木叶尽,民饥并疫。
  建兴四年(316年)七月甘州、山丹等地螽蝗食禾。
  〔南北朝〕宋昇明二年(478年)夏山丹蝗食禾稼。
  〔唐〕永徽元年(650年)夏山丹、甘州蝗害成灾。
  永淳元年(682年)闰七月山丹、甘州蝗害成灾。
  贞元二年(786年)夏甘州等地蝗灾,伤禾殃农。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七月山丹、甘州蝗害禾稼。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七月河西蝗虫为害。
  天福七年(942年)七月山丹、甘州飞蝗害田,食草木尽,时蝗相继,人民流徙,饥者盈路。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六月甘州各地普遍遭蝗为害,食禾苗,稼歉收。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西夏乾祐七年)甘州大地蝗虫肆起,食稼殆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蝗虫由嘉峪关以西徙入而东,蝗飞蔽日,禾稼受损。崇祯十四年(1641年)甘州初夏起蝗,灾重民饥。
  〔清〕同治五年(1866年)山丹、东乐鼠害严重,夏苗被啮,黍粒殆尽。
  同治七年(1868年)山丹、东乐田鼠食苗,雀食粟殆尽。
  同治十三年(1874年)山丹蝗灾,禾无收,民饥。
  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蝗虫遍地,抚彝、张掖受害尤为严重,邑宰率众逐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山丹硖口、老军等地,蝗虫食禾,禾稼殆尽,蝗蝻积地尺许。
  1953年6月民乐县豆类发生虫害,成灾1万多亩。
  1954年民乐县马蹄、城关、永固、顺化、南古等区(乡)发生蝗灾,受灾面积50万亩。八卦营村草滩上每平方米有蝗虫720~1080头。
  1955年山丹县霍城、李桥、马营等5个乡发生土蝗,受害作物15万亩,受害草原20万亩,部分乡村小麦叶片被蝗虫吃光,几乎绝收。
  1958年民乐县城关区的小麦、青稞发生吸浆虫,受害面积2万多亩。▲山丹县发生鼠害,长沙鼠、土鼠、草原黄鼠、鸣声鼠、中华鼢鼠危害农作物30多万亩,损失粮食100多万公斤。农业部在此召开防鼠现场会,当年实现无鼠县。
  1960年山丹县清泉等地发生蝗灾,每平方米有蝗虫150~200头,最高达1100头,受害面积5.8万亩。
  1966年民乐县六坝公社发生麦蚜,每平方米卵块达162粒,部分麦田受害严重。
  1967年5月下旬民乐全县发生豌豆潜叶蝇,受害4万多亩,受害率100%。
  1981年山丹县清泉乡等地蚜虫大发生,发蚜率85%,小麦百株有蚜1380头;蚕豆百株蚜705头,受害3万多亩。是年,李桥、霍城、马营、清泉等乡黄条跳蚤危害严重,部分田块禾叶被食尽,严重减产。
  1984年民乐县发生胡麻蚜虫,受害面积3.5万多亩。
  1988年山丹县大黄山林区发生云杉阿扁叶蜂危害云杉9468亩,占乔木林面积5.93万亩的15.9%;受害严重的5264亩,占虫害面积的59.4%。
  1989、1990年秋肃南县发生蝗灾,危害草原300多万亩,草场产草量减少30%,使10万多头(只)牲畜缺草乏弱。
  1990年6月张掖市平山湖蝗虫漫延,危害草场11.5万亩,市政府组织人力直接防治3.7万亩。▲山丹、民乐等县发生麦蚜,危害36.6万亩,减产10%~15%。
  1994年9月高台、临泽、张掖等县市发生玉米红蜘蛛,成灾面积16.2万亩,其中6.4万亩减产20%~30%。
  8~9月张掖、临泽梨树普遍发生黄粉蚜,小满乡康宁村梨树减产30万公斤,烂果数万斤,经济损失30多万元。倪家营乡部分梨园因黄粉蚜危害,果品大量腐烂,损失惨重。
  1995年4~6月苹果、梨、杏、桃树介壳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9月,高台、临泽、张掖3县市玉米红蜘蛛大发生,尤以张掖市受害最重,全区成灾18.6万亩,其中8.8万亩减产20%~30%。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