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矿产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矿产资源
分类号: F407.1
页数: 10
页码: 315-32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地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辖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30种,其中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6种,能源矿产现仅煤炭一种。矿产地26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67处,有色金属矿产地66处,非金属矿产地72处,煤炭产地60处。至1995年,个别矿点历经开采,资源虽近枯竭,但多数具备开发条件的矿产,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和有待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发展张掖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 张掖地区 矿产 资源

内容

辖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30种,其中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6种,能源矿产现仅煤炭一种。矿产地26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67处,有色金属矿产地66处,非金属矿产地72处,煤炭产地60处。至1995年,个别矿点历经开采,资源虽近枯竭,但多数具备开发条件的矿产,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和有待进一步开发。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发展张掖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矿产资源分布辖区经地质普查和勘探,已探明矿床、矿(化)点265处。主要集中在肃南、山丹、民乐、高台县,张掖市和临泽县矿产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其分布为:肃南县176处,山丹县40处,民乐县19处,高台县14处,张掖市9处,临泽县7处。
  二、主要金属矿产(一)铁矿辖区铁矿的成因分为沉积变质型、热液裂隙型和岩浆型三类。已知矿产地59处,其中大型2处(桦树沟、黑沟),中型2处(白尖、野牛沟),小型5处(铁钻井、西柳沟、小柳沟、小龙口、黑山头),其余均为矿点,主要分布在肃南、山丹、高台县境内,探明储量46103.2万吨,保有储量43399.7万吨,尚难利用的探明储量10512.6万吨,总储量为56615.8万吨。
  1.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区肃南县境内祁青乡的桦树沟的黑沟——夹皮沟、白尖一带,是西北地质局645队于1955年8月—1956年10月在普查工作中相继找到的主要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蓟县系镜铁山群的下岩组含铁岩系,是一套轻变质板岩、杂色千枚岩及含碧玉条带的镜铁——菱铁矿层组成的岩系,矿层产于千枚岩系的上部。为一复式向斜构造,岩层总体走向为北西300。310°。
  桦树沟矿区:位于肃南县祁青乡托勒山一带,矿体原为一厚层,经褶皱后重复出现而形成7个矿带,矿带长450~1600米,厚25~150米,延深30~400米,矿体一般呈层状,偶夹千枚岩、重晶石、铁白云岩的薄层或透镜体。矿石为镜铁矿和菱铁矿混合矿石,具细——粗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有镜铁矿、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重晶石及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软锰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铁白云岩、绿泥石。矿石平均品位:全铁37.86%,氧化铁11.08%,二氧化硅19.47%,硫1.11%,磷0.016%。其中富矿平均品位:全铁40.02%,氧化铁15.22%,二氧化硅17.04%,硫0.09%,磷0.015%。贫铁平均品位:全铁33.56%,二氧化硅21.88%,硫1.35%,磷0.015%。
  黑沟矿区:位于肃南县祁青乡桦树沟复向斜南端,矿体呈层状,褶皱后形成Ⅰ、Ⅱ矿带,呈向斜构造。东西长1410米,厚55~155米,延深100~320米。有镜铁矿菱铁矿混合矿石、菱铁矿石、铁质千枚岩矿石、铁白云石矿石4种矿石类型,以镜、菱铁混合矿石为主。其平均品位:全铁39.12%,氧化铁4.49%,二氧化硅21.42%,硫0.76%,磷0.017%。其中富矿平均品位:全铁43.98%,硫0.81%,磷0.013%。
  2.黑山头铁矿位于山丹县城北25°30′方向,直距18.2公里处。含矿岩系为前震旦系含铁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黑云柘榴石英片岩、透辉石大理岩、钾长花岗岩侵入,具硒卡岩化。矿体呈层状、凸镜状、脉状,长650米,厚7~7.72米。矿石为磁铁矿、赤铁矿、含锰赤铁矿、水锰矿、软锰矿等。矿石品位:全铁36%,二氧化硅30%,硫0.22%~1.89%,磷0.074%~0.155%。C1十C2级储量80.09万吨,D级储量415.5万吨,为一小型矿床。
  3.热液型铁矿此类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山丹县龙首山区,矿点位于龙首山式向斜中,成矿时代加里东期及华力西期。矿体以裂隙充填为主,热液交代次之。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个别伴有含锰矿物。
  4.骆驼子铁矿位于山丹县城北55。东约13公里处。地质特征:矿点为单斜构造,含矿岩系为前震旦系硅质灰岩、千枚岩、石英岩。矿体走向280。290°,倾角60°,呈凸镜状、鸡窝状、扁豆状的大小矿体22个,矿体长3~70米,厚0.5~11米。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软锰矿及少量铅铜氧化物,矿石品位:全铁40%。地质储量78.13万吨。
  5.独峰顶铁矿位于山丹县马莲井火车站335。方向,直距10.65公里处。地质特征:矿点附近为单斜构造,断裂发育。含矿岩系为震旦系灰色千枚岩、厚层灰岩互层夹白云质大理岩、石英岩扁豆体,铁矿产于断裂中。矿体呈脉状、鸡窝状,近东西分布,其走向长100~300米,宽2~3米。矿石为赤铁矿、褐铁矿、软锰矿、硬锰矿。矿石品位:全铁44.4%~45.75%,二氧化硅7.02%~28.90%,磷0.153%,硫0.232%。地质储量4.65万吨。
  山丹境内的铁矿点曾分别于1958年、1971年后进行过间歇性开采,因矿石品位低,开采难度较大,效益差而停采。
  6.岩浆型铁矿目前仅知高台县板凳沟钛铁矿点1处,成矿时代属华力西晚期,矿体产于侵入前震旦系的角闪岩中,含矿岩系为角闪岩,角闪岩边缘相。矿体呈不规则状、扁豆状,有主要矿体12个,大小不等,平均长16~60米,最长113~140米,宽1~8米,延深8~70米。矿石为磁铁矿、钛铁矿。矿石品位:全铁22%~49%,二氧化钛3.5%~7.13%,二氧化硅9.54%~31%,硫0.044%~0.067%,磷0.007%~0.009%。地质储量:表内C2级4.4万吨,表外C2级9.8万吨。由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开采。
  (二)铜矿辖区已知铜矿点产地44处,其中小型矿床4处(九个泉、皂矾沟、错沟、直河),矿点40处。探明金属铜储量5300吨,表外金属铜储量3300吨。成因类型有火山热液型、热液型和晒卡岩型3种,其中以火山热液型居多。
  1.山火热液型钢矿按工业类型分为黄铁矿型铜矿和黄铁矿型多金属矿两种,主要分布在北祁连山西段寒武——奥陶系一套岩系中。九个泉、皂矾沟、错沟、直河4处小型矿床,均属黄铁矿型铜矿,是境内重要的铜矿类型,与白银市大型铜矿同属一类。
  2.热液型钢矿主要分布在北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区一带,属含铜石英脉型。有矿产地8处,分别是肃南闸子沟、牛头山南坡、大海口南、大长乾、干巴河脑、高台天城、山丹独峰顶。
  3.硒卡岩型铜矿成矿母岩为早古生代斜长花岗岩、花岗岩,矿体产在硒卡岩与灰岩接触带中,目前仅有肃南县大湾沟矿点1处。
  4.九个泉铜矿位于肃南县城272。方向22.6公里处。矿区为一向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含矿岩系为细碧岩、细碧凝灰岩,具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其中绿泥石化与黄铜矿的富集最为密切。矿体赋存于走向270。290°,倾向北东的破碎带中,呈凸镜状、串珠状、似层状及蝌蝌状,产状与岩层层理一致。有矿体10个,长度14~111米,厚度1.16~9.63米,延深2.05~109米。矿石品位:铜1.14%~18.86%,平均3.34%;锌0.51%~12.58%,平均1%~2%;硫平均13.69%,金0.1g/吨。
  有色地质队在20世纪50~70年代,进行地质普查,探明铜C2级表内加表外储量1322吨,锌C2级储量708吨,硫储量31436吨。1985年4月,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赴肃南县技术考察组会同甘肃省地质四队对矿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探矿巷道、观测,对矿体进行重新圈定。新圈定矿体12个,矿体长15~86米,厚0.4~4米,延深8~130米。经重新计算,获得C2级富铜矿石储量8万吨,贫矿储量15.3万吨,总储量23.3万吨。矿床由肃南县铜矿开采,边缘地带及零星矿点由乡镇矿山企业开采。
  5.大冰沟钢矿点位于肃南县城西北方向的高山区。矿床成因属火山热液型,矿体产于强绿泥石化的挤压破碎带中。其走向75°~90°,倾向南东,倾角60。~85°,倾角由上向下有明显变陡现象。地表矿体按铜0.3%圈定,长178米,厚1~9.5米,为一贫矿床。铜矿品位:铜0.3%~1.8%,平均0.64%,C2级铜矿石储量9.8万吨。
  (三)金、银矿辖区已知金、银矿产地6处,其中砂金矿5处,脉金、银矿1处。主要集中在肃南县洪水坝河上游、黑河上游和山丹县大黄山南翼曹家口一带,其他县也有零星产出。
  砂金矿主要赋存在第四系阶地及河漫滩中,含金层由砾石、砂、黏土质砂土组成。个别金矿赋存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砂质泥岩层和砾石层中,在全新统坡积沙砾层中亦有发现。
  1.洪水坝河沟源砂金矿位于肃南县洪水坝河上游。矿体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的沙砾层中,面积1.2平方公里,含矿层薄,多不连续。沙金品位:金0.115~0.346g/m3,铂金0.0103~0.018g/m3。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连续由乡镇集体开采。
  2.曹家口金银矿位于山丹县大马营乡的52。方向,直距6公里处。由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勘查,1993年5月初步提交《甘肃省山丹县大马营乡曹家口金银矿区地质报告》。地质特征:矿区为一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倾角35°~50°。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的冲积层和残坡积层,次为寒武系中统大黄山群的长石石英杂沙,夹板岩层断续或零星出露。区内主要石英脉有一条,受平推断层切割分为4段,呈北西——南东方向侵入长石石英杂砂岩中,为赋存金、银及多金属矿物的主体。其次赋存于主石英脉两侧、具细脉、网脉状石英脉穿插渗透的褐铁矿化、硅化长石石英杂砂岩中,属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床。赋存金矿体4个,银矿体8个,其中以②号金矿体和①号银矿体为主要矿体。②号金矿体走向125。,倾向北东,倾角21°~57°,矿体长300米,平均宽6.3米,倾斜延深大于100米。①号银矿体呈透镜状,产状与②号金矿体基本一致。矿体长388米,平均宽7.3米,倾斜延深235米。其它矿体规模小,长25~50米,宽1~3米,产状与主矿体基本一致。矿石品位:金3.0g/吨,银100.0g/吨,黄金金属储量1.87吨,白银金属储量160.146吨。由山丹县金鑫金矿于1994年3月建设开发,采选规模为年矿石量1.5万吨。
  三、非金属矿产(一)萤石矿萤石矿分布在高台县合黎乡、肃南县皇城区下马营、西石门一带。已探明的有高台县七坝泉、肃南县皇城区下马营、西石门矿床,其中七坝泉、西石门为两个大型矿床,下马营为中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石英——萤石脉型。成矿期为华力西期,矿体围岩为震旦系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或华力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北祁连山东段为寒武系变质砂岩。矿体形态复杂,矿脉长几米~500米,最长1100米,厚0.25~6米。矿石类型为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两种,具粗晶和细晶结构,储量279.2万吨。
  1.七坝泉萤石矿位于高台县北直距15公里处。矿床为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1958年12月发现,1965年3至10月,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进行钻探深部评价,1967年11月提交报告,1974年底甘肃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〇三地质队经补充勘探,提交《补充勘探报告》。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条带状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硅化、角岩化、白云母化和碳酸盐化,褐铁矿化为明显标志。矿区有7个矿带,70个矿体,范围约10平方公里。矿体长8~398米,厚0.3~2.99米,延深100~240米。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褐铁矿、方解石、石膏等。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石呈粗晶和细晶结构,具块状、角砾状、条带状等构造,以粗晶、块状为主。矿石的化学成分可做冶金级萤石。矿石品位:氟化钙(CaF2)70%~85%,二氧化硅(Sio2)9.0%~20%,三氧化二铁(Fe2O3)1%。地质储量168.7万吨,为大型矿床。Ⅲ矿带为主要矿带,由“国营高台县萤石矿”开采,1975年5月建矿投产,年产矿石量1.8~2.0万吨。其余矿带由乡镇企业开采利用,年均开采量4万余吨。
  2.西石门萤石矿位于肃南县皇城区。矿体赋存于寒武系灰绿色变质砂岩中,主要成分为萤石,次为石英、石英萤石型。矿体呈脉状,有两个平行矿带,一般长140~520米,最长1100米,厚度0.8~2米,最大厚度4.4米。矿石品位:氟化钙(CaF2)66%~71%,二氧化硅(Sio2)大于20%。地质储量64.5万吨,由乡镇企业开采。
  (二)芒硝及食盐矿辖区仅高台县盐池大型芒硝矿1处,为硝、盐共生矿床。矿区位于高台县北53。西62公里盐池乡境内,成因类型为现代内陆湖盆沉积型。由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于1960年勘探,1961年提交《高台罗城盐池检查勘探报告》,1980年甘肃省冶金地质勘探四队对矿床西段进行补充勘探,1981年4月提交补充勘探报告。其地质特征:含矿层为第四纪全新世黏土、沙层,风成沙与盐化学混合沉积,岩盐芒硝层赋存在盐碱壳以下,地表无出露。芒硝矿体成层状或巨大的透镜体,产状近于水平,倾角4。以下。东西长10500米,平均宽1400米,分作东西两个矿段。东矿段长2400米,宽1400~2000米,厚1~2米。西矿段有两层矿,上层长800~1600米,宽400米,厚0.35~2.56米。下层长5600米,宽600~1000米,厚3.5~4米,最厚5.17米。矿床物质主要由晶体芒硝和食盐组成,次为石膏,其它盐类(钾、镁、硼)很少。芒硝为灰色、暗灰色及无色透明,卤水为灰——灰黄色。矿石品位:Na2SO410H2O60%~80%,平均68.75%,NaCI4.58%。芒硝储量2997.5万吨;食盐储量806万吨。食盐的开采始于汉朝,采用土法,历代相沿至今。1971年后,矿区划分由高台县盐化公司硝盐矿、酒泉农垦公司生地湾元明粉厂两户国有企业和盐池乡两户乡镇集体企业开采。
  (三)石膏已知矿产地9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正北山、炭山子),矿点7处(史家墩、含水石山、平山湖、背泉、斑大口、猴儿头、红沟窑),主要分布于肃南、临泽、张掖境内,累计储量14719.2万吨。成因类型属内陆湖相沉积,处于河西走廊沉降带的新生代盆地中,以第三系为主,白垩系次之。第三系含矿地层,岩性为砖红色沙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石膏等组成。矿体呈层状及凸镜状,矿层剖面变化较大,最少两层,最多达十余层。单层长50~750米,厚数10厘米至3米。石膏多为白色、灰白色、青灰、灰绿色等。白垩系含矿地层,岩性为红色泥岩、粉砂岩、灰绿色黏土。矿体夹于黏土层中,呈层状,层数2~16层,单层厚度0.1~4米。石膏为透明雪花状,质量尚好。临泽县板桥含水石山及张掖市平山湖矿点均属此类。
  1.正北山石膏矿位于临泽县城北30余公里处,东经100°18′14″,北纬39°21′22″。矿区出露地层为第三系、第四系,石膏产于第三系渐新统黏土层中,成因类型为陆相蒸发盆地沉积矿床。矿区为一不对称向斜,横断层发育,走向北45。~68。东之间,使矿体错断,分为若干段。矿体呈层状,部分为透镜状、串珠状,不规则块状,走向南55°,东——南5。西,倾角5°~20°,局部达40°~70°。石膏有两层,多者可达10余层,可采1~7层,矿体长约500米,层厚0.2~1.3米,延深120米。石膏为半透明和普通石膏两种,质量较纯。矿石品位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89.5%,储量7482.2万吨,为一大型矿床,由乡镇企业开采。
  2.炭山予石膏矿位于肃南县八庄口东3.9公里处,交通不便。成矿时代为第三纪,属内陆湖相沉积矿床,石膏含于第三系砖红色砂岩中。矿体呈层状,共3层,矿体长500~600米,厚数10米以上。矿石品位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77.1%97.1%。储量3990万吨,为一大型矿床。
  3.含水石山石膏矿位于临泽县板桥乡,成矿时代为白垩纪,属内陆湖相沉积型矿床。含矿岩系为白垩系沙砾岩、砂质泥岩、黏土夹石膏。矿体呈层状,有矿层16层,长约1000米,宽150米,厚12米,为透明状、雪花状石膏。地质储量400万吨,由乡镇企业开采。
  (四)石英岩辖区石英岩矿成矿时代为震旦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成因类型为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两种。沉积型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肃南、山丹、张掖境内,矿层主要为石炭系,属内陆湖相沉积。矿体多呈单层,少数2~4层,长度500~5000米,厚2~80米不等。沉积变质型石英岩主要分布在山丹县境内,含矿层为震旦、石炭——二叠系。矿体呈层状、凸镜状,矿层1~3层,长240~1400米,厚15~70米,最厚达200米。已知矿产地10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山丹县悬山),小型矿床1处(山丹县黑水沟),其余均为矿点(张掖市东山寺、肃南县韭菜沟等),地质储量为5539.75万吨。
  1.山丹县悬山石英岩矿位于山丹县城北60。东直距18公里处。由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勘查,1962年6月提交《甘肃省山丹县悬山石英岩矿区勘查报告》。矿体产于中震旦统中,顶板为黑云母片麻岩,底板为含炭砂质灰岩夹硅质板岩,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带长约2000米,宽460米。矿体呈层状,共14层,长400~800米,厚3~68米,埋深5~10米。矿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微量绢云母及金属矿物。矿石品位:二氧化硅(SiO2)89.75%~96.82%,三氧化二铁(Fe2O3)0.77%~1.82%,三氧化二铝(Al2O3)2.9%~3.34%,氧化钙(CaO)0.13%~0.35%,氧化镁(MgO)0.16%~0.2%,硫(S)0.18%~0.19%。储量1895万吨,为一大型矿床,由乡镇企业开采。
  2.大苦水石英砂岩矿位于张掖市215。方向,直距33公里处。矿体产于石炭系中上部,属沉积型矿床。含矿岩系为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细砂岩。矿体呈层状,共2层,长约1000米,厚7~18米,倾向南西,倾角45。矿石为石英,含少量长石及暗色矿物。矿石品位:二氧化硅(SiO2)91.2~95.7%,三氧化二铁(Fe2O3)0.60%~3.32%。储量600万吨。
  (五)水泥石灰岩矿已知矿产地8处,其中大型1处(肃南县西沟),中型1处(肃南县酥油口),小型2处(山丹县龙头山、坂拉麻顶),矿点4处。有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两种。沉积型水泥石灰岩矿分布在北祁连复背斜北翼,肃南县祁丰区——民乐县一带。含矿地层为奥陶系、泥盆系。其特点规模大、层位稳定、矿石质量好。沉积变质型水泥石灰岩矿分布在龙首山区南缘地带。含矿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及石炭系,因变质作用,灰岩多为大理岩或大理岩化灰岩,矿石一般含硅质较高,质量变化大。储量14125.9万吨。
  1.酥油口水泥石灰岩矿位于肃南县马蹄区,距张掖市城南50公里。矿床处在冷龙岭复背斜中,成矿时代为奥陶纪,属沉积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灰色和浅紫红色砾状灰岩,有两个矿体。分别长700~1500米,宽100~500米及长100~500米,宽30~70米。矿石品位:氧化钙(CaO)50.32%~55.68%,氧化镁(MgO)0.31%~1.85%,二氧化硅(SiO2)0.07%~3.31%。总储量7814万吨,为一中型矿床,由乡镇企业开采,供地、市和乡镇水泥制造业。
  2.海潮坝水泥石灰岩矿位于民乐县城南62。直距18公里处。成矿时代为石炭纪,属沉积型矿床。矿体呈层状,.长2000米,厚140米,延深100米。矿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白云石及少量杂质组成。矿石品位:氧化钙(CaO)平均50.38%,氧化镁(MgO)平均0.96%。储量4000万吨,由乡镇企业开采,供当地水泥制造业。
  3.白石头湾水泥石灰岩矿位于山丹县城北42。东8.1公里处,矿点处在龙首山褶皱带中。成矿时代为前震旦纪,属沉积变质型矿床。含矿岩系为灰绿色云母石英片岩夹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矿体呈层状,长400米,宽约30米,矿石主要为方解石。矿石品位:氧化钙(CaO)平均51.83%,氧化镁(MgO)平均0.22%,二氧化硅(SiO2)1.35%,三氧化二铝(Al2O3)2.40%,三氧化二铁(Fe2O3)0.60%。储量178.9万吨,由乡镇企业开采。
  (六)花岗岩花岗岩在山丹、肃南、高台3县境内均有赋存和出露。1991年前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曾数次对山丹县隙高山花岗岩体投入普查找矿工作,1991年9月提交踏勘简报。后经详查于1993年1月提交《山丹县瞭高山花岗石矿普查——详查地质报告》。矿区位于山丹县城以西直距4公里处。山体主要为花岗岩侵蚀而成的中低山地貌,岩体裸露,植被及覆盖物均不发育。花岗岩体侵入时代为早古生代晚期(加里东晚期),呈岩株状产出,与围岩接触面弯曲,向外陡倾,整个岩体呈舌状分布,出露长7公里,宽3.7公里,面积25.9平方公里。按成分结构及构造差异,岩体大致分为过渡相及边缘相。过渡相为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由钾长石(50%)、斜长石(20%)、石英(25%)、黑云母(3%~5%)和少量白云母组成。粒度3~6mm,部分钾长石呈斑晶出现,斑晶长度达10mm以上。钾长石为肉红色,具格子双晶,显条纹构造,其加工的饰面材料之色感效果即是由于岩石中的钾长石所致。边缘相主要分布在岩体东部边缘,宽100~800米,矿物粒度变细,钾长石含量减少,斜长石、黑云母含量增加,颜色变浅。为浅肉红色、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粒度1~3mm,由钾长石(35%)、斜长石(35%)、石英(20%)、黑云母(5%~10%)组成。致密块状构造,各矿物间结构均匀,色泽美观,质地好,各项测试指标达标。其花色品种比较单一,划分有山丹红1号和2号两个品种。
  探明储量263.03万立方米,荒料储量93.34万立方米。远景储量2001.45万立方米,荒料储量400.29万立方米。1993年以来由乡镇和联办企业开采,供当地加工板材,部分荒料远销福建等地。
  (七)高岭土矿(耐火黏土)已知高岭石黏土型矿床1处(以下称耐火黏土),位于山丹县南54。东直距45.5公里的东水泉煤矿。1959年酒泉钢铁公司第一勘探队在东水泉普查时发现,随即投入勘探,1960年11月提交《矿床详细勘探地质报告》。甘肃省冶金局地质四队,于1973年3月至1974年11月进行补充勘探,在酒钢地质队勘探范围加密钻探工程,探明为一处中型耐火黏土矿床。1975年4月提交《东水泉耐火黏土矿床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并经甘肃省冶金工业局“甘冶基(1976)263号”文批准。
  地质特征:东水泉耐火黏土矿床,位于龙首山拱断束与北祁连褶皱带之间的走廊过渡带,形成于海西运动中期,新河——芨岭山间新凹陷的东部边缘带。矿层赋存于上石炭统太原组煤系地层中,属内陆盆地相沉积型,煤与黏土共生矿床。矿层走向115。~140°,倾向北东之单斜构造,露头倾角40。70°,向下渐递变缓为5°~25°。
  矿区范围长6.4公里,斜深1.5~2公里,勘探范围长2.4公里,斜深1公里。黏土矿层Ⅰ、Ⅸ、Ⅹ3层,其中Ⅸ层硬质耐火黏土长2.4公里,延深1公里,平均厚1.12米;Ⅹ层硬质耐火黏土沿走向长2.4公里,延深1公里,平均厚1.66米,埋深最大160米。矿层连续、稳定、层位固定,Ⅸ层矿为Ⅰ、Ⅱ级品,Ⅹ层上部0.3~0.5米为Ⅰ、Ⅱ级品,下部为Ⅲ级品。煤层9介于Ⅸ、Ⅹ层耐火土之间,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矿石属高岭石(土)型,主要矿物高岭石占82%以上,三氧化二铝加二氧化钛(l2O3+TiO2)平均39.70%;三氧化二铁(Fe2O3)1.99%,耐火度1690。1730°。探明储量950.9万吨。1982年东水泉煤矿与兰州大学协作,利用该矿石进行建筑陶瓷中试试验成功,年产3万平方米釉面砖初具规模。1987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成年产15万平方米釉面砖和2500吨精制高岭土生产线,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四、能源矿产——煤炭辖区煤产地共60处,多为小型矿床和矿点,有条件进行各级储量计算的产地37处,储量55215.43万吨。煤产地的含煤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及部分侏罗纪。无烟煤主要分布于肃南、张掖两县(市)境内的祁连山中,部分产地如九条岭、岔路河、酥油口、康隆寺等地已进行少量普查勘探工作,提供了地质资料和储量,其余煤产地工作程度较低,多列为远景储量。焦性煤产地主要分布于山丹、民乐县境内,以山丹县的煤产地较好,交通方便,且大部分进行过精查勘探,煤质、储量可靠。民乐县的煤产地一般交通条件差,地质工作程度低,均为远景储量。全区烟煤产地较少,稀疏的分布于肃南、民乐、临泽、高台等县的山区中,工作程度低,亦为远景储量。
  1.山丹东水泉煤田矿区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直距)处,有公路自山丹通达矿区,交通方便。该矿由省煤炭工业局133队于1958年9月提交《精查地质报告》,145队于1970年6月提交《精查地质补充资料》。矿区为一向北东倾向单斜构造,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含煤层,厚约147~175米,含煤11层,可采煤层两层,厚5.12米。主要可采煤1层,厚4.32米,煤层稳定——较稳定,面积8.62平方公里。煤质牌号属肥气煤、气肥煤。储量为7558.3万吨。1970年至今,由张掖地区东水泉煤矿开采。
  2.山丹县花草滩煤田矿区位于山丹县东约45公里(直距)处,国道312线贯穿其南侧,距兰新铁路尖山车站15公里,交通方便。该矿由甘肃省燃化局煤田地质队145队于1968~1969年完成勘探工作(尚未提交正式报告)。矿区为一走向近北60。西,向北东倾的平缓单斜构造。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统含煤层,煤系地层厚160米,主要可采煤层3层,平均厚6.72米,煤质好,储量大,经勘探后,可供国家开发。煤质牌号属气煤,储量11000万吨。
  3.山丹县羊虎沟煤田矿区位于山丹县东约52公里(直距)处,国道312线贯穿其北侧,交通方便。该矿由甘肃省煤炭工业局145队于1958年提交《甘肃省永昌羊虎沟普查报告》。矿区为一走向北70。西,倾向北东,倾角18。的单斜构造。走向逆断层及斜向平移断层多达10余条,将煤系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段,对生产影响较大。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统含煤层,煤系地层厚20~59米,含煤6层,其中主要煤层3层,平均厚度1.38米。煤质牌号属焦肥煤、肥煤、主焦煤。储量607.4万吨,由山丹县羊虎沟煤矿开采。该矿始建于1970年12月,年产原煤3万吨。
  4.肃南县九条岭煤田矿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武威市西南,公路行程65公里与兰新铁路相接。1957年甘肃资源勘探处401队在九条岭侏罗纪煤田进行1∶5000的地质测量,对煤层作了详细调查,对含煤地层时代也作了确定。1958年甘肃省地质局九条岭地质队进行普查勘探,并提交《报告》,1960年又提交《补充说明》。1972~1973年甘肃省燃化局煤田地质队145队普查勘探,提交《报告》,矿区包括九条岭井田、大水磨沟区、南大坂井田、干石门,属小型矿床。矿区含煤地层属中侏罗统九条岭群,厚94~168米,含煤10层,主要可采煤层为煤三层,煤二、四层局部可采。矿区为走向北60°80。东,倾向南东,倾角8°~35。之单斜构造。煤质为无烟煤,储量3290.85万吨。主矿体由甘肃省九条岭煤矿和武威地区水磨沟煤矿开采,部分区域由乡镇企业开采。
  5.肃南县灰大坂煤田矿区位于肃南县东北17.5公里处,张——肃公路从矿区通过,交通便利。甘肃省重工业厅402队于1958年提交《肃南岔路河煤田初步勘探地质报告》。矿区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统含煤层,主要煤层仅有1层,厚0.82米。煤层顶板为石英细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稳定性较好。煤质属无烟煤,储量115万吨。1958年至今由肃南县灰大坂煤矿开采,1985年经技术改造,规模扩大为年产3万吨。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