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7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土壤
分类号: S15
页数: 11
页码: 286-2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张掖地区辖区土地总面积1992年详查为6159.64万亩,其中耕地416.42万亩,园地11.30万亩,其他3980.43万亩,未利用土地1751.5万亩。按全国统一的五级分类,全区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约96个土种。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土壤

内容

土地总面积1992年详查为6159.64万亩,其中耕地416.42万亩,园地11.30万亩,其他3980.43万亩,未利用土地1751.5万亩。按全国统一的五级分类,全区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约96个土种。
  第一节 土壤类型全区地带性土壤有灰棕漠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高山土等;非地带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等。耕作土壤则集中分布在走廊绿洲,主要土类有灌漠土、潮土等。
  一、灌漠土面积288.2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①的4.70%。分布在张掖市109.44万亩,临泽县13.92万亩,高台县46.96万亩,山丹县41.14万亩,民乐县76.75万亩。有4个亚类,6个土属,15个土种。其中:暗灌漠土亚类55.71万亩,占本土类的19.33%;灰灌漠土亚类219.37万亩,占76.12%;潮灌漠土亚类3.38万亩,占1.17%;盐化灌漠土亚类9.75万亩,占3.38%。灌漠土是本区面积最大的农业土壤,是灰棕漠土,灰漠土和草甸土经长期耕种熟化、施肥、灌溉等定向培肥措施作用下形成的。原土壤剖面形态已发生根本变化,土壤可溶性盐类有淋溶现象。熟化层平均厚度75厘米,结构疏松,多为轻壤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65%,全氮0.093%、全磷0.071%、全钾2.11%、碱解氮89ppm、速效磷10ppm、速效钾209ppm、pH值8.4。加之所处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适合作物生长,生产水平较高。
  二、潮土面积26.7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其中:张掖市13.17万亩,临泽县8.50万亩,高台县5.04万亩。有3个亚类,5个土属。其中:灌淤潮土亚类3.24万亩,占潮土类的12.13%;潮土亚类13.77万亩,占51.55%;盐化潮土亚类9.7万亩,占36.32%。潮土分布在黑河沿岸或湖滩周围,土壤形成与地下水紧密相关,一般地下水埋深在1~3米左右。土壤剖面一般为腐殖层——氧化还原层——母质层。腐殖层20~30厘米左右,呈灰棕色;氧化还原层主要具有一定的锈纹锈斑。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平均1.58%,全氮0.09%,全磷0.064%,碱解氮71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160ppmpH值8.3,全盐含量0.188%。潮土的主要特点是“潮”,返潮现象给耕作带来困难。返,潮期土壤含水量大、通气不良、地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养分释放缓慢。但①依据《甘肃张掖地区土壤》,土壤面积按6119.67万亩计。下同。
  后期释放较快,具有“发老苗不发小苗”的特点,旱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三、草甸土面积75.4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23%。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平原洼地、湖盆低地、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地方。是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半水成性土壤。成土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冲积物或洪积物。土壤剖面主要有腐殖层(包括草皮层)、锈色斑纹层、潜育化层组成。有时在剖面中下部出现小铁、锰结核或石灰结核,或有盐化。有5个亚类,6个土属。其中:草甸土亚类2.83万亩,占本土类的3.75%;暗色草甸土亚类8.12万亩,占10.76%;灰色草甸土亚类9.86万亩,占13.06%;沼泽草甸土亚类17.12万亩,占22.68%;盐化草甸土亚类37.55万亩,占49.75%。草甸土区为良好的天然牧场。部分暗色草甸土已被开垦利用,适种水稻。
  四、林灌草甸土面积27.0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的冲积扇缘洼地和沿河岸的低阶地上,系杨树、沙枣、红柳等人工林与草甸植物混生条件下发育的半水成性土壤。土壤剖面形态大体与草甸土同,但腐殖层薄,有机质含量低,土体中盐分累积(表聚)作用弱。有2个亚类,2个土属,其中林灌草甸土亚类15.75万亩,占本土类的58.27%;盐化林灌草甸土亚类11.28万亩,占41.73%。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乏,杨树等乔木生长缓慢,但有利灌木生长和防风固沙。
  五、灰棕漠土面积559.1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9.14%。其中:张掖市146.01万亩,临泽县93.50万亩,高台县6.05万亩,山丹县84.14万亩,民乐县56.43万亩,肃南县93.02万亩。是河西走廊荒漠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自成型土壤,分布在辖区海拔1300~1700米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鬓山等山前洪积扇及祁连山北麓洪、冲积扇下部的细土平原上。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砂砾洪积物或洪积——冲积物,在剥蚀残丘上多为坡积——残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表常有黑色砾幕,下为浅灰色蜂窝状结皮及片状——鳞状层次,厚约1~2厘米,有机质含量0.5%。结皮下有厚约5~8厘米棕灰或棕暗灰色紧实层,再下可见白色粉状或晶粒状石膏,多有石灰表聚或残余盐化现象,pH值8.0~9.5,通体干燥坚实。有3个亚类,5个土属,其中灰棕漠土亚类413.37万亩,占本土类73.93%;石膏灰棕漠土亚类71.76万亩,占12.83%;风蚀灰棕漠土亚类74.02万亩,占13.24%。本土类除砾质灰棕漠土属通层为砂砾质,土质差、难以开垦利用外,其他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大部分可开垦利用。灌耕灰棕漠土属是该类土壤近期开垦后形成的土壤,面积35.66万亩,占本土类6.38%。
  六、灰漠土面积222.1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63%,系漠境生物气候条件下在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北低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上部与灰棕漠土、棕钙土、灰钙土相接。典型土壤剖面表层有厚约3.0厘米发达的蜂窝状结皮层,地表着生地衣或藻类,并有不规则的狭窄裂纹。结皮层下为10~20厘米的黄棕或灰棕色片状结层。一般10厘米以下即出现碳酸钙假菌丝,20厘米以下有一层20~30厘米厚的轻壤质紧实层。100~150厘米以下出现砂砾紧实层。腐殖层厚约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平均0.88%。有2个亚类、3个土属。其中灰漠土亚类139.31万亩,占本土类62.71%;盐化灰漠土亚类82.84万亩,占37.29%。灰漠土有效地层厚,一般无障碍层,质地适中,结构良好。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地带的因有水源条件,大多已开垦利用。如民乐县北部滩、民联、六坝、李寨、杨坊,高台县新坝、红崖子,张掖市安阳滩,临泽县倪家营等地,并形成新土种耕灌灰漠土。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平均0.95%,全氮0.06%,全磷0.06%,碱解氮62ppm,速效磷7ppm,速效钾138ppm,pH值8.7。因受气温条件的限制,适宜种植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
  七、灰钙土面积632.9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0.34%,广泛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合黎山、大黄山等山前黄土丘陵地带,以及山丹马营、丰城堡、青阳口和肃南皇城等盆地或低槽地上。成土母质在丘陵地区为风积黄土,山间盆地或低槽地上多为黄土状冲积物。典型土壤剖面表层有1.0厘米薄假结皮层,地表着生黑色地衣及艾花藓类等。结皮下为厚约5厘米的屑粒状疏松层。有较明显的腐殖质和碳酸钙累积层,腐殖质层厚度小于30厘米,有机质含量1.5%~2.5%;钙积层厚度30~40厘米。有4个亚类,6个土属。其中淡灰钙土亚类99.91万亩,占本土类15.78%;灰钙土亚类283.52万亩,占44.79%;草甸灰钙土亚类175.19万亩,占27.68%;盐化灰钙土74.36万亩,占11.75%。灰钙土所处地区光照及热量条件好,土层深厚。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植被覆盖度高,有利于发展林牧业,有灌溉条件的可实行粮草间作。
  八、棕钙土面积284.4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65%。系荒漠草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肃南县境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南坡的山前丘陵及中山垂直地带上,皇城等地海拔2300米左右,大河、康乐和龙首山南坡海拔2100~2500米,祁连山一带为2300~2700米,祁丰后山2700米以上。成土母质多为坡积——残积物与风积黄土的混合物,或坡积物上覆薄层黄土,局部则发育在甘肃红层母质上。典型土壤剖面表层一般为淡棕色腐殖层,厚度2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0.6%~1.5%。腐殖层以下为20~30厘米的灰白色钙积层,再下为淡棕色母质层。地表是荒漠化结皮层,铁质化明显,呈多角形裂块状,有2个亚类,其中棕钙土亚类246.99万亩,占本土类86.84%;淡棕钙土亚类37.43万亩,占13.16%。现为冬、春牧场。
  九、栗钙土面积678.80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1.09%。系干旱荒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本地区草原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在海拔2400~3200米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冷龙岭等山前丘陵、山间丘陵盆地和祁连山区。成土母质为黄土,祁连山西部及龙首山区为石灰岩、千枚岩、板岩风化残积物及上覆的薄层风积黄土。典型土壤剖面表层为厚40~50厘米栗色腐殖层,腐殖质含量3.0%~4.0%,向下逐渐过渡。下层为碳酸钙积聚层,呈网纹状、斑块状或层状形态,厚度30~40厘米。有3个亚类,9个土属。其中暗栗钙土亚类112.20万亩,占本土类16.53%;栗钙土亚类342.83万亩,占50.50%;淡栗钙土亚类223.77万亩,占32.97%。栗钙土所处地带雨量较多、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发展牧业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十、黑钙土面积29.2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8%。系草原及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在肃南县皇城、马蹄、康乐和山丹县大马营南部到民乐县南丰乡南部等地,海拔在2700~3000米的缓坡丘陵地带,呈一窄狭断续带状分布。成土母质属黄土状冰水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有腐殖层、过渡层及钙积层组成,腐殖层呈黑灰色或黑色,厚约60~70厘米,有机质含量7%~10%。有3个亚类,其中黑钙土亚类17.72万亩,占本土类60.63%;碳酸盐黑钙土亚类3.31万亩,占11.32%;草甸黑钙土亚类8.20万亩,占28.05%。黑钙土区地形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植被覆盖度高,是当地最好的草场。
  十一、黑土面积27.6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45%。系草原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丹县大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县南丰乡南部缓坡丘陵的平坦地带、肃南县皇城、西大河水库南和康乐寺大隆等地海拔3000~3150米的地区。介于黑钙土,暗栗钙土与亚高山草甸土之间,成土母质为黄土状冰水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表层为黑色或深褐色腐殖层,厚约50~100厘米,有机质含量10%左右,淀积层呈灰棕色,粒状、细粒状结构,剖面下部常有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硅粉。有两个亚类,其中草甸黑土亚类22.56万亩,占本土类81.68%;黑土亚类5.06万亩,占18.32%。黑土土色深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属理想的天然放牧区。
  十二、灰褐土面积180.2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95%。是发育在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针叶林下的半淋溶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东至冷龙岭,西至祁丰前山一带,海拔2650~3200米的祁连山阴坡;大黄山、龙首山亦有大面积分布。成土母质为黄土状物或石灰岩、千枚岩、板岩等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典型土壤剖面表层为5~12厘米的枯枝落叶层;其下为40~60厘米黑棕色或暗灰褐色腐殖层;土体50厘米以下为碳酸钙聚积层。土壤脱钙较彻底,通层一般无石灰反应。有两个亚类,其中灰褐土亚类115.78万亩,占本土类64.22%;石灰性灰褐土亚类64.50万亩,占35.78%。灰褐土具有发达的腐殖质层,加上其枯枝落叶层和苔藓层,具有良好的纳水吐水能力,它与森林植被共成一体,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是祁连山区的“天然水库”。
  十三、高山土面积2013.14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2.90%,分布在冷龙岭、大黄山及龙首山等山区海拔2900米以上的地带。有3个土类,其中亚高山草甸土类224.30万亩,占本土类11.14%;高山草甸土类996.77万亩,占49.51%;高山寒漠土类792.07万亩,占39.35%。其中亚高山草甸土是良好的夏季牧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亚类又是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沼泽土面积7.76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13%。散布于川区冲积细土平原下部,地下水溢出并滞积的地段;山丹、民乐、肃南零星分布在丘陵间、沟谷洼地上泉水露头并滞积的地段。成土母质以湖相沉积物为主,质地黏重。地下水位一般小于40厘米,地表呈季节性积水,局部长期积水。植被呈堆丛状草丘,生长茂密。植物根系在表层土壤中密集盘结,形成0~15厘米草皮层。因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不充分,形成泥炭层。局部有机质分解程度高的形成泥炭化腐殖层。因土壤矿物质的转化以还原为主,形成灰蓝色潜育层。有3个亚类,其中草甸沼泽土亚类2.45万亩,占本土类31.57%;腐泥沼泽土亚类5.01万亩,占64.56%;盐化沼泽土亚类0.3万亩,占3.87%。沼泽土尚未被充分利用。
  十五、泥炭土面积10.4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0.17%。分布在肃南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山山间洼地,或高山丘陵顶部平台较低洼的地段。成土母质为黄土状冰水沉积物,以泥炭化过程为主,形成50厘米以上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大于20%。有3个亚类,其中低位泥炭土亚类8.06万亩,占本土类77.20%;高位泥炭土亚类1.8万亩,占17.24;中位泥炭土亚类0.58万亩,占5.56%。泥炭土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素含量高,是一种良好的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和医药卫生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因其植被浓密,也是较好的天然牧场。
  十六、盐土面积208.5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41%。分布于张掖、临泽、高台及肃南县明花区等地冲积细土平原的低平碟形洼地、河流低阶地和冲积扇缘地带。山丹县白水泉、位奇新开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盐土有4个亚类:其中草甸盐土亚类72.67万亩,占本土类34.85%;盐土亚类35.79万亩,占17.17%;干旱盐土亚类88.74万亩,占42.56%;沼泽盐土亚类11.31万亩,占5.42%十七、风沙土面积541.34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8.81%。分布在张掖、临泽、高台三县 北部及肃南县明花区等荒漠地区,临泽明水河、黄水沟以北,高台黑河南部、张掖西城驿、红沙窝、九龙江、石岗墩等绿洲边缘地区也有小片分布。风沙土处于灰棕漠土地带内。有3个亚类,其中流动风沙土亚类201.95万亩,占本土类37.30%;半固定风沙土亚类93.04万亩,占17.19%;固定风沙土亚类246.34万亩,占45.51%。固定风沙土亚类中的耕灌风沙土,是固定风沙土开垦后,经人为因素形成的农业土壤,面积5.85万亩。十八、龟裂土面积8.4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14%。分布在肃南县明花区明海乡西南、临泽县南板滩、张掖市平山湖以北等地,多与灰棕漠土、风沙土形成复区。龟裂土俗称“板土”,所处地形平坦,热量条件好,但水源缺乏,植被覆盖度低,有灌溉条件的可开垦利用。
  十九、石质土面积180.3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95%。分布在高台、临泽县北部的合黎山、大青山等地,为石质剥蚀山地。
  第二节 利用分区根据土壤利用分区原则,全区分3个主区、14个亚区和9个片。一、走廊南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及天然草场放牧改良区该区包括肃南县大部分及山丹、民乐两县山地。面积35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78%,分5个亚区。
  (一)托勒山高山土壤合理放牧改良亚区土壤面积577.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9.43%,其中牧草地309.5万亩,灌木林7万亩。无森林分布,垦殖率极低,仅有耕地437亩。土壤类型主要为高山草甸土,其次为高山寒漠土;北部有少量棕钙土,在谷底有暗色草甸土和腐泥沼泽土。气候高寒,草场面积大,草地类型少,植被短矮,产草量低,适于发展绵羊及牦牛。
  (二)连山高山——森林土壤水源涵养林保护亚区土壤面积1905.1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1.13%其中:林地128.6万亩,牧草地381.6万亩。此区为祁连山的主体区,由冷龙岭和祁连山南山组成。多高山峻岭,山峦叠嶂,巉岩陡坡,草原性强,土壤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海拔4200米以上为雪线,下为高山寒漠土,是祁连山主要水源涵养及分流区;海拔3700~3800米为高山草甸土,能放牧,但因气候高寒,草场利用率低;海拔在3250~3700米为亚高山草甸土区,产草量最高,是主要放牧区,也是水源涵养地之一;海拔2650~3300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和灰褐,土壤肥沃,生长着青海云杉林,是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亚区属于高寒温润草甸灌丛草原气候,平均气温小于0℃,平均降水量250~500毫米。水资源十分丰富,自产水总量30.3亿立方米/年(积雪、降水),还有冰川964条,总面积408.7平方公里,总储量159.154亿立方米,俗有“固体水库”之称。石羊河和黑河水系的11条河流发源于此,流域面积23947平方公里,土壤利用以草地为主,草地类型复杂,林地面积大,林木单一,在河谷有少量的农业土壤。
  (三)浅山丘陵荒漠土壤水利改良亚区面积约276.1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的4.51%,其中耕地约1.5万亩,林地44.4万亩,多为灌丛疏林地,其他均为荒漠半荒漠草场。分布祁连山北坡西部浅山丘陵区,包括肃南县祁丰、祁连、祁林、韭菜沟、青龙、白银等乡。海拔1800~2500米,地形比较复杂。西部祁丰一带为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坡度1~5度,上部风蚀较弱,土层深厚;下部风蚀严重,多为砾石戈壁;中部为丘陵高平地,母质多为风积黄土,土层深厚,以农业生产为主。东部地区开阔,为中山丘陵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风蚀严重,岩石裸露;加之地形起伏大,水蚀严重,有水土流失现象。此亚区为农牧混合区,土壤利用以牧业为主,农业次之。草场以旱生和超旱生植被占绝对优势,干旱缺水,草场质量差。农耕地以水浇地为主,适于种植小麦、洋芋、豌豆、蚕豆、谷子等。
  (四)皇城大马营草原土壤培肥改良亚区 面积736.1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12.03%,其中耕地100多万亩。包括肃南县皇城区、马蹄区,山丹军马场和民乐县南丰、永固等乡。土类有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黑土、耕种栗钙土、耕种淡栗钙土、灰钙土、粗骨淡栗钙土等,海拔2600~3100米,皇城盆地地势平坦,大马营滩为浅山丘陵和山前缓平原,西部沿山丘陵地形起伏大,沟谷较深。为寒冷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300~500毫米。该亚区以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为主,其中天然草场640万亩,人工草场20万亩。
  (五)大黄山高山——森林土壤保护改良亚区 面积41.4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0.68%。此亚区包括山丹县老军、花寨子乡的部分村社和大黄山林场。土壤类型有栗钙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灰钙土。海拔3500~3978米,沟窄坡陡,岩石裸露,顶部平缓,土层薄厚不一,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阴坡有草甸草原——云杉林——灌丛草原,阳坡是以匍匐柏为特征的干草原,植被单一。在山梁平缓的灌丛草原开垦有耕地(撞田)。该亚区应以发展人工涵养林木,增加植被,稳定涵养水源为方向,封山育林、育草,严禁砍伐林木。
  二、走廊中部绿洲综合利用培肥区该区为主要农业区,面积1906.9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1.16%,其中耕地380万亩,每年播种面积310万亩。土壤类型有灌漠土、潮土、灰棕漠土、风沙土、草甸土、灰漠土、灰钙土、沼泽土、盐土等,分4个亚区。
  (一)山前绿洲——荒漠土壤改良亚区 面积731.6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11.95%,其中耕地约190多万亩,包括山丹、民乐县,张掖市安阳、花寨子及高台县新坝、红崖子乡的农田部分。该区海拔1750~2500米,地形起伏不平、沟壑纵横、气候冷凉、无霜期短。耕地土壤类型简单,以灌漠土为主。土壤瘠薄,属灌溉半干旱农业区,农业生产水平低,俗称“沿山冷凉灌区”,是油料、小麦主产区。亚区内又分为两片。
  沿山冷凉土壤改良片:分布山丹县老军~陈户南部,花寨子、李桥、位奇南部、霍城,民乐县民联、洪水、顺化、丰乐、新天、杨坊、南古等乡及张掖市花寨乡等。面积370.5万亩,占本亚区50.64%,其中耕地80多万亩。片中民乐县耕作区历史悠久,主要种植春小麦、豌豆、洋芋、胡麻、大油菜及大蒜等。片中山丹县境是农牧区,旱作面积大,干旱缺水,农业生产水平低。
  山前灌溉土壤改良片:分布山丹县清泉、位奇、陈户乡北部,民乐县的北滩、六坝、三堡、李寨、杨坊乡下部,张掖市安阳,高台县的新坝、红崖子等乡。面积361.1万亩,其中耕地约100万亩。属洪积扇下缘,地形南高北低、耕地连片,光热资源较为丰富,灌溉条件和水利设施相对较好,是张掖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二)洪积——冲积平原绿洲土壤改良亚区 包括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的绿洲区,面积458.7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7.5%,其中耕地约200万亩。土类有灌漠土、潮土、耕灌草甸土、耕灌灰棕漠土、草甸土、盐土、沼泽土等。海拔13501750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土壤利用和集约化程度高,是全区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分三片:南部洪积——冲积平原灌漠土改良培肥片:分布张掖市大满、小满、长安、和平、党寨、廿里堡、龙渠、上秦乡南部、梁家墩南部、新墩西部、碱滩南部、西洞、明永、沙井至小河乡南部,临泽县倪家营、沙河至新华乡南部,山丹县东乐乡,面积219.3万亩。地形南高北低,海拔1350~1750米,黑河、梨园河横穿而过。气候温凉干旱,年均气温5.8~7.6℃,年降水量112~175毫米。以粮、果、蔬菜生产为主,生产水平和土地利用率高,是全区最古老的农业区。
  中部黑河冲积平原潮土盐改排水片:分布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邻近黑河的地带及山丹县东乐等地,面积166.3万亩。土类有潮土、灌漠土、耕灌草甸土、耕灌风沙土以及草甸土、盐土、沼泽土、风沙土、灰棕漠土等。气候温暖,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适应各种作物生长。该片地下水位偏高,土壤易致沼泽化和盐渍化,故改良盐化、潮化耕地是农田改造的关键。
  北部洪积——冲积平原灌漠土用养兼用改良片:分布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黑河以北地区,面积73.1万亩,土类有灌漠土、潮土、耕灌风沙土、耕灌灰棕漠土、耕灌草甸土等。耕地集中连片,条田面积大,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均气温7.8℃,年降水量102毫米,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已基本形成,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是张掖地区稳产高产农田。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蚕豆等粮食作物和瓜果蔬菜、棉花等。
  (三)西部盐——岩土壤改良亚区 分布肃南县明花区,高台县盐池乡和南华、黑泉等部分风沙地;临泽县蓼泉至鸭暖乡南部,新华乡西部;张掖市小河至沙井至乌江北部等地。面积345.5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5.65%。海拔1330~1400米。该亚区分两片:明花区生物盐改固沙片:分布肃南县明花区和高台县盐池、黑泉乡西部,面积305.5万亩。土类有风沙土、灰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地形呈封闭式碟形盆地,地下水位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地表呈新月形沙丘链,盐化草地交错纵横;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沙严重。此地以牧业为主,出产食盐和芒硝。
  河岸风沙地防风固沙片:分布高台县南华至小海子一带和临泽至张掖黑河南岸一带风沙地,面积40万亩,土类有风沙土、灰棕漠土、盐土。风沙土多为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流动沙丘相对较少。片间平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适宜植树种草。
  (四)山前砾石戈壁土壤改良亚区分布六坝滩、石岗墩滩、安阳滩、马郡滩、扎尔墩滩、南华南滩、骆驼城至许三湾滩等,面积371.1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6.02%。海拔1500~1600米。该亚区分两片:石岗墩滩综合开发改良片:包括六坝滩、石岗墩滩、安阳滩和西洞滩。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南部多为砾石戈壁带,中为沙砾戈壁,北部为裸土带。裸土带分布大小不等沙丘,植被稀疏。主要土类有灰棕漠土、风沙土和灰钙土。气候干燥,水源匮乏,农业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在裸土带平地,开发后可种植西瓜、葵花等经济作物。
  骆驼城风沙——灰棕漠土综合改良片:包括临泽马郡滩、扎尔墩滩和高台兰新铁路沿线,面积187.3万亩。该片呈东西长,南北窄条带状,沿山地带地势高,地表砾石粗大,植被稀疏;北部沙丘和沙地连绵不断,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片西中部分布大片裸土,有利于综合开发,骆驼城等地经开发的已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走廊北部荒漠土壤改良区位于张掖北部合黎山区、龙首山区及山前地带,海拔1500~2100米,面积676.8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06%。分5个亚区:(一)合黎山石质土放牧改良亚区 面积201.1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3.29%。分布合黎山、大青山、小青山等山地。干旱荒漠,年降水量40~80mm。山体岩石裸露,坡度陡峭,山前多砾石戈壁,植被稀疏,只能放牧山羊和骆驼。
  (二)碱洼灰棕漠土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分布卧牛山、碱洼、鸭子墩滩等地。面积128.5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2.10%。海拔1500~1700米。地势平坦,地表风蚀沟、水蚀沟纵横交错,丘陵零星分布,地表质地粗糙,植被稀疏。土类有沙砾质灰棕漠土、石质土和旱盐土等,仅能放牧。
  (三)平川北风沙土植树种草改良亚区 包括高台县、临泽县和张掖市的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的延伸部分。面积52.5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0.86%。海拔1500米左右。土类多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砂质灰棕漠土。该亚区南部为三北林带主区,形成绿色长城;中部为沙垄间低地,有的已发展成为人工草地;北部多为沙丘链或沙垄。
  (四)平山湖荒漠草原土壤放牧改良亚区 分布临泽县砚台洼、白山子滩、三道胶水、马跑泉,张掖市平山湖蒙古族乡。面积200.2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3.27%。海拔1550~2900米。土类有灰棕漠土、风沙土、石质土、山地栗钙土、旱盐土等。多数土壤土层薄、质地粗或含盐高、无水源,只能发展畜牧业,有少量耕地。
  (五)龙首山高山草原土壤自然植被保护亚区 分布东大山、龙首山、红寺湖、花草滩等地。面积94.4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1.54%。海拔2100~3600米。北部为剥蚀堆平原;中部为龙首山和东大山,山势陡峭,其阴坡有云杉林和灌木,东南低地为花草滩,属干旱草原;南部有大片砾石戈壁,由于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上,属荒漠草场。
  第三节 土壤评价根据土壤肥力和利用情况,将全区土壤分为以下八级。
  一级地 面积11.3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0.19%,占总耕地面积的2.55%。是深厚暗灌漠土属的一部分。分布张掖市长安、梁家墩、新墩和上秦等乡。地势平坦,耕作层厚,灌溉方便,肥源充足,耕作历史悠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全区最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氮含量0.095%~0.15%,速效磷15ppm,种植小麦亩产450公斤,玉米600公斤以上,各类蔬菜产量均高。
  二级地 面积177.9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91%,占总耕地面积的39.05%。土类有暗灌漠土(部分)、深厚暗灌漠土(部分)、深厚灰灌漠土(部分)和灰灌漠土4个土属。其中张掖市80.44万亩,临泽县25.18万亩,高台县25万亩,民乐县40.11万亩,山丹县6.99万亩。此级土壤基本无大的障碍因素,潜在肥力中上等,耕作层一般在20~25厘米,质地轻壤,排灌良好,不受地下水影响。适种性较广,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玉米500~600公斤。
  三级地 面积89.57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6%,占总耕地面积的19.54%,土类有暗灌漠土、深厚暗灌漠土、深厚灰灌漠土3个土属的一部分和盐化灌漠土、二潮土两个土属。分布张掖市16.28万亩,临泽县6.79万亩,高台县16.09万亩,山丹县31.21万亩,民乐县18.66万亩。此级土壤有明显的障碍因素和限制因素,水、肥、气、热不够协调,有潮化、盐化现象,土壤肥力较低。耕作层在2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平均1%,全氮0.05%~0.08%,速效磷5~10ppm,小麦亩产300公斤,玉米400公斤左右,局部地方不宜玉米生长。
  四级地 面积25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1%。其中耕地面积171.27万亩,占总耕地的37.59%。土类有潮土耕种(灌)栗钙土、耕种(灌)灰钙土等土属。分布张掖市9.15万亩,临泽县3.84万亩,高台县2.35万亩,山丹县79.88万亩,民乐县146万亩,肃南县10.21万亩。该级土地障碍因素、限制因素和灾害性因素多,受制强度大。在山丹、民乐和肃南大部分为山旱地或野水地,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在海拔较高的二阴地区土壤中,水、肥有余,气、热不足,气候高寒,作物生长期短,只宜青稞、小麦和油菜种植。在平川多为潮土类,地下水位高,盐化、潮化现象严重,排灌效益低,适于小麦、甜菜等作物种植,单产在200~250公斤。
  五级地 面积1019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6.65%,其中耕地6万亩。主要土壤类型有灰钙土、栗钙土和灰漠土,另外有少量的暗色草甸土和风沙土。其中张掖市60.14万亩,临泽县12.89万亩,高台县35.42万亩,山丹县290.13万亩,民乐县68.95万亩,肃南县551.47万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宜农、林、牧业发展。部分已开垦耕种,但水源不足,作物产量不高。
  六级地 面积1349.16万亩,占全区总土壤面积的22.05%。土类有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灰褐土、黑钙土、暗栗钙土、半固定风沙土等。多为林地或宜林地。分布山地涵养林区、山前灌丛地和戈壁风沙地。其中张掖市18.45万亩,临泽县34.37万亩,高台县58.25万亩,山丹县113.99万亩,民乐县65.23万亩,肃南县1058.87万亩。
  七级地 面积1702.1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7.81%。土类有高山草甸土、灰棕漠土、棕钙土等。分布荒漠地带和山区阳坡上,此外湖滩沼泽也有少量分布。其中张掖市197.71万亩,临泽县297.56万亩,高台县219.22万亩,山丹县137.90万亩,民乐县26.51万亩,肃南县823.23万亩。此级土壤土层薄、结构差,表层常有大小不等的砾石、沙堆分布,局部有盐渍沼泽的危害。干旱缺水,植被覆盖度15%~30%,多为荒漠草场。
  八级地 面积1519.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82%。其中张掖市157.86万亩,临泽县31.30万亩,高台县301.27万亩,山丹县94.68万亩,民乐县66.96万亩,肃南县867.55万亩。土类有寒漠土、砾质灰棕漠土和流动风沙土,尚未利用。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