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康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小康村建设
分类号: F323.8
页数: 7
页码: 195-2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小康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张掖市碱滩乡永星村、张掖市梁家墩乡迎恩村、张掖市上秦乡下安村、山丹县位奇乡芦堡村。
关键词: 张掖地区 小康村 民乐县

内容

〔民国〕以前农村住宅多为土墙泥房,前壁留门开窗,简陋狭窄。贫苦农户多为无围墙、无院门的“明房”,官绅富豪住房为二至三进四合院,宽敞明亮,雕梁画栋,院外筑高大围墙,配以牢固大门。肃南县牧民以简易帐篷为主,逐畜迁徙,无群体定居点。1949年,全区农村有草木平房188.5万平方米,土木平房193.75万平方米,砖土木结构平房6.4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06平方米。70年代,结合“五好”农田基本建设,以生产队为单位修建居民点,整体布局大多为“一”字型街道、“非字型”排列。住房为“T”型或“工”型土木结构平房,改变了“满天星”庄子和“羊肠小道”状况,到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12.4平方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住房逐步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小楼房发展。
  1994年初,地委、行署制定《张掖地区农村小康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农村小康工程建设,以省定农村小康17项指标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坚持“建筑结构实行砖混、砖木、砖土木相结合;建筑方式实行新建、改建、装修、粉刷相结合;整体布局实行村镇建设和住宅改造相结合;村镇道路实行美化、净化、硬化、绿化和治理脏乱差、改善环境相结合;筹资实行农户自筹、亲友相帮、政策优惠相结合”的方略,基础设施建设超常发展,主要道路实现硬化、净化、美化,川区大部村民用上自来水,住宅向立体发展,最高楼房6层,内设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阳台、楼檐装饰美观,风格各异。部分别墅式的小楼,外型新颖,内饰华丽,有花园、喷泉、雕塑、舞厅、VCD、电视、电话等设施。1995年,全区农民修建改造住房3.937万户,其中:新建楼房451户,砖木、砖混结构6634户,砖土木结构住房3.2285万户;改造装饰7.526万户。有21.25万户达到砖土木以上结构标准,人均占有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比1949年增长2.4倍;整修道路1725条,2075公里,其中硬化道路259条,410公里。按照省定指标验收,全区428个村、13万多农户实现小康,分别占村、农户总数的47.6%和54.3%。
  199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6元,比上年1651元增长30.6%。张掖、临泽、高台3县(市)通过验收,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康县。张掖市累计有222个村、7.52万户达标,分别占村、农户总数的91.74%0、88.26%;临泽县100个村、2.72万农户达标,分别占村、农户总数的97.1%、88.83%;高台县104个村、2.62万农户达标,分别占村、农户总数的80.62%、82.4%。全区累计有766个村、20.67万农牧户达到小康标准,分别占村、总户数的85.3%、86.6%。其中当年达标村338个、7.34万户。全区累计整修乡村道路2290条,2256.7公里;绿化道路1164条、802公里;硬化街道路面1522条,728.6公里;装修门面11.95万户,新修住房2.85万户(其中:楼房284户、砖混平房4478户、砖木平房23738户),改造装饰旧房47092户。累计新修住房69538户(其中:楼房935户、砖混平房7425户、砖木平房44151户、砖土木平房17027户),有10.6万户农牧民改造装修了住房。
  重点小康村简介
  【张掖市碱滩乡永星村】距城东南20公里。全村有6个合作社,364户,1524人;耕地4307亩,以农业为主。利用荒地资源,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经营,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累计开发荒地1.4万亩,人均9.3亩;定植果园4000亩,户均10.9亩;营造防风固沙林120万株;打机井36眼,架设农电线路40公里。1997年全村经济收入1050万元,人均纯收入3150元。全村累计投资1456万元,新建套居式高标准住宅263户,门面瓷砖贴面装饰禽鸟、花卉、人物图案,室内玻璃、灯具、板材装潢,美观高雅。建成办公楼1座,集文化、娱乐、科技、教育培训、精神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铺设油路4.8公里,栽植云杉1300株,硬化庭院346户。有中、小型拖拉机312台,摩托车150辆。1995~1996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红旗党支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全省小康明星示范点”。
  【张掖市梁家墩乡迎恩村】位于市东南郊。全村有7个社,380户,1700人,耕地1965亩。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兴办企业,开发劳务输出、运输、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增加收入。1997年,全村经济收入4377万元,其中二三产业(乡镇企业)收入3150万元,占72%,人均纯收入3322元。90年代初修建砖木、钢混结构住房占80%以上,实现水电暖配套;投资93万元,绿化街道,硬化干道、街道4.6公里,30.6万平方米,架设路灯24盏;装设程控电话83部,有线电视265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套,有各类汽车95辆,1995年实现小康之后,又被省定为全省农村宽裕型小康示范村之一。
  【张掖市上秦乡下安村】位于市东北郊。全村有6个社,212户,910人,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把小康住房建设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水电暖配套。新建小楼房16户,砖木砖混结构住宅161户。有个体工商户30家,商业门点80个,乡镇企业8家,商业一条街雏形已现。扩建主干道硬化街道7条、3.8公里;投资86.5万元,新建综合大楼1座;开通程控电话45户,有线电视231户。
  【山丹县位奇乡芦堡村】位于城南20公里处。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10户,1729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坚持走“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之路,大办企业,组织劳务输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1995年率先奔小康,被地区列入宽裕型小康示范村,人均纯收入2993元。全村兴办石料厂、建工队、亚麻厂等村办、联办、个体企业32家。每年向青海、新疆、金昌市等地输出劳务600多人,年收入18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400多万元。90年代初重新规划,新修改造三合院、四合院住宅198户,整修门面、围墙165户,95%以上住宅达到小康标准。建成自来水塔1座,铺设管道37公里;铺筑主干道沥青油路8.6公里,架设线路5.3公里,路灯40盏。投资150万元兴办各类公益事业,修建学校、影剧院、自来水管道、卫生所、50门程控电话线、集贸市场等。全村有桑塔纳、伏尔加等小轿车20多辆,平均20户1辆,居全区之首。1989年以来,集体、个人受到国家、省、地、县级机关表彰奖励50多人(次)。
  【山丹县东乐乡靖安村】地处国道312沿线,距县城西15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495户,2145人,耕地1400亩。干旱缺水。依托当地资源,兴办村花岗石板材厂、煤矿2个,各类企业32个,经营煤炭个体户62家,年劳务输出千人左右。1996年人均纯收入2416.17元。90年代初投资100多万元,修建学校、村办公楼、影剧院、文化室、卫生所等。硬化街道3条、3.3公里,架设路灯15盏;新建改造住宅486户,对沿街户村补助红砖1万多块,水泥2吨,村容村貌一新。对鳏寡老人全部实行“五保”,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民乐县李寨乡林山村】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87户,1284人,耕地4930亩。90年代初投资106万元,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到1996年,修建砖土木、砖混结构住房272户,占总农户的95%;修建大街小巷34条,12.8公里,全部用粒石铺面,镶砌路沿石6800块,硬化街道2.2公里。新修住房280户,围墙13.84公里,建造花池560个,移动土石方3.73万立方米,投工1.8万个。建起文化长廊、音乐喷泉、“林山牛”雕塑、墙壁画,一个文明富裕的“新林山”正在兴起。
  【民乐县洪水乡城关村】居县城郊。全村有2346人,耕地4017亩。1978年以来,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1995年提前两年奔小康。到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元。修建各类渠道25公里,全村实现水、电、路、讯、广播、闭路电视“六通”;新修高标准住房362户,部分户住进小楼房;投资86万元修建教学楼一栋,面积1700平方米。全村有农用车、拖拉机170台,汽车20辆,摩托车54辆;电视机、录音机拥有量占到总农户的98%。住房新颖,街道整洁。主干道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
  【临泽县平川乡芦湾村】位于城北35公里处。全村有8个社,380户,1550人,3051亩耕地。有村办面粉厂、瓶盖厂、蜡烛厂、石英矿4家。1997年人均纯收入2604元。按照“四好”标准,铺筑主干街道沥青路6公里,修建园林式住宅院330户,占总户数的87%。投资60万元新建三层农科教大楼1栋、767平方米。街道混凝土衬砌渠道6.2公里。农户门前院落全部硬化、美化,屋后家家有果园;电视普及率97%以上;安全水普及率、社会保障人口均达100%。参观者赞美:“葡萄串串屋顶搭,富民政策照万家,摩托彩电进农家,芦湾盛开富裕花。”
  【高台县巷道乡国庆村】位于县城南郊。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87户,537人,耕地464亩。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4年新建砖木、砖混住宅119户,其中12户楼房;街道全部硬化,长1.8公里;187户庭院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有电视机190台,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安装程控电话80部,占总农户的42.8%。
  【肃南县皇城区北滩乡北峰村】是以裕固族为主的牧业村。村民43户、213人,拥有各类牲畜9318头(只),人均44头(只)。1997年人均纯收入4082元,比1993年翻了一番多。新修、改建住房100%,总面积6412.5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14户,占总户数的32.6%。铺设街道2条,长160米。群众自筹资金架通有线电视。有汽车12辆,小型拖拉机11台,摩托车40辆,洗衣机43台,录音机47台,10户牧民安装程控电话,成为草原新牧村。
  【肃南县祁丰区祁文藏族乡堡子滩村】是以藏族为主的牧业村。全村38户、174人,拥有各类牲畜8641头(只),人均49.7头(只);1997年人均纯收入3661元,集体积累18万元。4年投资100多万元,新修高标准砖木住房35户,占总户数的92%;街道路面硬化300米,自来水普及率100%;,全村有汽车3辆,兰拖3台,小四轮拖拉机1台,摩托车32辆;电视机和录音机户户兼有。全部劳力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受教育年限平均8.1年。有35户安装程控电话,占总户数的92%,被省邮电局命名为“全省第一电话村”。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