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高台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3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高台县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高台县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建置沿革、经济、文化。
关键词: 张掖市 高台县 建置沿革

内容

一、自然地理
  高台县位于张掖地区西部,在东经98°57′03″~100°06′42″、北纬39°03′50″~39°59′52”之间,位于祁连山之北,巴丹吉林沙漠之南,河西走廊中段。西连酒泉市和肃南县明花区,南与肃南县毗邻,西北与金塔县交界,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东接临泽县。县境东西宽98.4公里,南北长103.5公里,总面积4312.18平方公里(646.83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9.75%。其中耕地43.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林地10.62万亩,占1.64%;园地0.56万亩,占0.09%;草地311.33万亩,占48.13%;水域9.85万亩,占1.52%;居民点、工矿、道路面积7.6万亩,占1.17%;戈壁、沙漠、山地、丘陵等难利用地263.51万亩,占40.75%。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若马鞍。南部祁连山北麓洪积平原带海拔在1500~2600米之间,中部平原1260~1600米,北部和东北部合黎山地为1350~1800米。属北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降雨量、无霜期在各类地形中分别为:黑河沿岸7.8℃~8℃、70~124毫米、149天,南部铁路沿线和北部合黎山区6℃~7℃、125~160毫米、140天,新坝乡元山子以南、上坝以北5℃~6℃,160~215毫米、130天,上坝以南3℃~5℃、215~301毫米、120天,全县年平均气温7.6℃,年日照平均3088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3毫米。主要河流有黑河及其支流摆浪河、西大河、石灰关河、水关河、红沙河。地表水年入境总量12.108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干流为11.34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为年3.2亿立方米,大气降水年补给0.32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15.628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利用的水量为4.26亿立方米,农业人口平均水利用量3285.7立方米。主要矿藏有芒硝、原盐、钾盐、萤石、蛭石、石英石、重晶石、石灰岩、花岗石和钛铁、铜、煤等,芒硝储量3000万吨,占甘肃省储量的一半以上;原盐储量1168万吨,是甘肃省最大的产盐地;莹石储量170万吨。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蚕豆、豌豆、青稞、高粱、谷子、水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甜菜、葵花、籽瓜、西瓜、甜瓜、蔬菜等。水果有苹果、梨、杏、桃、葡萄等。林木树种有杨、柳、榆、沙枣、柽柳等。药用植物主要有甘草、小茴香、麻黄、茵陈蒿、蒲公英、车前子等。家畜有牛、马、骡、驴、骆驼、猪、羊等。家禽有鸡、鸭等。鱼类有鲫鱼、鲤鱼、鲢鱼、草鱼等。
  二、建置沿革
  〔商〕〔西周〕时,境内为羌人所居,〔春秋〕至〔秦〕为月氏和乌孙人居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县境始建表是县,辖县境的大部分区域,小部分区域为周围乐涫、绥弥两县的属地,均属酒泉郡。〔东汉〕时改表是为表氏县,沿续到〔北周〕。东晋十六国时期,县境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北凉〕〔西凉〕等割据政权统治。〔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前凉〕张骏在今骆驼城地置建康郡,领乐涫一县,包括现高台县的新坝、红崖子地区和酒泉市的下河清、清水、屯升(又名“九家窑”等地。〔后周〕时废建康郡,归入张掖郡。〔魏〕太武帝平沮渠茂虔后改乐涫县为乐涫戍,隶属敦煌镇。孝文帝时复置乐涫县。〔隋〕初废表氏县。〔唐〕武德二年(619年),于乐涫故城置福禄县,隶于肃州,辖地为今骆驼城以西及今酒泉市区域,其东属张掖县。武后证圣元年(695年)在建康故城置建康军,隶属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天宝后废。〔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后,县境先后属吐蕃、回鹘所建的甘州政权。〔宋〕属〔西夏〕。元朝时属甘州路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右副将军冯胜率军统一河西,在今县城地筑堡,设置高台站,隶属甘肃卫(因以西面7.5公里处有一古高台基,相传为西凉李暠所筑,其上建有一座台子寺,因此而取名高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甘肃卫裁革,高台站改隶属甘州中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又在今天城村址设哨马营,翌年扩建设置为镇夷守御千户所,隶属陕西行都司。景泰七年(1456年)改高台站为高台守御千户所,隶属陕西行都司。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仍为高台、镇夷2所。雍正三年(1725年)废卫所制,改设府、县,2所合并设置为高台县,隶属甘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直隶肃州。〔民国〕元年(1912年),高台县隶属安肃道;〔民国〕16年隶属安肃区;〔民国〕25年隶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归属张掖分区。1995年,全县辖12个乡(镇),133个行政村,人口15.3万人,除汉族外,有满、回、藏、裕固、朝鲜、维吾尔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300。
  三、经济
  经济以农业为主。199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56亿公斤,蔬菜产量6.3万吨、果品产量4385吨,肉类产量8418.4吨;农业总产值达24661.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占69.2%,畜牧业产值占29.2%,林果业产值占1.4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3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71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6台,小型拖拉机7552台,各种农业机械3815台,农用汽车100辆。林地面积44.9万亩,木材蓄积量73万立方米。改建小型水库1座,新建17座,总库容376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456.5万立方米;浆砌渠道488.5公里;打机井1700余眼;建成南华排水工程160.62公里,使1.66万亩盐碱地的矿化度降低1/3~1/2;修水平梯田5.02万亩,条田20.98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30.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83%,其中保灌面积26.66万亩。有牧草地311万亩,各类牲畜年饲养量达40.7万头(匹)。1995年末,大家畜存栏5.74万头(匹),羊12.71万只,生猪9.43万口。地方工业有机械、采掘、化工、煤炭、食品、酿造、印刷、纺织、服装等行业76家企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产品100多种,主要有莹石、氟石粉、粉精盐、电线电缆、硫化碱、元明粉等。1995年工业总产值2.3549亿元;乡镇企业发展到2612家,从业人员2466人,总产值5.54亿元,总收入3.91亿元。形成建筑建材、盐硝化工、采矿、农副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五大产业体系。宣化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总公司承建的工程遍布河西走廊,走向青海、新疆、陕西等省区,成为闻名西北的“建筑之乡”。交通便利,兰新铁路、甘新公路横贯全境;县级公路10条,乡村道路46条,总通车里程430公里。1995年货运周转量356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270万人公里。3000门程控电话于1994年投入使用;邮路总长度12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488公里;邮电业务总量191.3万元。商业日益兴旺,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99万元。财政收入2503万元。银行各类存款余额2.062亿元。
  名特土产:
  【辣椒干】体形细长,色泽鲜红,肉厚辛辣味香。晾制后的辣椒干,质优耐贮,是上乘调味品。
  【白兰瓜】1983年从美国引进绿肉白兰瓜新品种,在骆驼城种植,色鲜味佳,含糖量平均16.3%。
  【发菜】藻体细长,黑绿色,呈毛发状,味道鲜美,为中西餐菜肴佳品。
  【甘草】性味甘平、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
  四、文化
  全县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32所,业余体校1所;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员1196人。有各类科技人员1700余人,专业学会13个,乡科学普及协会11个,村科普分会123个。县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1所(中心卫生院3所),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所,体育运动设施有篮球场111个,排球场14个,400米长6跑道的田径场3个,小运动场8个,武术馆1个;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广播体操、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武术、柔道、摔跤、射击等。县城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所,乡文化站11个;县图书馆馆藏图书6万册,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2.76万卷册,文物有书画、陶、木、金、石器等1700余件。古遗迹有北凉故城、西寺崇台、建康文塔、太上灵岩、梧桐仙境、建康古城、许三湾城、羊蹄鼓城等遗城。新建有广播电视综合楼1座,设有电视卫星地面接受站;有乡办电视差转台1个。
  1937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率3000名将士与国民党军血战高台,留下光荣而悲壮的一段历史。为了世世代代缅怀先烈、告慰英灵,1956年建成高台烈士陵园。园地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61米,面积44436平方米。陵园大门门楣有朱德亲笔“烈士陵园”额,后有郭沫若手迹“浩气长存”额。1963年,陵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瞻仰者达10万人(次)以上。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