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朝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2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朝区划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掖地区历朝区划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张掖郡、凉州、西凉州、甘州等。
关键词: 张掖郡 凉州 西凉州

内容

〔西汉〕 张掖郡
  一、始置张掖郡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1987年8月人民出版 社出版)考证,〔西汉〕河西四郡设置先后次序是:〔汉〕武帝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始于浑邪王故地初置酒泉郡(郡治为浑邪王故居的觻乐得城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酒泉郡东部分置张掖郡,酒泉郡西部分置敦 煌郡。时张掖郡治在张掖县(今武威市张义堡)。《资治通鉴》记载“元封 四年(公元前107年)武都氏反,分徙酒泉”,所置氏池县(今民乐)属酒 泉郡所辖。则焉支山以西属酒泉郡,焉支山以东属张掖郡。张掖郡境域西抵 焉支山,东界黄河。
  二、地域调整后的张掖郡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考证,分张掖郡置武威郡的时间为地节三年(公元 前67年),武威郡治武威县,在今民勤县北(非今武威市)。此后,三郡地 域大调整,酒泉郡治由觻得县徙治禄福县(在今酒泉市),张掖郡治由张掖 县徙治觻得县。《汉书·地理
  志》记载调整后的张掖郡辖有觻得、昭武、删丹、氏池、屋兰、日勒、骊靬 、番和、居延、显美共10县。形成武威郡辖有张掖县而张掖郡中无张掖县的 格局。
  (见历史地图之一)
  〔北凉〕凉州
  〔北凉〕时期的凉州,曾经三易其地。
  〔后凉〕吕光龙飞二年(公元397年),建康(今骆驼城)太守段业为使持 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建康公。建都建康。史家开始称这一政权为北凉 。即是以建康郡城为凉州的治所。
  〔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沮渠蒙逊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张 掖公。建都张掖,自兼凉州牧,即是以张掖为凉州的治所。蒙逊东征克姑臧 (今武威市),即以其弟沮渠挐为护羌校尉、秦州刺史,封安平侯,镇姑臧 。时姑臧为秦州的治所而非凉州治所。
  〔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蒙逊由张掖迁都姑臧,即河西王位。即将 凉州改置于姑藏,而移秦州治所于张掖。〔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蒙 逊克西凉的酒泉后,另在酒泉置沙州。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在位期间,即以其 弟沮渠无讳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以其 第六弟沮渠仪德为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
  沮渠蒙逊建都张掖时期的凉州辖郡计有张掖、临池、西安、西郡、建康、临 松、祁连、金山、西海、酒泉、凉宁等郡。
  (见历史地图之二)
  〔西魏〕西凉州
  〔西魏〕承〔北魏〕西凉州,辖有张掖等5郡,张掖郡治也是西凉州的治所 。《周书·李贤传》记载,〔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原州刺史 李贤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5郡而还,此指西凉州所辖5郡
  (见历史地图之三)
  〔北周〕甘州
  西凉州改甘州的时间为〔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正月。甘州治所仍 在张掖郡治所的永平县。
  (见历史地图之四)
  〔隋〕甘州及张掖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县为郡,甘州直辖永平、山丹、福禄3县。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改永平县为酒泉县。大业初,改州为郡,甘州 改称张掖郡。同时将酒泉县改称张掖县(这是自《汉书·地理志》之后,张 掖郡中第一次出现张掖县),改山丹县为删丹县。张掖郡直辖张掖、删丹、 福禄3县。
  (见历史地图之五)
  〔唐〕甘州及张掖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隋〕张掖郡为“甘州”,并分出甘州 之福禄县及瓜州之玉门县另置肃州。甘州只辖张掖、删丹二县。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张掖郡为“甘 州”。张掖县为甘州及张掖郡的治所。甘州刺史兼建康军使(建康军驻骆驼 城)。
  删丹县在唐朝是黑河以东惟一大县,南至大斗拔谷,北至花门山堡,相距 1500里以上。《唐书·地理志》称:“删丹,汉县,属张掖郡。〔后汉〕分 张掖置西郡,〔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堤三县,炀帝废并入删丹,居 延海、焉支山在县界。”指出居延海与焉支山都在删丹县境内。《新唐书· 地理志》进一步记述删丹县城的位置与北通回鹘的通道说:“删丹,中下。 北渡张掖河,西北行,出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堧,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 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 堡,又东北千里有回鹘衙帐。”这里所说的删丹城北的张掖河,古称弱水, 唐朝称张掖河,即今张掖城北的山丹河。《西夏书事》所记景4三年(1036 年)元昊定名制,立军名,在〔唐〕删丹县故地置甘肃军司,即指今张掖城 。元昊在删丹城置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后,将删丹县移出,另在今山 丹城址建删丹县城。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丹县志》也说,今山丹城为 〔西夏〕李元昊建。称古删丹,非其实也。
  〔元〕甘肃行中书省及甘州路
  据《元史·地理志》,元朝张掖称“甘州路”,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驻甘州路 。行省辖
  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宁夏府路、兀剌海路及山丹 州、西宁州。
  路下辖州称属州,有五。即永昌路所属西凉州,沙州路所属瓜州,宁夏府路 所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
  (见历史地图之六)
  〔明〕陕西行都司及甘州五卫
  据《明史·地理志》,明朝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驻甘州城,领12卫、4守御千 户所。即甘州左卫、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五卫同城 )、肃州卫、山丹卫、永昌卫、凉州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及碾伯、 镇夷、古浪、高台4守御千户所(碾伯千户所后废,移西宁右千户所于碾伯 )。
  (见历史地图之七)
  〔清〕甘州府
  据《甘州府志》所记,〔清〕初沿〔明〕制,仍为陕西行都司所领卫所制。 顺治七年(1650年)罢甘州前卫及后卫。康熙十四年(1675年)罢甘州中卫 。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所制为府县制,罢陕西行都司置甘州府;以甘州 左、右二卫置张掖县;以山丹卫置山丹县;并高台、镇夷二千户所置高台县 。雍正七年(1729年)析高台县隶肃州。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 驻东乐,置张掖县东乐分县。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置抚彝厅。
  (见历史地图之八)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掖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