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292120020220000019
颗粒名称: 凡例
页数: 2
页码: 8-9

内容

一、指导思想 首编《张掖地区志》,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存真求实、全面系统地记述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突出时代特点,反映张掖地区总体地情与特色。
  二、志书断限 全志贯通古今,略古详今,重在当代。上溯远古,以有史载为始,不谋划一;下限断至公元1995年底,个别事物视情延后。
  三、结构体例 结构为编、章、节、目四级体式,必要时亦设子目。事以类分,横排竖写。突出重点、分编组合。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综合体裁。以志为主,图表为辅,文、图、表结合。卷首设序,志后殿记。
  四、记事要求 大事记内容,是全区历史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大事、要事。自然方面的重大事件记于《地理》编。记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
  五、人物收录 《人物编》分传、录、表三部分。立传人物多为对张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和有深远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事迹虽彰著、但不宜立传者,在有关章节中以事系人给予记述。立传者以本籍为主、近现代为主、正面人物为主,以生年或卒年为序排列。入录人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共和国”)成立以来本区党、政、军各条战线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有较大影响的在世人物。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员以文记事。列表人物为红西路军流落战士、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副高以上知识分子、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张掖籍副地级以上干部等。
  六、文体文字 志书文体一律为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体。文风力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文约事丰。文字采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但引用古籍原文时,个别有特定含义的亦用繁体字。科技、专用术语、名称、名词均经专业部门审定。
  七、纪年称谓 历史纪年:清朝以前的历史年代一律为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朝代年、月、日为汉字小写,公元年为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每章首次出现时括注公元纪年,后不再注(民国纪年加11即为公元纪年);1949年以后统一用公元纪年。志内记事,汉字小写表示农历纪年,阿拉伯数字表示公元纪年。无论历朝或当代的一切团体、机构、官职、爵位、职衔等,均以当时的称谓为准。凡“解放前、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后”俱以“共和国成立前、后”称之。
  八、朝代标号 为了阅读方便,中华民国(简称“民国”)及其以前的各朝之称,皆以六角括号标示,如〔汉〕或〔西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带“朝”字不标,如隋朝。
  九、计量单位 凡涉及的计量单位,1949年9月30日前的货币和度量衡单位,一般按当时的原单位名称书写,并酌情换算为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1949年10月1日后的以1987年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布的《计量法实施细则》为准。
  十、地名书写 古地名按当时的称谓书写;今地名以1982年地名普查后的标准名称书写。同一地方古今名称不同时,在古地名后括注今地名。讹称地名按地方志原称写。
  十一、数字运用 统计数字以地区历年统计部门发布的为准,个别数字采用业务单位的核实数。凡表示数量、百分比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词汇、成语、专门名称和表述性语言中的数字及几分之几则用汉字小写。
  十二、资料考证 入志资料来自各种档案、志书、报刊、文献资料。个别记述采纳多方调研确认的可靠口碑。各种资料都经过考证鉴别,翔实可靠。
  十三、志载地域 志内所记地理范围,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为反映历史全貌,本区未设地区级建制时期的县情由本区记述,如中华民国时期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山丹、民乐、张掖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所辖临泽、高台县;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武威专区管辖的山丹、民乐、张掖县,酒泉专区管辖的临泽、高台县。1955年至1961年张掖大专区,只综合记述今张掖地区辖属的6县(市);个别数据难以区分者,以大专区记述。
  十四、附录文献 文录史料维持原貌,未作文字改动;对原件明显的个别错、漏、衍、倒字作了订正;文言文标点断句;个别古文加注释。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志共分十编,内容包括综合、地理、经济(一)、经济(二)、经济(三)、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文录,记述了张掖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张掖,美丽可爱。祁连山绵延屹立南部,合黎山起伏横亘北漠,焉支山酷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走廊中部。南北两山之间的平原,广袤而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腹蕴藏矿产资源,山麓密布森林植被;群峰积雪,万壑流水,滋润着宜耕宜牧的丰饶之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