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唯一号: 291934020220000677
专题名称: 回鹘族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10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回鹘族原称回纥或袁纥,隋称韦纥,源出于汉时的丁零,分布在东至独洛河(蒙古图拉河)以北,西至西海(里海)地区。东汉时丁零南迁,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人称铁勒或敕勒。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因反抗突厥掠夺,联合其他部落成立联盟,称回纥,成为铁勒部落联盟中最大的成员。七世纪时,在鄂尔浑河和色棱格河建立回纥汗国,称霸于漠北。唐贞观初年,回纥与突厥战于马鬃山(今肃北)。六年(632年)回纥内附,太宗安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唐高宗永隆中(680-681年)为匈奴掠夺,部分回纥又流入河西。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回纥遭突厥攻击,复有部分迁入甘、凉2州。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回纥助唐平安禄山有功,赏、赐甚厚。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回纥归唐,请改回纥为回鹘,取迥旋轻捷若鹘之意。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由于内乱、天灾、外患,回鹘汗国崩溃,分3支西迁:一支迁河西为甘州回鹘,依属吐蕃;一支去新疆为高昌回鹊(即西州回鹘);一支去葱岭为哈拉汗国。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义,大败吐蕃,奉瓜、沙、甘、肃等11州图籍归唐为归义军,回鹘又归归义军统治。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甘州回鹘日益强大,并归义军诸城在甘州设立牙帐,建立政权,控制河、兰2州,威胁瓜、沙等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回鹊为辽所破,辽“攻陷肃州,尽虏其民”,回鹘为辽附国。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西夏攻入甘州,甘州回鹃溃散。 甘州回鹘的社会组织,起初是氏族部落,以游牧为主。建立汗国后,大小官员及牧主构成统治阶层,国王称可汗,王候称设,官员称察、杀等,贵族称叶护、阿波、俟斤、达干等。平民称“黑民”,尚有一定数量的奴隶。贵族大臣“皆世其官,而无员限”。回鹘初用突厥文,后创制回鹘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创制新文字,为维吾尔文的雏形。创七曜历(7天为1周)。初信仰萨满教(原始宗教),男巫师称萨满,女巫师称乌答,为人驱邪治病。后信摩尼教(明教),“禁婚姻,不祭祖,不吃荤,衣白冠,死则裸葬”。至13世纪时,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甘州、肃州不少人信仰景教(基督教聂士脱里派),回鹘灭亡前有信仰伊斯兰教者。甘州回鹘的经济生活中,主要是马匹、骆驼并有玉石、琥珀、琉璃、毛褐、胡锦等产品。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经济贸易频繁,在中原及中亚经济交往中起很大的中转作用。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