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草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瓜州民间故事》
唯一号: 291934020220000600
专题名称: 惊草锣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5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相传,古时候粮食多得吃不完,到处是米山面岭,油缸醋井。那时的人吃的是“米心心”“面尖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扔了。人们用面棒顶门,用面饼堵风挡寒,揪上面疙瘩给娃娃擦屁股,把五谷糟蹋得简直不像样子。 据说,那时的人们不用种庄稼、蔬菜。只要把粮食蔬菜籽种埋在土里就会生长出来,从根根结到梢梢上,而且还都是宿根。这些五谷在未成熟时都像麦子一样一片葱绿。但为啥我们现在看到的高粱、养麦、玉米不像人们传说中的那样穗穗荚荚的,从根根结到梢梢上。高粱、养麦、玉米不是多个头,只有一个头。高粱、养麦、玉米在成熟期为啥不是白的,不是金的,为啥都是红的。为啥人们一年四季起五更睡半夜地种庄稼,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还是不够吃,据说,这是和上天赐的一个“惊草锣”有关, 至今在瓜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 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有一棵“摇钱树”,屋门后挂有一面“惊草锣”。这是神赐给人们的两件法宝。 没钱花了,就抓住门前的“摇钱树”一摇,大把的钱就来了,任你去花。没吃头了,取下门背后的“锣”一敲,油缸醋井就满了,米山面岭就堆起来了。那时候人们的日子过得根本不用愁。粮食种子埋在土里一夜就能生长岀来,出来后全村人聚集在一起只要站在地头拿“惊草锣”一敲,糟害粮食的什么草呀虫呀鸟呀早给惊跑了,打下的粮食家家户户堆满仓,吃也吃不完。人们有了钱花,有了粮吃,就渐渐懒惰了。一天只是吃了睡、睡了吃,日子过得十分逍遥。这种日子过了没多久,人们就变得更加懒惰了。人们把种子埋在地里后就再也不管了,到了庄稼长出来锄草的季节都怕日头晒,各村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聚在田间地头人山人海的拿着“惊草锣”在各田间地头去吆喝,而是一家只派一人去应差。到了田间地头也不去挨地挨块的用力敲锣,而是把“惊草锣”挂在树上让风去敲。后来人们懒的到了锄草季节,干脆把床支在田间地头的树下,人睡在床上用一根绳子把“惊草锣” 拴在脚趾上,心情好时就拽起绳子敲几下,不好时就干脆不拽绳子不敲锣了。天长日久,人们好吃懒做的行为叫玉帝知道了。玉帝好久没听到人间“惊草锣”的响声,很恼火,就派了一个神仙下凡收锣收粮食。 有一天夜里,天沉沉,地昏昏,不见星星,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一道白光落地,人们觉得奇怪,但不知怎么回事。原来是仙人下凡了。这位神仙奉玉帝圣旨来到人间,见粮食就捋,捋掉一山又一山,捋掉一川又一川,捋掉一岔又一岔,捋掉一洼又一洼。神仙走遍所有的山山川川,村村洼洼,沟沟岔岔,把麦子捋得只剩下上面的一点点了。这时,神仙累得筋疲力尽,无法支持,当捋到高粱时,手已捋破岀血,神仙又把手捏到玉米棒上,因玉米棒皮厚结实捋不下来,神仙便用玉米吐的花须线擦了血,又用手去抓养皮,这时手上血流不止,把养麦秆染得通红。为此,神仙手痛得不能再坚持了,因凡间无药,就返回了天宫。 第二天早晨,普天下的人起床后,来到地里一看,麦子变得直竖竖的,只剩下顶上一截小穗,高粱秆和玉米棒子上染着鲜血,翠绿的养麦变得鲜红,大家都被这种异常奇特的场面惊呆了!他望你,你望他,又望地,又望天,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好!人们有的磕头,有的做揖,叫天,天不睁眼!叫地,地不应声!米山面岭不见了,油缸醋井干涸了,家门上的“摇钱树”枯死了。人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个个无精打彩,唉声叹气。人们说:“老天爷把粮食收走了,把锣也收走了,我们怎么活下去”。从此以后,地里的杂草丛生,人们就仿照原来“惊草锣”的样子做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惊草锣”。“惊草锣”拿到田间地头上怎么去敲也不灵了。地里的虫子把粮食吃得光秃秃的。风不调,雨不顺,庄稼长不成,饿得人心惶惶,四处不安。人们从饿肚子的教训中,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才知道粮食的重要,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不务庄稼才没有粮食吃了。从此,人们为了活命,男女老少才下地耕田,务庄稼,耕地、施肥、播种、锄草、灭虫、灌水,使地里又长出了好庄稼,小穗又大了。人们一个个欢天喜地,都提着“锣”喜庆丰收!从那时起,人们就把用汗水换来的粮食视如珍宝,谁也不敢再糟蹋粮食了。 搜集整理:丁文毅。 搜集时间:2008年6月。 流传范围:瓜州一带。

知识出处

瓜州民间故事

《瓜州民间故事》

《瓜州民间故事》一书是从一百五十九篇故事中精选出来的,本书共选编了一百零五篇故事传说,所选的这些故事传说不但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历史人物与名胜故事糅合在一起,读来通俗易懂,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