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图书馆
瓜州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瓜州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唯一号:
291934020220000437
专题名称:
玉米茎基腐病综合防治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56.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90年全县种植小麦玉米带田3.01万亩,环城、瓜州、南岔三乡2.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74.1%。在7月下旬,正值玉米抽雄期,该三乡突然发生带田玉米大面积折倒现象。据调查发病面积0.9221万亩,发病率在20%以上的面积0.634万亩,绝收面积620亩,造成当年直接产量损失125万公斤,经济损失50万元。 1991年“中心”主持酒泉地区科技处下达的“玉米茎基腐病 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工作,摸清了该病发生危害情况,确定了致病病原菌,基本上掌握了该病发生规律,明确 了该病主要危害高感品种SC704,筛选出了有效药剂,并拟定出 了更换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同时开展防治。累计示范 面积0.725万亩,示范区平均发病率7%。累计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1.85万亩,平均亩挽回玉米损失128.8公斤,总计挽回损失238.3 万公斤,经济效益达110.32万元。1992年7月25日至26日,课题通过了地区科技处组织的验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选题准确,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技术路线正确,试验设计合理,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病源 研究方面,在国内首次明确了平脐蠕孢菌引起玉米茎基腐病,并进行了品种抗病性测定,明确了SC704是该病的高感品种,摸清了该病流行的栽培与环境条件,筛选出了有效的防治药剂,不仅有较高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课题1993年被评为酒泉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二辑》
瓜州文史第二辑讲述了瓜州的文化历史;历史纪事和人物春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