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兔阻击战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唯一号: 291932020220003045
事件名称: 东巴兔阻击战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182.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50年6月19日

事件描述

1950年6月19日,新疆叛兵拟假道东巴兔进南山,该乡民兵日夜戒备,随时准备配合部队歼敌。 6月21日,民兵陈占军等二人奉命到距乡政府10公里外的浪柴沟侦察,行至中途,见红柳墩上拴着一匹马,疑是敌人,便隐蔽接近,果然发现一人头枕步枪沉沉昏睡,经审问是匪兵侦探,匪兵招供:叛匪尖兵一个班昨夜进驻浪柴沟孟家庄,大股匪徒将随后通过东巴兔。两民兵缴了匪徒枪马,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土匪。于是,将匪哨绑蔽于红柳墩内,急驰浪柴沟, 利用熟悉地形地物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孟家庄门前沙丘。一阵乱枪把土匪打了个懵头转向,趁机喊话:“你们被包围了,我们来了一个连,赶快投降吧! ”匪徒摸不着头脑,央求庄主孟老汉把枪送出去。民兵将枪栓卸下挂于腰上,冲入院内搜索,又从一个小头目身上搜出手枪1支,匕首1把,将土匪押解送回乡。路上,土匪发现仅有2个民兵,气得跺脚。 根据土匪招供,民兵分析认为,股匪可能由上口子进村,便将主力部署于上口子、岳家口子、下口子(三口子相距几十公里)放监视哨。21日晚,在截山口被击溃的130余匪徒,急急如漏网之鱼直向岳家口子窜来,在岳家口子烧了农民刘学礼兄弟的两个草棚。民兵从火光中看清了匪兵,便开枪射击,匪徒跟着枪声向山内突窜,半路被民兵炸死一人。拂晓冲过山口,进入村寨烧杀抢掠,大发淫威,打死民兵3人(其中村长、村主任各一人),群众4人,烧毁房屋6间,抢去步枪3支,马11匹,驴10头,羊120只以及粮食、实物等,被俘土匪随之逃去。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