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唯一号: 291930020220000430
人物姓名: 张奂
人物异名: 字:然明
文件路径: 2919/01/object/PDF/2910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322.pdf
性别:
出生年: 公元104年
卒年: 公元181年
籍贯: 汉敦煌郡渊泉县

传略

张奂(公元104年~公元181年)字然明,汉敦煌郡渊泉县(现安西县三道沟镇)人。历经东汉顺帝至灵帝五朝,少年时游历三辅(汉以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受业太学,博通五经,遂立大志,建功立业于边疆。拜太尉朱宠为师,学《欧阳尚书》,将45万字的《牟氏章句》删减为9万字。之后,到大将军梁冀府中任职,不久即“以疾去官”。后州郡推举贤良,张奂考取第一,被拜为议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朝廷调张奂任安定(今镇原县)属国都尉。是时,南匈奴7000人入掠北部边郡,东羌响应,边防吃紧。他率领仅有的200名守卒,进屯长城,招集流亡,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部将王街安抚东羌,切断羌、胡之间的联系,很快打败南匈奴,使边郡得以安宁,因功升任使匈奴中郎将。由于他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受到著名将领皇甫规推崇,举荐他任度辽将军。任职期间,数次击败鲜卑贵族对北部边郡的侵扰。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权臣梁冀被诛,他因在梁冀手下任过职而被免官禁锢。皇甫规7次上书营救,终免于难o居家4年后,又做了武威太守。他到姑臧后,招民屯田,革除旧俗,均衡赋役,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社会日趋安定。 九年(公元166年)调任朝廷大司农。六月,鲜卑贵族得知张奂调离边关,便联合南匈奴、乌桓、东羌等侵掠沿边诸郡,朝廷复任他为护匈奴中郎将,都督幽、并、凉3州及度辽、乌桓2营军事。匈奴、乌桓慑于他的威名,20余万众相继归降,北方诸州、郡再度安宁。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张奂振旅还朝,先后任少府、太常等职。之后朝中正进行着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斗争。张刚到朝廷,不明真相,受宦官蒙骗,率部围杀了外戚大将军窦武(窦太后之父)和太傅陈番。当张奂明白真相后,拒绝接受宦官封爵,再次被罢官、禁锢,不久放归乡里。回乡后,著书立说,授徒3000,著有《尚书记难》30余万言,受时人赞许,并有铭、颂、书、教、诫、志、策、表等24篇。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于家,终年77岁。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

相关专题

都尉
职位
将军
职位
太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