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军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3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军服
分类号: E127
页数: 3
页码: 291-293
摘要: 魏晋时期的军服与汉代的军服式样差别不大。东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军服式样有了变化,主要是上身短袖,下身着裤,外加皮战袍。
关键词: 军队标识 军服

内容

一、魏晋南北朝的军服魏晋时期的军服与汉代的军服式样差别不大。东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南下,军服式样有了变化,主要是上身短袖,下身着裤,外加皮战袍。也有着战袄者,多为紧身窄袖,便于行动。由于冶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铠甲制作更趋精良。同时,出现了铁质头盔。
  二、隋唐时期的军服隋唐时期武官有朝服、公服、常服之分,而且有颜色之别,绣有不同的图式。朝服为袍,据《唐六典》介载:“袍之制有五:一曰青袍,二曰绯袍,三曰黄袍,四曰白袍,五曰皂袍”;战袍较之朝服窄而短,战袄又比袍短。战袍、战袄轻便,作战时常与铠甲连用。隋唐的铠甲较之前代品种多,形制完备。《唐六典》记载:“甲之制十有三:一曰光明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今光明、光要、细鳞、山文、乌锤、锁子皆铁甲也,皮甲以犀凹为之,余皆因所用物品焉”。其中以锁子、细鳞甲最为精良。
  三、宋代的军服宋袭前朝之制,官兵均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军服分平时服装和战时服装。
  高级武官的朝服为紫色。军士作战,皆着战袍和战袄。《宣和遗事》记载,军士巡逻,“腿系粗布行缠,身着鸭青衲袄,轻弓短箭,手持闷棍,腰挂环刀……”,从中可以看出宋军一般士兵执勤时的打扮。宋代战事频繁,故普遍使用马甲,较唐代更加实用。甲胄分铁制和革制,品种有金装甲、黄金甲、长齐头甲、金脊铁甲、连锁甲、山字甲、细钢甲等。铠甲分披膊、甲身、腿裙、鹘尾等部分。
  四、元代的军服元军主力是蒙古军,由部族兵转化而来,因而元初军服多为皮帽、皮靴、皮袄。皮袄为左方领。入主中原后,参照历代军服式样,制定了公服与戎服。公服为绫罗制品,多为武官穿着,“束腰带,戴梁冠”;靴用黑皮革制作。士卒着戎服戴铁盔。铁盔式样有多种,其中有帽形布无遮眉者,在前部作一护鼻器,状异而适用,具有欧式风格。
  五、明代军服明代军队有统一的服装,多仿唐制。高级武官有朝服和公务服,士卒有战袄、战衣、战袍和祖襦裤。分红、青、紫、黄四种颜色,由不同兵种分别穿着,头戴红笠军帽。明代前期士卒战衣为窄袖,末期改着大袖布衣,外套黄布背心,头戴五色布扎巾。明军的铠甲大多与宋、元相似,特点明显的有两式:一为直领对襟,一为圆领斜襟。头盔有15种,配备普遍的有3式,一为小盔,如便帽;二为钵形,无眉庇;三为高钵形,有大眉庇,盛顶加关塔。
  六、清代军服清初,实行满族服制,入关后在满服的基础上改定了统一的冠服。乾隆以后,满式服装受到冲击,军服式样渐趋汉化。高级将领有朝服,一般军官有官服。士卒着紧身衣裤,窄袖短衣,加镶边背心。背心前后正中各有一个大圆圈,内书“卒”、“勇”或“亲兵”字样。军队士卒着“卒”字背心,乡间团勇着“勇”字背心,护卫部队着“亲兵”二字背心。士卒一般都在小腿之上裹以绑腿带,着尖头鞋,戴虎头帽,后垂护领,平时用束额巾。清军甲有护肩、护腋,下身有前挡、左挡。头盔有铁质和皮质两种,有遮眉、覆腕等部分。头盔有羽毛饰物,总督、巡抚、提督竖雕翎,总兵、副将垂獭尾,参将垂朱耗。清末,由于火器成为作战的主要工具,铠甲已失去护体功能,遂渐废之。
  清末,编练新式陆军,遂制定陆军新式服装,这是我国现代军服的雏型。新式陆军军服分礼服、常服两种。礼服为天青色,冬常服为深蓝色,夏常服为土黄色,均为对开襟,结以纽扣,其长度以两胯之轴骨为准。军帽前有黑色遮阳扇,冬帽则无,正中缀蟒珠。军官及骑兵着长筒皮靴,步兵则穿皮鞋,用麻布裹腿。军官上衣有肩章、领章、袖章。肩章缀有金色团蟒和金丝、红丝之杠道,以区分军阶;领章缀有飞蟒及金丝横道,区分一、二、三级;袖章缀有团蟒和青丝道,以分阶级;高级军官缀有金蟒3个,中级军官缀有2个,下级军官缀有1个。军裤也缀金丝道,高级军官为3道,中级军官为2道, 下级军官为1道。士兵服不缀肩章。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