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阶级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1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阶级教育
分类号: G412
页数: 3
页码: 266-268
摘要: 人民解放军十分重视阶级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宫兵的阶级觉悟,使之明确为什么要革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以保持高昂的革命士气。安西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除每年进行的一般性阶级教育外,深入系统的阶级教育进行过四次。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教育 阶级教育

内容

阶级教育是人民军队中最基本的教育,不懂得阶级和剥削,就不懂得革命。因此,人民解放军十分重视阶级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宫兵的阶级觉悟,使之明确为什么要革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以保持高昂的革命士气。安西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除每年进行的一般性阶级教育外,深入系统的阶级教育进行过四次。
  一、解放初期的诉苦运动1949年秋,安西县和平解放。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不少官兵投入到人民解放军行列。他们之中,大部分士兵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但他们过来之后,尚未系统地接受革命教育,“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思想还没有解决,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
  为此,1950年至1951年期间,驻安部队广泛开展了诉苦运动,即诉个人和家庭在旧社会遭受压迫、剥削之苦,控诉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动军队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从1952年开始,又结合土地改革,进行了控诉地主阶级欺压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罪恶,不少部队组织干部战士参观地主庄园和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展览。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官兵从血淋淋的事实中看清了反动阶级的本质,找到了在旧社会所受痛苦的原因,也看清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极大地提高了阶级觉悟。许多“解放战士”认识到在旧军队里是为反动统治阶级卖命,到人民解放军后变成了革命战士,是为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奋斗,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的问题。
  二、1953年前后的回忆对比教育1953年,全县剿匪基本结束,部队进入和平建军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部分干部产生了居安享乐思想,老战士中普遍存在着“革命已经成功,可以回家过安稳日子”的思想,要求离队回乡,成家立业。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教育部队特别是教育干部树立“永远是战斗队”的思想,县人武部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于1953年前后,在部队中普遍进行了回忆对比教育,批判以李四喜为代表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农意识。这是一场自我教育运动,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回忆革命道路的艰苦曲折、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党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对照远大革命理想,批判半截子革命思想,广大官兵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任务更艰巨,路程更遥远,意义更伟大。要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就必须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否则,已经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还会卷土重来,反革命势力还会复辟,到那时广大劳动人民就会重新跌入深渊,“受二茬罪”。许多干部自觉检查批判了“船到码头车到站”,“革命到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思想,表示要坚决听党的话,树立“永远是战斗队”思想,继续革命,保卫祖国和人民。
  三、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两忆三查”教育1960年7月,兰州军区在部队中开展忆苦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着革命意志衰退等问题。10月底,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来兰州军区视察工作,在听取兰州军区关于忆苦教育的汇报后,肯定了忆苦教育的作法,并概括为“两忆三查”。主要内容是:“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
  县人武部联系本地实际,在进行回忆对比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三忆三比三查”教育活动。即忆解放前的阶级苦,比今天的甜,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忆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比自己对个人主义的抵制状况,查革命意志是否坚强;忆党对自己的培养,比自己对党的贡献,查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在回忆对比中,注重引导广大官兵把个人(包括家庭)的苦与阶级的苦、民族的苦联系起来;把过去的“苦”与今天的“甜”联系起来;把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把今天的艰苦奋斗与未来的美好前途联系起来;从理论上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在“三查”中强调自觉革命,着重检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革命意志是否坚强,对个人主义思想抵制是否有力,工作态度是否积极,服役态度是否端正。
  通过“三忆三比三查”,使每个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一是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二是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增强了在反和平演变中的“免疫力”;三是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安心了本职工作。
  四、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忆苦思甜”活动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普遍,各单位通过召开忆苦会、控诉会,回忆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的痛苦、对比新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不少单位请“三老”(老农民、老工人、老红军)作报告,讲了大量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痛苦、新社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事实。有的单位还组织干部战士挖野菜,吃“忆苦饭”。这些活动,使忆苦思甜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生动,使广大官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