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教育工作,是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任务是:经常向广大官兵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革命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广大官兵的头脑,使之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为保卫祖国而奋斗。
第一节部队文化教育人民解放军一向重视文化教育,把组织官兵学习文化当作部队的基础建设之一。安西县解放以后,随着县人武部的建立,根据和平建设时期的需要,县人武部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开始了向科学文化大进军,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向文化大进军”1950年8月,军委发出《关于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要求“大力提高全体指战员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按照上级规定,部队训练以文化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中又以语文、算术为重点,培养和提高干部战士阅读、写作、应用和思考能力。为了搞好文化教育,县人武部配备了文化教员,设立文化干事,开办文化补习班或补习学校,组织干部学习文化。1952年,文化教育的安排更加具体,规定文化教育的时间要占全部训练时间的80%,要求文盲普遍学完部队《小学国语课本》1~4册、《小学算术课本》1~3册,提高到初小毕业的程度;初小程度的干部、战士,普遍学完《小学国语课本》5、6册和《小学算术课本》4、5册,提高到高小毕业程度;具有高小以上程度的干部、战士,强调自修,要求提高到初中一年级程度。具体安排是:第一步是扫盲,用“速成识字法”学习识字,要求认会1600~2000个生字;第二步学习语文、算术初小课程。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开展学习竞赛,比学赶帮,经过三年多的文化进军,全部脱盲,语文高小程度以上的达到了55%。
第二阶段:从1959年开始普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1958年底,军委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使全军大多数干部的文化程度,从现有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业务需要,提高到高等教育水平”。1959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干部中普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指示》,要求从1959年起,以10年为期,在全军干部中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指示规定:第一步普及中等教育,使所有尚未达到初中毕业的干部,在3~4年内达到中学毕业程度;第二步实行分科学习,以7年左右的时间,在所学专业知识上达到大学或高等专科学校的文化水平。但在1960年后,由于林彪开始主持军委工作,大搞“突出政治”,严重冲击了文化学习的开展。在没有上级统一要求的情况下,县人武部采取参加军分区举办的文化夜校、举办文化补习班、指派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战士任小教员重点进行辅导、坚持个人自学等办法,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第三阶段:1979年开始的文化学习热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成为部队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热切希望。驻安部队以总政治部编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高中课本为教材,掀起了有组织的学习热潮。县人武部成立了文化补习班,聘请地方老师任教,把文化学习成绩列入军政训练成绩评定之中。文化程度稍高一些的干部踊跃报名参加地方、军队高校自学考试。通过学习,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第四阶段:1990年后的普及高等教育和学习高科技知识随着干部战士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高科技知识的普及应用,90年代的文化教育主要是以普及大专以上文化和学习高科技知识为主。一是组织选送干部到军队院校、地方院校学习深造,提高文化层次和掌握专业科技知识;二是鼓励、支持干部战士参加军队院校、地方高校函授自学。有3名干部取得了大专学历,3名干部取得了本科学历。三是以总部编发的军队高科技教材和现代化知识读本为教材,系统学习高科技知识;四是学习普及电脑知识,逐步实现人武部机关办公自动化。五是结合人武部工作实际和军事高科技发展趋向,持续展开军事学术研讨活动,定期进行交流研讨,有效地增进了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工作成效的提高。到1999年底,县人武部干部100%经过各类院校学习培训;会电脑操作使用率达100%,桌上办公基本上实现了电脑化。
第二节阶级教育阶级教育是人民军队中最基本的教育,不懂得阶级和剥削,就不懂得革命。因此,人民解放军十分重视阶级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宫兵的阶级觉悟,使之明确为什么要革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以保持高昂的革命士气。安西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除每年进行的一般性阶级教育外,深入系统的阶级教育进行过四次。
一、解放初期的诉苦运动1949年秋,安西县和平解放。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不少官兵投入到人民解放军行列。他们之中,大部分士兵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但他们过来之后,尚未系统地接受革命教育,“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思想还没有解决,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
为此,1950年至1951年期间,驻安部队广泛开展了诉苦运动,即诉个人和家庭在旧社会遭受压迫、剥削之苦,控诉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动军队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从1952年开始,又结合土地改革,进行了控诉地主阶级欺压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罪恶,不少部队组织干部战士参观地主庄园和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的展览。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官兵从血淋淋的事实中看清了反动阶级的本质,找到了在旧社会所受痛苦的原因,也看清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极大地提高了阶级觉悟。许多“解放战士”认识到在旧军队里是为反动统治阶级卖命,到人民解放军后变成了革命战士,是为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奋斗,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的问题。
二、1953年前后的回忆对比教育1953年,全县剿匪基本结束,部队进入和平建军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部分干部产生了居安享乐思想,老战士中普遍存在着“革命已经成功,可以回家过安稳日子”的思想,要求离队回乡,成家立业。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教育部队特别是教育干部树立“永远是战斗队”的思想,县人武部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于1953年前后,在部队中普遍进行了回忆对比教育,批判以李四喜为代表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农意识。这是一场自我教育运动,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回忆革命道路的艰苦曲折、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党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对照远大革命理想,批判半截子革命思想,广大官兵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任务更艰巨,路程更遥远,意义更伟大。要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就必须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否则,已经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还会卷土重来,反革命势力还会复辟,到那时广大劳动人民就会重新跌入深渊,“受二茬罪”。许多干部自觉检查批判了“船到码头车到站”,“革命到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思想,表示要坚决听党的话,树立“永远是战斗队”思想,继续革命,保卫祖国和人民。
三、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两忆三查”教育1960年7月,兰州军区在部队中开展忆苦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着革命意志衰退等问题。10月底,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来兰州军区视察工作,在听取兰州军区关于忆苦教育的汇报后,肯定了忆苦教育的作法,并概括为“两忆三查”。主要内容是:“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
县人武部联系本地实际,在进行回忆对比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三忆三比三查”教育活动。即忆解放前的阶级苦,比今天的甜,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忆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比自己对个人主义的抵制状况,查革命意志是否坚强;忆党对自己的培养,比自己对党的贡献,查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在回忆对比中,注重引导广大官兵把个人(包括家庭)的苦与阶级的苦、民族的苦联系起来;把过去的“苦”与今天的“甜”联系起来;把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把今天的艰苦奋斗与未来的美好前途联系起来;从理论上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在“三查”中强调自觉革命,着重检查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革命意志是否坚强,对个人主义思想抵制是否有力,工作态度是否积极,服役态度是否端正。
通过“三忆三比三查”,使每个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一是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二是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增强了在反和平演变中的“免疫力”;三是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安心了本职工作。
四、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忆苦思甜”活动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普遍,各单位通过召开忆苦会、控诉会,回忆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的痛苦、对比新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不少单位请“三老”(老农民、老工人、老红军)作报告,讲了大量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痛苦、新社会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事实。有的单位还组织干部战士挖野菜,吃“忆苦饭”。这些活动,使忆苦思甜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生动,使广大官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是人民解放军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强大的理论武器,是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精神力量的源泉。伟大的信念产生伟大的力量,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部队,使广大指战员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就会在保卫祖国和完成各项任务中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在1951年至1960年期间,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通过学习,使干部战士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防止居功自傲、停滞不前、贪图安逸、腐化变质等不良思想的产生,树立继续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立即组织学习。次年,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了《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一版),广大指战员在学习第四卷中又结合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十大军事原则,加深了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战略和策略思想的理解。
1965年开始,团以上干部通读《毛泽东选集》四卷,营以下干部通读干部选读本,战士通读战士选读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提出学“语录”、“老三篇”,使通读受到影响。林彪还强调“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使部分单位的学习出现简单化、庸俗化现象,但不少干部、战士仍然读完了选集和选本,并且涌现出一批学习积极分子。
二、1972年起,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粉碎林彪阴谋集团后,毛泽东发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指示,军分区遵照毛泽东指示,组织全区干部,系统地学习《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还有许多干部学习了《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恩格斯《论马克思》、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斯大林《论列宁》,以及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通过这些经典著作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马列主义水平。战士则学习《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毛泽东五篇哲学著作》等内容。各单位都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先学一步,并不定期地举行学习讲用会,交流学习体会。
三、1980年以后,选学毛泽东和邓小平著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分区遵照总政治部指示,批判了 “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学习毛泽东著作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大局,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等著作和邓小平、陈云的许多文章,使大家比较系统地领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加深对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端正思想路线。此后,又学习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和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论述。
四、1990年后,重点进行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学习教育进入90年代,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实践中日臻完善,形成了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县人武部在组织学习教育中,主要做法:一是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组织部属系统地学习,年底考评。二是采取党委中心组带机关、干部带职工和周三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周五党团组织生活等方法,拟制学习教育计划,分专题进行学习辅导。三是县人武部领导每年参加上级军事机关组织的学习班,轮流培训。四是充分利用声像传输手段和社会的力量促进学习。把理论权威和上级首长的学习辅导制成录音录像,下发机关、人武部、部队组织学习,请地区、县宣讲团有针对性地来部队演讲;选派干部到地方党校短期培训;组织官兵到驻地工厂、农村参观;五是每年进行学习体会、理论研讨文章展评与有关知识竞赛。完善的学习制度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第四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中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土地改革的教育实行土地改革,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最重要措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支持驻地的土改,县人武部及驻安部队在1951年进行了土地改革教育,为期1月。在教育中,各部队组织官兵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有关规定和毛泽东、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讲话,要求大家积极支持土地改革运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和阻挠土改,并以此作为一条政治纪律,严格约束。县人武部和各驻军单位还派出干部参加土改,进行革命实践,接受革命锻炼,改造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1953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还指出:这条总路线是“照耀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了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中共中央赞同毛泽东的主张,并把它当作党的总路线。
当年12月,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开展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教育。在1953年冬至1954年春,县人武部和驻安部队组织干部学习总路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关于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提纲》。这是一次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向社会主义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趋势;明确了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国家工业化和进行三大改造。通过学习,使总路线成为鼓舞大家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教育1955年,我国加快了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由于上面要求过急,合作化的步子过快,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人民解放军官兵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问题便牵动了很多官兵的思想,部队领导机关认为,除了农村工作中确有一些问题需要改正之外。主要是有一部分官兵对党的政策“缺乏正确理解”,对农村工作“缺乏全面认识”0为了澄清对合作化运动的一些“模糊认识”,“坚定走合作化道路的决心”,从1955年秋天起,县人武部根据其工作对象,广大干部战士大多来自农村的实际,开始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教育。通过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两个决议和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按语,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组织官兵到农村调查研究,或请地方领导干部作报告,介绍合作化情况。同时县人武部还组织工作组,参加了地方的合作化运动和整社工作。
四、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这次教育主要是针对农村人民公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产风、公共食堂与基层干部中出现贪污、盗窃、多吃多占、铺张浪费等问题而进行的。教育于1962年冬季开始,首先在部分地区展开,以“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为内容的“四清”运动;又因在整社中主要是教育干部、社员“反对资本主义道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也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冬,社教运动即在农村大规模地开展起来。1963年10月,县人武部派出干部,与安西县各部门抽调的干部,深入全县各个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开展“社教”(即四清)运动。到1965年5月完成任务。
县人武部内部的社教运动于1965年4月开始。首先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和毛泽东的许多指示,从理论上搞清“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接着开展“两个阶段”、“两条道路斗争”。揭摆本单位的问题,主要是“和平演变”的问题。在运动的各个环节,由领导干部作报告进行动员,干部则在座谈会上或用大字报揭发问题。县人武部成立运动办公室,在党委直接领导下查证落实问题,强调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证据不足的问题,组织上不同本人见面。
五、参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1967年1月,安西县人武部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由政委刘保来任组长,部长杜占财任副组长的“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领导小组,开展“三支两军”工作。在此期间,县人武部部长、政委分别担任县革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1972年11月,“三支两军”人员全部撤回部队。
六、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中,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大会所接受。毛泽东提岀基本路线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九大”后,根据总政治部和兰州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安排,县人武部及时向干部、职工传达了九大文件,重点学习基本路线,除团职干部参加省军区举办的学习班外,组织机关集中时间进行学习教育。
由于这条基本路线对我国社会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估计过于严重,脱离了社会实践,因此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执行。
七、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接着,邓小平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原则,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县人武部1980年之后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部党委组织机关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贯彻。以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为主线,结合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决策,安排长期学习计划,坚持持续不断的全面教育。为了使学习教育达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一是坚持年初有安排部署,半年有学习讲评,年终有学习考核。二是团职干部每年参加省军区举办的学习班,回来后对机关干部进行学习辅导,提高学习认识的层次。三是请地方领导、党校教员和外地来安的理论权威讲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宣讲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宣讲军队建设的丰硕成果及发展前景。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干部对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认识,表示坚决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做好部队、民兵工作,努力完成建军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节形势战备教育根据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保持安定的需要,经常进行形势战备教育,是部队的基本任务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广大指战员明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不断增强战备观念,随时应付国内外突发事件,完成保卫祖国的伟大任务。
一、剿匪战备教育安西解放初,国民党反动军队、政治特务、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头人在这一带集结了数千名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特务,与青海、新疆、内蒙古流窜来的多股残匪不断抢劫杀人,危害群众,制造骚乱,企图背靠尚未解放的西藏建立基地,与人民抗衡。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根据上级指示,县人武部与驻安部队于1949年到1950年底开展了剿匪肃特斗争,及时进行了剿匪战备教育。一是强调树立“永远是战斗队”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批评了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二是充分认识土匪作乱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剿灭土匪,安定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针对土匪大多活动在高山、沙漠、人烟稀少的地区,剿匪势必是十分艰苦的斗争。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才能取得胜利。
通过教育,使部队、民兵广大指战员明确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剿灭土匪奠定了思想基础。广大指战员和民兵发扬英勇顽强的优良传统,穿戈壁、越沙漠,忍饥耐寒、风餐露宿、穷追猛打,经过近三年的战斗,彻底肃清了区内10余股土匪,保卫了翻身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抗美援朝战备教育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美国派兵入侵朝鲜,把战火燃到了鸭绿江边,并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地区。与此同时,美第七舰队进入我国台湾海峡,阻挠我国解放台湾。在此严峻关头,中央决定派遣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此,从1951年夏开始,兴起了全军性的抗美援朝战备教育和全国性的抗美援朝动员活动。安西县人武部在安西县委的领导下,在部队、民兵中进行了抗美援朝战备教育和动员。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上级编发的有关教材,阅读报刊上的有关材料,揭露和批判美国的侵略行为,明确“唇亡齿寒”,“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的关系,提高广大指战员对出兵朝鲜重要意义的认识。第二阶段,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端正态度,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第三阶段,掀起了抗美援朝自愿参战活动。干部战士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坚决要求参战。结合学习教育,组织动员广大民兵、群众,开展了抗美援朝、生产自救、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以及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军属三项工作。截止当年7月底,全县2万8千多人,共捐人民币522,268,100元(旧币),白银432两,银元547元,274名优秀青年报名应征。
三、准备抗击苏军入侵的教育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公开论战,以至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公然入侵我神圣领土珍宝岛。此后苏军又数次侵犯我国新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并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不断挑起事端。毛泽东主席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号召全国人民“要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要求全国军民加强战备。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县人武部在部队、民兵和广大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战备教育。经过教育,广大军民充分准备,严阵以待,扎实有效地做好战备工作;有理、有利,有节地执行边防勤务,保卫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保证了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繁荣。
四、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战备教育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县人武部即开始了反击战战备教育。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进行边防斗争的战备教育。认清中越矛盾与中苏、中蒙关系的共同之处,认识对越斗争就是对苏斗争,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明确对敌斗争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中精力搞好战备。
二是迅速传达贯彻中央11号文件,加深对自卫反击作战性质、方针、原则和重大意义的理解,随时警惕“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入侵。
三是准备抗击苏联入侵的政治教育。强调对部队、民兵进行“三视”(仇视、鄙视、蔑视),“三保卫”(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可侵犯、保卫四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保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全)教育,激发官兵对苏联的刻骨仇恨和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克服胆怯怕战思想。
四是教育和发动广大青年、民兵积极参军参战,为保卫祖国做贡献。
五是自卫反击部队胜利班师后,针对部队中出现的松劲情绪,开展了学英雄、评先进,促战备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这次战备教育,保证了部队从平时转入临战状态,战备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战备观念得到提高,战备训练得到促进,战备设施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