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基层武装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60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基层武装部
分类号: E158
页数: 8
页码: 240-247
摘要: 基层武装部,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也是民兵组织的直接领导者和指挥者。在组织和领导民兵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 武装部

内容

基层武装部,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也是民兵组织的直接领导者和指挥者。在组织和领导民兵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机构设置1949年10月,安西解放后,在五个区各组建了民兵队。主要任务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参加减租反霸,保卫土地改革运动,配合部队剿匪肃特。
  1960年9月,将原来的的乡改为人民公社,在公社设立武装部。全县有三道沟公社、四道沟公社、河东公社、布隆吉公社、桥子公社、踏实公社、南岔公社、瓜州公社、西湖公社、渊泉镇、柳园镇武装部。
  此后,随着公社名称的变更和公社的裁合,武装部也发生了变化,直至1985年将三道沟乡改为三道沟镇后,全县设环城、瓜州、南岔、桥子、踏实、河东、布隆吉、东巴兔、西湖9个乡武装部,渊泉、柳园、三道沟3个镇武装部和小宛农场1个企业武装部。
  1996年9月26日,腰站子乡设立武装部。同年,根据中共酒泉地委文件精神,在花牛山工业集团公司设立武装部。
  2003年5月,南岔乡改为南岔镇,乡武装部改为镇武装部。
  2004年8月,县上撤乡并镇工作开始,将桥子乡、踏实乡、东巴兔三乡合并为锁阳城镇,随之将三乡武装部合并为锁阳城镇武装部。
  第二节专武干部队伍管理1960年4月,甘肃省委批转省民兵工作组《关于加强公社及基层武装部建设的意见》,决定在人民公社和大型厂矿配备专职武装干部。1965年,根据省军区党委《关于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在1965年内调整配备好的通知精神》,县人武部对全县11名专武干部进行了全面审查考核, 新配专武干部1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第二武装”,使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受到极大影响。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党委和人武部认真贯彻中央调整改革的精神,注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解决了选拔配备、教育训练、管理使用、生活待遇等方面的许多实际问题,先后调配5名武装部长担任乡镇领导职务,又选拔配备5名武装部长。专武干部的数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对加强民兵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1983年,公社人民武装部改为乡人民武装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大乡配备武装部长、干事各1人,小乡配备干事1人。
  1995年,地委组织部、军分区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基层武装部机构设置和加强人民武装部建设的通知》,对专武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权限、教育训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乡镇武装部长由县人武部、县委组织部共同考察,报县委常委会审批任命,武装部副部长及干事,由县人武部、县人事局共同考察,由县人武部任命。
  1999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基层人民武装部机构设置、干部配备等原则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9]24号文件),明确了基层武装部的职能、任务、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等问题。规定:基层武装部长的配备,由县人武部、县委组织部共同考察,报县委常委会审批后,由县人武部以部长、政委的名义任命;副部长及干事由县人武部和县人事局考核,由县人武部以部长、政委的名义任命。同年底,根据省上通知,我县8名以工代干的专武干部,经过培训考试、组织考核,过渡为国家公务员。
  2000年,省委下发[2000]47号文件、甘机编发([2000]8号)文件,进一步重申了中央关于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并明确我县西湖乡、东巴兔乡各配备部长1人,其它乡镇配备部长、干事各1人。
  2002年5月,根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配备专职武装干事11人。
  2004年10月,由于踏实乡、桥子乡、东巴兔乡合并,县人武部对原有三名专职武装干部进行了调整。
  第三节正规化建设基层人武部在县人武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民兵组织建设和军政训练;一手抓民兵活动阵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受当时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民兵基层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大多采取与乡镇(公社)干部合署办公,民兵活动阵地与党团、妇联等组织共用。
  从1981年开始,民兵工作的重点向基层转移,民兵基层建设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重要日程。县人武部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积极联系共青团、妇联,在乡、村民兵组织中建立“青年民兵之家”,使乡村两级“青年民兵之家”建成率达到了85%以上。据统计,在“青年民兵之家”建设中,购买、捐赠各种书刊12057册,部分“青年民兵之家”购买了音响、电器等活动器材,经常组织民兵、群众举办舞会、排演文艺节目,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等。把“青年民兵之家”建成了青年民兵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园地,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和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完善和建立民兵工作板牌,配备和更换了资料柜、办公桌椅等设施,民兵营(连)部、“青年民兵之家”初具规模。
  1990年,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民兵基层建设成果,加快基层建设步伐。县人武部在南岔乡召开了全县民兵基层建设现场会,组织全县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和部分民兵干部参观学习,交流经验。1992年,根据酒泉军分区《民兵基层建设标准》和《民兵基层建设实施细则》,县人武部专门下发了《安西县民兵基层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全县基层武装部和民兵“三落实”示范点的建设标准、要求和方法、步骤。并统一制作了规范的工作资料,配备了资料盒。在经费筹措上,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乡镇、村财政出一点;民兵集资出劳筹一点;以劳养武经费挤一点。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1995年后,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步伐的加快,原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兵基层建设质量。年底,县人武部召开了全县武装工作会议,对民兵基层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乡镇武装部及每个乡镇的一个民兵连部要达到上级规定的建设标准。经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全县14个基层武装部、19个民兵连队的营(连)建设达到了“七有”标准,“青年民兵之家”建设达到了“五有”标准。
  2000年,甘肃省在平凉召开了“全省民兵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简称平凉会议),对全省民兵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年,酒泉军分区下发了《酒泉地区民兵基层建设三年规划》。为了保障《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得到落实,县人武部组织人武、专武干部到酒泉、金塔等地参观学习,结合我县乡镇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面提高,力争2002年民兵基层建设整体达标”的建设思路。具体任务是,地处城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重点组建民兵“三队”的乡镇武装部和民兵连队,办公室、民兵营(连)部和“青年民兵之家”单独建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处偏远、民兵工作任务较轻的单位,办公室、民兵营(连)部合建,“青年民兵之家”与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合建。2000年,15个基层武装部、29个民兵连队及“青年民兵之家”全面达标。2001年,其它30个民兵连部及“青年民兵之家”全面达标,并抓好2000年基层武装部和民兵连的巩固、完善工作。2002年,抓好2001年达标的民兵连及“青年民兵之家”的巩固、完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重点抓了三个环节:一是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县人武部抽调人员,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制作,保证了工作质量。二是合理筹措经费。各乡镇针对本地实际,多方筹措经费近10万元。三是软件硬件齐抓。先后组织制作各种工作板牌17块。其中,武装部3块,民兵营(连)部9块,“青年民兵之家”5块,资料本(册)15本,资料盒30个(民兵连15个),使民兵基层建设达到了 “平凉会议”提出的建设要求。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

相关地名

环城
相关地名
瓜州
相关地名
南岔
相关地名
桥子
相关地名
踏实
相关地名
河东
相关地名
布隆吉
相关地名
东巴兔
相关地名
西湖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