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民兵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29192002022000159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民兵工作
分类号: E28
页数: 2
页码: 220-221
摘要: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至1976年),安西的民兵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揪斗党政负责干部,开展夺权斗争,大部分党政一把手被迫停止工作,地方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职务的制度废驰,武委会解体,从而破坏了党对民兵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 民兵工作 民兵制度

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至1976年),安西的民兵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揪斗党政负责干部,开展夺权斗争,大部分党政一把手被迫停止工作,地方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政委职务的制度废驰,武委会解体,从而破坏了党对民兵工作的领导。
  1967年1月起,全县民兵的一切活动奉命停止。25日,县武装部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由政委刘保来任组长、部长杜占财为副组长的“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领导小组,参加了安西的“文化大革命”。三支两军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备战热潮,恢复了民兵工作的传统活动。是年8月,毛泽东做出指示:“小县一个营,中县两个营,大县一个团”。按照中央和军委的指示,省革委会和省军区发出了《关于组建武装基干民兵团的指示》,安西县组建了武装基干团。是年冬,安西开展民兵组织重建和整顿,恢复了县、公社、大队、小队建立民兵师、团、营、连、排建制。安西组建5个民兵团、9个民兵营、78个民兵连、355个民兵排,共13250人,其中,普通民兵4700人,基干民兵7300人,排以上干部1040人,武装基干民兵212人。
  从1974年开始,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组织下,开展了“学习上海城市民兵建设经验”的活动,建立了“民兵指挥部”,指挥民兵参加“社会阶级斗争”,损害了民兵形象。
  1975年,逐步恢复了党委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制度。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6年解散民兵指挥部,民兵工作才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在错综复杂的“十年动乱”中,人武工作系统和广大民兵不断排除干扰,尽最大可能做好民兵工作,使民兵工作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县军事志》

安西,地处甘肃西北,东屏玉门,西邻敦煌,南望祁连,北依大漠,地扼甘新,物产丰阜。早在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就设有行政建置。南北有祁连山、马鬃山群山环绕,滔滔的疏勒河中流西去,潺潺的榆林河向北蜿蜒,众多绿洲东西分布,山蕴金银铜铁,地产粮棉瓜果,自古即为中央政府控扼甘新之锁钥,经略西域之基地,丝绸之路之重镇,故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伴随着人类的涉足繁衍,军事活动贯穿古今,干戈频仍,烽火不息,少数民族豪强争草逐水,相互攻杀争斗;历代中央王朝拓土开边,大举征战,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浴血疆场,乃至红军西路军悲歌西进,马家军横行暴虐,军事活动几成历史发展的主线,直至1949年和平解放,这里的人民才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阅读